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長孫周令飛:一個中國男人和一個中國女人,有戀愛結婚的自由

2021-02-13 平民書友2018

01

周令飛,魯迅長孫,周海嬰長子,出生於1953年。他有一個優越而幸福的童年,但其實,自己家庭享有的崇高地位與優越的生活條件,是他的祖父魯迅帶來的。

1949年後,周令飛的祖母許廣平先後擔任政務院副秘書長、全國婦聯副主席、民主促進會副主席,以及作家協會副主席職務。這樣的社會地位對應的,是無上的榮譽和優越的生活。

住宅也相當「高大上」。周令飛上小學二年級時,全家從北海旁的四合院搬到了公家配給許廣平的一座高級洋式新居。整所院子有三十多個房間,許廣平與周海嬰的房間都是套間,周令飛與弟弟妹妹都有專用的臥室。

             

周令飛從小受的是精英式的教育。他上的是供高級幹部與知名人士子女的幼兒園,幼兒園配置齊全,師資雄厚。每個周六,還可以與家人一道去欣賞"內部電影"(國外電影)。

周令飛小學、中學讀的是北京景山學校,這也是一所特殊學校,他的同學中,有茅盾、蕭華、羅瑞卿的子女。學校用的課本也與一般學校不一樣,三字經、四字文與唐詩等古文從小學二年級就開始讀。

02

1968年,祖母許廣平的去世,成為了周家命運的轉折點。家道中落,周家無法住在北京的獨家大院兒裡,搬到了個小地方,說來奇怪,怎麼魯迅夫妻一走,之前用魯迅的稿費買的房子就不能住了呢?況且1954年我國第一部《憲法》裡也明文規定,住宅是受法律保護的私有財產。明明是辛苦「寫出」的房子,現在卻不在屬於周家,令人費解。

1969年在北京景山學校畢業後的周令飛便參了軍,在部隊中,周令飛漸漸感到格格不入,他開始獨立思索,試圖像祖父一樣,通過語言和文字來讓人們有更多的思考。

周令飛對WG的反思與批判,即使今天看來也是頗具深度的。「今天的『指令』轉眼之間就作廢了,明天的『原則』後天又變成狗屁不如的廢話,這種翻來翻去的變化,使得人民多少都有點『神經質』。大家無法再用單純的眼光來看人了,無論什麼事情,人們都習慣考慮前因後果,計算利弊得失。談話時一定各備一手,『坦然相見』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03

1970年代末,國家準許自費出國留學。他和妹妹周寧申請赴日留學。申請報告交上去以後,有關部門最初不批准,後同意「公派自費」,即他的出國是由公家派遣,費用自己籌集。他們兄妹成為改革開放後最早的出國留學生。

在日本留學時,他發現,與臺灣同學相處,不必高具戒心,精神上覺得放鬆許多。他為此感到痛心。「中華民族原是樸直而單純的,人與人的關係原是親切而和善的,十年WG,使人民的性格起了很大的變化,沒有一個人敢於輕易相信對方。」

他還認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從樸直單純變為複雜猜忌的情勢,已經深入中國人骨髓,是「深入民族靈魂的傷痕」,只怕幾代人都無法醫好。而這才是中國最大的災難,中國人民最深的苦痛,也給後人留下最慘的教訓。

改變周令飛的命運的也是在日本留學期間。他在日本求學期間,愛上了他的同學,一個美麗的臺灣姑娘。

周令飛到日本以後,最初感到學業緊張。十年WG讓他失去了讀書的機會,來自臺灣的女同學張純華伸出援手,幫他補課。青年男女,因求學而相愛,本是一段浪漫美談。可惜當時海峽兩岸,刀槍相見,水火不容!莎士比亞筆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悲劇,在海峽兩岸上演,它的主角是,周令飛和張純華。

並且對於魯迅的評價,兩岸評價存在尖銳的對立:一邊奉為頭等聖人,一邊視為文化異端。寶島姑娘張純華愛上了魯迅長孫,引起了臺灣官方的注意。張純華的父親是一個普通商人,迫於壓力把女兒從日本召回。

重壓之下,女兒口頭保證離開周令飛,重返日本後,一對情侶,難割難捨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無論什麼力量,無論什麼樣的狂風暴雨,都不能把這對鴛鴦打散!為了心愛的姑娘,周令飛公開發表聲明:「此舉純粹為了愛情,而沒有任何別的企圖,這事與我父母無涉。」一對情侶,終成伉儷!走進了甜蜜的婚姻的殿堂。

周令飛是80年代初最早的「涉外婚姻」的當事人之一。說這是涉外婚姻,是否有點勉強?他擇偶的對象不是外國人,而是一位臺灣姑娘。這本來是一件既很平常又很正常的事,可在那個「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年代,卻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被扣上了「投敵叛逃」的帽子!

