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拍攝一部青少年外出作死恐怖片?《直到黎明》評測

2021-02-15 遊戲時光VGtime

  

對於恐怖遊戲我通常都會敬而遠之,心裡上的壓力會讓我覺得遊戲體驗能帶給我的是煎熬而不是刺激和享受。《直到黎明》這款遊戲在宣傳上定位為恐怖冒險遊戲,但依然無法阻止我對它的嚮往,原因就是它其實不怎麼恐怖是一款互動式電影。

「蝴蝶效應」讓電影更互動

  作為這一類型遊戲典型代表的便是法國遊戲公司Quantic Dream開發的《暴雨(Heavy Rain)》和《超凡雙生(Beyond Two Souls)》,玩家在遊戲中可以做出不同選擇影響故事劇情的走向。在看電影電視劇時,我們經常會吐槽「這個男主角怎麼可以這麼傻13!那麼明顯的暗♂示都不懂!「而在互動式電影裡你可以代替男主角做決定,遊戲劇情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玩家的影響,然後一步步地影響到結局。所以遊戲的結局完全受到玩家選擇的影響,這也是互動式電影最吸引我的地方。

  《直到黎明》中當然也貫徹了「玩家做選擇影響劇情走向」的思路,而且在其他作品的基礎上做了更多的嘗試。這次開發商Supermassive在《直到黎明》中引入了「蝴蝶效應」系統,把玩家所做選擇對遊戲劇情的影響進一步強化。就如同「蝴蝶效應」的含義——亞馬遜雨林裡一隻蝴蝶的偶爾振動可能會引起美國德州的一場龍捲風。一個選擇可能沒辦法直接導致最終的結果,而往往是通過許多因素的不斷疊加得到的。在遊戲中便會是這樣的:比如玩家在某處找到了一個武器,選擇拿起並帶在身上;之後面對危險時選擇使用並消耗掉了武器,然而卻發現這並不是真正的危險;之後遇到真正威脅時,角色可能沒法自衛了;最后角色可能因此而死亡。

  在遊戲的過程中,當玩家做出了某些選擇之後能夠看到左上角會顯示「蝴蝶效應更新」,然後你就能夠知道你剛剛對劇情產生了影響。玩家在遊戲菜單的「蝴蝶效應」欄下可以直觀地看到,《直到黎明》中的很多事件都能夠被納入到「蝴蝶效應」當中。玩家可以清楚的知道我在第一章做的哪個選擇影響到了第三章的哪個劇情,進而如何影響到最終的結局。而另外一些選擇雖然不會被納入「蝴蝶效應」當中,但到會影響到人物的屬性以及其他角色對自己的好感度(沒有錯就是galgame的即視感)。比如當你控制一個男性角色,自己的女朋友蠻不講理和別人發生爭吵,你是會選擇維護女朋友?還是會客觀地指出女朋友的過錯?如果你選擇前者,你所控制的角色的「仁慈」屬性會下降,但女友對你的好感度會上升。而如果你選擇後者...那你註定孤獨一生:)。

▲人物屬性和好感度也能影響劇情

  當然很多時候玩家並不知道自己所作出的選擇是否真會讓事情朝著好的方向發展,遊戲中能夠收集到的圖騰道具此時則能夠起到輔助的指引作用。

青少年外出作死恐怖片

  雖然在有些地方的包裝上,比如「前情提要」以及遊戲開始的主題曲(theme)都和美劇如出一轍。但遊戲在劇情以及恐怖氣氛的營造上,其實更貼近八九十年代的美式恐怖片。根本別問為什麼一群小青年非得跑到荒無人煙、與外界完全隔絕的大山裡開什麼趴。也別問為什麼一個女生丟了人為啥不躲在自己家的房間裡哭,非得跑到深山老林裡作什麼死。更別問為什麼在發生了可怕事情的一年之後,大家非得大半夜回到這個典型的恐怖片的拍攝地,繼續作一波死。你不用問,因為這就是那種典型的青少年外出作死恐怖片。

