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的孫子——周令飛

2021-02-13 老事舊人

點上方藍字「老事舊人」免費關注看更多精彩

〓 第 1430  期 〓

 

這張照片誰都知道,那個孩子是魯迅唯一的兒子,周海嬰。

周海嬰與馬新雲結婚,育有三子一女,其中長子周令飛,女兒周寧。

魯迅於三十年代去世後,許廣平獨撐這個家庭,她70歲於1968年去世,卻成了魯迅後代命運的轉折點。冥冥之中的魯迅,不知對這些變化該做何想?

周家不能再住原來用魯迅稿費買來的位於北京的那個獨家大院兒了,我們不知道這究竟是為什麼,而搬到了一個比原來小得多的地方,這事兒有點奇怪。

魯迅既不是地主,也不是資本家更不是國民黨的官吏。他的家是魯迅用自己的稿費購買的,這所宅子是他辛勤耕耘的勞動收入,卻不能、也不再是周家人的私有財產了。

周令飛1953年生於北京,魯迅先生的長孫,1969年北京景山學校畢業,16歲參軍,並在部隊中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在東北高炮某部當兵,後到解放軍畫報社當攝影記者,轉業後到人民美術出版社任職。

部隊大熔爐的歷練,特別是翻雲覆雨的政治形勢,讓周令飛逐漸覺醒。在他的身上,「魯迅的基因」爆發了。

他開始獨立思考,絕不隨波逐流,像魯迅一樣,用犀利的語言和文筆,為這個多災多難的民族思考。

周海嬰與兒子周令飛

周令飛對文革的反思與批判,即使今天讀來也是擲地有聲,入木三分!

他說,「今天的『指令』轉眼之間就作廢了,明天的『原則』後天又變成狗屁不如的廢話,這種翻來翻去的變化,使得人民多少都有點『神經質』。」

無論什麼事情,人們都習慣考慮前因後果,計算利弊得失。談話時謹小慎微,「坦然相見,肝膽相照,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1980年,27歲的周令飛和他的爺爺魯迅一樣,去日本留學深造。不過他學的不是醫學,而是在日本富士電視臺進修電子媒體。

回憶這段時光,周令飛寫道:在日本留學時,他發現,與臺灣同學相處要容易很多,不必心懷戒心,精神上覺得放鬆許多。

他為此感到痛心:「中華民族原是樸直而單純的,人與人的關係原是親切而和善的,十年文革,使人民的性格起了很大的變化,沒有一個人敢於輕易相信對方。」

 

他認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從樸直單純變為複雜猜忌的情勢,已經深入中國人骨髓,是「深入民族靈魂的傷痕」,只怕幾代人都無法醫好。而這才是中國最大的災難,中國人民最深的苦痛,也給後人留下最慘的教訓。

 

周令飛還認為,如果祖父魯迅活到今天,會不會成為一個時代的旗幟?不得而知。

改變周令飛命運的重大事件,是他在日本求學期間,愛上了他的同學,一個美麗的臺灣姑娘。

周令飛是80年代初最早的「涉外婚姻」的當事人之一。

說這是涉外婚姻,是否有點勉強?他擇偶的對象不是外國人,而是一位臺灣姑娘。

這本來是一件既很平常又很正常的事情,可在那個「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年代,卻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被扣上了「投敵叛逃」的帽子!

 

1970年代末,國家準許自費出國留學,他和妹妹周寧申請赴日留學。

申請報告交上去以後,有關部門最初不批准,後同意「公派自費」,即他的出國是由公家派遣,費用自己籌集。

從此,他們兄妹進入改革開放後最早出國的留學生行列。

周令飛到日本以後,最初感到學業緊張。

十年文革讓他失去了讀書的機會,來自臺灣的女同學張純華伸出援手,幫他補課,每每補課到深夜甚至黎明。

耳鬢廝磨,日久生情。

執子之手,對天發誓。

非子不嫁,非汝不娶!

海枯石爛,此心不改。

青年男女,因求學而相愛,本是一段浪漫美談。可惜當時海峽兩岸,刀槍相見,水火不容!

莎士比亞筆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悲劇,在海峽兩岸上演,它的主角是,周令飛和張純華。

 

對於魯迅的評價,兩岸存在尖銳的對立:一邊奉為頭等聖人,一邊視為文化異端。

寶島姑娘張純華愛上了魯迅長孫,引起了臺灣官方的注意。張純華的父親是一個普通商人,迫於壓力把女兒從日本召回。

 

重壓之下,女兒口頭保證離開周令飛。但重返日本後,一對情侶,難割難捨。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無論什麼力量,無論什麼樣的狂風暴雨,都不能把這對鴛鴦打散!