04

周令飛到臺灣後,拒絕了各種安排和當地媒體的邀請,遠離政治,從事商業,進入了嶽父開辦的百貨公司擔任協理。後來嶽父公司破產倒閉。夫妻二人一度甚為窘困。後經過多年奮鬥,周令飛寫成研究舞臺藝術的專著在臺灣出版,進入臺北娛樂界成為節目製作人。張純華相夫教女,是個賢妻良母,對遠在大陸的公公婆婆,畢恭畢敬。

多年之後,官方終於承認這只是一樁海峽兩岸婚姻。先允許周令飛回大陸探親。廖承志通知周海嬰:「你兒子不是叛徒。」周令飛回來時,新華社還發了消息,宣告叛逃風波煙消雲散。1995年批准周海嬰到臺灣訪問,親家、公媳、爺孫得以歡聚。周令飛張純華攜一對女兒到上海定居,併到魯迅墓前祭拜。

回望當年周張婚戀的軒然大波,反應顯然過度。一家人的骨肉分離,無妄之災!周令飛對記者說:「臺灣、大陸都是中國,一個中國男人和一個中國女人,有戀愛結婚的自由,也有選擇居住地的自由。」

05

1999年,周令飛回到上海,開始研究祖父魯迅,先後創建了魯迅文化發展中心、同濟大學魯迅研究中心、魯迅文化基金會等組織,每年都舉辦關於魯迅的交流活動。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現在的周令飛,擔任上海魯迅文化發展中心理事長,併兼任國際魯迅研究會副會長、北京魯迅中學名譽校長、魯迅青少年文學獎組委會主席等等十幾個職務,已成為魯迅研究領域的權威。

