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灼心》成了曹保平最賣座的電影,他說下一次還想把故事拍得更...

2021-01-10 網易新聞

犯罪類型片《烈日灼心》在 8 月 27 號上映後,三天內票房就過了億,兩周半後,這個數字上升到了 3 億,對於內地警匪題材來說,這個票房已經很高了。

和高票房對應的,是電影的好口碑——上映至今,豆瓣和時光網有超過 8 萬網友給《烈日灼心》打了分,平均下來分別有 7.9 和 7.8 分。對於這部犯罪題材的商業電影,觀眾普遍表示看的很爽。

《烈日灼心》改編自廈門女作家須一瓜的小說《太陽黑子》,主要講述了四個男人和一宗滅門血案的故事:協警辛小豐、的士司機楊自道和漁夫陳比覺是從小玩到大的兄弟,他們每天拼了命地工作、當雷鋒,但卻總是一副諱莫如深的沉重模樣;他們不娶妻不交友,卻合力撫養一名叫做「尾巴」的小女孩。有一天新調派來的警長伊谷春出現,多年前的滅門懸案再次被開封,他們三兄弟則成為了頭號的嫌疑犯......

這部電影也成為了曹保平導演 15 年來票房最好的電影,就算是此前名氣最大,好評最多的作品《李米的猜想》,票房也不過區區 1100 萬。

在《烈日灼心》走進院線之前,還有過一些波折和意外——電影花了半年通過審查,最初是定檔在去年 11 月的,不料中途因主演高虎涉毒,被臨時撤檔了。

今年 6 月劇情反轉,《烈日灼心》成為了上海電影節的大贏家,不僅獲得最佳影片的提名,還一下子攬得了最佳導演和最佳男主角,後者還是鄧超、郭濤和段奕宏三大主演齊齊拿獎。

對於這種像坐過山車般的大起大落,曹保平說自己自始至終都「心態平和」。

「每個電影都有自己的命運吧,這也不是我拍電影第一次出狀況了。當中還有很多人不能控制的因素。」曹保平告訴《好奇心日報》,「最終電影上映的時機,也挺好的嘛。(笑)」

和他一貫壓抑的電影風格不同,接受採訪的曹保平導演幾乎沒有陰鬱的感覺,他說拍攝的時候,大夥投入故事裡是理所當然的,但也「沒那么娘氣」,不會「弄的像林黛玉似的」。

曹保平最開始是給電視劇做編劇和導演的,直到 2006 年才開始轉拍電影,推出了處女作《光榮的憤怒》,並拿下當年上海國際電影節的亞洲新人獎。算上明年要上映的《追兇者也》,他一共只完成了 5 部電影長片。

曹保平總有很多話想說、有很多想法想通過鏡頭表達,因此他的故事裡往往會有三四條線索並行。他還偏好敘述「非常狀態下」的、處在崩潰邊緣的故事,敘事風格沉重且壓抑。合作過的演員,如鄧超、郭濤、周迅,都被「逼瘋過」,就算影片拍攝結束,他們也很難從角色裡出來。從某種程度上說,若想要激發一個演員的最大潛力,和曹保平合作似乎是不錯的選擇。

和之前的三部影片一樣,《烈日灼心》也遭遇了審查的「剪刀手」,電影刪減的片段總長達 81 分鐘。一方面是導演自己刪減的,「這是一個商業片,也有長度的客觀要求」,曹保平直言影片「不可能再長了」;另一方面,為了過審,也會犧牲掉一些內容,這和曹導改編劇本是一個道理:小說中,辛小豐因強姦害死了人而變成了同性戀,但電影改成了辛小豐為了不被懷疑,才演了一出賣腐好戲,同性元素更像是電影的一個噱頭。