為了心愛的姑娘,周令飛公開發表聲明:「此舉純粹為了愛情,而沒有任何別的企圖;這事與我父母無涉。」

一對情侶,終成伉儷!走進了甜蜜的婚姻殿堂。

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雙宿雙飛,有情人終成眷屬。

他的妹妹周寧從電視新聞中看到這則消息如遭雷殛,打電話向父親周海嬰、母親馬新雲報告。

這原本是一件私人到無法再私人的私事,男婚女嫁與政治何幹?可在那個年代,卻被強加上了可怕的政治因素。

父母馬上向廣電部領導匯報,又向主管留學的國家教委匯報,還向熟悉的老首長主管臺海關係的廖承志匯報。

最初廖公以為婚禮在香港舉辦,說了幾句寬心話。但周張的婚禮是在臺北舉行,周海嬰夫婦遭遇了巨大的政治壓力。

 

周令飛的婚姻被加上了強烈的政治因素,說張純華是「受過長期培訓的女特務」,「經驗老到」,慣於施用「美人計」,已經勾引過多名大陸男子「投奔臺灣」。

 

廣電部長吳冷西找周海嬰談話,嚴厲訓斥:「周令飛的事情,你知道不知道這是叛逆行為?政治影響極壞,你負有教子不嚴的責任!」

並讓他馬上聲明,宣布與周令飛脫離父子關係!

還向他宣布三條紀律:

一、最近一段時間內不會見任何記者,尤其是外國記者。實在避不開的,可回答「無可奉告」;

二、表示已經和兒子劃清了界限,斷絕了父子關係;

三、暫不出國。

 

本來周海嬰公務繁忙,需要閱讀的文件很多,需要參加的會議也不少,此後文件不再交他處理,事業辦公室副主任的職務也有名無實。他向徐崇華副部長要求工作,徐副部長表示愛莫能助,說:「你就看看書,休息休息吧。」

他原是全國人大主席團成員,出事後資格也被取消,只保留人大代表資格。

 

馬新雲是中學外語教師。當時新學期剛剛開始,學校突然通知她說,學生不歡迎你講課,讓她去圖書館上班。

馬新雲不接受,於是提出到外語學院進修。校方作出了妥協,從1983年到1986年,她前後四年沒上過講臺。

周令飛在臺灣結婚後,曾將結婚照託經商的朋友捎到北京。臺灣商人把照片放在飯店大堂服務臺,打電話請周海嬰夫婦去取。

周海嬰想到「組織紀律」,趕忙請示徐副部長,徐沉吟片刻說,讓我們研究一下。後來答覆:「照片去不去取由你們自己決定。」

 

馬新雲念子心切,說:「我不是黨員,我怕啥?我去把它取來!」照片取到,夫妻倆一張張地觀看。

他們的兒子,美麗的新娘,盛大的婚禮,高朋滿座,幸福的婚姻,甜蜜的畫面,一幅幅在他們面前展開!

不能參加兒子的婚禮,不能享用人生這種幸福的時刻,而他們的兒子和兒媳,得不到公公婆婆的祝福,這樣的悲喜交集,能不讓讓父母淚流滿面?

事後,周海嬰還是匯報了取照片的事。徐副部長說:「有人認為,這是對你的考驗。」

周海嬰能不心驚肉跳?誰又能知道還會發生些什麼?

 

主管人事的郝副部長還找到周海嬰談話,讓他寫信,把在日本讀書的周寧召回,說:「萬一你的女兒也跑掉了,豈不問題更加嚴重?」

還說,他女兒目前正是一個臺灣男子的「目標」!

還是母親馬新雲態度堅決。她說:我是黨外人士,你們組織的決定對我沒有約束力,我是她娘,我不同意她回來!