推薦:魯迅全集 禮盒/經典 6冊

相關焦點

  • 魯迅的孫子——周令飛
    這張照片誰都知道,那個孩子是魯迅唯一的兒子,周海嬰。周海嬰與馬新雲結婚,育有三子一女,其中長子周令飛,女兒周寧。他的家是魯迅用自己的稿費購買的,這所宅子是他辛勤耕耘的勞動收入,卻不能、也不再是周家人的私有財產了。周令飛1953年生於北京,魯迅先生的長孫,1969年北京景山學校畢業,16歲參軍,並在部隊中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在東北高炮某部當兵,後到解放軍畫報社當攝影記者,轉業後到人民美術出版社任職。部隊大熔爐的歷練,特別是翻雲覆雨的政治形勢,讓周令飛逐漸覺醒。
  • 魯迅長孫 周令飛 為何出逃臺灣?
    魯迅的長孫周令飛最終還是選擇魯迅周令飛像極了他的祖父魯迅,尤其是那兩撇鬍子,常有人跟他開玩笑,問是否有導演請他去演魯迅。他會拒絕:「不行啊!我太高了!」他比祖父高出20釐米。出逃臺灣後,在機場召開新聞發布會1982年的一個周末,周海嬰和老伴接到小女兒周寧從東京打來的國際長途,女兒聲音急促,說出的消息猶如驚雷:她剛剛從東京電視臺的新聞節目中看到,大哥周令飛與臺灣女同學張純華決定去香港結婚
  • 他是魯迅的長孫,為了愛情「逃」到臺灣省,以賣爆米花為生
    1950年,周海嬰與馬新雲結婚,生三子一女。即:長子周令飛、次子周亦斐、三子周令一,女兒周寧。 周令飛生於1953年,是魯迅先生之子周海嬰的三子一女中的長子。是魯迅的長孫。
  • 魯迅之孫周令飛叛逃真相
    周令飛1953年生於北京,魯迅先生的長孫,1969年北京景山學校畢業,16歲參軍,並在部隊中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在東北高炮某部當兵,後到解放軍畫報社當攝影記者,轉業後到人民美術出書社任職。部隊大熔爐的歷練,特別是翻雲覆雨的政治形勢,讓周令飛逐漸覺醒。在他的身上,「魯迅的基因」爆發了。,他開始獨立思考,絕不隨波逐流,像魯迅一樣,用犀利的語言和文筆,為這個多災多難的民族思考,
  • 魯迅的後人︱孫子周令飛為愛「投臺」,曾孫女讀不懂魯迅
    這張照片都知道,那個孩子是魯迅唯一的兒子,周海嬰。周海嬰與馬新雲結婚,育有三子一女,其中長子周令飛,女兒周寧。 周令飛的人生經歷是兄弟姊妹中最曲折的。魯迅的長孫周令飛「文革」初始,周令飛只有13歲,是北京著名的幹部子弟學校——景山中學的初中生。
  • 魯迅長孫周令飛:年過60歲仍以宣傳魯迅賺錢,業界人士:啃得好!
    啃老行為在當今社會非常的常見,現在和社會壓力非常大,所以很多子女即使成家了,也因為生活需要向自己的父母伸手。我們往往對這樣的人嗤之以鼻,打心裡眼裡看不上這些人。但是有一個人的啃老行為雖然也是備受爭議,卻有他獨特的存在意義。這個人就是魯迅先生的長孫周令飛。
  • 周令飛:我在傳播魯迅精神
    魯迅像木偶似的走完了這一系列麻煩的儀式,可是新婚燕爾的他卻做得很決絕,搬出新房,睡到了母親的房中。結婚後他很少向外人訴說自己的婚姻生活,僅對好友許壽裳說過一句沉痛的話:「這是母親給我的一件禮物,我只能好好地供養它,愛情是我所不知道的。」婚後第四天,魯迅就攜二弟周作人去了日本,離開了母親強加給他的女人。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與世長辭,本就撲朔迷離的時局再次發生動蕩。
  • 【獨家·人物】周令飛:我與魯迅的距離
    「魯迅文化論壇」保持魯迅先生觀察中國文化的廣度和深度、判斷文化現象的責任意識和創新意識,始終關懷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關注社會改革與歷史進步,努力追求「外之既不後於世界之思潮,內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脈,取今復古,別立新宗」的中國新文化理想。
  • 1982年魯迅長孫周令飛為什麼選擇出走臺灣?
    1982年的一個周末,周海嬰和老伴接到小女兒周寧從東京打來的國際長途,女兒聲音急促,說出的消息猶如驚雷:她剛剛從東京電視臺的新聞節目中看到,大哥周令飛與臺灣女同學張純華決定去香港結婚,並且中途在臺北下飛機後,向媒體發表了三點聲明,內容的大意是:此舉純粹為了愛情,而沒有任何別的企圖,這事與父母無涉。張純華是周令飛在日本留學時認識的,因為她的日語基礎好,便願意幫周令飛補課。
  • 周令飛:身為魯迅的長孫,冒天下之大不韙,愛上了臺灣姑娘張純華
