講座|原博:數字時代手工造紙的價值

2020-12-20 讀創

讀創/深圳商報首席編輯 劉悠揚 通訊員 瘦竹

「知美學堂」第三季第3講「一紙傳心:中國手工造紙技藝的傳承與衍生」於2020 年 11 月 21 日晚在深圳圖書館五樓報告廳舉行,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原博通過紙的歷史、手工紙的製造工藝、手工紙當今面臨困境以及為了手工造紙技藝的傳承所做的大量工作等幾個方面分享了中國手工造紙技藝的傳承與衍生的價值和意義。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原博在講座現場。

本次講座獲得了現場及線上B站直播的眾多觀眾好評,其中B站直播的觀眾高達 1.7 萬人。由於出差在外,「知美學堂」的總策劃、主持人韓湛寧通過視頻在線方式參與了本次「知美學堂」活動。

▲深圳圖書館5樓報告廳座無虛席

在紙發明前,冊和龜是文字的最近載體形式。在無紙時代,甲骨、陶器、銅器、玉石器、簡牘和帛等都曾經作為文字的載體。直至我國西漢初期,人們便開始以廢舊麻料為原料造紙。公元 2 世紀初,蔡倫在任主管御用器物的尚方令期間,改進造紙技術,將經過處理的樹皮和魚網增加到新的造紙原料中,進一步提高了麻紙的質量。此後在公元 7 世紀中國又發明了印刷術,造紙與印刷術的發明與傳播,對人類的文明傳承與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在數字媒介發達的時代下,信息傳遞的方式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當書寫漸漸遠離我們的日常,紙的價值正在被重新定義,手工紙面臨種種困境。隨著機製紙的廣泛應用,手工紙面臨著「技藝傳承難、產品創新不足」等難題。

▲手工造紙之美

那麼,手工紙是否就此離開時代舞臺?它在今天的價值是什麼?它應以怎樣的方式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原博認為,應該回歸原點,回到手工紙作為一種材料和媒介被創造出來的原點,重新去思考和探索它的可能性,審視那天然的纖維經由匠心巧手幻化出來的紙張之美。

為了中國手工造紙技藝的傳承與衍生,原博提出了三個維度的努力方向,即:「紙為文化——知識傳播為價值塑造」,通過創作、展覽、學術研究及出版等途徑進行廣泛傳播,從而提升社會大眾對傳統工藝技術與文化的認知和理解;「紙為生活——傳承創新為生活日用」,通過與現代生活關係緊密的手工紙產品的開發,帶動手工紙的生產和發展,使其在創新中得以傳承。以產品研發、藝術創作拓展手工紙的可能性;「紙為自信——秉持匠心為文化傳承」,讓人們在手工紙的文化和知識輸出中,在傳承技藝工匠精神的傳播中,在手工紙的藝術創造中,獲得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原博為講座籤名題字

為此,原博創立了「紙原」品牌和「中國手工造紙聯盟」,「紙原」是一個以中國手工造紙聯盟為依託,關注現代生活與工藝文化的設計品牌。旨在以研究為基礎、以設計為手段,以工藝為載體,整合設計與工藝的力量,構建中國第一個手工紙設計品牌,為現代人提供有故事、有溫度、有文化意涵、有品質的紙品生活。「紙原」創立後,為手工造紙的工藝復原、輸出、傳播做了大量工作。

▲參加講座的嘉賓

原博還創立了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手工造紙與紙藝術研究所」,以中國傳統手工造紙的文化研究為入口,以手工造紙的技藝傳承為基礎,進行藝術創作和設計研發。以紙為媒,聯結古今。面向當下人們的文化和物質生活,創造有文化內涵和工藝品質的手工紙作品,探索麵向未來的中國人的紙文化載體。以紙為媒,聯結世界。充分發揮中國傳統手工造紙在跨文化交流中的紐帶作用,通過展覽、講座、工作坊和論壇等形式,積極開展國際間的文化藝術交流活動,將中國優良的手工紙產品和研創成果展示給世界。

原博最後總結,作為造紙術的發源國,我們應以今日的實踐創新向前輩致敬,也應將手工紙所承載的原生、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價值觀發揚光大,更應該不斷探索手工紙的運用研究和創新實踐,將這一古老的工藝煥發出時代的光彩。

