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情書,兩段愛情——《海角七號》用情書講故事

2021-01-12 蔡小亮說電影

範逸臣-情書(電影《海角七號》插曲)

03:59來自蔡小亮說電影

電影海報

一封情書,穿越半個多世紀,漂洋過海,兩代人的愛情故事。《海角七號》用了一封情書,為我們講述了兩代人的愛情故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哀傷,一代人又有一代人過往。如果沒有戰爭,也許情書就不用漂洋過海,我們的愛情也許就不會顛沛流離。我們活在這個和平的年代,有自己愛的人,就應該好好珍惜。

紙短情長

每個年代的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記憶。就比如說情書到了這個年代,已經失去本來的意義,如一張已經泛黃的黑白照,也許我們某天走到某個街角,在透明的櫥窗裡看到它,會想起一段曾經的過往。可是當我們老了,即將逝去的時候,這段故事便會被掩蓋在時光裡。

阿嘉

《海角七號》從一開始的時候,就為我們讀了一封塵封了半個多世紀的情書。故事便從這封情書開始說起,遠去的船,載著離人的憂思,漸漸的行駛向他該歸去的遠方。從此岸邊依依不捨的人便成為他人生中永遠的過客。歸鄉該有一點點的欣喜,可是因為岸上有了牽掛的人,歸鄉卻成了離家,那一絲絲的欣喜被海浪無情的衝淡,是那樣的讓我猝不及防。

離家

在一個空間裡,為我們講述了兩個年代的故事,這是海角七號與其他電影所不同的地方,在故事敘事手段的處理上。海角七號給我帶來了不一樣的感受。情書總能從畫外想起,那個孤獨的背影總是讓我心傷。

茂伯

那個談了半輩子月琴的茂伯,到老也不願意放棄郵差的工作,穿梭在恆春的每一個街道;

阿嘉

在臺北樂團失意的阿嘉,回到恆春這個家鄉,砸掉了自己的木吉他;

水蛙

水蛙只是恆春摩託修理廠的一個修理工,他還是一個鼓手,他深深的愛著自己的老闆娘,把自己放的很低很低。

友子

這些失意的人因為小鎮的一場演唱會要組建自己的樂團而走到一起。阿嘉也認識了日本留學生友子。在情書裡,獨白總是那樣在人傷感的時候闖進來,煽動著我們那顆感性的心,他只是一個來自日本的中學老師,愛上了自己的學生小島友子。可是一切的一切還沒來得及述說,日本戰敗了,臺灣光復,作為戰敗國的子民就該踏上遊輪,回到那個國度,離開自己喜歡的人。

你留下來

兩個不同的故事就這樣在同一個時空裡為我們再現了,只是導演為我們運用了兩個不同的故事。阿嘉和友子的結局在阿嘉對友子說出那句「你留下來,或者我跟你走。」而告終。而海角七號已物是人非,在阿嘉和友子不斷的努力下,才將這些情書送到小島友子的手中,然而卻已經耽擱了半個多世紀,才將這段故事畫上了一個不算太完滿的句號。

情書

半個多世紀的過往,半個多世紀的間隔,導演用這種獨特的用情書穿插敘事,揭開隱藏故事,來為我們敘說了一段情事。也為我們帶來了一個永恆的主題,和平永遠都是最重要的,正因為在和平的年代裡,阿嘉與友子的愛情才會完滿,而情書裡的男主人公於小島友子卻是那個時代,為了和平成就和平的犧牲品。故事令人扼腕嘆息,卻不令人可恨。

、黨代表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遺憾。恆春的代表,阿嘉德繼父,仿佛永遠與阿嘉之間隔著一堵鑿不開的牆,恆春的海再也不屬於他們,年輕人也遠離故鄉,到臺北尋求自己的路。茂伯彈了大半輩子的月琴,到老之後,再也沒有人來欣賞這一件古老的樂器了。水蛙用青蛙交配的例子來形容自己與老闆娘,看似很粗俗,可是給我們的感覺卻是那種深沉的愛。阿嘉的繼父守望著那片海,茂伯守望著自己所喜歡的那個月琴,水蛙守望著自己暗戀著老闆娘的愛情。每一個人都有著自己所守望的東西,在情書的那個故事裡,小島友子守望著自己的那個中學教師。這是時代所賦予我們的憂傷。