    而追根溯源,論起乘風破浪的姐夫第一人,則應送給魯迅老爺子的長孫周令飛,因他在1982年,就娶了臺灣姑娘張純華。 38年過去,彈指一揮間。 令飛這個名字,是奶奶取的,也是爺爺魯迅用過的一個筆名。想必,許廣平的心中,總想以此紀念自己的丈夫吧。 令飛,從小由奶奶帶大。為了不影響寶貝孫子的健康,許廣平甚至戒了煙。
  • 周令飛:身為魯迅的長孫,冒天下之大不韙,愛上了臺灣姑娘張純華
    而追根溯源,論起乘風破浪的姐夫第一人,則應送給魯迅老爺子的長孫周令飛,因他在1982年,就娶了臺灣姑娘張純華。38年過去,彈指一揮間。01周令飛,出生於1953年。俗話說,老兒子,大孫子,老太太的命根子。他的出生,令奶奶許廣平喜出忘外。
  • 1982年魯迅長孫周令飛為什麼選擇出逃臺灣?
    周令飛周令飛像極了他的祖父魯迅,尤其是那兩撇鬍子,常有人跟他開玩笑,問是否有導演請他去演魯迅。他會拒絕:「不行啊!我太高了!」他比祖父高出20釐米。有學者論證了,許廣平身高170釐米,因此周海嬰以及他的三兒一女,個子都遠超魯迅。周令飛有著讓人羨慕的名號,也有著一份傳奇的經歷。80年代初期,他為愛情赴臺,頂著重重壓力,只為做個臺灣女婿,輿論一度沸沸揚揚。
  • 1982年魯迅長孫周令飛為什麼選擇出逃臺灣
    「令飛」的名字也是她取的,這是魯迅曾經用過的一個筆名。每逢朋友來訪,她就會把孫子抱起來,舉到魯迅的遺像前。「文革」初始,周令飛只有13歲,是北京著名的幹部子弟學校——景山中學的初中生。同學中將帥子女很多,肖華的女兒、羅瑞卿的兒子,與他相處不錯,「我們班上,算我爸官最小,只是廣電部搞技術的科級幹部,能進『景山』,是沾爺爺的光。」周令飛說。
  • 揭秘1982年魯迅長孫周令飛為愛情出逃臺灣內幕,生了個女兒
    1982年的一個周末,周海嬰和老伴接到小女兒周寧從東京打來的國際長途,女兒聲音急促,說出的消息猶如驚雷:她剛剛從東京電視臺的新聞節目中看到,大哥周令飛與臺灣女同學張純華決定去香港結婚,並且中途在臺北下飛機後,向媒體發表了三點聲明
  • 閒談丨1982年魯迅長孫周令飛為什麼選擇出逃臺灣?
    周令飛像極了他的祖父魯迅,尤其是那兩撇鬍子,常有人跟他開玩笑,問是否有導演請他去演魯迅。他會拒絕:「不行啊!我太高了!」他比祖父高出20釐米。有學者論證了,許廣平身高170釐米,因此周海嬰以及他的三兒一女,個子都遠超魯迅。周令飛有著讓人羨慕的名號,也有著一份傳奇的經歷。80年代初期,他為愛情赴臺,頂著重重壓力,只為做個臺灣女婿,輿論一度沸沸揚揚。
  • 魯迅的後代啊,失去了那一點最關鍵的星火
    跟周海嬰青梅竹馬的鄰家女孩馬新雲,1952年嫁給了他,成為了魯迅的兒媳。1953年4月20日,周海嬰的長子出生。周海嬰和母親許廣平商量,為了紀念早逝的父親,給兒子以魯迅早期使用過的筆名「令飛」命名。在長子周令飛之後,相繼又有了二子周亦斐、三子周令一和女兒周寧。周亦斐還在馬新雲腹中之時,周海嬰夫婦商量決定暫時不要那麼多的孩子,以便專心學業,於是準備去醫院打掉。
  • 喊出「我的曾祖父是魯迅」的美少女:生活在臺灣,無一人從事文學
    魯迅是我們周家世代的驕傲,希望我們的後代要積極參與、紀念和傳播魯迅的各項活動,主動的關心魯迅事業的發展。在我百年之後,請把我送到上海魯迅墓,將骨灰撒到我種的柏樹邊,我希望儘可能有一個小小的標牌,註明這棵樹是我種的,骨灰撒在這裡,我要永遠陪伴他。
  • 魯迅有個非常漂亮的曾孫女!
    這一年,她學到了魯迅的文章《藥》,對其中「人血饅頭」的情節印象深刻,但她沒有完全讀懂。她還記得講到那一課的時候,老師先是意味深長地看了她一眼,後來乾脆說:「周璟馨要特別注意認真聽。」也是這一年,周璟馨終於明白自己的曾祖父魯迅是怎樣一個「大人物」。她常常看到許多人前來拜訪爺爺周海嬰。從他們的談話中,她覺出,在北京,人們對魯迅的熱忱就像「臺灣人崇敬國父一樣」。
  • 喊出「我的曾祖父是魯迅」的美少女:紮根於臺灣,無一人從事文學
    在我百年之後,請把我送到上海魯迅墓,將骨灰撒到我種的柏樹邊,我希望儘可能有一個小小的標牌,註明這棵樹是我種的,骨灰撒在這裡,我要永遠陪伴他。這封遺書的內容,是魯迅唯一的兒子周海嬰病逝後,交給家人的身後事。
  • 魯迅曾孫女周璟馨:把蔡依林當做自己的偶像,對魯迅的文章不了解
    對當代文化人來說,魯迅無疑是文化界的裡程碑,他的文章像一把利劍深深的扎進文人的心中。在最黑暗的時代,用自己的思想迎來了新文化時代的曙光,曾有偉人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自己的路周璟馨高中時代被父母送往北京上學,在文化氛圍濃厚的內陸地區,魯迅先生是家喻戶曉,中小學的教材更是對魯迅極力推崇。也就是這個時候,周璟馨才讀到了曾祖父的《藥》,她漸漸的發現,原來曾祖父是一個了不起的大人物,而且一直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