這些刪減都不可避免地影響了觀眾的觀影體驗,電影中有頗多讓人覺得突兀和經不起推敲的情節。觀眾最疑惑的問題是:害死女孩的只是辛小豐一人,為何楊自道和比覺也過得「死去活來」的?電影在最後為什麼要洗白他們三個罪犯,這和貫徹影片始終的「贖罪」主題不就矛盾了嗎?郭濤和王珞丹一見鍾情的戀愛,會不會太任性了?對於這些問題,曹保平導演都在採訪中一一做了解釋。他說,《烈日灼心》是一部信息量大於一般電影的作品,觀眾如果漏掉一些信息可能就會有理解上的障礙。對於這種情況,他「始料未及」,其實「就是我沒有說清楚」。

「下一次會把重要的事情說三遍。(笑)」現在電影拍完了,曹保平會回過頭再思考一些問題,他告訴《好奇心日報》,下一次也許有很多問題,在劇本階段就要解決掉了。

Q:好奇心日報

C:曹保平

Q:《烈日灼心》從去年改檔期,到上海電影節,再到現在將近 3 億票房,我們作為觀眾會覺得這個過程充滿戲劇性,您的感受是?

C:我覺得也還平和,這也不是第一次拍戲出狀況,各種可能性都有的。我覺得每個電影都有自己的命運吧,那個時候上不了,現在可能是個適合上的點吧。最終上映的時間挺合適的(笑)。這裡面有很多因素,不是人可以控制的。

我也不是特別的焦慮,因為這個電影並不太時效性,不是說不馬上上,過一兩年就會沒的。而且我始終相信它不會上不了,因為它和主旋律不衝突,所以我覺得應該還好。

Q:之前的幾部電影口碑好,但一直受到限制,您覺得《烈日灼心》今天的成功,會給您帶來更大的創作自由嗎?

C:我覺得影響不是特別大。因為電影通過與否,和個案有關,與個人沒關係,就是每一個戲有自己的問題,或者沒有問題。至於投資方面,我覺得現在的投資形勢那麼好,到處都是錢,而且錢、投資的資金對我早就不是一個問題了,因為我的戲還是一個主流情節劇嘛,是一個敘事、講故事的電影,都是容易找到投資的。所以我覺得沒有什麼太多的影響。

只是我希望,這樣一種電影的觀眾和受眾,能被慢慢地培養起來,或者說至少給大家有一個信心,覺得去做這樣符合電影本體和規律的作品,也還是有生存之道(可以生存的)的。這是讓我覺得有意義和有價值的事兒。

Q:在電影中,您自己是編劇,怎麼調整能讓這個敏感題材更安全,更容易過審?

C:我覺得唯一的技巧就是做一個導演和編劇的技術上的技巧,這個技巧大於一切。不要去想投機的手段,不要去想怎麼樣容易一點,想怎麼樣票房好一些,這些都是沒有意義。只要符合電影本體的規律,在技術上做的很棒,故事和情感上都能打動人,那在審查和觀眾上都會打高分的。

比如說,大家經常說到的審查,如果是故事鏈條上必須的,而且也能打動他的,作為審查的那一方,他能被你的情感和故事打動的時候,他也會幫你想辦法,讓電影通過。

我覺得人的情感都是相通的,如果在故事上沒有什麼說服力,不能感染他,那他只能退回到職業的範疇裡,一是一、二是二。所以我覺得就是好好地做故事。

Q:您對自己一直是商業片的要求嗎?

C:額......我覺得也可以這樣說吧。因為你要清楚你做的是什麼電影,因為(我)做的是劇情片,這個就是與生俱來的特質。劇情片如果不能吸引觀眾,觀眾無法看下去,不能被吸引,那其實是失敗的。

Q:您這幾天會上網看普通觀眾的評論嗎?有沒有印象深刻的?有沒有生氣的,比如觀眾沒理解我的意思。

C:我有看,因為最近評論還是比較多,去一些地方宣傳的時候,也和觀眾有一些直接的交流。我印象比較深的是,有一部分觀眾會覺得後面電影的故事把這三個人給洗白了。其實我在非常多的場合,包括之前和一位資深影評人談,他才恍然發現:原來故事裡他們認為有問題的、邏輯關係不合理的,就像洗白,其實不是(不合理)的,裡面都有線索,但是他們沒理解到。

