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灼心》的優點不少,但硬傷也相當明顯。最大的問題或許在於,曹保平和一票大陸導演(多數是大師級或自以為大師級的)一樣,想表達的太多,電影不堪重負。
文/宋彥
國產電影保護月之後,兩部今年最受期待的華語片同時上檔。仙氣瀰漫的《刺客聶隱娘》註定票房受冷。據說,在很多場放映中,衝著明星臉「誤入」影廳的觀眾紛紛提前離場,不忍浪費票錢的選擇就地酣睡,更有敏感者記起了被文言文折磨的中學時代,心生悲憤,竟記恨起侯導來。
和《聶隱娘》相比,《烈日灼心》具備幾乎一切商業片元素。懸疑、暴力、同性戀(也有人說,這個元素是票房阻力),還有說得過去的明星陣容。想創造票房奇蹟可能沒什麼希望,和《白日焰火》打個平手倒不是難事。
在大陸電影圈,曹保平算是最會拍懸疑題材的導演之一。基本熟練掌握了懸念鋪設的技巧,也從不玩一驚一乍的低級遊戲。
在《烈日灼心》之前,他最受歡迎的電影是文藝青年電影聖經之一——《李米的猜想》。這部電影幾乎是周迅一個人的電影,是懸疑外衣包裹下的愛情故事。相比之下,《烈日灼心》這部同時誕生了三位影帝的電影是徹頭徹尾的男人飈戲,鄧超、郭濤、段奕宏的表演相當出色(但「三黃蛋」影帝還是過譽了),可見,曹保平調教演員的確有一手。
單場戲的調度也是曹保平的強項,這讓《烈日灼心》有了國際範兒的賣相。高樓追逐戲是教科書式的,導演成功挾持了觀眾的情緒,從緊張專注到輕鬆搞笑,再到傷感動情,曹導玩兒得遊刃有餘。
在舉國嚴防死守準備閱兵的檔期裡,《烈日灼心》的尺度簡直大得驚人。一開場就是赤裸裸的肉體,觀眾眼睜睜看著郭濤渾身是血,一針針插進自己的肉裡,儘管鄧超的激情戲刪了略顯遺憾,但同性戀終歸是擺到了檯面上……竟然就這樣拿到了「龍標」,是審片人睡著了,還是博納影業已經政府公關到如此地步了?
電影優點不少,但硬傷也相當明顯。最大的問題或許在於,曹保平和一票大陸導演(多數是大師級或自以為大師級的)一樣,想表達的太多,電影不堪重負。
如果我是電影本人,一定會跪地衝曹導喊一句:「臣妾做不到啊!」
《烈日灼心》是一部事先張揚的命案戲,從一開始,說書人旁白就指明了真兇,這讓一部分推理愛好者相當惱火。當然,只有高手才敢這樣玩,在沒有懸念的基礎上強加懸念,更顯導演功力。
提前預知了真兇,製造懸念的出路就只剩下兩條:剝洋蔥式地找到作案動機,或是上演一場酣暢淋漓的貓鼠遊戲。曹保平把二者兼顧了,正因為想兩個方向都照顧到,反而每樣都沒做好。
導演用了超過三分之一的篇幅來構建人物性格,給殺人犯披上良善的外衣。從所佔篇幅來看,的確是著力太猛了,從追車梗和救人梗等戲份來看,也的確是略顯生硬。好在調控能力強,單場戲都不難看。
貓鼠遊戲直到鄧超偽裝同性戀才正式上演,也只有這一場戲是考驗觀眾智商的。到鄧超「出櫃」,電影已經接近尾聲了。本以為全片要在鄧超的戰慄中收尾,在死刑臺上出字幕,但曹導覺得,對人性的解讀還不夠充分,需要來場「番外」。
然後,那個——三個老爺們不是兇手為了保護孩子幼小心靈寧願去送死不被抓也要自殺那你們之前逃個屁啊——的結局就這樣狗血淋淋地灑向了觀眾……
懸疑電影很容易爛尾,多數爛尾都因為動機不夠充分。三個人為了不讓孩子留心理陰影而承認殺了孩子的親娘,以死刑來換得孩子的安寧。怎麼看都覺得,怪怪的。
反轉結局不能亂用,需三思而後行。有兩個正面典型可以體驗一下,一部是《大衛戈爾的一生》——觀影過程中,我一度以為曹導要講個中國版的大衛的故事,還默默鄙視了一下,結果發現,高估了(囧)。另一部是著名的2009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謎一樣的雙眼》,那反轉的叫一個漂亮。
整部電影還真是對當年那出案件守口如瓶,連個有暗示的開放式結局都沒有。曹導在電影裡普了法,講了愛情,展示了人性……最後的最後,來捋順一下《烈日灼心》的邏輯:開場,說書人說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說善惡終有報。過程中,惡人做了善事,看起來越發像好人了。結局裡,惡人就是蠻好的人,但是他們掛了。
所以,善惡終有報是說著玩的?
最後的最後,警察抓的那個真兇實在像喝大了亂吹牛的。曹導可以告訴我嗎——鄧超為什麼會強姦?那出命案究竟是個什麼鬼?娃他爹和這事兒沒關係吧?
在線等,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