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6 21:45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鄭夢瑩
仰之彌高,鑽之彌堅,先生之風,山高水長。12月26日,由浙江省漫畫家協會組織舉辦的紀念「漫壇濟公」庸非先生逝世二十周年回顧展在杭州陶氏藝術館開幕。
庸非(1925-2000),原名劉雄飛,浙江金華人,生前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浙江分會理事、浙江省美協漫畫研究會會長等,獲中國美協漫畫藝委會最高榮譽獎「金猴獎」。他從事漫畫創作50餘年,一生與漫畫結緣。
如果說張樂平的連環漫畫《三毛流浪記》很「上海」,那麼庸非的連環漫畫《八斤阿公遊記》《孔乙己新傳》則很「浙江」。作為近代中國漫畫的傳承者,庸非無疑是始終堅守本土「浙」裡的卓有成就的一代漫畫大家。他學識淵博,構思巧妙,其水墨漫畫形神兼備,完全是浙派的風格造型。
八斤阿公的藝術形象取源於一個頭戴紹興氈帽,身穿黑布對襟衫的紹興人。就拿他自己的漫畫像,也常以「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的濟公外型示人。
在當天的展覽開幕式上,來自漫畫界的眾多嘉賓紛紛追憶先生往昔風採,他們或是先生的舊友,或是學生、晚輩。
「他的一生,是與漫畫共生的。在人生的最後三年,他依然一心撲在漫畫事業上。晚年主編《中國當代漫畫家辭典》時,夏天太熱,他就是一個人在屋子裡不停地工作,整理作品,顧不上大汗淋漓。那時候沒有手機,需要核對的資料太多,他很多就是一個個寫信確認。」庸非先生之子劉小斐回憶父親生前工作場景,歷歷在目。
庸非先生才思敏捷、縱橫捭闔。他常說:「漫畫不同於其它畫種,可僅以技巧立身。漫畫是畫思想,畫學問。只有提高自身學養,勤於思考,巧於構思,才有佳作。」他擅畫,而且寫作功底深厚,所撰寫的漫畫研究文章屢見報章,所寫雜文,文風犀利。他在浙江境內的諸多報刊中闢有的「市井誌異」「品藝錄」「金剛刺」「笑園」「詩與畫」「古幽默今輯」等專欄中,作品深受讀者喜愛。
浙江省漫畫家協會會員、庸非舊友張亞文回憶與先生共事,佩服異常。她說,跟先生約稿就是兩個字——踏實。創作水平自不必說,先生總能按時保質保量創作完成,不管風裡雨裡,他騎個自行車就能把作品送到你面前。見畫品更見人品,他對漫畫的滿腔熱血、孜孜不倦,值得我們後輩景仰學習。
「在我與恩師相處的歲月中,明顯感受到在他身上的那種士大夫的傲骨,以及他自喻的『清高』和『超脫』。從繪畫性和思想性上,他都是一個巔峰。」浙江省漫畫家協會主席陶小明,是庸非先生的學生,也是本次展覽的策展人。「高峰在哪裡,我們漫畫人努力的方向就在哪裡,他激勵著我們後輩繼承他的遺志,繼承他的思想性和專業性,這樣的精神我們要傳承下去。」
本次展覽展品作品共計85件,包括數不多的作品原件30餘件,複印件50餘件,籌劃時間近一年。陶小明介紹,庸非先生逝世後,其家人遵其遺囑,將其畫作資料付之一炬。因此,本次紀念展所有展品則主要來自社會各界人士的鼎力集結,尤其是贏得了早期曾與庸非先生有過共事經歷的漫畫家們的大力支持,大家積極提供相關的文獻展品資料。
據悉,本次展覽還受到浙江省文聯、浙江省美術家協會、杭州市美術家協會等的高度重視。中國美術家協會漫畫藝委會主任黎青,浙江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秘書長王敏傑等也於展覽開幕當日到場並發言。
黎青在接受浙江新聞客戶端採訪時說,庸非先生是中國漫畫史上典型的生在浙江,畫在浙江的漫畫大家。紀念這位為浙江漫畫開闢道路的先驅人物,也為傳承老一輩藝術家的藝術情懷和執著精神。
斯人已去,但他的音容笑貌和風尚精神永遠的留在了後人心間,他所開創的浙江漫畫事業得以薪火相傳。
「在對漫畫新人的培養上,他也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和關懷。正是因為這樣的代代傳承,浙江漫畫藝術水平如今在全國起到了引領水平,比如抗疫漫畫、節約糧食光碟行動漫畫作品等,在近年來都非常出新出彩。」黎青說。
160899034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