因為這個電影的信息量太大了,強度太高了,觀眾在看的時候不可能保證每時每秒都集中精力,所以就會丟失一些東西。最後造成整個看完,就覺得「誒,這個沒說明白」,但其實都有的。這個電影的信息量確實比一般的國產電影強度要高很多。在單位時間段內,每個信息都能捕捉到才能成立。如果漏掉百分之十、或者十五,就會造成障礙。

這個其實是我沒有料到的,可能以後這個要調整吧,重要的事情要說三遍(笑)。

Q:現在大家爭議比較大的是結局。有一段網友的話是這樣的:「其實《太陽黑子》最大的主題是關於人犯罪後的贖罪,三兄弟之所以拼命逼自己贖罪(楊和辛做好事及抓壞人都非常拼命不計後果),是因為之前的罪孽實在深重。如果這個「罪孽」到頭來其實沒那麼重,那贖罪的力度似乎也沒那麼強了。」您怎麼理解?

C:對,大家不理解的就是(這裡),辛小豐就不必說了,楊自道和比覺他們倆為什麼七年也是死去活來,他們為小女孩也死了。其實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他們也是殺了人的。他們把那個親自動手的殺人犯——就是最後被抓住的那個人扔到了水庫裡了,因為殺人犯威脅他們三個說:「你們以後就是我的馬仔,你們在我手裡攥著。」他們覺得這樣以後沒法活了。因為殺人犯在審訊的時候是說了,他說:「沒想到弄老子的時候,一點都不手軟,但他們殺人的時候誰都不敢動手。」通過這樣的語感和臺詞,就像一個犯人在被審時候的語氣,通過這個告訴了觀眾。

但很多觀眾是沒聽懂的。兩個人合夥把這個人給「殺了」,但他們並不知道殺人犯沒死;另外在強姦和一家滅門的過程中,他們多多少少也參與了,是幫兇,甚至最後一起毀屍滅跡。所以這是他們七年都無法逃脫心理煎熬和負罪感的原因,等於是三人都有命案在身,而且也參與滅門。

但觀眾沒有接收到這個信息,當然就會覺得奇怪,他們為什麼要死去活來的。其實就是沒有說明白,就會造成觀眾閱讀的障礙。

Q:電影刪減了 81 分鐘,這是不是造成影響的原因?

C:是的,因為很多都在最後犯人的供述裡面,而原本的供述會比現在的版本長一倍。我剪掉了一半,把話留到了最精煉,把原來說的比較詳細的過程,全部剪掉了,因為長度的問題。但是刪減帶來的困難,就是(觀眾)必須把每一句話清清楚楚地聽到,而且還要反應過來。

而原來的長度就說的比現在要詳細的多,觀眾就會完全沒問題,一看就明白了。所以整個刪減還是對影片理解造成了困難。

Q:您說「雖然略有敘事損傷,但已經完成了最大化的表達」。最大化的表達是什麼?

C:「最大化」的表達,人物的情感,包括人物關係的,比如說一個警察和殺人犯之間的複雜情感關係,包括同性戀之間關係,這些關係都已經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它的存在,最起碼把這些關係都交代清楚了。

Q:現在回頭看,還會有什麼遺憾嗎?

C:也不能說是遺憾,就是重新思考這個問題吧,如果電影能再長個十分鐘,故事可能就會比現在要清晰的多。但是呢,因為這是一個商業片,也有長度的客觀要求,不可能再讓你長了,這就會造成兩難的境地。如果說遺憾的話,還是要在劇本階段,就找一個新的辦法,把它解決掉。

Q:現在大家的焦點會放在大尺度的噱頭上,比如同志、注射死刑、慘案,當然,這其實某種意義上的確帶動了票房。您喜歡這種反應嗎?