 

其實周令飛、張純華的婚姻完全出於愛情,沒有任何政治背景,所謂「特務」云云,全是無稽之談。

周令飛到臺灣後,拒絕了各種安排和當地媒體的邀請,遠離政治,從事商業,進入了嶽父開辦的百貨公司擔任協理。後來嶽父公司破產倒閉。夫妻二人一度甚為困窘。

 

後經過多年奮鬥,周令飛寫成研究舞臺藝術的專著在臺灣出版,進入臺北娛樂界成為節目製作人。

張純華相夫教女,是個賢妻良母,對遠在大陸的公公婆婆,畢恭畢敬。

多年之後,官方終於承認這只是一樁海峽兩岸婚姻。先允許周令飛回大陸探親。廖承志通知周海嬰:「你兒子不是叛徒。」

周令飛回來時,新華社還發了消息,宣告叛逃風波煙消雲散。

1995年批准周海嬰到臺灣訪問,親家、公媳、爺孫得以歡聚。周令飛張純華攜一對女兒到上海定居,併到魯迅墓前祭拜。

 

回望當年周張婚戀的軒然大波,反應顯然過度。

周令飛對記者說:「臺灣、大陸都是中國,一個中國男人和一個中國女人,有戀愛結婚的自由,也有選擇居住地的自由。」

儘管這段往事已經過去,留下的疤痕也已經平復,可咀嚼這些往事,其中的酸甜苦辣,留味悠長……

說明:文章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侵權請聯繫責編,平臺對文中觀點不置可否,僅供大家參考、交流。

這也是一個不錯的公眾號,歡迎大家按二維碼關注

喜歡本文就在最後右下角點個「在看」讓更多朋友看到!

