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書》:難得看到不作死的恐怖片主角

2021-02-10 澎湃有戲

警告: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有戲」欄目,轉載請聯繫contact@thepaper.cn

轉發朋友圈不需要聯繫

撰文:阿水

恐怖片分好多種,戲謔的慘烈的陰鬱的嚇死人不償命的,各有所長,但偏好的還是蒙昧又帶點童真的。

澳大利亞恐怖片《鬼書》(The Babadook)在豆瓣上的評分僅三星,外媒對它的評價卻普遍很高。估計很多人先是被神經質的七歲小童吵得昏天黑地,又被後半段發瘋崩潰的母親嚇得坐立不安,然後把這部神經兮兮又沒有特效鬼怪的影片打入了爛片的行列。


但如果你耐心看完全片,感受過對劇中人事感情的起伏,就不會這麼認為了。甚至,《鬼書》可算是近年恐怖片中難得的佳作。作為導演/編劇詹妮弗·肯特(Jennifer Kent)的處女作,《鬼書》的故事結構精巧,基本沒有漏洞;內容雖不新鮮但是氛圍一流。最重要的是,看多了不作不會死的恐怖片和討人厭的主角們,《鬼書》的兩位有心理問題的母子主角有讓人逐漸愛上的魔力。到影片結束,你會真心替他們擔心,為他們血淋淋的遭遇揪心,而這種情感自然發生,並非由於恐怖景象的催發。

恐怖片也有兩種境界,一種讓你看完後拉開窗簾覺得自己的人生真美好,一種是拉開窗簾發現必須直視自己的內心,看那裡是否也有一塊黑暗揮之不去。《鬼書》屬於後者。


單親母親艾米莉亞(艾斯·戴維斯飾)在一棟二層小樓和七歲小兒賽繆爾(諾亞·懷斯曼飾)一起生活。生活有點艱難,但是她還是老老實實地過,盡心在養老院哄老人們開心,為兒子闖禍和學校據理力爭,幫鄰居老太太帶走垃圾。

導演應該是很細緻的人,一個小細節,艾米莉亞洗碗的時候看到對面的老太太坐著看電視,緊繃的神經稍稍放鬆露出笑意。一個鏡頭,把女主角的善意和寂寞都表現出來了,也奠定了觀眾的心理基調。此後的情節發展如何慘烈(女主殺了自己無比可愛的寵物狗!),都不會改變對她的一份同情。

片名叫《The Babadook》,怪物要出場了。七年前,艾米莉亞的丈夫在開車送她去醫院待產的路上遭遇車禍而死。母子平安,但是對丈夫的懷念成為她心裡的黑洞,在每年的忌日都會吞噬理智。

然而在影片之前的大部分時間裡,導演都小心翼翼地把它隱藏,只是通過忌日臨近,母子二人與外界的關係愈發緊張,之間的關係也像火藥桶一觸即發,來製造逼近黑洞的壓迫感。

導火索是某天晚上,艾米莉亞讓賽繆爾選擇一本睡前讀物。他拿出一本家中從未出現過的立體精裝兒童書讓母親讀。讀著讀著,紙上的巴巴杜先生的腳步近了。賽繆爾的尖叫「不要讓它進來」像詛咒,結果當然是巴巴杜來了。


像所有恐怖片一樣,巴巴杜搞得母子二人精神錯亂,黑色的身影在老房子裡神出鬼沒,向恐怖片的經典橋段們一一致敬。

然而《鬼書》並非一部封閉式的恐怖片。艾米莉亞母子從頭到尾未脫離周圍的世界,他們的恐懼和傷痛全部暴露在外部世界裡,在親人、鄰居、同事、警察、學校老師的注目下搖搖欲墜。導演也懂得留白,所以巴巴杜的現身就像半個世紀前的老式恐怖片,笨拙的剪影倏忽移動,模糊了真實和虛構的界限。

