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三重危機,正在撕裂歐洲

2020-12-24 新華社新媒體

三重危機,正在撕裂歐洲

尹繼武 姜靜雅

飽受新冠肆虐的歐洲,又籠上了恐怖主義的陰霾。11月3日,奧地利首都維也納中心城區發生槍擊,槍手將槍口對向了新一輪「封城」前聚集街頭的民眾。10月29日,法國南部城市尼斯一座聖母院教堂發生了持刀襲擊。同月18日,巴黎郊區一名教師因在課堂上援引《查理周刊》中的諷刺漫畫而被「斬首」。

疫情下,歐洲頻發的恐怖襲擊事件引發了全世界對歐洲安全形勢的擔憂,難民與宗教矛盾重新成為恐怖主義的重要原因。難民危機究竟給歐洲帶來何種問題?歐洲還能安全嗎?

1

難民正在撕裂歐洲

歐洲恐怖主義並非突發、孤立,而是自「9·11」積累至今。2015年,歐洲遭遇了二戰後最嚴重的難民危機。大量來自敘利亞等中東國家的難民前赴後繼通過歐洲南部邊界進入歐洲,加劇了歐洲社會內部移民、宗教、文化等衝突,滋生歐洲恐怖主義。社會化難題交織,社會分裂和激進化趨勢日益顯著。

中東恐怖主義者利用難民身份掩護自己進入歐洲並犯罪,尤其是「伊斯蘭國」在中東地區的潰敗瓦解,更激發其流散在外的追隨者對歐洲的報復心理。

11月8日,在奧地利維也納,人們點燃蠟燭哀悼維也納槍擊事件遇難者

部分難民遭遇的社會化難題同樣不容小覷。難民在融入新環境的過程中持續遭遇社會文化衝擊、宗教褻瀆和政策歧視。他們普遍缺乏社會歸屬感,對政府極度不信任,很有可能因為不滿自身處境,仇視社會,或被極端分子利用,成為潛在的恐怖主義事件製造者。實際上,歐洲很多移民後裔特別是一些青壯年移民,由於社會認同缺失、政治不滿等原因,更容易受極端思想蠱惑,發生激進化、極端化轉變。

此外,歐洲國家對中東難民的接納面臨協調困境,助長了歐洲社會的分裂和激進化。在難民湧入和安置時期,歐洲國家之間各自為政,極大挫傷了歐盟的領導力和凝聚力。以難民分攤矛盾為例,儘管歐盟以緊急情況為名對各國接收難民的配額作出規定,卻遭到斯洛伐克、捷克、匈牙利與波蘭等中東歐國家的反對。北歐國家如丹麥、瑞典加強邊境審查,甚至暫時關停與南部鄰國的邊境。

歐洲國家內部極化日益加劇。反移民、反一體化的極右民粹主義勢力崛起,極右翼政治領導人強烈反對接受難民,甚至修建難民隔離牆,降低了歐洲社會的政治寬容度。具有種族主義性質和敵視穆斯林的右翼極端分子團體活動也愈發活躍,使社會層面的衝突和對立逐漸升級。

多國呼籲歐洲採取多重措施應對恐怖主義威脅

2

歐盟難民政策存在內在矛盾

歐盟共同的移民、避難和邊境政策,是其實現「自由、安全與正義的區域」目標的應有之義。歐盟共同庇護體系(CEAS)是歐盟難民庇護政策的核心,隨著歐洲一體化進程不斷演變,形成了以「兩條例」(《都柏林條例》《指紋資料庫條例》)和「三指令」(「接待條件指令」「庇護程序指令」「資格指令」)為核心的法規系統,規定難民應該向「第一抵達國」提出庇護申請,建立難民指紋資料庫,並對接收、安置庇護申請者提出歐盟統一的最低標準。2015年開始的難民危機對原本緩慢發展的歐洲難民政策形成極大的制度挑戰。

歐盟既往難民政策中的不合理性被危機放大,亟待改革。一方面,歐盟難民政策與難民流動規律不相吻合,使南歐「前線國家」負擔過重。比如,希臘、義大利、西班牙等南歐國家地理位置鄰近中東,成為大量難民的「第一抵達國」,應當承擔接收難民的責任。然而,這些國家的經濟情況本不理想,治理能力有限,大量難民滯留使這些國家社會資源緊缺,社會秩序動蕩,接納難民能力幾乎飽和,從而無法履行乃至放棄履行相關義務。同時,由於申根條約的籤訂,歐洲國家間具有高自由流動性,這導致難民潮從南歐國家四散湧入至整個歐洲,一時間引發各國「自掃門前雪」而爭相關閉邊境的舉措。

