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出「我的曾祖父是魯迅」的美少女:紮根於臺灣,無一人從事文學

2021-02-13 老王歷史說

魯迅是我們周家世代的驕傲,希望我們的後代要積極參與、紀念和傳播魯迅的各項活動,主動的關心魯迅事業的發展。

在我百年之後,請把我送到上海魯迅墓,將骨灰撒到我種的柏樹邊,我希望儘可能有一個小小的標牌,註明這棵樹是我種的,骨灰撒在這裡,我要永遠陪伴他。

這封遺書的內容,是魯迅唯一的兒子周海嬰病逝後,交給家人的身後事。

魯迅之子 年輕時的周海嬰

1906年,魯迅被母親以生病為由騙回家,娶了小腳女人朱安後,他準備好了「做一世的犧牲」,與舊時代抗爭到底,不再考慮生兒育女。

可是他遇到了那個大膽而民主的學生許廣平,他的吶喊從此有人聆聽,他的感情找到了寄託,在生命最後的幾年,因為「意外」,有了兒子周海嬰。

周海嬰的一生都是在父親魯迅的巨大光環下度過的,晚年他最為世人側目的兩件事,一個是因為突然追討回父親的《魯迅全集》的版稅,這個官司打了多年。

另外一件,80年代他的長子周令飛在日本留學時,愛上了同在日本留學的臺灣女孩張純華,後來不顧反對,為了愛情,做了臺灣女婿,在那裡生活。

魯迅長孫周令飛

那時候兩岸關係一度緊張,周令飛此舉令周海嬰操碎了心,周令飛因為是魯迅親孫,又來自內地,一度沒人敢用他。

在嶽父的公司工作沒多久,又倒閉了。

不得已,他和妻子張純華買了一臺爆米花機,在臺北的街頭了賣起了爆米花。

十幾年的時間,周令飛都與父親周海嬰兩岸相隔,而他在臺灣這片土地上不僅紮下了根,也有了一個其樂融融的家庭。

直到1999年,周令飛受到父親感召,因為有人一度侵權,用魯迅的頭像做紀念幣等等瑣事,那時周海嬰力不從心,在2000年,周令飛回到了大陸,在上海魯迅文化發展中心任理事長一職。

他的妻子和孩子還是在臺灣生活。

周海嬰在世時的全家福

沒曾想,周令飛的長女,魯迅的曾孫女——周璟馨,在大二時參加了一檔綜藝節目,這個外表秀美,打扮清新的美少女在節目中說了一句:

「我的曾祖父是魯迅」一下子引起了轟動,她的視頻和截圖在網上熱議開來。

魯迅曾孫女是個美少女,不愛文學愛娛樂圈的消息引起了內陸極大的好奇心,人們也好奇臺灣那邊的青年也如我們一般熱愛魯迅的文學麼?

周璟馨接受採訪時,講述了作為一個在臺灣生活的魯迅後人的故事。

魯迅曾孫女周璟馨

臺灣的中小學課本,沒有魯迅的文章

我們這一代,是從小在課本上學習魯迅的文章長大的,《少年閏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孔乙己》無不滾瓜爛熟。

但是在中國臺灣,中小學課本上並未收錄魯迅的文章,因為一直到80年代先生的著作都是被列為禁書,倒是胡適先生的文章有幾篇被列入了課本中。

要讀魯迅,就只能偷偷的。

少數對魯迅有所耳聞的同學,會問周璟馨,你太爺爺姓魯,為什麼你姓周啊?

這一問令人哭笑不得,也不奇怪,魯迅在臺灣的名氣,就好比李敖在大陸的名聲吧,知之者甚少。

魯迅最時髦的一張照片

就連周璟馨自己,也只讀過自己太爺爺的一兩篇文章,她不明白《藥》裡人血饅頭表達的意思,也看不懂《阿Q正傳》所反映的底層生活的水深火熱。

唯一感受到的,就是很沉重筆力,裡面有著舊中國人民的壓抑感。

儘管如此,周璟馨從小對於太爺爺是魯迅這個認知,有一種很強的驕傲感,因為她知道在大陸,人們對魯迅的尊敬,就如中國臺灣對於「國父」孫中山一樣。

與魯迅長得很像的周令飛

如何做好魯迅的後代?做好自己

說來也蠻唏噓,魯迅的直系後人竟無一人從事文學創作,兒子周海嬰是一名攝影愛好者,理工科專業,一名無線電專家。

長孫周令飛,從事大眾傳播工作;

次孫周亦斐,在私營公司工作;