她還留下了一個有待觀眾玩味的包袱。影片結束,母與子共同把怪物巴巴杜關進地下室,偶爾餵它食物。那麼,巴巴杜究竟是真的魔鬼還是只是他們的精神產物?影片沒有給出明顯的答案,但是這個猜測的過程構成觀影的樂趣。


從開頭兒子賽繆爾神經質的疑神疑鬼,裝彈弓和陷阱欲驅逐怪物,到後來母親也開始看到幻象,到底誰心裡有「鬼」,誰不正常,鬼是真實存在的還是心魔,已經發生過好幾次變化。細節很多,導演並非草率設置,而是在最後一一呼應,考慮周到。

不劇透,但是你的疑惑,能夠在最後被解開。你討厭的尖叫熊孩子和變得面目可憎的母親,其實是和心魔打了一場硬仗,最後終於獲勝。

《鬼書》有一種蠻力,裡面的人物是很多導演不願涉及的中產階級以下又沒什麼想像力,只知道悶頭用力過日子的人。面對危機他們就像野草,捱過就繼續或者,捱不過就悄無聲息的死亡。

就像導演說的,「是想以此片讓人們直面內心的黑暗。」她深知黑洞無法填滿,但是又不忍心母子二人就此被吞噬,於是安排了一個誠實又善意的結局,讓他們共同把巴巴杜鎖起來,暫時享受安寧。但其實巴巴杜先生只是暫時退至母子二人的潛意識深處,在往後的日子裡很可能再次作亂,這就是生活了。