  《直到黎明》在恐怖氣氛的烘託上,工作做得很足。不光低沉的背景音樂在不停地給你心理壓力,你時不時還能聽到一些悉悉簌簌的聲音,讓你總覺得你不是一個人(注意斷句)。這個遊戲裡幾乎所有的燈,不管是手電筒、室內燈、路燈還是爐火其實根本沒什麼用。不但不怎麼亮,而且照出的光總是冷光。而遊戲中不多的暖光之一,還是幾個熊孩子作死玩通靈遊戲時晃動的燭光。另外在我們所控制的角色的視線之外,玩家還時常能夠看到提著砍刀的黑影或者某些不明生物正在注視著啥也不知道的少男少女們。

▲逼仄狹小的空間是營造恐怖氣氛不錯的手段

  夜晚、深山老林裡的別墅、不幸的事件、作死的少男少女、如影隨形的神秘人,加上永遠有跟沒有一樣的燈光和低沉詭譎的背景音樂,這部青少年外出作死恐怖片的一切前期工作也就準備好了。接下來,就是在一切有機會的時候跑出個東西嚇唬你一下,在沒有機會的情況也要強行製造機會繼續嚇唬你幾下。有機會的情況如:開柜子、開門、看望遠鏡、看看窗戶,這時遊戲裡會突然冒出個東西,配合音效「duang」地嚇你一跳。強行製造機會的情況如:主角會走著走著突然被飛鳥或者其他小動物的突然到來而驚嚇到。而即便再沒任何嚇人的機會,熊孩子們還會自發地、作死地相互嚇唬,順便嚇電視前的你一跳。

  這些橋段簡直不能夠再熟悉,如果把這幾個小夥伴換成中國的某些不知名青年演員,在故事結尾再告訴你:一切匪夷所思幾乎毀了你三觀的靈異事件都是某個作死青年搞的鬼,然後再挪用一個某著名遊戲的名稱(然而和那款遊戲其實八竿子都打不著),那這個《直到黎明》的改編電影妥妥可以在國內院線上撈一波。根據《直到黎明》不知道誰能活到最後的劇情,我覺得這個改編電影名稱叫《最後生還者》就挺好(doge)。

  《直到黎明》裡的「嚇人一跳」的橋段雖然惡俗,然而給玩家能夠帶來刺激的遊戲體驗。並且玩家被嚇到之後並不會是長時間的心悸而可能立即釋然,然後笑罵一句:「製作組你大爺的!」,之後毫無心理壓力。這樣看來有恐怖元素但不至於太恐怖的「惡作劇」玩法其實也還是挺不錯的。

有驚喜也有遺憾的操作體驗

  作為一個互動式電影,劇情的比例自然佔到了遊戲絕大的部分, 而情理之中,遊戲給玩家留下的操作空間不會太大。在有限的部分裡《直到黎明》對於操作的設計做得可圈可點。

  遊戲中需要操作的部分,其中一大半是玩家控制角色在地圖上進行探索,尋找一些線索和圖騰。此時玩家通過右搖杆能夠掌控角色頭部的朝向和視線方向。角色的頭部會根據搖杆推動的幅度而轉動一定的角度,玩家的操作完全能夠在遊戲中得到反饋,這樣的感覺很不錯。另外隨著視線的變換,遊戲場景中也會有一些相應的反饋——突然躥出個什麼繼續嚇你一跳。

▲在操控人物探索時玩家可以完全地代入到角色

  作為一款PS4獨佔遊戲,《直到黎明》對DualShock 4(簡稱DS4)手柄的特性有著特別的運用。當遊戲顯示提示「不要動」並且屏幕也會顯示DS4的手柄燈時,遊戲能夠藉助DS4的六軸感應以及PS Camera對玩家手柄燈位置進行判定,這時玩家必須緊緊握住手柄不能手抖。配合上遊戲中的心跳音效以及手柄的震動,緊張的代入感得到翻倍。另外遊戲中解鎖手機屏幕的操作,其實就是讓玩家在觸摸板還原這日常中經常會用到的操作。這樣的小設計也能夠帶來不錯的代入感和愉悅感。

