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年最好的女性群像劇,是這部升級版《三十而已》

2021-03-03 南方人物周刊


說到女性群像職場劇,一定繞不開《歡樂頌》和《三十而已》這兩部爆款作品。《歡樂頌》側寫5位女性的都市生活與姐妹情誼;《三十而已》則直擊女性30+年齡焦慮。雖它們都有爛尾之嫌,但也的的確確是引爆現實熱點的話題之作。


最近,臺灣正在熱播一部女性職場劇,近乎《三十而已》+《歡樂頌》的升級版,豆瓣口碑也相當不錯。它就是——


《她們創業的那些事兒》

 

近年來,女性題材劇引領了「她時代」的潮流。展現女性魅力和力量,成為備受歡迎的母題。


「她們時代」
在「她時代」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樂於去拍攝女性群像戲,不僅要表現女性力量,還要弘揚女性互助。


顯然,《她們創業的那些事兒》(後文簡稱「她創」)就是一部「她們時代」之作。


劇情主線圍繞三名創業女性展開,她們原先在同一家大公司上班,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出來單幹。在這條不被別人看好的創業之路上,她們互相幫扶,跌跌撞撞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三名主角的人設塑造也很有意思,沒有貼標籤式的性格元素堆砌,沒有完美無缺的女主角光環,而是讓人覺得活靈活現如身邊女同事。

公冶小蔦(林心如 飾)原是SUN公司的總裁特助,精通多國語言,擁有多年經驗,工作能力極強。她不滿於公司的發展方向,試圖創辦一家理想型公司。


按說,這個優秀的角色理應承載所有的光環。但編劇沒這麼寫,小蔦的嚴格謹慎、缺少情趣、淡漠個性被一一呈現。她在職場上的樣子,很像公司裡不苟言笑、讓人生畏的領導。


夏芷(陳意涵 飾)原是SUN公司的設計師,具備一定才華,卻總是受限於上級,難以實現價值。所以當小蔦向她拋出橄欖枝時,她毅然決定加入創業的行伍。


夏芷的戲份是三人中最多的,包括她的父(李立群 飾)母(藍心湄 飾)都佔據了不小篇幅。她溫柔善良、有正義感的性格很像各種言情劇裡的小白花女主角。


但《她創》也挖掘了她的缺點:一根筋、認死理、不懂變通、情商極低。這種性格讓她在職場過得很辛苦,也不結人緣。


林美季(簡嫚書 飾)原是SUN公司的前臺,後被夏芷拉入創業團隊,因為「看中了她的交際能力」。


如果說小蔦和夏芷都是以正面形象出場的話,那麼美季一開始的形象沒有那麼高光偉正。她是同事嘴裡的「老頭殺手」賣萌裝嗲的小作精,擅長討有錢人歡心。

但人都是複雜的,不會被束縛在一兩個形容詞內。美季因家貧很早踏入社會,擁有高明的交際能力,且隨機應變能力很強。同時,她對於真愛的選擇十分謹慎,所謂的「老頭」更像是她的跳板。

這樣的三個人,說幹就幹,創辦了Little Bird公司,承接其他公司宣傳企劃業務。
正因為三人的性格、經歷都各不相同,所以火花四濺、互相磨合的過程才會好看。不同於某些電視劇裡莫名其妙就讓主角團義結金蘭,《她創》對於三人的關係走向拍得很細膩。
一開始,夏芷把美季拉入創業局,遭到了小蔦的反對。小蔦和大多數人想法一樣,認為美季除了出賣色相、其他什麼也不會。

當美季加入她們以後,小蔦也很長一段時間對她冷眼相看。直到美季幫忙賣掉滯銷的餐具,小蔦才發現她的副業其實是賣貨網紅,且開了6年網店,攢了不少錢。

認可其工作能力、剝開汙名化傳聞,才是小蔦和美季建立友誼的基礎。但兩人性格相差太大,所以經常在工作中產生不同意見,開始硬碰硬地吵架。
此時此刻,夏芷就發揮了她的萬金油功效,很好地「潤滑」了小蔦和美季的關係。作為最好的中間人,她減少了創業團隊中的矛盾和齟齬。
一般的女性群像劇中,男性角色容易被「功能化」和「邊緣化」。
即使是相對不錯的《歡樂頌》和《三十而已》,也會有男性角色毫無光芒的不足。