次孫周令一,在日本廣播學會北京辦事機構擔任攝像;

孫女周寧,遠嫁日本。

曾孫女周璟馨,畢業於淡江大學資訊傳播學,她對文學不是很感興趣,身高160cm,體重只有43公斤的她,因為外表靚麗曾有意進入娛樂圈,像偶像蔡依林一樣。

魯迅曾孫女周璟馨

但最終選擇做了一名不動產公司的顧問。

在教育上,魯迅的後代有一個最大共同點就是,從來沒有門楣之分,永遠尊重對方喜歡的人,讓他們去做喜歡的事,這在許廣平曾經寫的回憶錄中,就牢牢證明了這點:

不會給其過多的打擊,也不會過多幹涉孩子的興趣愛好,只有在極度過分出格的時候才會嚴厲教育。

一向嚴肅冷傲的魯迅,在子女的教育上是如此的寬容。

正因為如此,周令飛從不刻意讓她讀魯迅的文章,更不要求她作為魯迅的後人應該承擔什麼使命。

他想為女兒打造一片不被魯迅先生的光環所籠罩的天空,讓她在一個自然的狀態下成長。

父子照 周海嬰與周令飛

有人對魯迅後人沒有走文學的道路感到惋惜,有人認為身為魯迅後代不讀魯迅文學是為不敬。

但是究竟該如何做好魯迅的後人呢?