C:我覺得我特別坦然。就說說的最多的吧,辛小豐和伊谷春之間的很複雜的感情,我本意啊,我的理解就是兩個人的惺惺相惜,相愛相殺的這種過程吧,是男人之間隱忍的情感。但是對於現在主流的觀眾,比如說 90 後觀眾,他們看的時候,是他們的社會成長環境讓他們對性取向和情感的看法變得更寬泛和複雜。

我覺得這和我是有區別的,因為我的成長經歷沒有這麼複雜的關於情感和性向的討論,而他們現在的環境對情感和性向有更多餘地,所以他們看故事的時候,會有他們的看法。我覺得這也沒有什麼不可以,如果他們認為這兩個男人內心潛在地有那樣的情感和情愫,那就有吧!(笑)沒有什麼不對的,也不會因為這個很著急的。(笑)

Q:您之前知道賣腐是什麼嗎?這能為電影帶來很多女性觀眾。這是您的預期嗎?

C: 當然知道啊(羞澀地笑)。

我們剪片的時候,大家會理所當然地認為女人會柔軟些,不太看的了這些殘酷的東西。其實我沒有這樣認為,我覺得還是電影本體和故事能不能打動人,如果能打動人,就會來看,因為我也了解很多女性觀眾喜歡看恐怖片的。

後來也證明,這和他們說的也相反,當然這個數據也不能說百分百決定一切。比如說在百度指數上來看,他們覺得女性觀眾比較多,但是這個數據比例多,也不是很精確,因為它可能是買票的人得出的數據,而這不代表是女的去得多。

而且我做的時候,也沒有刻意留意說要男性觀眾多,還是像女性觀眾傾向一些。一個創作者很難這樣去考慮,如果有這樣去算計反而是不好弄的,因為對於簡單商業片可能還好一些,但是對於這樣的電影,略有困難。還是做好電影,故事講透,什麼觀眾都會有的。

Q:這部戲讓人重新愛上鄧超,愛上段奕宏郭濤,甚至也感覺是王珞丹演的最好的一部。之前李米的猜想也是周迅教科書級別的表演。為什麼那麼會磨練演員?有哪些技巧?

C:其實也沒有技巧,就是挑對演員,這是基本前提。其次在拍的過程中,想盡辦法把你想要的準確拍出來,當然這個準確性的過程,也許有一些要靠演員的啟發、交流和誘導。總之就是一個有能力的演員,和你要拍到對人物複雜心理的呈現。只要有這個目標就能做到。

Q:市場上對王珞丹還是有些爭議的,為什麼決定讓她來演?

C:她是很早之前一個偶然場合,看到了劇本, 她特別想來演,也和我磨了大半年,一直追這個劇本。最後各種比較,就覺得她還合適,就選擇了她。

Q:電影裡的愛情元素很酷炫,包括《李米的猜想》,但是這次王珞丹和郭濤的感情戲,觀眾可能會覺得太突兀,不理解。您怎麼理解?

C:對,我自己也這麼覺得,這有問題,當然這裡面原因很複雜,一兩句說不清楚。當然這條線上,砍掉了好多的戲,他們倆情感過渡的、大塊大塊的戲拿掉了很多,有可能造成這個問題。

Q:拿掉的原因?

C:原因比較複雜,就不說了吧。

Q:對愛情元素想要表達的是什麼?

C:因為這是一部男人的戲,其中情感的關係變得尤其重要,就一直保留這條感情線去平衡柔軟的那部分,所以這條關係線,佔到的比例非常重。但是在拍攝的,主要是後期吧,在批量的時候主要是哪個方向更重,還是太長了。所以綜合各種因素,就拿掉的比較多。拿掉就造成了現在情感關係的不順暢,大家會覺得生硬吧,這個可能就是存在的問題吧。

Q:郭濤說過一段話,說您的作品總是在緊張、崩潰、糾結、痛苦的邊緣徘徊。為什麼對自己這麼狠?這種感覺為什麼如此有吸引力?

