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一人一城(ID:yirenyicheng01)
聽月永遠也不會忘記,她第一次穿漢服上街,心裡像小鹿亂撞一樣激動,同時還揣著點小驕傲,結果回來外公衝她直搖頭:「別穿了,別人會拿你當怪物看的。」
誰知,這個叛逆的姑娘卻決定「將穿漢服進行到底」,甚至,紅遍了雪梨。
後來的事她也沒能預料,她所喜歡的是一件小眾的事兒,但卻不妨礙她獲得世俗意義上的犒賞,火遍國內外,被人民日報、央視報導,更多的人因她愛上了漢服的美,但她一直是那個初心不忘的姑娘。
今年10月,因為在成都一次漢服節上「仙女落淚」,她哭出了圈,再度意外走紅,話題之外,我從這位90後姑娘身上,看到了:炙熱的愛,能抵歲月綿長。
初心不改
最近,漢服圈炸了鍋。
如果足夠細心的話,你可能在刷抖音或者微博的時候,看到過10月份在成都舉辦的螢火蟲漫展漢服秀。
單看現場的這些照片,實在是賞心悅目,人美漢服美,仿佛穿越了一般~
現場的小姐姐小哥哥們~
百轉千回,一眼,仿佛過了萬年。
這顏值簡直了~
想不到吧,漢服還有這樣俏皮可愛的~
美到眼睛不忍心眨有木有?
看過的人也忍不住紛紛留言:
「美到詞窮。」
「這是什麼神仙顏值啊啊啊啊」
「華服真的適合我們穿,太仙了」
所有人可能沒想到,就在這美得讓人挪不開演的漢服秀開場之前,官方宣布活動臨時取消,現場模特和商家集體崩潰。
一位哭得梨花帶雨的漢服小姐姐,還因此登上了熱搜榜。
好在,事情在模特和商家們的集體抗議下,得到了一個不算太壞的結果。
漢服秀還是照常舉行了,只是時長被壓縮到了一個小時。
於是就有了這場被稱為「史上最快漢服秀」~
幾天後,網上持續發酵,全網搜開始尋找那位仙女流淚的漢服小姐姐,結果去搜了資料一看,這不是聽月嘛。
聽月,一個痴迷漢服的姑娘。
曾經為了帶動身邊更多的人關注漢服,放棄了擺在面前的明星之路,一轉身穿漢服送起了外賣。
後來又在眾人目瞪口呆的表情中,租下雪梨市政廳,搞起了轟轟烈烈的漢服比賽,險些破產.
正是因為她,許多老外都對穿漢服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連CCTV都被她驚動了,專門前去澳洲採訪。
很多人在聽月的帶動穿漢服走上澳洲街頭,讓一幫老外側面
而回歸到現實生活裡。對特立獨行的90後姑娘聽月來說,穿漢服上街也不是什麼稀罕事兒了,她穿漢服送外賣,聽講座,逛圖書館、甚至參加畢業典禮....
比起牛仔褲T恤衫,漢服更像她日常裡的著裝。
這就是聽月小姐姐本人了
說起聽月和漢服的緣分,就像一部活生生的叛逆史。
從小喜歡讀《紅樓夢》和金庸的武俠小說,聽月一直對古人的生活抱著無限的遐想,在青樓黛瓦,紅磚白牆之間,綰著髮髻的少女巧笑倩兮,這幕場景在她腦海裡迴蕩過無數次。
浪漫的遐想不知不覺就化為了實實在在的行動。
N多年前,聽月第一次像個古書裡走出來的女子般梳妝打扮好,然後滿心歡喜地穿著漢服上街,真真切切體會了一次穿越的味道。
可還沒從美好的感覺裡緩過來,就被外公潑了一盆冷水:「你怎麼穿韓國衣服?」
姑娘臉漲得通紅和長輩理論一番:「外公,這個是漢服,不是什麼韓國衣裳。」
結果話音沒落,家裡人都圍過來和外公站在同一戰線:「快別穿了,你這樣穿上街,一定會被人當怪物的!」
聽月生性倔強,「我臉皮厚,不怕別人說我。我喜歡漂亮衣裳,那就是一件漂亮衣裳。」
自那次之後,姑娘對漢服的喜歡沒有減少一點半點,反而更加強烈。
後來,她到澳洲留學,更不用顧忌外人的目光了,想穿漢服的時候就穿了,逛圖書館,外出踏青。
就連2016年雪梨大學的研究生畢業典禮,人家穿畢業服,她呢,一襲明制襖裙就上了臺。
這姑娘膽子也太大了,不合規吧?