另一方面,秉持開放、自由、人權等基督教理念,歐洲移民政策本來具有包容開放的特徵,然而歐洲恐怖主義事件頻發、右翼勢力崛起,歐洲難民政策難以同時兼顧開放的難民政策與封閉的邊境管控間的內在矛盾。

重大內部分歧使歐洲統一政策面臨瓶頸,難以維繫。這表現在不同國家出於各自利益訴求而有不同的政策選擇。德國、法國等歐盟中心國家表現出對接受難民的較強意願。默克爾領導下的德國推行「全面開放」的難民政策,並希望推動歐盟難民政策改革,實行難民分攤政策等,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將難民視為能推動社會發展的勞動力,願意加以吸收。與之相反,波蘭、捷克、奧地利等中東歐國家則堅持不接收難民立場,既是擔心難民影響本國就業和治安,又是源於其本身在宗教、文化等問題上敵視難民。

從歐洲一體化來看,整個歐洲的安全問題早已緊密相連,但隨著本世紀歐盟不斷東擴,歐盟成員國大大增加,成員國間存在多元政治制度、文化心態,使制定統一的歐洲難民政策愈發艱難。

3

有挑戰有契機,歐洲安全前景未明

新冠肺炎疫情、難民問題與恐怖主義,凸顯出非傳統安全議題對歐洲的挑戰,歐洲共同體主義與國家主義對壘愈發嚴重。解決這些問題,歐盟既需要改革難民制度,回應建立平等社會的訴求,也迎來了加強非傳統安全合作的契機。

為解決難民政策的內在矛盾,歐盟委員會於2020年9月提出了「新的歐洲移民和庇護法案」,旨在完善難民安置人數的分配,加強對歐洲邊界的保護,減少進入歐洲的非法移民,以緩解歐洲國家壓力。

然而,恐怖主義與新冠肺炎疫情的雙重挑戰為「新法案」落地帶來困難。歐洲已進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第二波」,法國、英國等國家紛紛進入全國性封鎖狀態以應對公共衛生危機,防範新冠疫情擴散是當前歐洲各國政府的第一要務。

中東難民惡劣的生存狀況使其罹患新冠肺炎的機率大增,控制疫情與保障人權兩難,歐洲國家接納中東難民的意願與效率將大打折扣,難民準入門檻勢必提高。此外,歐洲國家必將收緊反恐政策,以維護社會秩序,受制於新冠疫情,政府治理能力恐將受限。歐洲國家反恐的一系列集體行動,效果還有待觀察。

歐洲社會的移民群體和右翼群體出現對抗衝突的可能性上升。一方面,疫情下的封鎖措施使許多歐洲國家社會群體失業,對身居社會底層、就業率本就不高的難民群體造成巨大衝擊,少數群體極端行動的風險上升。另一方面,疫情時期可能使右翼排外主義、政治極化更具市場,難民群體通過社會化途徑融入本地社會的困難性進一步加劇。總體看,歐洲在疫情、難民、恐怖主義三大問題交織下,前路未卜。

(完)