《歡樂頌》中,我們記住的不是男性的名字,而是「白主管」「林師兄」「趙醫生」「小包總」等代號。《三十而已》有隱含的「厭男」傾向,許幻山、梁正賢等人為渣而渣,是推動女主角變身的工具人。鄭義男(邱澤 飾)以夏芷備胎學弟的身份出場:略顯凌亂的劉海遮住眼睛、黑框眼鏡倍顯恭順、西服被熨得一絲不苟卻總是低頭哈腰,大公司小職員的形象躍然紙上。
夏芷的男友在六年前離開了臺灣環遊世界,為了不被夏芷打擾,他甚至連手機都扔給了他們的學弟鄭義男。痴情的夏芷卻一直等待他歸來,她的盼頭就是男友一年一度的問候簡訊(鄭義男代發的)。

暗戀夏芷多年的鄭義男在她面前非常自卑,永遠是恭恭敬敬的態度。他照顧她的生活、幫助她的工作、聽她反覆傾訴職場的煩惱和男友的過往。
鄭義男終於鼓起勇氣表白,卻被夏芷拒絕,並請求他繼續做自己「全世界最靠譜的學弟」。他陷入痛苦抉擇,終以壯士斷腕的方法斬斷了和夏芷的情感紐帶。

而後,鄭義男接受了富二代前女友的示好,並積極拓展自己的商業人脈。對事業的野心,這個曾在夏芷跟前一直被壓抑的一面,得到了盡情釋放。

但另一方面,他沒有丟掉為人的基本準則,仍然有道德操守和善意良知,會為中小企業的融資而奔走,也會為養老院幼兒園的項目費心。

從預告片來看,鄭義男不是複雜配角的個例,其他與女主角團有情感糾葛的男性皆非單薄的紙片人,而是擁有清晰完整的成長線。

只有這樣飽滿豐厚的男性角色,才能和劇中褒揚的「大女性」旗鼓相當、勢均力敵。
如果女性劇中的男性都淪為點綴般的背景板,那麼他們憑什麼吸引她們呢?
客觀來說,《她創》是一部相當不錯的女性職場劇。其輕快的劇集節奏、明麗的都市風情,也符合當代追劇人群的口味。
尤其是看到《她創》的編導團隊時,難免心中會有落差。導演許肇任,執導過《酸甜之味》《出境事務所》等不少爆紅臺灣的劇集。去年在大陸拍戲,和陳正道導演合作,一出手便是一部映射女性困境的爆款之作《摩天大樓》。
編劇呂蒔媛就更厲害了,前兩年持續發力,推出神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拿下8項金馬提名的神片《誰先愛上他的》。

《她創》不是編導們履歷表中最亮眼的存在,它固然存在一些不足。
比如劇集的創業線缺乏專業知識背景,愛情線一度喧賓奪主;比如陳意涵的演技毫無突破,表現不如邱澤和簡嫚書亮眼;再如剪輯有些凌亂,多條線索隨意跳躍,流暢度不佳等等。
但放在華語女性職場劇的維度去衡量,《她創》值得一追,亦值得被同類型大陸劇集借鑑學習。