誰能想到呢,在一襲漢服的聽月面前,雪梨大學的老校長都化身迷叔一枚,還抽了個空對姑娘說:「你穿的衣裳真漂亮,待會能找你拍張照嗎?」
聽月在臺上足足愣了三秒鐘,繼而是一陣狂喜呼嘯而過,長臉了長臉了!
如果說,在學生時代穿漢服是一段美好記憶的話,畢業後邁入職場,總不能成天活在漢服的小天地裡吧,OL風,西裝小套裙才是標配。
聽月偏不。
在職業上聽月曾經有很多選擇。
她參加過澳洲《一線星計劃》真人秀獲得季軍,出演過首部留學生情景喜劇《屌絲留學記》,人稱宅男女神。
不出意外她可以沿著表演這條路一直走下去,或是從事與所學專業企業管理相關的工作,今後做個職業經理人也不賴。
原本在雪梨已經有一份很好的工作,結果說放手就放手,「我還是想從事跟漢服有關的行業。」
我猜想,姑娘之所以放棄那個工作,有部分原因大概是不能隨心所欲地穿漢服了,哈哈哈。
聽到這兒,家裡人急眼了:「這漢服本來就小眾,在中國都不一定能做起來,你還鬥膽到老外地盤上搞事情。」
那段時間,聽月都快被家裡人罵死了,不過她還是堅持了自己的想法,開始一本正經地做調研。
2萬多字的企劃書,走街串巷地找店鋪,設計門店的裝修風格,連工作服都定製好了.
她決定在雪梨開一家漢服主題的小麵館,看這小妮子如此上心,連一直反對的家人都心軟了下來,「既然你這麼喜歡,那就放手去做吧。」
誰知挫折卻接踵而至.
請的廚師突然撂挑子不幹了,挑好的選址都被人搶走了,就連工作籤證也出了問題,擺在眼前的現實是:她既不能回國,也不能工作。
那段時間聽月眼看著身邊所有同學都找到工作,就自己待業青年一枚,混得最慘的時候她做起了代購,後來實在是受不了清閒的生活,就很偶然地搗鼓起了中式糕點。
沒想到毫無經驗的姑娘,做出的糕點倒是品相不錯,味道也好,朋友們吃了她做的糕點後,都說:「你這手藝,可以開一家糕點店了。」
就這樣無心插柳地,2016年6月6日「聽月小築」橫空出世了。
最開始,店裡所有角色都是她一個人來,她身兼老闆娘兼廚師兼客服兼手繪包裝師兼外賣小妹.
碩士生送起了外賣,家裡人第一反應就是「這孩子,讀書讀傻了。」
聽月在手繪糕點包裝盒
不過聽月倒是很樂呵,因為可以隨心所欲地穿啦,平日裡漢服就是她的常服,出去送糕點的時候漢服就成了她的工作服。
每回她走上雪梨街頭送外賣,都會引來側目一片,當客人見到仙氣飄飄的外賣員時,喜歡得不得了,紛紛求合影發朋友圈,聽月家的回頭客越來越多。
不過最令她印象深刻的是,走在大街上十次有八次會被當成日本人或韓國人。
有時候跟身邊的人擦肩而過時,便會聽到竊竊私語:「Japanese kimono!」
最尷尬的是有回身後跟了三個中國男生。
其中一個說「我打賭她是韓國人!」
另一個說「肯定是日本的。」
「我們說的話她聽不懂吧。」
他們不知道前面那個中國姑娘,心中早就炸了鍋。
後來,她索性在雪梨街頭做了個街頭採訪實驗,隨機採訪了100個路人,讓他們猜自己的衣服是哪個國家的,想了解一下人們對漢服的認知究竟是怎樣的。
聽月在進行隨機街頭實驗
扎心了呀姑娘。
和當年她第一次穿漢服時外公的反應相似,絕大多數人都認為她穿的衣服來自韓國和日本,很少人給出的答案裡會提到「中國」「漢服」。
「因為歷史太過悠遠,人們覺得它太古老了,人們漸漸把它遺忘了,我想告訴全世界,我們中國也有美麗的傳統服飾。」聽月說。
為了扭轉人們對漢服的印象,聽月隨後跟合伙人Owen幹了一件大事兒——
發起「尋找雪梨漢服大使」公益比賽。
聽起來特不靠譜,結果這沒任何舉辦此類活動經驗的姑娘,愣是讓這一切夢幻成了真。
尋找雪梨漢服大使」活動部分參賽定妝照。滾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