相關焦點

  • 魯迅長孫 周令飛 為何出逃臺灣?
    「令飛」的名字也是她取的,這是魯迅曾經用過的一個筆名。每逢朋友來訪,她就會把孫子抱起來,舉到魯迅的遺像前。「文革」初始,周令飛只有13歲,是北京著名的幹部子弟學校——景山中學的初中生。同學中將帥子女很多,肖華的女兒、羅瑞卿的兒子,與他相處不錯,「我們班上,算我爸官最小,只是廣電部搞技術的科級幹部,能進『景山』,是沾爺爺的光。」
  • 周令飛:我在傳播魯迅精神
    但,沒有人可以忘記、可以「逃脫」。無論公眾,還是他的家人。2011年,周令飛異常繁忙。這一年,他的父親周海嬰離開人世,在料理父親後事的同時,他還要策劃父親的生前攝影作品展;這一年,是魯迅誕辰130周年,身為魯迅嫡長孫的他,還想完成父親未竟的遺願——推動《魯迅大全集》出版;此外,周令飛還身負傳播魯迅文化的重任,2011年被切分成長短不一的時段,他在國內外大大小小的城市間輾轉。
  • 魯迅的後人︱孫子周令飛為愛「投臺」,曾孫女讀不懂魯迅
    這張照片都知道,那個孩子是魯迅唯一的兒子,周海嬰。周海嬰與馬新雲結婚,育有三子一女,其中長子周令飛,女兒周寧。 周令飛的人生經歷是兄弟姊妹中最曲折的。魯迅的長孫周令飛「文革」初始,周令飛只有13歲,是北京著名的幹部子弟學校——景山中學的初中生。
  • 魯迅之孫周令飛叛逃真相
    周令飛1953年生於北京,魯迅先生的長孫,1969年北京景山學校畢業,16歲參軍,並在部隊中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在東北高炮某部當兵,後到解放軍畫報社當攝影記者,轉業後到人民美術出書社任職。部隊大熔爐的歷練,特別是翻雲覆雨的政治形勢,讓周令飛逐漸覺醒。在他的身上,「魯迅的基因」爆發了。,他開始獨立思考,絕不隨波逐流,像魯迅一樣,用犀利的語言和文筆,為這個多災多難的民族思考,
  • 【獨家·人物】周令飛:我與魯迅的距離
    魯迅只是個符號,不是全部問及是否考慮在紹興牽頭建設「魯迅文化城」,周令飛表示重點不是以魯迅命名,重點是如何打造這樣的一個框架,文化城不是空口白談,而是各方面的合力才可以。紹興作為一個文學之鄉,在魯迅之後,再沒有出色的作家可以問鼎文壇,這是政府、黨派、甚至是文學環境的綜合因素影響的,也是需要硬體和軟體共同作用的。『走進魯迅』不是說建造一個文化城,設立一個主題公園而已,其實紹興也已經建立了魯迅故裡,魯鎮這些,但是這是物質上的一個群體而已,精神上永遠還是一個遙不可及烏託邦。」周令飛擲地有聲。
  • 魯迅長孫周令飛:年過60歲仍以宣傳魯迅賺錢,業界人士:啃得好!
    這個人就是魯迅先生的長孫周令飛。 其實周令飛並沒有見過自己的祖父,因為在他很小的時候,魯迅先生就已經故去了。周令飛的一生可以說充滿了傳奇色彩,經歷頗多,在他中年的時候,周令飛開始了研究魯迅,宣傳魯迅之路。 如今他已經年過60歲了,周令飛依然在很多宣傳研究魯迅先生的機構或者組織擔任要職。這已經成為了周令飛的專職工作了。
  • 魯迅的故事
    魯迅去世那天,周海嬰只有8歲。他的流浪經歷,特殊的身份背景,以及社會各界的關注,使他非常謹慎小心。回憶起大學時的經歷,他寫道:「學生會打牌、跳舞,但我去看這些東西的時候很好,有人說魯迅的後人上學不好,他們整天只會打牌、跳舞。」周海嬰有一個兒子,魯迅的孫子周令飛。很多人認為周令飛和爺爺魯迅長得很像,尤其在鬍鬚遺傳上似乎很不錯。
  • 魯迅長孫周令飛:一個中國男人和一個中國女人,有戀愛結婚的自由
    他有一個優越而幸福的童年,但其實,自己家庭享有的崇高地位與優越的生活條件,是他的祖父魯迅帶來的。1949年後,周令飛的祖母許廣平先後擔任政務院副秘書長、全國婦聯副主席、民主促進會副主席,以及作家協會副主席職務。這樣的社會地位對應的,是無上的榮譽和優越的生活。住宅也相當「高大上」。周令飛上小學二年級時,全家從北海旁的四合院搬到了公家配給許廣平的一座高級洋式新居。
  • 周令飛:我與爺爺魯迅先生
    老師說:「你是魯迅的孫子,魯迅特別偉大,你要做好樣子,要表現好,特別是作文要寫得好,那才是魯迅的孫子。」從那天起同學們就改叫我「魯迅孫子」,叫得多了我就覺得特別不舒服,感到有無數隻眼睛在盯著我,如芒刺背,也不知道該如何反應。下學時我走在回家路上,一路上同學看到我就指指點點的,那是一段非常難過的經歷,我簡直認為去學校有一種罪惡感。更多關於周氏資料請搜索關注公眾號周氏宗親一家親。
  • 1982年魯迅長孫周令飛為什麼選擇出走臺灣?
    有學者論證了,許廣平身高170釐米,因此周海嬰以及他的三兒一女,個子都遠超魯迅。周令飛有著讓人羨慕的名號,也有著一份傳奇的經歷。80年代初期,他為愛情赴臺,頂著重重壓力,只為做個臺灣女婿,輿論一度沸沸揚揚。周令飛  周令飛的人生經歷是兄弟姊妹中最曲折的。他是由祖母許廣平一手帶大的,為了他這個寶貝大孫子,許廣平戒了煙,日日精心看護。