相關焦點

  • 半月談|應對多邊主義的裂變危機
    應對多邊主義的裂變危機半月談近年來,伴隨著國際局勢的複雜化與個別西方國家領導人的任性舉動,國際多邊主義面臨著巨大壓力,國際秩序的走向備受關注。美國布魯金斯學會近期發布報告稱,以聯合國為代表的多邊主義機制遭遇巨大挑戰。
  • 「脫歐」將撕裂英國社會,使英國成為「歐洲病夫」?
    一文中指出,英國曾經是一塊「人才磁鐵」,但現在,英國得做好成為「歐洲病夫」的準備。他認為,在十年前的金融危機之後,科技創新一直是英國經濟恢復增長的引擎,這也依靠歐洲創新型人才不斷地聚集到英國。而「脫歐」和右翼思潮很可能會使這些人才離開英國。約翰·坎普納認為,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英國的經濟增長率始終低於歐共體首批成員,在歐洲被稱為「歐洲病夫」。
  • 半月談簡介—半月談網
    半月談網校秉持"聚優質資源、享名師講堂"的宗旨,憑藉權威的時政內容、優質的教學資源,打造國內權威、專業、高效、便捷的公務員考試培訓網,為廣大公考學員提供全方位的優質服務。
  • 摩根史坦利:歐洲經濟復甦將比08年金融危機後快三倍
    來源:新浪財經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分析師表示,歐洲從新冠疫情引發的危機中恢復的速度將比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快三倍。歐洲地區正面臨第二波新冠疫情以及新一輪封鎖限制措施。該行分析師在最新的歐洲經濟展望中表示:「在2021年春季,假設在有效疫苗廣泛供應的情況下,我們預計被壓抑的需求和更高的儲蓄率將推動經濟強勁反彈,這與今年三季度的情況相呼應。」實施首次封鎖後,歐元區二季度GDP下降了11%以上,但隨後在三季度封鎖措施解除後反彈了逾12%。
  • NBA最重受傷!韌帶撕裂+半月板撕裂+骨折,交易哈登之人官宣報銷
    北京時間2月25日,NBA名記Shams報導,蘭姆遭遇了多位置受傷,包括左膝十字韌帶撕裂、半月板撕裂以及左膝骨折,而步行者也官方宣布,他將會進行手術治療,這賽季正式報銷。蘭姆這次也太慘了,NBA最重受傷誕生,他一下子遭遇了3個重傷,不管是韌帶撕裂,還是半月板撕裂,都很難處理,他不僅兩個一起來,還帶上了骨折。在對陣猛龍的比賽中,蘭姆在一次上籃後踩到了特倫斯-戴維斯的腳上,在這次受傷後,蘭姆也是現役攙扶才能走回更衣室,他也是直接傷退。蘭姆賽後還為對手解釋,表示:「我並不沮喪。
  • 半月談|讓紅色基因深植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武漢答卷
    在武漢各社區,下沉黨員幾乎無人不曉「三張清單」。下沉單位結合實際提出黨建、教育、文體、場地等「資源清單」,社區黨組織根據居民需求提出黨員教育、政策宣傳、環境整治、文化惠民、醫療衛生等「需求清單」,對接後形成年度「共建項目清單」。截至目前,「共建項目清單」就有項目15483項,其中14629項已按期完成。
  • 「維多利亞的秘密」上海秀 「三重」危機待解
    本版圖片來源:視覺中國一年一度「搞事情」的內衣品牌維多利亞的秘密(以下簡稱「維密」)今年將秀場從歐洲、北美搬到了中國上海,將於11月28日舉行年度大秀。這場堪稱年末娛樂盛宴的表演,伴隨著開幕時間的逼近以及演出嘉賓的提前公開又被刷上了熱門話題。
  • 吳亮:三個月調研回來,在半月談編輯部談起農民工問題,我們都流淚了
    經過反覆推敲和論證,我和趙東輝合作寫成《中國產業工人結構發生歷史性變化》,首次正式提出「農民工數量超過傳統產業工人」的判斷,並指出中國社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千千萬萬的農民變成工人,打破了中國社會幾千年來以農民為人口主體的社會結構,中國正在加速走向工業化」。這篇稿件引起強烈反響,為「新產業工人」概念的提出,為農民工加入工會組織奠定了理論基礎。
  • 半月談|當輿情「反轉」成為常態,我們必須學會「讓子彈飛一會兒」
    當輿情「反轉」成為常態,我們必須學會「讓子彈飛一會兒」半月談評論員 郭豔慧回顧2020年網絡熱點,多次輿情反轉為網友留下深刻記憶:羅冠軍被誣陷強姦事件、小學生家長偽造教師體罰致吐血事件、清華學姐謊稱被騷擾事件……在一系列反轉新聞中,當事人不同程度遭受網絡暴力,輿論場也在眾聲喧譁後跌碎一地眼鏡
  • 每天看《人民日報》、《半月談》能提高申論水平麼?
    先說結論,看《人民日報》、《半月談》,對申論學習沒有太大用處。原因有以下幾點:一、《人民日報》、《半月談》文章太短,不適合做申論材料曾聽某省申論命題老師講過,他對學生備考申論看《半月談》很費解,因為申論出題基本沒有從半月談直接引用原文,後來問過一些學生才明白,因為高中考政治,老師推薦看《半月談》,所以形成了思維慣性,認為申論學習也應該看半月談