點讚、在看、分享,一鍵三連

相關焦點

  • 女性群像劇劇情引爭議,女性群像劇破局之路該怎麼走?
    2020年,大家已經看了太多的女性群像劇——《二十不惑》《三十而已》《他其實沒有那麼愛你》《白色月光》《親愛的自己》,這還只是已經播過的和正在播出,拍了沒播的和正在拍攝中的只會更多,女性群像劇扎堆上映,大受歡迎同時劇情也引發爭議,女性群像劇破局之路該怎麼走?
  • 繼《三十而已》!馮小剛邀鄭爽拍女性群像劇《北轍南轅》燃爆屏幕
    馮小剛邀鄭爽拍女性群像劇《北轍南轅》是真的嗎?鄭爽繼《三十而已》這部劇後的新群像劇會在大火一把嗎?大家是否還停留在追劇的沉醉中,劇中的片段情景是那麼貼近我們的實際生活和工作,三十這個座右銘在2020年給都市女性添加了一個新型的個性獨立標籤,這部熱劇雖然結局爛尾被網友和群眾吐槽,但絲毫不影響它的播放率和熱議口碑,繼《三十而已》大火之後,著名導演馮小剛傳出下一部女性群像劇《北轍南轅
  • 從二十不惑到三十而已,女性群像劇為什麼成了最大贏家?
    從《二十不惑》到《三十而已》,女性群像劇遍地開花,包括之前的《怪你過分美麗》、《北京女子圖鑑》等等,加上暑假一直風頭很旺的由芒果超媒打造的《乘風破浪的姐姐》,這些電視劇或者綜藝節目都包含著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是以女性為主角,而且是一大群。
  • 同是女性群像劇,為什麼《二十不惑》不如《三十而已》有話題?
    《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都是檸萌影業出品的電視劇,兩部劇都是女性群像劇,前者聚焦4位同宿舍的大四女生的生活,後者聚焦三位30+女生的生活。明明兩部劇看似差不多,為什麼《二十不惑》的話題度會遠低於《三十而已》呢?
  • 女性群像劇又來了!宋茜、李純演女強人,能超越《三十而已》嗎
    不過這預告卻有些令人審美疲勞,因為這又是一部女性群像劇,劇情和設定與《三十而已》有著頗多相似之處。這熟悉的姐妹狂歡鏡頭,在《三十而已》中也有出現。巧合的是《三十而已》的故事背景也是在上海。,這部劇在話題上似乎不夠有爆點。
  • 《三十而已》熱播,又一男性群像劇正式官宣,主演編劇都是張翰
    《三十而已》熱播,又一男性群像劇正式官宣,主演編劇都是張翰說起女性群像劇,想必各位小夥伴都不陌生,畢竟這兩年女性群像劇十分火爆,像《歡樂頌》還有近期熱播的《三十而已》、《二十不惑》等等,都是非常不錯的女性群像劇,尤其是《三十而已》這部劇,這一段時間可以說是非常火爆,而今年還有不少女性群像劇來襲,
  • 國產女性群像劇扎堆,最好的還是17年前的「她」
    熱播劇《三十而已》中三位不同人設、代表不同階層的近三十歲女性構成了一幅都市女性群像,引發網絡關於獨立女性話題的熱議。 2020年,女性群像戲迎來大爆發。 2016年,《歡樂頌》大爆之後,「國產女性群像劇」逐漸成為一種風潮,尤其是關注現實問題,直擊觀眾痛點,能夠引發社會討論的「話題劇」更容易成為爆款。
  • 三十而已的升級版,《他其實沒有那麼愛你》攜手四位30+姐姐來襲
    最近都市女性群像劇《三十而已》的播出贏得了觀眾廣泛的好評與關注,也持續創造了不少的微博熱搜話題。《三十而已》之所以取得成功,就在於其通過大量真實可信的人性細節,將梗概式的「人設」轉變成一個個有血有肉的獨特人物形象。
  • 又一部30歲女性群像劇開播,四位女主都是老熟人,能超越三十而已嗎
    又一部30歲女性群像劇開播,四位女主都是老熟人,能超越三十而已嗎?隨著2020年暑期檔接近尾聲,早前開播的電視劇已經圓滿收官,比如《二十不惑》《三十而已》《勝算》《重慶之極海聽雷》等等,這些電視劇在開播以後受到了網友的追捧和支持。
  • 女性群像劇中的「姐妹情誼」:含情脈脈背後的階層破綻
    這段時間,《二十不惑》《三十而已》這兩部女性群像劇,引發廣泛關注和熱議。其實女性群像劇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物。2003年劉若英、陳好、張延、薛佳凝等人主演的《粉紅女郎》,改編自朱德庸漫畫《澀女郎》,講述了「結婚狂」、「男人婆」、「萬人迷」、「哈妹」四個單身女性的故事。有趣的人設、有趣的故事,讓這部劇成為當年的爆款。
  • 女性群像劇中的「姐妹情誼」:含情脈脈背後的階層破綻
    曾於裡這段時間,《二十不惑》《三十而已》這兩部女性群像劇,引發廣泛關注和熱議。其實女性群像劇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物。2003年劉若英、陳好、張延、薛佳凝等人主演的《粉紅女郎》,改編自朱德庸漫畫《澀女郎》,講述了「結婚狂」、「男人婆」、「萬人迷」、「哈妹」四個單身女性的故事。有趣的人設、有趣的故事,讓這部劇成為當年的爆款。