  • 1982年魯迅長孫周令飛為什麼選擇出逃臺灣?
    周令飛周令飛像極了他的祖父魯迅,尤其是那兩撇鬍子,常有人跟他開玩笑,問是否有導演請他去演魯迅。他會拒絕:「不行啊!我太高了!」他比祖父高出20釐米。有學者論證了,許廣平身高170釐米,因此周海嬰以及他的三兒一女,個子都遠超魯迅。周令飛有著讓人羨慕的名號,也有著一份傳奇的經歷。80年代初期,他為愛情赴臺,頂著重重壓力,只為做個臺灣女婿,輿論一度沸沸揚揚。
  • 魯迅的後代啊,失去了那一點最關鍵的星火
    1979年之後,出國留學的政策開始放寬,周令飛想要走一條祖父曾經走過的留學之路。他早早聯繫好了日本東京的一所語言學校,準備先過語言關,再進修別的專業。但學校都開課了,周令飛卻遲遲拿不到同意出國的批文。因為他是魯迅的孫子,所以讓有關方面頗費思量:公派吧,似乎確實不合資格;自費呢,連魯迅的孫子去日本讀書都要靠日本人關照學費,似乎也有失體面。最終上面終於想出了變通措施:公派自費。
  • 1982年魯迅長孫周令飛為什麼選擇出逃臺灣
    周令飛周令飛像極了他的祖父魯迅,尤其是那兩撇鬍子,常有人跟他開玩笑,問是否有導演請他去演魯迅。他會拒絕:「不行啊!我太高了!」他比祖父高出20釐米。「令飛」的名字也是她取的,這是魯迅曾經用過的一個筆名。每逢朋友來訪,她就會把孫子抱起來,舉到魯迅的遺像前。「文革」初始,周令飛只有13歲,是北京著名的幹部子弟學校——景山中學的初中生。同學中將帥子女很多,肖華的女兒、羅瑞卿的兒子,與他相處不錯,「我們班上,算我爸官最小,只是廣電部搞技術的科級幹部,能進『景山』,是沾爺爺的光。」周令飛說。
  • 魯迅的後人今何在?兒子是高官,孫子成了大明星,名字很耳熟
    魯迅於1936年10月19日病逝,這讓他未能看到我國抗日戰爭勝利的那一時刻,也未能看到我們將侵略者趕出國土的那一時刻,這是魯迅先生的一個遺憾。不過魯迅先生,已經去世80多年時間了,他的後人現在還好嗎?都在做什麼呢?魯迅,曾用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他是浙江紹興人。父親周伯宜是一位秀才,母親是魯瑞。魯迅沒有姐姐妹妹,有兄弟4人。
  • 閒談丨1982年魯迅長孫周令飛為什麼選擇出逃臺灣?
    周令飛像極了他的祖父魯迅,尤其是那兩撇鬍子,常有人跟他開玩笑,問是否有導演請他去演魯迅。他會拒絕:「不行啊!我太高了!」他比祖父高出20釐米。有學者論證了,許廣平身高170釐米,因此周海嬰以及他的三兒一女,個子都遠超魯迅。周令飛有著讓人羨慕的名號,也有著一份傳奇的經歷。80年代初期,他為愛情赴臺,頂著重重壓力,只為做個臺灣女婿,輿論一度沸沸揚揚。
  • 揭秘1982年魯迅長孫周令飛為愛情出逃臺灣內幕,生了個女兒
    「令飛」的名字也是她取的,這是魯迅曾經用過的一個筆名。每逢朋友來訪,她就會把孫子抱起來,舉到魯迅的遺像前。「文革」初始,周令飛只有13歲,是北京著名的幹部子弟學校——景山中學的初中生。同學中將帥子女很多,肖華的女兒、羅瑞卿的兒子,與他相處不錯,「我們班上,算我爸官最小,只是廣電部搞技術的科級幹部,能進『景山』,是沾爺爺的光。」周令飛說。
  • 魯迅有個非常漂亮的曾孫女!
    不僅因為想念媽媽,也因為許多課程沒有學過,沒辦法在北京參加考試。她的生活重新脫離了魯迅光環的籠罩。在臺灣,只是偶爾有朋友問起:「聽說你是魯迅的曾孫女啊?」她便驕傲地回答:「沒錯,我就是。」但是話題總是到此為止,「因為大家都不了解魯迅,沒有更多的話題可談,也沒有更多的感覺」。     讀大學以後,周璟馨選修了一門《中國文學》,其中「近代文學」的章節裡有對魯迅的介紹。
  • 魯迅的後人都在做什麼?兒子是高官,孫子成了明星,名字很耳熟
    魯迅是一個很有名的大文豪,他寫的很多文章,都被選入了課本裡面。他創造的人物角色特別鮮活,比如少年閏土和祥林嫂等,他們各有特色,有一種震撼心靈的力量。雖然魯迅已經去世了幾十年,但是他的文學精神,卻被一代又一代傳承下來,至今其作品仍有很高的現實意義。
  • 周令飛:身為魯迅的長孫,冒天下之大不韙,愛上了臺灣姑娘張純華
    01 周令飛,出生於1953年。俗話說,老兒子,大孫子,老太太的命根子。他的出生,令奶奶許廣平喜出忘外。 令飛這個名字,是奶奶取的,也是爺爺魯迅用過的一個筆名。想必,許廣平的心中,總想以此紀念自己的丈夫吧。 令飛,從小由奶奶帶大。
  • 周令飛:身為魯迅的長孫,冒天下之大不韙,愛上了臺灣姑娘張純華
    而追根溯源,論起乘風破浪的姐夫第一人,則應送給魯迅老爺子的長孫周令飛,因他在1982年,就娶了臺灣姑娘張純華。38年過去,彈指一揮間。01周令飛,出生於1953年。俗話說,老兒子,大孫子,老太太的命根子。他的出生,令奶奶許廣平喜出忘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