C:這是我對故事的癖好和要求吧,因為每個人都有些自己的取向啊,興趣。可能我對這樣的人物情感關係,會更有興趣,覺得更有意義吧。

人物在非常狀態下的(做的事情),是我很感興趣的(主題)。

Q:因為電影張力太強,我們看演員的採訪,尤其是鄧超,他說他很難脫離故事,拍完你們曾經在電話中哭過。為什麼哭?您也會有鄧超那種感受嗎,畢竟導演才是入戲最深的人?

C: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其實也不是每天想故事壓抑的不行。因為那是你的工作和創作,(要把)最好的一面給大家,肯定會焦慮、著急。拍戲肯定會有些情況嘛,但不代表你就變成那樣的狀態。我覺得不完全是那樣的。

當然你會在那個世界裡想很多他的狀況和故事,但我覺得大家也不那么娘氣,像林黛玉似的,其實包括鄧超、郭濤,大家在那個角色裡,但是不代表大家每時每刻都是那樣的,主要還是心思在就可以。

Q:最後,關於新片,《追兇者也》的故事核心是什麼?

C:也是一個犯罪的案件,但它可能比《烈日灼心》更滑稽、黑色,沒有那麼暴烈,殘酷,但是會更好玩,更啼笑皆非,更可笑。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報 ,每天看點不一樣的。

(原標題:《烈日灼心》成了曹保平最賣座的電影,他說下一次還想把故事拍得更清楚些)

