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80年代的後期,遊本昌主演的《濟公傳》曾經一度引起萬人空巷的效應。不過奇怪的是,在拍攝完這部電視劇以後,遊本昌據說是被「封殺」長達20多年的時間,這其中原因何在?
《濟公傳》的效應
在當代,我們處於一個移動上網和短視頻佔據大眾碎片時間的時代。這讓當代人很難理解電視劇引起萬人空巷的情景是什麼樣子的。
而《濟公傳》當年所帶來的效應,就可以用萬人空巷來形容。
1、 神話色彩
由於《濟公傳》是具備濃厚色彩的神話故事,如同人類在任何時候都有獵奇心理一樣,因此作為神話故事,《濟公傳》在熱播以後立刻引起了主流大眾的觀看。甚至於當時的《濟公傳》已經成為家家戶戶所津津樂道的話題。
可以這樣理解:當年的神話影視題材和現代的仙俠影視題材其實是一脈相承的關係。本質上都是為了滿足人們的獵奇心,而推廣的商業片電視劇。
2、 文化沉寂
第2個原因就是:80年代的時候,電視機剛剛進入千家萬戶,當時的電視劇種類十分的稀缺,因此一旦人們遇到感到有意思電視劇,就會被吸引。
在現代,由於在娛樂方面的可選擇範圍變得寬廣起來,人們反而覺得一切事情都沒有意思,這其實也是一種審美疲勞的體現。
遊本昌被「封殺」原因解析
一般認為:遊本昌遭遇到封殺的原因主要在於四點。
1、 自身因素
首先這和遊本昌的自身因素有一定的關係。
在80年代的時候,從事演員工作,其實只是一個普通的工作,甚至演員的收入僅僅是來自於掙工資。在當時,一個演員一個月的月薪,並不比一些車間的工人高多少。
而這也是為什麼80年代當紅的電視劇演員普遍不富裕的原因之一。
所以,在80年代的當時,市場經濟還處於建設階段,整個社會也處於轉型期間,因此演員這個行業對人們的吸引力其實並不大。
而當時遊本昌家裡接連出現了兩件事情,這兩件事情,讓遊本昌選擇淡出這個行業。
第一件事情就是遊本昌的妻子當時得了很嚴重的疾病,遊本昌昌需要在家照顧自己的妻子,因此在遇到有人請自己拍電視劇的時候,遊本昌都會考慮照顧妻子的原因拒絕掉。
如同現在的明星需要保持自己的活躍度一樣,80年代的明星也是如此——這導致遊本昌耽誤了很多年的時間,當很多年的時間過去以後,他所受到的關注度也在不斷的下降。
好不容易遊本昌妻子的病情有了解決,遊本昌的女兒又提出了不想繼續上學的想法。
當然遊本昌的女兒厭學的原因不是想直接進入社會,而是想通過自學的方式從事寫作這個行業。女兒的想法得到了遊本昌的支持。因此,遊本昌覺得自己有義務去輔導自己的女兒。
所以之後的很多年時間裡遊本昌章把時間又投放在輔導女兒學習方面。
這就讓遊本昌連續耽誤了很多年的時間,最終就是等到遊本昌解決完妻子和女兒的事情以後,遊本昌再想回去繼續拍戲,此時的影視劇去市場已經沒有自己的立足之地了,就這樣遊本昌失去了繼續在影視領域發展的機會。
因此,妻子和女兒成為了遊本昌被封殺的兩點原因。這兩點原因算是自己的自身因素。
2、 其他因素
並且,上個世紀80年代的時候,由於市場經濟還處於形成狀態,因此當時的法律體系相對來說很不健全。
甚至於對於當時的中國人來說,版權的概念其實並不在。為此,遊本昌的很多版權遭到了其他人的侵權,遊本昌於是將侵權者告到了法庭上。
這場官司前前後後持續了很多年,對於遊本昌起訴別人的情況,不知情的群眾認為遊本昌是一個不大度的人,從而影響了遊本昌的形象。
並且遊本昌雖然後來贏得了官司,但是很多的製片方卻不喜歡遊本昌喜歡打官司的這個習慣,這也讓遊本昌失去了很多的合作機會。
此外,80年代的人們對於金錢的欲望其實並不嚴重,尤其是在藝術家裡面。遊本昌覺得自己是一個表演藝術家而不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演員,因此很多遊本昌不願意接受的劇本,遊本昌是堅決拒絕的。
這就導致了很多的影視公司認為遊本昌是一個喜歡擺架子的人。因此即便有心找遊本昌拍戲,也考慮到遊本昌太過高冷,從而不選擇遊本昌。這也導致了遊本昌的西路越來越窄。
所以說,經過漫長的時間,遊本昌逐漸成為了人們記憶深處的演員,以至於時至今日,很多95後年輕人已經不知道遊本昌到底是一個什麼人物了。
誰能想到,曾幾何時,他是一個大紅大紫的人物。終究這一切都是過眼雲煙。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並且由於價值觀的不同,同樣的選擇在不同人的眼裡其也意味著天差地別。
或許對於遊本昌來說,自己當年的選擇自己如今並不後悔,畢竟其實做人來說,只要開心就好,至於別的,其實都是身外之物、都是浮雲,不必太過計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