如果世界和平,那麼我就不用踏上遠行的遊輪。

你沒有來,我就不敢老;可是我都已經老了,你卻永遠永遠都不會來了。

相關焦點

  • 情書中的愛情與政治 ——《海角七號》是一部什麼電影?
    《海角七號》這是一部以情書打動人的電影。凡是看過《海角七號》的人,都會對其中的七封情書印象深刻。
  • 《海角七號》來自夏日海邊的一封情書
    電影好看,不如歌唱的好,尤其是那一句「夕陽和海面依然清晰,還是在這裡我丟了你,我把對你的思念寫在海角上,寄給那年七號的雨季……」彼時聽,聽的是旋律動人,此時聽,聽的事過境遷後的心境。還有那首《國境之南》,仿佛在眼前鋪開了一副充斥了陽光、大海、雨季、故事了常常畫卷,那故事裡的國境之南,莫名的就讓人湧起一種情愫,「海很藍,星光燦爛」,就是很適合愛情生長的地方吧。六十多年前,一名日籍男老師離開了臺灣,也離開了他在臺灣的戀人:友子。他把懷念與愛戀化成字句,寫在一張張的信紙上。
  • 【光影生院】《海角七號》
  • 《海角七號》電影裡的情感
    海角七號海灘愛情故事有很多種,把故事能用自己的方式說出來並且可以感動人心的卻很少,海角七號卻用著它並不濃厚的文藝氣息打動人心。在我心裡,一直覺得只有好的劇本,才能拍出好的電影,海角七號的故事確實值得深思。
  • 《海角七號》導演寫情書參考舊書信 惹哭林曉培
    《海角七號》主創林曉培、魏德聖、田中千繪(由左至右)網易娛樂8月8日訊 據臺灣媒體報導,以《海角七號》獲臺北電影節百萬大獎的導演魏德聖這輩子沒寫過情書,但寫該片劇本時卻一口氣寫了7封,每封信都打動片中關鍵角色林曉培
  • 海角七號,不只有愛情.
    今天將《海角七號》重新看了一遍,之前的印象只記得和幾封情書有關,是不折不扣的文藝愛情片。
  • 稜鏡 《海角七號》:在這什麼都善變的人世間,我想看一下永恆
    兩條主線,兩個故事,最能讓人心生疼惜的是那段發生在戰時的愛情。雖然關於它,影片中並沒有直接的鏡頭,但是穿插影片始終的七封情書,紙上帶著海風和沙子的味道,筆畫中融進了幾片海鷗的鳴叫和輪船推開海水的聲響,然後,穿越時空一般,一個男聲跨過60年的潮漲潮落,傳到了你的耳邊,輕輕地為你讀著這些美麗的回憶。
  • 《海角七號》情人節登「陸」 「流言蜚語」 關於臺灣_鳳凰網
    《海角七號》不是《鐵達尼號》,她與華美的生死絕戀無關。這裡的愛情,雖無死別,卻也揪心;雖無盟誓,卻也堅貞。      《海角七號》不是《集結號》,她與悲壯的生死大義無關。這裡的小人物渾身都是缺點,了無大夢想,而平凡的小盼頭卻也從不缺乏。        跟任何一個小鎮無異,臺南恆春同樣是漁樵耕讀,生生不息。
  • 為表白愛情,寫了七封信寄往,海角七號/影評原創,作者.潭影
    2008年的夏天,在中華大地,走紅了一部由中國臺灣導演魏德聖,執導的電影《海角七號》這部電影不但榮登今年華語片賣座龍頭寶座,直接突破2006年由成龍主演《警察故事3:超級警察》電影,創下臺灣華語影史最高票房紀錄,迄今為止臺灣的電影,沒有那部能超過《海角七號》的票房。
  • 留下來,或者我跟你走——《海角七號》(二)
    今天我們繼續講述電影《海角七號》。這幾個人因為一場即將到來的演唱會,在一直操心本地發展的代表會主席的強烈張羅下,機緣巧合湊到了一起,組成了一支暖場樂隊,而由此變成了演唱會的經理人,樂隊的組成其實從一開始就已磕磕碰碰,更不用說成員之間的磨合,一群人就這樣在爭吵、磕碰中收斂個性、學會合作。
  • 影評 | 「海角七號」
    > 與人間寥寥月色長眠一場點擊藍字關注|曠野星辰| 第一次看到《海角七號
  • 一封寄不出的情書