相關焦點

  • 喊出「我的曾祖父是魯迅」的美少女:生活在臺灣,無一人從事文學
    魯迅是我們周家世代的驕傲,希望我們的後代要積極參與、紀念和傳播魯迅的各項活動,主動的關心魯迅事業的發展。在我百年之後,請把我送到上海魯迅墓,將骨灰撒到我種的柏樹邊,我希望儘可能有一個小小的標牌,註明這棵樹是我種的,骨灰撒在這裡,我要永遠陪伴他。
  • 魯迅曾孫女周璟馨:把蔡依林當做自己的偶像,對魯迅的文章不了解
    魯迅先生的文章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凝聚力,對於大多數人缺乏閱讀經歷,無法觸及到這其中的靈魂,以至於錯過了閱讀中的經典。就連魯迅的曾孫女周璟馨也稱:"讀不懂魯迅的作品,對文學不感興趣"。她平時更是把蔡依林當做自己的偶像,與父親周令飛相比,她的外貌顯得靚麗柔美,沒有一絲的粗獷、豪放,看不出絲毫魯迅先生的痕跡。根據她自己的介紹,很小就知道自己的曾祖父是魯迅,但對魯迅沒有什麼了解,一直吸收臺灣文化的她在課本中沒有了解到有關曾祖父的文章。
  • 魯迅有個非常漂亮的曾孫女!
    請點擊上面
  • 魯迅的後人︱孫子周令飛為愛「投臺」,曾孫女讀不懂魯迅
    1982年的一個周末,周海嬰和老伴接到小女兒周寧從東京打來的國際長途,女兒聲音急促,說出的消息猶如驚雷:她剛剛從東京電視臺的新聞節目中看到,大哥周令飛與臺灣女同學張純華決定去香港結婚,並且中途在臺北下飛機後,向媒體發表了三點聲明,內容的大意是:此舉純粹為了愛情,而沒有任何別的企圖,這事與父母無涉。
  • 魯迅後代子女今何在?兒子副部級,曾孫臺灣娛樂紅人,侄孫更牛
    說起魯迅,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魯迅先生筆下的文學作品,很多都被編入中小學的課程當中。 魯迅先生的文學才華我們都見識過了,現在中小學課本上都有他批判當時社會的文章。才華是沒得說,而人們更關心的,是魯迅先生的後代子女今何在呢?
  • 魯迅的後代哪去了?一位在大陸成高官,兩位在臺灣和香港家喻戶曉
    母親為魯迅安排的是附近村子一戶"門當戶對"家庭的朱安,朱安文靜賢惠、待人厚道,很是得周老太太的喜歡。可是魯迅對於這個妻子卻沒有任何好感。他在後來和有人的談話中提到妻子朱安,只是說那只是"母親的夫人,而不是我的夫人"。可能在思想先進的魯迅眼裡,包辦婚姻是他最不能容忍的了。
  • 魯迅的後代啊,失去了那一點最關鍵的星火
    病重之時,魯迅在散文《死》的篇末寫下遺囑,其中第五點是對周海嬰的訓示:「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家。」洞明世事如魯迅者,雖然老來得子,對周海嬰十分寵溺,但對獨生子的稟賦多少也有些判斷。他已經隱隱感覺到:文學家或美術家,離自己的孩子可能會比較遠。
  • 84年前魯迅深夜離世,遺留7條囑咐,勸子孫不能從事這兩個行業
    引言「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這是魯迅在《墓碣文》中寫下的一句話,有人認為,他看待生死的樂觀態度盡顯於此。其大概意思是,等到死亡來臨的時候,我並不恐懼,只是以微笑對待;有的人也將其理解為,假如我真的拋棄了塵世的煩惱,過上一種追求名利淡泊的生活,那麼你將會見到我內心最真誠的微笑。無論作何理解,魯迅對於死亡的態度基本上都是樂觀的。據說,他去世後並沒有正式的遺言,不過還是在雜文《死》中交代了自己的後事。
  • 蔣友柏:沒有人再尊稱曾祖父為「蔣公」
    [摘要]2001年回到臺灣後,蔣友柏再也沒有聽到過別人尊稱他的曾祖父「蔣公」;「就連那些當年靠高喊『蔣總統萬歲』等通關密語而升官佔位,他們稱呼我曾祖父與祖父的名號也只是『老蔣』與『小蔣』。」臺灣第一家庭曾孫蔣友柏的童年,正值臺灣經濟起飛,曾祖父蔣介石在他出生的前一年去逝。嚴家淦循憲繼任了蔣介石留下的「總統」空缺。在蔣友柏兩歲時,蔣經國正式接掌臺灣大位。臺北童年這時的兩岸仍處對峙,大陸將邁入改革開放之路,臺灣經濟已開始騰飛,橫貫臺灣本島的中山高速公路即將通車,嶄新氣派的桃園國際機場即將啟用。
  • 自詡「中國白話第一人」,臺灣著名評論家李敖,竟說魯迅都比不上他
    臺灣有這樣一位社會時事評論家,他和眾多評論家一樣,文筆犀利,文章多充滿批判情感,文章風格十分的隨意,自己的嬉戲謾罵,憤怒玩笑都能成為作為自己對某一件事情的評論。直抒己見,敢於評判讓他十分的火熱。他甚至自詡自己為"中國白話文第一人",直言魯迅先生都不如他,不得不說他有些誇誇其談了。
  • 吳俊:跨越時空的魯迅——我在日本與魯迅有關的經歷
    雖說我是以魯迅研究者的身份去日本的,但是,在東京的絕大部分時間,我卻在幹別的事。先是寫了一本有關韓非子的書——那是給臺灣一家出版社的,魯迅曾說自己中過韓非的毒,就是這個韓非子。後則主要查閱胡適的手稿影印資料。這項工作一直進行到我回國前夕。平時與日本學者的交流,如果只舉一個人的話,那當然就是丸尾常喜先生了。