相關焦點

  • 夾江手工造紙研學 榮膺川渝「一城一品」金榜丨成渝力量 品牌榜樣
    「中國有宣、夾二紙,堪稱二寶。」夾江書畫紙與安徽宣紙穩坐當今十大名紙之位。 據史志記載,夾江手工造紙始於唐,興於宋,盛於明清,康乾時期被欽定為「貢紙」和「文闈捲紙」。2006年,夾江竹紙製作技藝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2010年,夾江縣被授予「中國書畫紙之鄉」稱號。 今年10月15日,夾江大千紙故裡研學基地正式開館。
  • 丹寨古法造紙帶來的驚喜——最美花草紙
    由於時代的限制,李時珍未具體指明哪些民族各造什麼紙,而貴州少數民族苗族長期以竹、楮造紙,楮樹當地叫構皮麻,是石橋造紙的主要原料。 少數民族苗族是古代首先發明養蠶術的民族,蠶絲帛首先在少數民族苗族中普遍應用,而蠶絲帛造價昂貴,費工費時,白皮紙很早就替代蠶絲帛的作用。至今,當地少數民族苗族喪俗中,蠶絲帛要作為隨葬品隨死者入棺,沒有蠶絲帛則要用白皮紙。
  • 傳承古法造紙 復活指尖上的技藝
    李惠萍開設手工博物館,讓居民體驗古法造紙與活字印刷,近距離觸摸傳統文化 傳承古法造紙 復活指尖上的技藝   「這裡是紙漿池,大家先用木棍攪拌紙漿,然後雙手輕拿抄網放進水中,輕輕搖晃後快速拿起……」在武侯區火車南站街道高攀路1906軍民融合創意工廠的一家手工博物館裡,李惠萍正指導小朋友古法造紙。從2017年開始,她就給社區居民上課,介紹古法造紙與活字印刷。  「能在此傳授傳統文化,也許是命中注定吧!」
  • 手工扎染、塗色旗袍、養生太極拳……文衝街道開展精彩惠民講座...
    其中,石化社區開展的扎染手工製作講座、萬科花園社區開展的塗色旗袍講座,讓居民們學習傳統文化的同時,還體驗了一番動手創意製作的樂趣。為弘揚傳統文化,讓手工扎染被更多人得知,從而使扎染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被更好的傳承,11月19日上午,文衝街道文化站聯合石化社區,在石化大院老年大學 舉辦了一場關於手工扎染的非遺講座活動。本次活動中由黃埔區美術家協會的李曉文擔任講座老師,共有27名來自石化社區的學員參加學習。
  • 書紙香氣 氤氳千年古村——魯莊造紙的前世今生
    歷史:140多戶人家幾乎都會造紙相傳,魯姓先人曾隨蔡倫學習造紙術,明洪武年間從山西洪洞遷至陽穀魯莊,同時把造紙技術帶到了這一帶。現在,魯莊人依舊沿用著古法造紙技藝。在魯莊村,有一口蔡倫井,至今保存完好。相傳,這是蔡倫為方便取水造紙,專門挖的一口井。
  • 專訪丨博視得徐磊:數字經濟時代,如何解決廣告主的問題?
    網際網路人口紅利見頂,線上廣告獲取流量的成本不斷攀升,而逐漸融入數據、技術能力,並且與消費者生活軌跡相銜接的戶外廣告,在線上流量增長乏力的網際網路下半場中價值凸顯。」文丨內參君圖丨戶外廣告內參與此同時,隨著市場的變化、政策的轉變,戶外廣告市場正面臨著轉型升級。
  • 貴州古法造紙親手試 校際聯動推進社區學校新發展
    在劉校長的帶領下,大家先參觀了古法造紙研習教室,了解了項目的發展過程,觀賞了造紙相關的文創產品,包括參加過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和手造博覽會展示出的手工燈等。最後,大家來到體驗教室,用學習材料包親手製作古紙手工燈,感受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
  • 薄如蟬翼、瑩白似雪——中國的造紙文化
    我國最早的紙在考古發掘中已有發現,表明早期造紙術源於生產實踐。如發現有植物纖維紙,絲綿做成的薄紙,還有通過蠶絲加工時的漂絮法得到的絲片等。早期紙原料及製作方法是我國古代造紙術的重要開端,影響深遠,標誌著我國造紙技術走向成熟。在西漢時代,我國已經能製作絲綿了。製作絲綿的方法是把蠶繭煮過以後,放在竹蓆子上,再把竹蓆子浸在河水裡,將絲綿衝洗打爛。
  • 韓國美女痴迷造紙,在中國生活18年:傳播紙的魅力
    呂老師真的是像父母一樣一直照顧我,快準備做畢業設計的時候,呂老師把我送到造紙廠裡面,讓我直接跟匠人們學習造紙。第一天學造紙的時候,紙漿漂在水裡的那個畫面我永遠忘不了。後來每次心煩的時候,我就會在工作室裡製作一張紙,看著紙漿在水裡漂,心就平靜了。造紙真的很有魅力。
  • 造紙業旺季來了 我國造紙相關企業上半年同比增長210%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造紙業旺季來了!我國造紙相關企業上半年同比增長210%新京報貝殼財經訊 隨著傳統旺季來臨,近期紙企漲價函如雪片般飛來,最高漲500元/噸。2019年新增企業1.2萬家我國作為傳統造紙大國,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內造紙行業部分優秀企業已經完成從傳統造紙業向現代造紙行業的轉變。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9月份,國內現存紙製品製造相關企業共8.8萬家。
  • 乘風破浪 創領未來 2020中國國際造紙科技展覽會及會議在蘇州勝利...
