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十三五」規劃收官、「十四五」規劃編制——「歷史交匯」的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透露哪些關鍵信息?起草背後又有哪些故事?
《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負責人、國務院研究室主任黃守宏,國務院研究室黨組成員孫國君解讀《政府工作報告》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今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吹風會,邀請《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負責人、國務院研究室主任黃守宏,報告起草組成員、國務院研究室黨組成員孫國君解讀《報告》有關情況。
黃守宏介紹,今年《報告》起草歷時長,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少見的。報告還39次提到「就業」,黃守宏表示,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和矛盾之一,就是就業和民生問題,穩住了就業就保住了基本民生。
【報告熱點解讀】
《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負責人、國務院研究室主任黃守宏
01
Q:今年為何沒提GDP具體目標?
A:不定GDP目標不是說要任由經濟增速下滑
「今年為什麼沒提增速呢?最大的因素就是不確定性。」國務院研究室黨組成員孫國君說,這個不確定性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疫情走勢的不確定性。現在全球感染者近500萬人,每天新增人數仍接近10萬人的高水平,下一步疫情發展趨勢誰都無法預知。二是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疫情是當前影響全球經濟活動的最大因素。全球疫情走勢無法準確判斷,也就相應無法判斷各國疫情管控措施會怎麼調整。一季度,全球主要經濟體已經出現較大幅度的負增長。很多分析都認為世界經濟出現了嚴重的衰退,甚至提出衰退的程度可能不亞於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大蕭條。各國經濟都處於巨大的不確定性之中。
孫國君說,不提經濟增速具體目標,不是說不重視經濟增長,不是說要任由經濟增速下滑。《報告》裡有一句話很重要,叫「穩定經濟運行事關全局」。「《報告》提出了一系列今年下一個階段要實施的政策,比如說財政政策的重點是把資金用在穩就業和保民生上,金融政策主要是保市場主體,就業和社保政策重點是把民生底線兜住。我相信,隨著這些政策的落地,經濟會逐步企穩回升,全年基本盤不會有問題,民生也不會有問題。」
02
Q:地方政府怎麼定自己的增長目標?
A:把精力用在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上
不設GDP增速具體量化指標,地方政府該怎麼操作?對此,國務院研究室主任黃守宏表示,該抓的工作照樣抓,重點圍繞加強「六穩」、「六保」工作來做。從地方政府來講,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把精力用在保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上。
「速度多少,GDP多少,不是方向,是最後的結果。方向是明確的,要按照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在當前著力做到『六保』。經過『兩會』之後,大家通過認真討論、深入思考,認識會更加統一,方向會更加明確,各方面的行動也會更加自覺,所以不會因為不設GDP的速度目標就沒有方向感了。」
03
Q:為什麼把保就業列為「六保」之首?
A:《報告》39次提「就業」,穩住就業就保住了基本民生
孫國君介紹,「就業」成為報告的最高頻詞,39次講到「就業」,這可能是歷史上第一次。
「我們所有的政策都要直擊『六保』,特別是保就業、保民生、保企業。在保就業這個問題上,我們有很多支持措施。」黃守宏表示,穩住就業就保住了基本民生。失業的問題是全球性問題,儘管中國作出最大努力,但是失業率還可能會略有增加,失業人數也可能進一步增加。對此,報告提出,加強失業保障,參保人員應保盡保。並且,今年提出一些新的舉措,比如過去規定參保未滿一年是不能領取失業保險待遇的,但是今年可以領取。又比如,有一部分農民工在常住地也可以領取失業保險待遇,對一些回到社區和農村的及時納入城鄉低保。
「有人關心我們有沒有這個保障能力,這點請大家放心。我們有能力、有辦法把失業兜住。」黃守宏說,中國失業保險結餘還有4600億元,另有2萬多億元戰略儲備。今年還要推動失業保險省級統籌。這兩年一直在劃撥國有資產充實社保基金,提高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比例,今年提高到4%。「今年特殊時期、困難時期,政府要首先帶頭過緊日子。隨著經濟形勢的好轉,就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經營狀況一定也會相應改善。」
【起草過程揭秘】
國務院研究室黨組成員孫國君
01
起草歷時之長40多年來少見
黃守宏介紹,此次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全球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使很多方面情況都發生了改變。就《報告》起草而言,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況。
去年年底以來,起草組按照既定程序進行了《報告》起草工作。《報告》稿經黨中央、國務院審議通過後,下發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徵求意見,隨後根據徵求的意見,對報告進行了修改。但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國內外形勢發生重大變化,全國「兩會」推遲召開。根據黨中央決策部署,最近一段時間對《報告》進行了較大調整和修改。習近平總書記先後主持召開兩次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一次中央政治局會議,討論《報告》稿,對起草和修改工作提出明確要求,作出重要指示,為起草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黃守宏透露,在《報告》起草和修改過程中,李克強總理多次主持召開專題座談會,深入基層,直接聽取各方面意見和建議。社會各界包括廣大網民也提出了很多意見和建議。特別是疫情發生以後,對於中國的經濟走勢怎麼看、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怎麼定、宏觀政策怎麼辦,大家發表了很多的意見和看法。