  然而《直到黎明》在物品的互動以及QTE的設計上會讓人或多或少感覺有些欠缺。

  在本作中角色與物品進行互動,通常玩家要先摁○互動,然後R2拿起,進行兩步操作,而且幾乎每次都是這樣。但其實摁○已經都是互動了,再通過R2這個拿起來,分成兩個動作很多時候顯得很多餘。就好像開發商覺得不忍心讓一款遊戲操作太少而故意加上的。有一段劇情是:麥克從上跳下,拿起照明燈然後繼續向前。這一段劇情本來十分連貫,但玩家還必須在麥克拿起照明燈的時候按一下R2,顯然這個操作其實根本沒必要存在。

  而說到QTE,現在已經幾乎成為了互動式電影的標配。這也算是這一類型遊戲目前為數不多的能夠給玩家帶來挑戰性的遊戲內容。《直到黎明》在如此重要的部分上投入的設計上其實顯得有些欠缺,圓圈叉方塊三角一個按鍵接著另一個按鍵來。這頂多就是考一下玩家的反應能力,然而這些QTE卻和遊戲內容卻沒什麼結合。QTE並不是沒有可以設計的空間,如果你在《戰神3》中體驗過用兩個拇指分別摁住左右搖杆,看著奎託斯同樣用兩個拇指摳進了波塞冬的眼窩,在《超凡雙生》中用右搖杆操縱朱迪向各個方向閃避,你就能知道QTE也能夠帶來代入感,而Supermassive在這方面還需要繼續努力。

總結

  《直到黎明》在互動式電影「選擇產生影響」的機制上進一步增強,引入「蝴蝶效應」系統,玩家做出的選擇能夠更多地、以不同的方式影響著遊戲呈現的內容。這樣的機制其實也是鼓勵玩家在一次通關之後,在二周目時嘗試一些其他的選擇。玩家在做出不同的選擇之後,能夠看到與之前不同的對話和劇情,讓你時不時發出「這裡不一樣了啊」的感嘆。這樣的過程能夠讓玩家能夠真正的體驗到自己的決定是如何地影響到了遊戲劇情的發展。

  老式恐怖片式的嚇人伎倆能夠帶來感官的刺激而又不會給人心理壓力,反而增加了遊戲的娛樂元素。

  互動式電影與其他遊戲相比,玩家的操作要少了很多。所以在有限的操作內容做出一些不錯的設計對一款互動式電影的體驗十分重要。《直到黎明》在這方面的表現可圈可點,一方面加入了一些富有代入感的設計,而另一方面在物品互動和QTE上則缺乏特點。

  另外遊戲的畫面雖然憑藉《殺戮地帶:暗影墜落》引擎,在畫質上達到了本世代主機應有的水平,人物建模上有著較高的水準,但遊戲在幀數上卻沒辦法保證穩定的30幀,這也給這款本應有著電影級表現的遊戲減分不少。

  作為Supermassive這個開發商的第一款互動式電影作品,《直到黎明》有著良好的品質和不錯的遊戲體驗,是一部完全可以作休閒或者其他目的用的青少年外出作死恐怖片。

  你問其他目的是什麼?如果你有喜歡的人但不知道如何和ta在一起,請拿起這款遊戲,然後對ta說——

請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即可進入遊戲時光網站瀏覽(建議wifi環境下點擊)

