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3 年,一個平凡卻又不平凡的日子,雪落紛紛,銀裝如玉,伴著一絲江南少有的料峭,蘇州沈家,一個註定譜出浮生悲歡的嬰兒,呱呱墜地,他,就是沈復。
1. 青梅舊事
13歲那年,沈復第一次遇見表姐陳芸。她彎彎的柳眉,明媚的雙眸,婀娜的體態,盈盈的笑顏,顧盼神飛間,自有一股風流妍態。沈復被她的溫婉和聰慧所吸引,便鼓起勇氣對母親說:「若為兒擇妻,非淑姐不娶。」沈母對芸也頗為喜愛,便脫下戒指贈與芸,這樁婚事就此訂下。
當年冬天,芸的堂姐出嫁,沈復和陳芸得以再次相見。滿堂賓客,香鬟鬢影,皆珠釵華服,唯陳芸一人一身素淡,遺世獨立。在一眾人中,他一眼就望到了她,她也望到了他,二人相視而笑,頗是相契。
那天晚上,沈復送嫁回來,飢腸轆轆,想要尋些吃食。僕婦們拿來蜜餞棗脯,他嫌過於甜膩。這時,芸輕輕拉了拉他的衣袖,示意他去自己閨房中,只見芸娘早已為其藏好了暖粥和幾碟清淡小菜。暖暖的粥,暖了沈復的胃,也暖了他的心。那一刻,看著身畔略帶羞澀、淺淡生香的陳芸,他知道,這一輩子他早認定了她,再也離不得,忘不掉。
2. 琴瑟和諧
直到洞房花燭之夜,他將她的蓋頭掀開,他們相視而笑。喝過合巹酒後,他們並肩而坐,一起吃完飯,沈復悄悄伸出手,在桌案下,握住了她溫潤的手腕,指尖傳來的滑潤感覺,令他怦然心跳。沈復讓陳芸吃些葷腥,她說正在齋戒茹素,她已茹素好幾年。沈復偷偷算了算,她開始吃齋的日子和他出水痘的日子恰好重合,所以,便笑著對她說:「我現在身體康健,面貌光鮮,姐姐從今日起便開戒,好不好?」芸嫣然一笑,微微頷首。
婚後,在日復一日的生活裡,沈復與陳芸鴻案相莊,琴瑟和諧,款款情深。
她為他縫補裁剪、繡香囊、繡荷包、打絡子、做扇墜,照顧他的生活起居;她為他親自挑揀菜色,洗手做羹湯,遑論舌尖是酸甜,還是苦辣,只這一番用心便已足夠讓他感懷。
他對她溫存體貼、珍愛關懷,熱了為她遞去紈扇,冷了為她披衣送裳。他不喜吃腐乳滷瓜,為了她卻勉強自己進食,甚至漸漸鍾愛上它。
七夕佳節,玉露金風,他與她擺置瓜果,同拜天孫。沈復鐫刻兩枚印章「願生生世世為夫婦」;沈復執朱文,芸則執白文,作為日後往來書信之用。沒有「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浪漫,對她而言,卻是最美的情話,最真的許諾。
中秋良辰,花好月圓,她與他攜遊滄浪,波光弄影,瀲灩濃情,扁舟一葉,不知歲月幾何。
重陽佳節,他與她持螫對菊、登高懷遠,花影疏斜間,並蒂情濃。
洞庭君祠,廟會喧嚷,火樹銀花,熱鬧非凡,她豔羨不已,他獻計讓她女扮男裝,於是,一番打扮之後,芸娘化身為一個俊俏的公子哥,與丈夫一同參加了這場盛會。
她說佛手是君子,茉莉是小人,諂媚脅從,他聞著她鬢邊的茉莉花香,誓言此生君子只愛小人。
3.天人永隔
芸娘太過賢良,為了做一個好妻子,好兒媳,居然想為丈夫納妾,而她看中的女子憨園,卻是一個煙花女子。
憨園雖然是個清倌,可畢竟名聲不好聽,風言風語傳到了公婆耳中,老人已是十分不悅。 芸娘為了得到憨園的心,居然還跟她結拜姐妹,把臂同遊,公婆知道後,更是覺得芸娘有辱門風,十分震怒。
後來,沈復和芸娘被趕出家門,之後沈復遭到裁員,芸娘咳血的老毛病大發,沒錢醫治,沈復想去靖江找親戚幫忙,給芸娘治病。被慢待、被推諉,也忍著脾氣,委曲求全,借到錢後,匆匆返回,看到的卻是妻子蒼白慘澹的一張花容。芸娘去世後,沈復失去摯愛,悲痛異常。
有的人白首如新,有的人傾蓋如故,有的人戀了一輩子依舊繾綣情長,有的人相處了無數春秋仍然形同陌路。芸娘沒能陪著沈復終老,卻成了沈復心中唯一的白月光,他用餘生緩緩祭奠,亦不覺漫長。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珍惜身邊的人,珍惜眼前的美好。願我們每個人都能找到那個與你繾綣一生依舊情長綿遠的人。
好書推薦
沈複寫給芸娘的最美情書《浮生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