  • 10部女性群像劇秦嵐吳謹言《傳家》、劉詩詩&倪妮
    最近颳起一陣姐姐旋風,不只有超級火爆的綜藝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2020年電視劇方面也特別多女性題材的「」女性群像劇,也就是以兩個以上的女主角為視角的劇也有像是最新上檔的《兩十不惑》、《三十而已》,許多清宮劇娘娘都跑去演這類的劇,秦嵐和吳謹言在《延禧攻略》後合作的《傳家》就是,以下這十部劇,小編超期待劉詩詩和倪妮的《流金歲月
  • 女性群像劇扎堆,《三十》後宋茜新劇待播,能否大爆還得看劇情
    文/曲非煙前段時間,《二十不惑》《三十而已》的陸續播出,讓「女性群像劇」再次受到了大眾的關注。《二十不惑》《三十而已》兩部女性群像劇,最終在收尾階段都略微走偏那麼,「女性群像劇」的問題出在哪裡呢?年的《粉紅女郎》莫屬。
  • 從女性「群像劇」扎堆來襲,看國產劇女性角色的崛起
    而2020年,以多組女性人物為主角的群像劇扎堆來襲,能否真正帶來國產劇中女性角色的崛起,值得探究。但問題是,人物形象太過於標籤化,所有的大女主基本都是開局天賦異稟、中間被無數男人協助、最終一路高歌,成為開掛女王。最後,獨立自主型。這一類女性角色出現在近兩年大火的職場劇裡,《我的前半生》裡的唐晶,《都挺好》裡的蘇明玉,都是被無數女性觀眾封神的存在。
  • 女性群像劇到底該怎麼拍
    恐怕不少人會提名女性群像劇。作為影視公司必爭之地,暑期檔歷來好劇、好電影不斷。受疫情影響,暑期檔電影行業尚未完全恢復,劇集領域卻百花齊放。進入七月,女性群像劇開始嶄露頭角。就在今天,《二十不惑》迎來結局,前不久剛剛超前點播大結局的《三十而已》,也引發了一輪關於現實和婚姻的熱烈討論。顧佳為什麼要賣掉房子「替夫還債」?
  • 《親愛的自己》發布預告,又是女性群像劇,你審美疲勞了嗎?
    這部劇以三個閨蜜的生活為主線,她們在都市打拼,有各自的生活,也有不同的煩惱,但她們始終堅持著夢想,為了愛情和事業而不斷努力,最終成長為了更好的自己。顯而易見,這又是一部女性群像劇。2020年可謂是女性群像劇的井噴年,從上半年播出的《誰說我結不了婚》,到大熱的《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再到正在熱播的《他其實沒有那麼愛你》,加上即將播出的這部《親愛的自己》。如此多的女性群像劇的出現說明了什麼,是盲目跟風,還是市場的趨勢,觀眾會產生審美疲勞嗎?
  • 女性群像劇下半場:「真實」而已
    》兩部女性群像劇熱播,劇中主要七位女性角色「串場」同框,在社交媒體引發熱議,驚訝於「官方串戲」會玩的同時,劇中人在各自境遇中觀望彼此,尤為令觀眾共鳴。《二十不惑》豆瓣開分7.5,《三十而已》豆瓣開分8.1,對不同年齡層女性的細緻描摹,對社會話題的精準捕捉,以真實為底色的女性群像劇,也得到了觀眾真誠的回饋。 女性觀眾群體撐起國產劇受眾的半壁江山,近年來女性題材劇數量穩中有升,然而能夠真正洞察女性所思所想、所困所憂,寫進女性觀眾心坎兒裡的作品的仍是少數。
  • 女性群像劇下半場:「真實」而已
    》兩部女性群像劇熱播,劇中主要七位女性角色「串場」同框,在社交媒體引發熱議,驚訝於「官方串戲」會玩的同時,劇中人在各自境遇中觀望彼此,尤為令觀眾共鳴。《二十不惑》豆瓣開分7.5,《三十而已》豆瓣開分8.1,對不同年齡層女性的細緻描摹,對社會話題的精準捕捉,以真實為底色的女性群像劇,也得到了觀眾真誠的回饋。
  • 《親愛的自己》熱播,女性群像劇難道真的逃不開「出軌」「分手」
    可是故事情節起碼得符合邏輯呀,一邊突出陳一鳴工作能力突出一邊為了給女強人女性角色服務莫名其妙毫無道理的被屈服被虐,更是糖尿病腎病三期做手術等奇葩劇情到處都是,為這麼一個粗製濫造的作品大家吵架完全不值得。而且這部劇各種的搞兩性對立兩面對立,闡述著要愛情就不能要事業,各種借女主的嘴貶低家庭主婦。
  • 女性群像劇的男性困境
    再來看《二十不惑》裡的冰山霸總周尋,一面不動聲色一面對姜小果關心備至,基本套用偶像劇霸總人設;《三十而已》裡出軌的許幻山,和小三你儂我儂的噁心與最後的幡然醒悟,簡直是國產家庭劇的裹腳布。男性氣質並非生理意義上的存在,而是被構建的產物。女性群像劇中,男性角色會用客觀條件的差異,告訴觀眾「我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