相關焦點

  • 曹保平談《烈日灼心》:故事本身已經夠狠
    曹保平導演說被小說吸引,是因為這部小說和他喜歡的電影有一以貫之的關聯性,「它展示出了把人放在極致情緒下的那種焦灼狀態,這是我的菜,極致情境下爆發出來的人的狀態其實都是最真實的狀態。另一方面,故事本身的戲劇衝突很強烈。再一個,它有警匪關係,雖然這不是電影的本質,但已經使得電影的商業屬性足夠強烈。」
  • 導演公園 《烈日灼心》曹保平的自我修煉:敬畏電影 克制感情
    這是曹保平在這七年間給自己的一道練習題。七年之後的現在,在極速前進的中國電影大環境下,他最終憑藉《烈日灼心》,給出了異於他人的解答。8月份的北京天氣依舊炎熱,位於王府井的這家五星酒店冷氣開得很足。曹保平依靠在沙發上,翹著二郎腿,說話時一直保持著微笑。就在半個小時之前,鄧超還在《烈日灼心》的發布會上,有模有樣地學著曹保平發脾氣的樣子,說他在拍《李米的猜想》時,把車都踢壞了。上一家採訪完的記者說,曹保平又開始放炮了。從對他「文藝片導演」的定位,再到當下電影現狀,甚至最近因為裝修而產生的煩惱,他統統感到很憤怒。
  • 《烈日灼心》太沉重,《追兇者也》就是講個好看的故事
    《追兇者也》上海路演現場比起前作《烈日灼心》,導演曹保平的這部《追兇者也》,顯得輕巧了不少。三段式的故事,黑色幽默的喜劇元素,儘管也有現實問題的關照,但字裡行間一笑而過,並未深究。曹保平也許對於曹保平來說,這部電影有些像《烈日灼心》後的一次休息。
  • 為什麼說《烈日灼心》是廣電總局翻身之作?
    《烈日灼心》能讓電影記者們在看後紛紛主動「安利」的原因則更為複雜。這部電影本身命運多舛,故事改編自廈門女作家須一瓜長篇小說《太陽黑子》,拍攝於三年前,卻因各種原因一直未上映。最初導演曹保平打算沿用小說原名,未果。
  • 【十點電影】《烈日灼心》 鄧超:很慶幸 能活著拍完這部電影
    ——陸支羽過去一年裡,在很多場合,鄧超都會說起電影《烈日灼心》,每當此時,平時嘻嘻哈哈的他就會安靜下來,一臉認真。熒幕上看到的「辛小豐」,其實是兩年前的鄧超——面頰瘦了整整一圈,恰到好處的鬍子,總在閃躲別人目光的眼神。然而他卻說,拍完戲很久,甚至直到現在,他還沒完全走出辛小豐這個角色,這是從業以來從來沒有過的。
  • 《烈日灼心》太累心,劇透了你也看不懂
    最大的問題或許在於,曹保平和一票大陸導演(多數是大師級或自以為大師級的)一樣,想表達的太多,電影不堪重負。文/宋彥國產電影保護月之後,兩部今年最受期待的華語片同時上檔。仙氣瀰漫的《刺客聶隱娘》註定票房受冷。
  • 三個影帝的電影《烈日灼心》:同性,舌吻,死刑
    做導演,曹保平說:「演員在整個表演過程中需要打開,導演的作用其實就是那面鏡子——前提是,你信不信這面鏡子」導演+編劇,曹保平說:「原小說至少它有四條線,而且沒一條線都夠複雜,每一條線作為一個電影都可以成立,那就要有取捨,要取哪條線,或者說從哪個角度進入它更有味道,更撓著你。
  • 《烈日灼心》後,曹保平這次如何讓黃渤周迅《涉過憤怒的海》?
    曹保平導演的最新電影《涉過憤怒的海》宣布將於2021年暑期上映。作為《烈日灼心》後「灼心系列」又一「狠」片,影片在秉承導演一貫黑色犯罪類型氣質的同時,用一樁少女被害兇案,試圖剖開嫌疑人與被害人兩個家庭背後隱藏的人性真相。
  • 《烈日灼心》成了沒有金爵的大贏家 因為文藝梗太多了!
    頒獎前得獎呼聲很高的國產片《烈日灼心》雖然最終沒能拿到最佳影片獎,但在最佳導演獎和最佳男主角獎上都有收穫。而且因三位主演鄧超、段奕宏、郭濤都拿了影帝,還在工作和生活中或多或少都跟此次的評審團成員郝蕾有關係,讓該片成為金爵獎頒獎典禮後,微博上討論最多的影片,也成為實際上的大贏家。最佳影片獎由法國比利時電影《守夜》摘得,影后則頒給了立陶宛芬蘭電影《助產士》中的女主角派屈克·託比。
  • 良心電影《烈日灼心》終於公映!不一樣,才夠烈!
    上影節頭茬觀眾在電影前半部分被緊密劇情和主創間奇妙的化學反應帶動,全場 500 多人不時爆笑和尖叫,而電影後尾的驚天反轉也讓觀眾經 歷另一番心臟停跳和崩盤淚湧,「沒想到如此強情節的電影,最後竟是讓人帶著感動走出影廳。《烈日灼心》確實在犯罪懸疑這個類型裡十分奇特、好看,你想看的都有甚至呈現得更極致, 但它又不僅僅是好看,風格氣質都和我們以前看的這類片子不一樣。」