相關焦點

  • 這恐怖片簡直就是「作死」大全
    但正所謂物極必反,如果一部恐怖片將「作死」發揮到極致會不會摩擦出不一樣的火花呢?——《見鬼十法》。期間長貴拿出了一本漫畫書,書中記載著十個搜羅於世界各地的見鬼方法。閒來無事的幾人秉持著不怕死的精神逐一嘗試,一系列恐怖詭異的怪事也隨之發生。
  • 韓國10年最佳恐怖片《昆池巖》:不作死就不會死
    看到《頭號玩家》的豆瓣評分8.9,超40萬人參與評分,算是巨大成就了;但在韓國市場卻受到了一部韓國本土恐怖片的狙擊,本土恐怖片狙擊好萊塢科幻大片,是什麼恐怖片這麼厲害?好了,我就不做作了,答案就是《昆池巖》,據說是韓國近十年最好的恐怖片。
  • 《恐怖蠟像館》:穿越恐怖片如何不作死
    在看這部電影時,被女主男朋友的各種作死操作震驚得說不出話來。開始以為他是男主,後來發現他只是炮灰。還是最先死的炮灰。那麼就從這位典型的作死達人以及這部經典恐怖片了解一下——穿越恐怖片如何不作死。而她男朋友、這位作死達人半點機警戒備心都沒有,從始至終沒能察覺半點不對勁。直到聽到女主按喇叭、被割傷腳踝、成為蠟像,才恍然發覺落入了陷阱。
  • 電影《見鬼十法》,堪稱「作死」大全
    不知道什麼時候,一句網絡流行語火了起來。不作死就不會死。把這句話用在恐怖片裡再合適不過了。
  • 這部《見鬼十法》,堪稱「作死」大全
    不知道什麼時候,一句網絡流行語火了起來。不作死就不會死。把這句話用在恐怖片裡再合適不過了。眾所周知,「作死」始終是恐怖片裡的常用套路。一行人閒著沒事玩招魂遊戲。引鬼上身。撲街。《見鬼十法》閒來無事,長貴拿出了自己買來的一本漫畫書。書中記載了十個搜羅於世界各地的見鬼方法。於是五人抱著不怕死的精神逐一嘗試。沒想到怪事接二連三發生。
  • 又一部「不作死就不會死」的恐怖片,膽小勿看
    有一種恐怖片叫「不作死不會死」。由於劇情需要,有些恐怖片常常會出現某些人作死的情節,做為吃瓜群眾,真的看得好心塞啊!今天就分享一部典型的「作死」的恐怖電影:《恐怖廢墟》。影片是根據美國作家司各特史密斯的小說《廢墟》改編,卻講述一群年輕人外出旅遊遇到的恐怖事件。
  • 這部嚇死人的恐怖片你看過嗎?
    它講了一個獨立的新故事,所以即使沒有看過第一部也完全沒有影響,主角還是沃倫夫婦,妻子羅琳會通靈,能看見各種靈異的東西,丈夫艾德會驅魔,是天主教會唯一認可的驅魔師。《招魂2》主要講的就是他們倆幫助一個單親媽媽和她的4個孩子驅魔的故事,她們家的小女兒有通靈體質,所以招來了惡鬼,說是他的房子,要趕走這一家人,所以就總是出來嚇她們,一家人被折磨的不行,只好四處求救,找到了沃倫夫婦幫她們驅魔,而隨著劇情的發展,我們發現惡鬼不止一個,而鬼的目的也不是要回房子這麼簡單。這部電影最大的特點就是把一個鬼故事講的特別真實,這是很不容易的。
  • 恐怖片裡的「作死」動圖大全!(膽小者勿!入!)
    。前段時間流傳甚廣的一部「反恐怖」短片《一部理智的恐怖電影》讓我們明白如何在恐怖電影裡生存,但實際電影裡故意設置這些橋段讓男女主角傻傻地死去,千篇一律累覺不愛。提示:部分電影並非正統恐怖片,雖然《終結者2》這樣的電影在那個時代的確挺嚇人的。僅作舉例說明用。
  • 恐怖片裡有哪些慣用的領便當/作死模式?
    ——《隔山有眼1》2.走在最前面或者最後面都是不安全的,一定要走中間——走在最前面的一般性子急、易衝動,多數是皮糙肉厚、胸(肌)大無腦,自以為可以秒殺一切的壯漢。而走在最後的一般是身形如麵條,膽子比蒼蠅屎大點兒,自以為哭哭啼啼可以解決一切問題的怕事鬼。這兩種人在死神眼裡簡直是閃閃發光的小點心。
  • 如何拍攝一部青少年外出作死恐怖片?《直到黎明》評測
    青少年外出作死恐怖片  雖然在有些地方的包裝上,比如「前情提要」以及遊戲開始的主題曲(theme)都和美劇如出一轍。但遊戲在劇情以及恐怖氣氛的營造上,其實更貼近八九十年代的美式恐怖片。也別問為什麼一個女生丟了人為啥不躲在自己家的房間裡哭,非得跑到深山老林裡作什麼死。更別問為什麼在發生了可怕事情的一年之後,大家非得大半夜回到這個典型的恐怖片的拍攝地,繼續作一波死。你不用問,因為這就是那種典型的青少年外出作死恐怖片。
