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周末就北京懷柔雁棲湖的時候,本來想用這個日本Pentax SMC Takuamr 55/1.8拍些照片以便和德國徠卡的Summicron 50/2進行下對比。沒想到相機的電池在關鍵的時候沒電了,搞得我實在有些鬱悶。
這兩天看網上介紹順義區的舞彩淺山秋色也不錯,所以就決定去那裡看看,順便完成這枚M42口的Pentax SMC Takumar的實拍工作。
舞彩淺山的名號很大,正式的名稱好像是舞彩淺山濱水國家登山步道,主要體現「濱水、幽林、文化、拓展、原生態」的特徵。我直接導航到的白毛峪景區,因為網上都說這裡的紅葉最為漂亮。不過到了之後才發現人很多,景色卻是一般般。而且在這裡我沒有看到任何水系,不知道這個「濱水」登山步道的「水」在哪裡?
而且,相對於懷柔雁棲湖周邊的紅葉而言,這裡的紅葉明顯的發乾、發澀,不知道是因為紅葉品種的差異,還是這裡缺水的原因,我個人總覺得這裡的紅葉遠不如雁棲湖周邊的紅葉顯得水靈。當然也有可能是我來的地方不對吧,畢竟這個濱水國家登山步道據說長達80公裡。
我之前曾經發過幾組同為日本Pentax SMC 50/1.7鏡頭實拍的照片,不過那個鏡頭是PK口的(下圖右)。有同好建議我玩玩Takumar的鏡頭,正好手裡有這款M42口的SMC Takumar 55/1.8(下圖左)。
Takuamr是日本旭日公司(Asahi Optical)為其公司生產的鏡頭所起的名字,據說這個名稱來自日裔美國人像畫家Takuma Kajiwara (梶原啄磨)。Takuma Kajiwara的哥哥Kumao Kajiwara創立了旭日公司,看來這兄弟倆的感情夠深厚的!
Takumar這個名字一直在Asahi Optical公司的鏡頭上用到1975年,在這一年Asahi Optical公司的鏡頭由M42口轉為了PK口。對於PK口的鏡頭上,Asahi Optical公司直接將其稱為Pentax SMC了。
謂的SMC,就是Super Multi-Coating的英文縮寫,也就是「超級多層鍍膜」的意思,採用了SMC鍍膜的鏡頭,就被稱為Super-Multi-Coated Lens。
Pentax公司在1971年獲得了SMC專利鏡頭鍍膜技術。不要小看這個SMC技術,這種技術能夠將鏡片的透光率提高到99.8%,從而有效地降低光線的散射,提高鏡頭的抗眩光能力。
不過我只是對收藏相機有興趣,對鏡頭的興趣可以說基本沒有。所以各位就不要問我,採用了SMC和非SMC Pentax鏡頭的區別了,因為我實在不知道。不過,我之前有個朋友是中國攝影家協會的會員,他對Pentax的SMC鏡頭好像極為推崇。
這枚Pentax SMC Takuamr 55/1.8鏡頭為五組六片結構,對鏡對焦距離為0.45米,和PK口的那枚Pentax SMC鏡頭是一樣的,不過最小光圈只有16,PK口的則是22。而且M42口的這枚機身上寫有日本製造的英文,而PK口的則沒有產地標識。
同大多數M42鏡頭一樣,這款Pentax SMC Takuamr 55/1.8鏡身上有A/M檔轉換開關。使用A檔時,按下快門後鏡頭可以在大多數M42機身上自動收縮光圈,而使用M檔時則只能手動調節光圈了。通常情況下,將這款鏡頭轉接到其它機身上使用時,通常應該使用M檔,除非您購買的M42轉接環帶有頂針(下圖黃圈內)擋板。
我是將這枚M42口的Pentax SMC Takuamr 55/1.8鏡頭轉接到Sony微單A7上使用的,所以需要M42轉Nex的轉接環。您可以根據自己數位相機的卡口,購買相應的轉接環即可。
相機自然還是那臺索尼微單了,實拍時設置為A檔光圈優先模式,手動峰值對焦,近景為最大光圈F2.8,遠景則是F8。ISO大部分時間我都是設置在50,因為當天的天氣實在太好了!
我的想法是我只實拍,但不會給出我對某個鏡頭的評價。因為所有的評價,都是帶有個人主觀性在內的,容易對他人產生可能的誤導。所以,具體的評判,各位還是自己根據圖片自己做出吧。當然也有可能各位覺得我拍的照片實在是太爛了,我只能說聲抱歉,那是因為我的水平還有待提高,並不是某個鏡頭的問題。
作者:張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