  • 她在魯迅生前謙稱是「學生」,魯迅死後她是罵魯迅最狠的人
    籍貫安徽太平縣嶺下村,出生於浙江省瑞安縣縣丞衙門裡,她一生從事教育,先後在滬江大學、國立安徽大學、武漢大學任教。後到臺灣師範大學、成功大學任教。她筆耕不輟,被喻為文壇的常青樹。蘇雪林青年時期,她與盧隱、石評梅、馮沅君被稱為「四大金剛」;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她與冰心、丁玲、馮沅君、凌淑華並稱為「中國五大女作家」。1915年,蘇雪林考入安慶省立初級女子師範。
  • 這個家喻戶曉的美女明星,曾祖父追隨孫中山,祖父曾任軍統站長
    1992年中秋前夕,中國臺灣明星王祖賢回鄉祭祖。安徽舒城縣,是王祖賢曾祖父王仁峰的故鄉,她是第一次來。當王祖賢踏上這片陌生的土地時,或許是血脈使然,有一種撲面而來的親切感。面對著曾祖父的墓,重重地磕了三個響頭。關於曾祖父過去的故事,她聽到過無數:曾祖父在清朝末年加入同盟會,為消滅清朝,製造炸藥時炸傷左臂。
  • 他被譽為「臺灣的魯迅」,卻被大陸作家阿城和張賢亮所嘲笑
    「魯迅作品雖描寫中國的落後與黑暗,但全是出自他的關懷和熱愛,使我從小就認識到中國內地是自己的祖國,我不會像主張臺灣獨立的人,嘲笑她的落後、貧窮,雖然魯迅作品中有很多的諷刺,但比諷刺多好幾百倍的,是他對人民的感情和愛護。因此,我從小就篤定這國家是我的,我要愛護她。魯迅給了我一個祖國。他影響著一個隔著海峽、隔著政治,偷偷地閱讀他著作的一個人。」
  • 揭秘1982年魯迅長孫周令飛為愛情出逃臺灣內幕,生了個女兒
    ,內容的大意是:此舉純粹為了愛情,而沒有任何別的企圖,這事與父母無涉。到臺灣後,周令飛拒絕了臺灣方面的各種安排和當地媒體的邀請,進入了嶽父開辦的百貨公司工作。可嶽父的公司最後破產倒閉。出外謀職的周令飛因為是內地人,又是魯迅的孫子,沒人敢用,夫妻倆生活一度甚為窘困。後來他倆買了一臺爆米花機,將爆好的米花批發給攤販。魯迅的孫子竟落到在臺北賣爆米花過日子的地步,媒體曾一通熱炒。圖為:周令飛在臺召開發布會。
  • 魯迅後代怎樣了?兒子副部級,曾孫臺灣娛樂紅人,侄孫更牛
    魯迅和他的原配沒有感情亦沒有夫妻之實,朱安在周家40多年來無子女。第二任妻子是學生許廣平,魯迅真心愛著的妻子,天津「直隸省立第一女子師範學校」本科畢業。新時代女性,思想先進與魯迅志同道合。為了省得他操心,我每每忍耐著不理會,但是他更敏感,時常叫我留心聽,督促我去看……如果不是咳得太厲害,他總是不叫醒我,自己去留心照料的。」魯迅在教育孩子上給周海嬰充分的自由。周海嬰小時候,很喜歡一種叫積鐵的組裝玩具,魯迅在一旁陪他玩,鼓勵他開動腦筋,拆裝成各種新玩具,例如小火車、起重機等。
  • 魯迅後代子女怎樣了?兒子副部級,曾孫臺灣娛樂紅人,侄孫更牛!
    魯迅有兩個妻子,原配妻子朱安,魯迅26歲時母親包辦的婚姻。朱安寬寬的額頭尖尖的下巴,纏著小腳,識字不多,遵循三從四德,是一位性格溫順的典型的舊社會婦女,魯迅曾提出送她去學堂讀書和把纏腳布扔掉兩個要求,但一向柔弱且完全順從大人的她不敢答應。魯迅和他的原配沒有感情亦沒有夫妻之實,朱安在周家40多年來無子女。
  • 臺灣大學生,有多少人知道魯迅?
    周令飛在日本留學期間,同臺灣女子張純華相戀,隨即於1982年赴臺。他的到來,使臺灣人一度燃起對魯迅的極大興趣,出版商不失時機地翻印了《阿Q正傳》《吶喊》《彷徨》《朝花夕拾》《且介亭雜文》等魯迅代表作,甚至有人不顧禁令,從大陸進口了人民文學出版社的《魯迅全集》,由原價人民幣56元,賣到新臺幣2萬元,創造了當時臺灣地區單個作家作品集的售價紀錄。
  • 魯迅長孫 周令飛 為何出逃臺灣?
    魯迅的長孫周令飛最終還是選擇魯迅周令飛像極了他的祖父魯迅,尤其是那兩撇鬍子,常有人跟他開玩笑,問是否有導演請他去演魯迅。他會拒絕:「不行啊!我太高了!」他比祖父高出20釐米。「令飛」的名字也是她取的,這是魯迅曾經用過的一個筆名。每逢朋友來訪,她就會把孫子抱起來,舉到魯迅的遺像前。「文革」初始,周令飛只有13歲,是北京著名的幹部子弟學校——景山中學的初中生。同學中將帥子女很多,肖華的女兒、羅瑞卿的兒子,與他相處不錯,「我們班上,算我爸官最小,只是廣電部搞技術的科級幹部,能進『景山』,是沾爺爺的光。」
  • 周令飛:我在傳播魯迅精神
    他幾乎把所有的心血都傾注到還原魯迅和梳理、總結魯迅思想上。今年4月7日,83歲的周海嬰去世。知名學者、畫家陳丹青說,他每每憶起周海嬰先生,在他心中留下最深印象的不是那個謙和大氣的白髮老先生,而是一個小男孩:「今年是魯迅誕辰130周年,春天,海嬰先生逝世了。看到訃告的第一念,我眼前不是暮年白髮的海嬰,卻是1936年魯迅過世才幾天,海嬰坐在父親書房藤椅上的那枚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