「應該說,今年《報告》起草歷時之長,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少見的。」黃守宏介紹,根據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起草組不斷地對《報告》作出修改。因為形勢在變化,國際疫情形勢在變化,國內疫情防控成果不斷拓展,國內外經濟形勢也在不斷變化。「為了更好地把準經濟社會發展的脈搏,更好地回應社會各方面的關切,所以《報告》在不斷進行修改,特別是最近一段時間幾乎每天都在改。最近幾天,我們還將根據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意見繼續進行修改。」
02
《報告》篇幅規模減了約一半
黃守宏表示,每年修改《報告》的過程都是一個很艱難的過程,尤其是今年。
「按照黨中央的決策部署,春節之前寫的那一稿和今天《報告》這一稿相比,從內容到形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有些方面可以說是面目全非。」黃守宏介紹,往年的《報告》字數是1.95萬字左右,今年約1.04萬字,大體上減了一半。過去是部署全年工作的,今年實際上是部署今後7個月的工作。形勢又在不斷變化,在這種情況下,《報告》修改量就大了,所以很多部分是重新起草的。
「大家可以看看,從內容上,過去每一年回顧了當年的成績之後,要再介紹一下做了哪些主要工作,今年沒有了。」黃守宏說,往年會比較兼顧面,包括一些常規性的工作和一些需要持續不斷推進的工作,今年沒有那麼多的篇幅和容量,相應少了些。今年《報告》回顧工作這一塊很簡要,講了一些去年的標誌性成績,講了今年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主要工作,很簡略。回顧過去工作這部分,比如往年總篇幅1.95萬字左右的話,大體上這部分會在4000字左右,今年的則少多了。
在部署工作這塊,近幾年用去年的工作回顧、今年的總體思路、今年的重點工作三段式多一點,今年根據實際情況採取了「拉條子」的方式,其中一個目的也是為了節省篇幅、減少層次,同時更加突出下一步要幹什麼、做什麼。
「所以《報告》如果說變化,從內容、形式、篇幅等都有很多變化。」黃守宏說。
03
「應對危機的子彈沒有打光」
黃守宏表示,很多方面的工作,比如醫療衛生很多需要繼續推進,如這幾年一直推進的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公立醫院改革、醫保基金監管等等,因為篇幅所限都舍掉了。今年重點把一些應對新形勢的新舉措、新辦法等寫出來了,其他的相對沒有寫到,但是沒有寫到的同樣重要,同樣需要持續用力開展,而不是說這些東西不寫就不做了。在今年的形勢下,《報告》必須集中重點、集中焦點,這也是社會各方的期待,在徵求意見的過程中,很多方面也都提出過類似的要求。
「對寫《報告》這類的文章來講,越短越難寫,因為容量有限而方方面面的要求和需要表達的東西又很多。」黃守宏介紹,按照程序,《報告》經過人代會批准之後,會把目標任務進行具體的分解,同時一些沒有寫上的政策措施也會納入其中。國務院現在已經在作部署。「相信大家下一步會從黨中央、國務院出臺的一系列具體政策裡,找到很多《報告》裡提出的方向性的東西或者提到的政策。」
黃守宏表示,《報告》裡面提出的政策是基於對當前的形勢,包括對國際疫情走勢、國內疫情防控、經濟發展的態勢分析判斷基礎上做出來的。如果說形勢一旦發生超出預期的變化,《報告》裡也講了,對相關的政策將予以完善。出臺政策要瞻前顧後,既要解決當前的突出問題,也要考慮到可持續性。「打仗總是要有謀劃的,現在應對危機的手段還有很多,子彈沒有打光,留有充分的餘地和後手。」黃守宏說。
不糾結數字
更注重實幹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兩個數字,引起人們高度關注。
一個是今年經濟增速具體目標,今年《報告》沒有提。這種情況,在兩會歷史上罕見。
為什麼不提這個數字?李克強總理在作報告時就釋疑:主要因為全球疫情和經貿形勢不確定性很大,我國發展面臨一些難以預料的影響因素。這樣做,有利於引導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穩」、「六保」。
在人大開幕會後的首場「部長通道」上,這個問題被拋給了第一個出場的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何立峰進一步解釋說,客觀上它的內容已經融入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和其他政策目標中,不糾結於這個目標,將使我們更加專注於不斷擴大內需。
不設定數字目標,是研判當前形勢下的清醒、務實之舉。而「不糾結」的態度,也正是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要求。
事實上,近年來我國的經濟增速目標設定,一直在因時因勢調整。比如,2012年提出「今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5%」,後來幾年,調整為「7.5%左右」,到2019年,則更具「彈性」,設定為「6%~6.5%」。
沒有設定具體的GDP目標,不等於沒有目標,更不等於不發展。在當天中午的國新辦吹風會上,關於這個數字的問題再次被問及。國務院研究室黨組成員孫國君說,今年報告裡有一句話很重要,叫「穩定經濟運行事關全局」。
我們看到,今年經濟增長不設定具體目標,但關於民生保障的系列硬指標毫不含糊,養老金水平提高5%、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這些都是硬槓槓。
另一個引人關注的數字,是《報告》的篇幅。今年的1.04萬字,與往年的1.95萬字左右相比,縮短了近一半,為改革開放40年來最短。
篇幅雖減,民生紅包不減。我們看到,「就業」一詞史無前例地在報告中出現了39次,基本民生、脫貧攻堅等重點工作在報告中充分突出。報告起草組成員、國務院研究室司長劉日紅說,今年的《報告》「可以說是修改次數最多的一次」,最大限度體現務實,最大限度體現實幹。
篇幅雖減,決心不減。我們看到,「堅決」二字在《報告》中出現了16次。基本民生的底線要堅決兜牢,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堅決把減稅降費政策落到企業……字裡行間,傳遞出「留得青山,贏得未來」的堅定決心。
不糾結數字,更注重實幹。「脫貧攻堅、基本養老等重點支出只增不減」、「一定確保小康之年老百姓的碗裡不缺肉」……就在首場「部長通道」上,部長們的回答讓大家吃下不少「定心丸」。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更是在現場為貧困地區農產品「帶起貨」:沒有種不出來的東西,只有賣不掉的東西,大家可以多買點兒。
來源:楚天都市報
記者:陳凌墨 黃忠
編輯:鄔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