    當年席捲華語影壇的「海角七號」,劇中人物所共同達成的夢想、60年前的異國戀情引發的種種感動,以及締造的影史奇蹟,這些不僅是當下最熱門的話題,也在影迷心中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記。導演的企圖心夠大,本身說故事的技巧也好,故事的時空跨越60年,從日本到臺灣,1945年日本戰敗後,一位在臺教書的日本老師隨軍隊返日,留下了一段跟臺灣女孩沒有結局的愛戀,而這段往事,在60年後,由原本是在臺北玩樂團的男主角,因發展不順遂,回到故鄉墾丁暫時擔任郵差的男主角,在處理投遞信件的過程中,無意間發現日本老師當年寫的七封情書,而重新追尋的過程中展開,這一段浪漫又哀傷的愛情故事
  • 《海角七號》——十年時光變遷,是什麼讓感動依舊?
    《海角七號》是臺灣導演魏德聖執導,範逸臣、田中千繪、中孝介主演的一部愛情電影,這也是魏德聖導演首次執導的長篇故事電影,這部電影榮獲2008年第28屆夏威夷影展競賽單元最佳影片獎,同時獲得了第45屆電影節金馬獎的諸多獎項,當年票房達5億新臺幣,成為2008年臺灣最賣座的電影。十二年過去,再看這部影片,依舊感動滿滿。
  • 它被稱為「海角七號」續集,周杰倫力薦!
    影片的故事主線其實很簡單, 講述了六十年的歲月變遷下涵蓋的兩段愛情故事。2008年的恆春,是一個試圖在傳統與現代衝撞的夾縫中安身立命的小鎮,這裡的生活日復一日地相似。終於在大把丟棄他人信件的一次偶然中,他讀到了一封1945年的情書,主角是一位叫友子的臺灣女孩和一位日本教師。
  • 恆春記取《海角七號》點滴故事
    徐杭攝因為一部臺灣電影《海角七號》,使得該片的拍攝地——臺灣最南端的小鎮恆春,從人們眼中傳統落後乏人問津之地一下子成為熱門的旅遊景點。不久前,《環球時報》特約記者走訪了這座古城,尋找《海角七號》的影子。四季如春的古城恆春距離墾丁車程不足一小時,是臺灣最南端的古城。恆春古稱「琅嶠」,是高山族語「蘭花」的音譯。
  • 用華康「愛情體」寫一封情書,讓七夕回歸傳統
    「華康愛情體」的靈感來源於一段真實的故事:主角鍾國輝在戶政事務所負責謄寫各式各樣的戶籍資料,每日親筆書寫人們的出生、死亡、結婚、遷徙,猶如愛的誕生、逝去、結合、分離。自他結識太太邱月雲之後,共給她寫過300多封手寫書信。鍾國輝過世後,這些文字如他仍在左右一般,陪伴了邱月雲長達二十一年,字字印證了愛情的存在,也印證了他們的存在。
  • 《海角七號》:豆瓣評分7.5,你看過了嗎?
    故事講得挺舒服,小人物都很真實也可愛。兩段愛情線,顯然塵封在信盒裡的那段更動人。那場一夜情而來的愛情,我覺得也不是全然杜撰,人在脆弱的時候會對溫柔格外敏感,只是後面渲染的有點過。就是這些看了試映的觀眾,看完之後四處推薦自己的朋友去看《海角七號》,最終創造了《海角七號》的票房奇蹟。到了現在這地步,在大陸都有N多人在談論這部電影,弄得好像如果沒看過《海角七號》就把握不住時代的脈搏。《海角七號》中的愛情,有人認為中男女主角的愛情來得太莫名其妙了。
  • 臺灣電影《海角七號》:不僅僅是一部青春愛情片
    電影《海角七號》由素有「大膽的冒險實踐家」之稱的臺灣著名導演魏德聖執導,這是他的首部劇情長片,耗資新臺幣5000萬元(近1200萬人民幣)拍攝而成,被譽為是全臺灣電影圈都期待拍出的一部電影。最終因為一份裝在寫著日據時代舊址「恆春郡海角七號番地「郵包裡的過期愛情,竟在半世紀後,悄悄牽起阿嘉與友子這段跨國之戀。電影解讀區別於一般青春愛情片。
  • 不止《海角七號》!島歌王子中孝介與電影的不解情緣
    《各自遠揚》——中孝介2008年,電影《海角七號》票房口碑雙收,拿下五項金馬獎,一時間備受矚目。沉穩深邃的情愫由那七封情書連結過去與未來,而十年前的音樂至今仍感動著無數人。歌手中孝介在《海角七號》中一人分飾兩角,日據時代深情款款的男老師,和日本歌手「中孝介」。在影片中,他與臺灣歌手範逸臣合唱的一曲《野玫瑰》用無盡柔情徵服了多少人;一首《各自遠揚》又讓多少人享受了平靜的歡愉。
  • 原來它不是我想像中的海角七號
    多年前我總以為《海角七號》講述的是一個浪漫的愛情故事,但事實卻不止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