  • 哪部恐怖片是主角們冷靜理智不作死的
    比起神經大條的男友,卡莉在初入Ambrose小鎮時就已經感覺到了不對勁,在明確身處的鬼地方不會有自己需要的東西後,便打算快速撤離。②在獨處時開啟防禦狀態,是人是鬼都給老娘揍凱!卡莉是恐怖片中難得知道「一旦落單,必死無疑」這個真理的人,所以拼了命地先將自己從窘境中解救出去再說,嘴巴什麼的,以後做唇膜慢慢養吧!
  • 知乎 | 有哪些冷門但好看的恐怖片?
    鬼書 The Babadook有沒有哪部恐怖片是主角們冷靜理智不作死的?恐怖片的慣用模式有四種:1. 主角作死,最後被殺或逃脫失敗。2. 主角作死,最後或因有外人相助,或覺醒開掛,抓準時機實現反殺或成功逃脫。3. 主角不作死,但是因為反派太強最後還是被殺或逃脫失敗。
  • 不作死就不會死的真實典範
    看到《頭號玩家》的豆瓣評分8.9,超40萬人參與評分,算是巨大成就了;但在韓國市場卻受到了一部韓國本土恐怖片的狙擊,本土恐怖片狙擊好萊塢科幻大片,是什麼恐怖片這麼厲害?好了,我就不做作了,答案就是《昆池巖》,據說是韓國近十年最好的恐怖片。
  • 難得佳作!萌萌噠的恐怖片!-#玩具熊的五夜後宮2
    小編一直都相信不怕恐怖片的人其實是沒有必要看恐怖片的,因為恐怖片最大的看點就是恐怖元素,恐怖能給人帶來日常中難以獲得感覺,是一種比較奇異的體驗。
  • 《在黑暗中講述的恐怖故事》在黑暗中講述的作死故事
    《黑暗故事》設定在1968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州造紙谷小鎮一個萬聖節,主角斯黛拉跟她兩個小跟班決定在萬聖夜做一些大膽的事。四人組來到了貝洛斯家族的兇宅探險,傳說這裡有個叫薩拉的女孩,凡是聽她說過鬼故事的人都死了。四人順理成章的在鬼屋找到了薩拉的書。接下來就是作死第三步:隨意閱讀不明書籍的內容。
  • 《暗魔怨》腦殘主角作死救出惡魔被附身!
    更多恐怖片推薦,請在微信主頁回復電影片名。正義和道德驅使大衛決定解救這名可憐的女孩,卻不知道他的這一行為將在場的所有人推入了萬劫不復的深淵之中。點評:這是一部出行遇險類+魔鬼附身類型的恐怖片。裡面的劇情真的是醉了,主角一行是作死不聽勸告的聖母型,都是自找的。片子不算嚇人,節奏有點慢,比較偏與附身人的周旋。裡面惡魔附身的樣子比較正常,不那麼像鬼怪和歇斯底裡。
  • 《巨鱷風暴》:根本不是驚悚片,而是花樣作死片,主角光環太強大
    《巨鱷風暴》由亞歷山大·阿嘉執導,這位出身電影世家以恐怖片為長的法國導演,幾乎所有的電影都與驚悚有關,可他並未繼承法式「優質電影」的傳統,而是別具一格以美式官能性恐怖片為主,這一點從其代表作《血色月亮》和《食人魚》中都能看出一二,只可惜《巨鱷風暴》最後市場也就給出六分的評價。對於《巨鱷風暴》,大眾的評價基本還算是中肯,它也免不了俗套。
  • 豆瓣評分6.4的恐怖片佳作,媽媽把書撕了,兒子還是看到書中人!
    開門見山,這次給大家推薦的是2014年一部澳大利亞恐怖片佳作《鬼書》,豆瓣評分6.4。作為小眾電影,看懂的人對這部電影大加讚賞,獲得了英國最佳獨立電影的提名,拿下了美國三大影評獎之一的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處女作;看不懂的人卻表示一頭霧水。
  • 《這個高中沒有鬼》1-3部,作死探險都市傳說!
    這個高中沒有鬼 มอ6/5 ปากหมา ท้าผี (2013)類型: 喜劇 / 恐怖製片國家/地區: 泰國膽大妄為且不敬鬼神尼克完全不相信這些流言,在某個夜晚,他約上尼克、詹姆士、阿標、戴克斯等七名同學夜探校園。
  • 這部把美國黑出翔的恐怖片,治好了我怕鬼的毛病
    她在鬼屋裡找到一個厚厚的筆記本,那正是莎拉留下的恐怖故事書。回家之後,絲黛拉再次打開那本書,發現空白頁裡開始冒出新的故事,字是用鮮血寫成,而故事的主角,竟然是湯米! 這嚇得絲黛拉轉頭就把書還回了鬼屋。可她一回家,卻發現書又出現在了桌上,並且冒出了第二個鬼故事——這次的主角,是她的好朋友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