  • 半月談|粉絲權力在崛起,深度攪動娛樂圈!我們該反思什麼?
    半月談記者 邱冰清 為愛豆(英文idol的音譯,意為偶像)包飛機、買郵輪,深度參與愛豆的成長發展路徑,為捍衛自己的愛豆和其他人在社交網絡裡「開撕」,對自己的愛豆失望後開始「脫粉」……如今,粉絲的行為、力量等與過去相比發生了變化,粉絲與偶像、與媒介、與資本之間的力量對比也似乎發生了反轉
  • 半月談|像大腦一樣思考:類腦計算機來了
    像大腦一樣思考:類腦計算機來了半月談作者 朱涵「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半月談記者對著一臺名為「Darwin Mouse」的計算機念出唐詩《春曉》膾炙人口的第一句,短暫的停頓後,它居然憑著自己的「記憶」,背完了整首詩。這臺計算機就是浙江大學聯合之江實驗室近日發布的我國首臺類腦計算機。效仿大腦神經元工作的它,包含了1.2億個脈衝神經元和近千億個神經突觸。這臺計算機,有什麼了不起的「超能力」?
  • 半月談|「饢城」告別囊中羞澀
    半月談記者 徐寧 高晗  在新疆,寧可三日無肉不可一日無饢。新疆伽師縣充分挖掘饢文化內涵,探索出一條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經營、品牌化發展的道路,把小饢餅做成扶貧富民的大產業。打饢,這個傳承了數千年的古老技藝,也成為當地人叩開脫貧致富大門的幸福之鑰。
  • 馮紹雷:我們正在經歷的,是世界秩序過渡期的一場綜合性全面危機
    現在我們看到兩個情況,一是危機發生於世界秩序轉型的、高度不確定的過渡期,二是這是一個多重領域同時爆發的綜合性危機。面對如此複雜的局面,我想從三個方面來展開討論。第一,歷史上的危機和世界秩序是怎樣相互關聯的,換句話說,危機是如何作用於世界秩序更替?第二,當今國際秩序有什麼特點,正在經受危機衝擊的世界秩序處於何種基本狀態之下?第三,今後的世界秩序何去何從?
  • 半月談|標牌、表格、材料……「折騰式指令」變本加厲,基層傷不起
    半月談記者 陳春園為交足各部門布置的材料、表格,村裡每年至少要花3萬元複印費,花去村集體年收入的一半……這是基層幹部向半月談記者傾訴的煩心事,其中反映出的「折騰式指令」問題尤其需要引起重視。1複印機「胃口」大在中部地區某財力弱縣,一位幹了25年的村支部書記向半月談記者倒起苦水。這位書記說,這些年黨和國家政策好,以前讓人發愁的農民負擔、子女教育、看病報銷等老問題已大大緩解,「報材料」「填表格」的一攤事倒成了村幹部的心病。
  • 後疫情時代下的歐洲,經濟危機嚴重,正在加速分裂
    摘要:面對疫情的打擊,歐洲經濟正在遭受一場前所未有的危機,而這場危機帶給歐盟的影響絕不僅僅是經濟那麼簡單,更因此可能引發成員國內部的政治和經濟危機,進而對歐盟的未來產生難以預料的影響。之前的節目中咱們講了,為了應對疫情對歐洲經濟的打擊,歐盟內部提出了一個總額7500億歐元的恢復基金,但是由於成員國內部的爭執,這一提案遭到了波蘭和匈牙利的否決。
  • 半月談再為肖戰「發聲」?狙擊職黑惡評作品,粉絲:終於等來春天
    一方面編劇崩盤,另一方面三個女人的結局除了顧佳,過於童話。 當然了,《三十而已》作為月初爆款,網播量37億,受到抨擊很現實。去年騰訊獨播《陳情令》低開高走,卻在今年」肖戰227風波「事件一路差評,從8.2降到7.7.但海外贏得收視率和口碑。」
  • 「時代悲劇」「修來的福報」正在透支著未來
    新華社半月談在對996工作制的話題就進行了刨析,」996福報「正在慢慢透支勞動者的健康和精力,會對經濟和社會造成難以估量的危害。996帶來的隱性風險也是巨大的,長時間的加班會使人長期處於焦慮的邊緣而成年人崩潰往往對個人和社會穩定而言都會產生很大危害996的常態化正在加速養老危機
  • 美國為何深陷撕裂之痛?
    今年6月,法國《費加羅報》曾發文列舉美國當前面臨的危機,直指美國領導人的政策取嚮導致出現「美利堅分裂國」。半年之後,特別是美國大選的亂象叢生,證明這一判斷並不為過。如今的美國痛點密布。疫情雪球、街頭暴力、政黨對峙……2020年已近尾聲,美國社會的撕裂痛感有增無減。路透社為此感嘆:一個分裂的美國將難以癒合。
  • 疫情使數百萬歐洲人走上了債務危機的道路
    來源:新浪財經債務諮詢機構警告稱,由於疫情的持續,付不起帳單的歐洲家庭數量急劇增加,即使是在德國和奧地利等儲蓄充足的國家,人們也開始擔心這個問題。布魯塞爾Bruegel智庫的報告稱,即使在疫情前,約三分之一的歐洲家庭依舊無法支付一筆意外開支,其中南歐國家的「經濟脆弱」家庭更多 (圖)。英國智庫決議基金會本月表示,如果在三個月內失去主要收入來源,危機前44%的英國家庭將無法支付帳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