相關焦點

  • 又一部「不作死就不會死」的恐怖片,膽小勿看
    有一種恐怖片叫「不作死不會死」。由於劇情需要,有些恐怖片常常會出現某些人作死的情節,做為吃瓜群眾,真的看得好心塞啊!今天就分享一部典型的「作死」的恐怖電影:《恐怖廢墟》。影片是根據美國作家司各特史密斯的小說《廢墟》改編,卻講述一群年輕人外出旅遊遇到的恐怖事件。
  • 《恐怖蠟像館》:穿越恐怖片如何不作死
    《恐怖蠟像館》歐美的恐怖片多數主打血腥暴力,殘暴之徒或許比鬼怪更為可怕。這部經典恐怖片就是如此。在看這部電影時,被女主男朋友的各種作死操作震驚得說不出話來。開始以為他是男主,後來發現他只是炮灰。還是最先死的炮灰。
  • 這恐怖片簡直就是「作死」大全
    熟悉小嗨的小夥伴知道,我最受不了的就是「作死」的恐怖片。閒的沒事玩招魂遊戲,引鬼上身。明知道是兇宅還要進去溜達一圈兒,正中下懷。旅行偏要去人跡罕至的深山老林裡找刺激,遭遇不測。但正所謂物極必反,如果一部恐怖片將「作死」發揮到極致會不會摩擦出不一樣的火花呢?——《見鬼十法》。
  • 恐怖片裡的「作死」動圖大全!(膽小者勿!入!)
    。前段時間流傳甚廣的一部「反恐怖」短片《一部理智的恐怖電影》讓我們明白如何在恐怖電影裡生存,但實際電影裡故意設置這些橋段讓男女主角傻傻地死去,千篇一律累覺不愛。提示:部分電影並非正統恐怖片,雖然《終結者2》這樣的電影在那個時代的確挺嚇人的。僅作舉例說明用。
  • 一部跑錯片場的B級恐怖「電影」——《直到黎明》
    從遊戲的開始界面就成功打造出良好的遊戲氛圍   電影交互遊戲       電影交互遊戲一種很古老的遊戲類型,以前遊戲製作人通過直接拍攝劇情,然後在播放時候可以選擇劇情走向從而觸發後面的劇情為主要玩法,而與電影交互遊戲掛鈎的就是蝴蝶效應,因為遊戲的玩法和蝴蝶效應的原理相當接近
  • PS4恐怖遊戲《直到黎明》評測:別侮辱蝴蝶效應
    PS4的《直到黎明》正是採用了這麼一個「密室殺人事件」最常用的場景,然後又以「蝴蝶效應」的複合遊戲流程與結局作為最大賣點的互動遊戲電影。這個不明覺厲的東西是否真有它說得那麼玄乎?下面,愛玩網將為您評測這款Supermassive出品,PS獨佔的恐怖生存遊戲——《直到黎明》。
  • 這幾部偽紀錄恐怖片,看一部就會上癮!
    對於一個恐怖片愛好者,在恐怖片上的追求永遠不會停止,但是類似於《咒怨》《貞子》等類似的,已經看過太多。近年來,偽紀錄片形式的恐怖片興起,因為這種方式的恐怖片,能夠給人一種在看直播的真實感,刺激感更強。今天給大家推薦幾部不得不看的偽紀錄恐怖片,看一部就會上頭。
  • 一部好好看,好看到臉紅心跳,好看到心驚肉跳的恐怖片
    它一步步向你走近,不緊不慢,不思考,也沒感覺,絕不放棄,直到死亡。 電影的設定其實就是將AIDS具象化了,如同從庫布裡克的237號房間裡走出來的行屍,如影隨形,你無法擺脫它,你只能傳播它。這個充滿現實隱喻的設定,讓這個故事贏在了起跑線上。
  • 韓國10年最佳恐怖片《昆池巖》:不作死就不會死
    看到《頭號玩家》的豆瓣評分8.9,超40萬人參與評分,算是巨大成就了;但在韓國市場卻受到了一部韓國本土恐怖片的狙擊,本土恐怖片狙擊好萊塢科幻大片,是什麼恐怖片這麼厲害?好了,我就不做作了,答案就是《昆池巖》,據說是韓國近十年最好的恐怖片。
  • 《直到黎明》中文版8月25日登場 依循蝴蝶效應脈絡面對生死攸關的 「選擇」