    ,匯集了眾多知名造紙裝備、造紙化學品及與造紙相關的企業參展。本屆展覽會上,浙江華章、歐佩德昌華、濟寧華隆、福建輕機、四川成發、丹東鴨綠江磨片、鄭州運達、山東信和、河南大指、鄭州磊展、四川高達、淄博泰鼎、滕州力華、四川環龍、聖坦撒羅、江南烘缸、山東晨鐘、河南中亞、山東國信、威海金貝殼、浙江杭化、杭州力魄銳、杭州北辰、尚寶羅、河北亞聖、浙江升祥、江蘇正偉、東莞華星、浙江崢嶸、山東豐信、杭州順隆、安丘天利、丹東盛興、白城福佳、株洲新時代
  • 造紙廢水處理的主要方法有幾種呢?
    造紙業是能源和化工原料消耗高、用水量大、對環境汙染嚴重的行業,由於造紙業廢水排放量大,造紙廢水處理的主要方法有哪幾種呢?造紙生產過程包括製漿、漂白、洗滌和造紙,主要汙染物來製漿廢水。由於造紙的種類、來源、處理工藝和技術設備的不同,不同企業排放的廢水特徵差異很大,有害物質不經過處理直接排放的話對周邊環境影響非常大。造紙廢水中含有大量的纖維素、木素、無機鹼及鞣質、樹脂、蛋白質等,色度深、鹼度高、難降解物質含量高,好氧量大,對整個水體的汙染和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因此造紙業廢水處理刻不容緩。
  • 數字為王的電影時代,膠片要如何逆襲重生
    數字已經是全面碾壓膠片,電影膠片產量大幅度縮水,膠片大佬柯達公司淪為另一個「諾基亞」。 我們來到了一個數字為王的電影時代。 如果不是在諾蘭、昆汀為代表的大導演們做著誓死頑抗,世界上可能就真的再也沒有電影膠片生產了。
  • 數字時代的藝術、零售與娛樂(三)| 消費空間中的價值表達
    前 言 / Preface 數字時代的藝術、零售與娛樂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策展實驗室的Aric Chen(陳伯康)與Azinta Plantenga(潘愛心)兩位老師在今年的設計研究Studio 2課程中,帶領同學們對「數字時代下的藝術、零售和娛樂」這一課題展開了探究。
  • 清華大學長江講座教授蔡維德:數字貨幣系統的「交易性與監管性」比...
    11月25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家「千人計劃」特聘教授、清華大學長江講座教授蔡維德在「《財經》年會2021:預測與戰略」上表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家「千人計劃」特聘教授、清華大學長江講座教授蔡維德在大會發言中,蔡維德表示,當前,數字貨幣已經迎來了科技與市場方面的大改革。
  • 大數據時代連接數字價值 英業達發布Golduck伺服器
    數字洪流時代已經到來了,這是毫無疑問的事實。從近年來的相關數據報告可見一斑:到2020年,僅一位網際網路用戶每日就能產生1.5GB的流量,一家智能工廠每天將產生1PB的數據,而雲視頻服務提供商每日則將產生高達750PB的視頻數據。
  • 手工市集在港蓬勃興起(圖)
    在寸土寸金的香港,年輕人展示推銷手工作品並與同好相聚暢談,卻無須過多擔心付不起高昂的攤位租金。手工市集(香港稱「手作市集」)——一種以相對低廉的租金擺小攤做買賣的方式,正在香港蓬勃興起。手工市集選址靈活、活動多彩,不僅在連鎖店與名牌商的包圍下,為消費與交流提供新選擇,更通過各種類型的工作坊,帶動公眾參與音樂會等藝術活動,並推動公眾關注社會議題。手工市集由此不僅被文藝青年追捧,還受到各年齡層關注。
  • 造紙之鄉變身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富陽是歷史悠久的「造紙之鄉」,造紙產業曾是當地重要的支柱產業。十幾年來,富陽深入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一屆接著一屆幹,實施7輪落後產能淘汰,推進產業整體轉型,走上了綠色發展之路。今年10月,富陽獲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11月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區」。
  • 廣東省造紙行業2019年發展現狀及前景分析
    科研與技術進步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時代發展的永恆動力。廣東省造紙行業深入貫徹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的理念,科技事業不斷進步,科研成果逐漸增加,進一步提高了廣東省造紙行業的創新力和競爭力。東莞市部分造紙企業積極響應政府要求,與天然氣燃氣輪機等設備和天然氣供應商溝通,制定改造方案,部分造紙企業已訂購設備準備安裝。此外,中山永發紙業有限公司和中山聯合鴻興造紙有限公司已完成鍋爐「煤改氣」改造。東莞市環保部門於2019年對東莞市造紙行業開展環保專項整治,根據「一企一策」方式推動整治工作。
  • 造紙行業深度報告:限塑令機遇來臨,造紙行業準備好了嗎
    從產業鏈的角度來看,造紙行業屬於中遊製造行業,其上遊是紙 漿、廢紙等原料,下遊是包裝行業,而造紙企業能否獲得可觀收益與原材料供給是否充足和下遊需求是否旺盛密切 相關。一方面,18 年以來造紙原材料供應緊張,造紙成本大幅攀升;另一方面,下遊包裝環節需求不振,行業庫存 不斷攀升。供需雙邊壓力最終導致企業業績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