  • 《烈日灼心》一小步 審查制度一大步
    做導演,曹保平說:「演員在整個表演過程中需要打開,導演的作用其實就是那面鏡子——前提是,你信不信這面鏡子」導演+編劇,曹保平說:「原小說至少它有四條線,而且沒一條線都夠複雜,每一條線作為一個電影都可以成立,那就要有取捨,要取哪條線,或者說從哪個角度進入它更有味道,更撓著你。
  • "烈日灼心"觀影:7成觀眾認為是年度國產最佳
    最終,導演曹保平緊急救場,「其實是我用特效最後做的假舌頭。」而首次被要求裸背的王珞丹也在現場爆料,其實她的裸替是郭濤,郭濤接茬,「對,老虎演我。」在全力奔赴上映之際,《烈日灼心》已收穫諸多好評。本次觀影團中,七成觀眾認為它是本年度最好看的國產電影,三黃蛋影帝更是不二保證。
  • 曹保平:拍出藝術深度與商業完美結合的電影
    曹保平拍的影片都不是市場上特流行的商業片,《烈日灼心》《追兇者也》《狗十三》《李米的猜想》《光榮的憤怒》等,視角獨特,冷峻內斂,類型特點鮮明。黑色+幽默+荒誕,講述的多是與警匪有關的故事,於是業界給他定位為犯罪類型電影的領先者。  犯罪懸疑類型片《烈日灼心》去年暑期檔上映,斬獲了超過3億元票房,創了國內該類型片的票房紀錄。
  • 血腥、基情、裸戲……烈日灼心有必要這麼重口嗎?
    從原著小說《太陽黑子》的改編,到2015年8月27日《烈日灼心》上映,導演曹保平花了四年。改劇本五個月、拍攝三個月、剪輯一年多、審查耗掉了半年,確定了首映日,卻碰上主演之一高虎涉毒,又拖了一年。在每天產生上億票房的中國電影市場,曹保平活得並不著急。他甚至覺得,如果審查下手狠,《烈日灼心》再等個十年都沒問題。關於審查,曹保平不願多談。
  • 《烈日灼心》有多神!讓上影節開出史無前例的三黃蛋影帝
    鄧超、段奕宏、郭濤憑藉在《烈日灼心》的精彩表演共獲影帝的殊榮。電影《烈日灼心》改編自須一瓜的原著小說《太陽黑子》,這部小說被稱為當代中國的《罪與罰》,通篇看完之後,你會有個觀點:「殺人一定要償命嗎」?這三個男人的故事,每一個人的苦難都是一部悲劇。
  • 《烈日灼心》.三個男人的白夜行,中國犯罪電影的尺度探底
    三來作為一部上映在《分手大師》和《惡棍天使》之間的作品,看完《烈日灼心》有一種讓人想掐死鄧超的念頭,你丫明明可以好好演戲的,怎麼就……雖然在自導自演的爛片裡把錢賺足,然後在別人的作品裡維持水平,也是一種活法,錢嘛,誰跟它過不去。
  • 《烈日灼心》最值得看的國產片之一
    今天小編要說的這部電影《烈日灼心》,是本小編認為國產電影最值得看之一,精彩、刺激、演技劇情雙在線,中間有一段把小編嚇得一把汗!!喜歡看電影的小夥伴絕對不可以錯過。《烈日灼心》是一部犯罪懸疑片,該片改編自女作家須一瓜的長篇小說《太陽黑子》於2015年8月27日在中國內地上映,由曹保平編劇並執導,鄧超、段奕宏、郭濤、王珞丹、等主演。
  • 王硯輝:「反派專業戶」,《烈日灼心》三分鐘戲份被列表演教科書
    ,還與導演曹保平結下了緣分。成曹保平御用男演員 憑《烈日灼心》三分鐘戲份出圈《光榮的憤怒》後,王硯輝成了曹保平導演的御用男演員,兩人後來又陸續合作了《李米的猜想》、《烈日灼心》、《她殺》等作品,無一例外的是,都是戲份不多的反派。
  • 刪了81分鐘 結尾大反轉—《烈日灼心》你不知道的30件事
    雖然曹保平也承認,剪掉的某些段落對敘事略有損傷,但是在可接受範圍之內,完整性已經保留的足夠好。好處是,節奏變得更快,更易於被觀眾接受。對於媒體極度渲染《烈日灼心》的「同性」愛情,曹保平感到很意外:「其實就是兩個男人間惺惺相惜互相欣賞,但身份決定了不是你死就是我活這樣的狀態。」曹保平將之歸咎於整個社會結構的變化,「如果是八九十年代,大家也不會往別處想。」
  • 電影《烈日灼心》終極預告 鄧超大反差大尺度
    華語犯罪懸疑熱片《烈日灼心》於近日齊發「紅黑」主題海報和「驚心」版預告片,「罪與愛」的烈性故事從少年懵懂的夏天開始,一念之差鑄成的大錯,導致三個背負罪孽的亡命狂徒在絕境中左奔右突,並在電影後尾出現反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