    英國 Supermassive Games 製作,臺灣索尼電腦娛樂(SCET)預定 8月25日同步在臺推出中英文合版的 PS4 恐怖冒險遊戲《直到黎明(Until Dawn)》,今(20)日在臺北光點電影院舉辦體驗會,邀請製作人傑斯‧哈瑞斯(Jez Harris)來臺與媒體及玩家見面,親自解說遊戲內容特色。
  • 這麼多恐怖片橋段,放在一部電影裡,閱片量不夠,有些梗你不懂
    裡面幾乎所有的恐怖片橋段你都見過,但組合到一起就是全新的段子,對恐怖片迷來說,與其說是恐怖片,不如說是喜劇片。有些梗,真的是需要對恐怖片有一定的閱片量才能懂。好了,話不多說,快來跟小編一起看看吧!表白被拒的金髮妹心情很低落,於是選擇跟三五好友外出旅遊散心。沒錯,又是這樣的成群結隊的作死劇情。五個人開著車,穿過了一個狹長的山洞隧道。在他們穿過去的那一刻,沒有人看見一隻鳥兒撞在一個透明的屏障上緩緩滑落。在他們穿過隧道的那一刻開始,他們就已經進入了一個巨大的陰謀之中。
  • 這部韓國恐怖片顛覆了我對傳統恐怖片的認知!
    不知道有多少人看過這部韓國恐怖片,作為觀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我只想說這部低成本電影真的顛覆了我對以往恐怖片的認知,今天 就來給大家完整介紹一下這部電影的全部劇情電影一開局是一段錄像:兩個孩子夜晚闖入韓國恐怖禁地南營昆池巖精神病院,試圖打開傳聞中的詛咒之地
  • 這還是今年頭一部讓我尖叫的恐怖片
    簡而言之,這是一部恐怖片,一部偽紀錄形式恐怖片,一部首周票房就打敗《頭號玩家》,號稱韓國本土十年來,最速破百萬觀眾,地地道道的亞洲恐怖片。要找事,需動機,而要作死,更得有強大利益驅使。對這群年輕人來說,除了一時血勇,更主要還是為錢。這筆錢有多少呢?
  • 恐怖片中30種作死大法(膽小慎入...)
    。能不能有點新意啊!。《活死人黎明2004》指南13:以為最安全的地方,恰恰是最危險的地方。指南30:不要在恐怖片裡做愛!萬有定律:做過愛的都死了!
  • 一部意外收穫的小成本恐怖片《驚魂鬼屋》
    周末閒來無事 找了幾部摯愛的恐怖類型電影 大多都不盡人意 本著快進觀看的原則刷了近三部片子 直到這位的出現 本看官停下了快進先說海報 單看海報我基本猜出來是個變態虐殺萌小新的cut片 一群奇裝異服的貨色設置各類陷阱抓萌小新
  • 《巨鱷風暴》:根本不是驚悚片,而是花樣作死片,主角光環太強大
    現在在眾多的電影類型當中,恐怖類驚悚類的電影被越來越多網友朋友喜歡,但是奈何市場雖然,在國內影院卻鮮少有一部讓人看完心有餘悸又拍手稱好的電影,甚至幾乎沒有。而這個中秋檔卻迎來了一個大傢伙,那就是《巨鱷風暴》,這一次的反響又會如何?
  • 近十年無緣內地上映的10部港片:恐怖片佔一半,成龍也有一部
    由於內地目前還沒有電影分級制度,所有不少港片無緣內地上映,有的要麼也是刪減版本,今天和大家聊一聊近十年無緣內地上映的10部經典港片,恐怖片(鬼片)佔一半,成龍也有一部,一起看看吧!被譽為九叔林正英去世之後最好的殭屍片,當然本片也擔得起這個讚譽,風格上借鑑了日本恐怖片元素,而且也改變了八九十年代香港電影的殭屍形象,不再一味注重動作和搞笑,更看重恐怖氣氛的營造,這點麥浚龍完成的非常好。當然了,它的成功也離不開錢小豪、吳耀漢、陳友、鍾發、樓南光等一批殭屍片熟臉的幫助。
  • PS4《直到黎明》被劃分為限制級
    關於本作的色情元素此前並未在宣傳中刻意強調,不過根據ESRB的描述,對話中充滿了大量性暗示的描寫,可謂十分有料,譬如「讓我們像AV演員那樣狂歡一次」,「如果你不上她的話,也許麥克就會接你的盤了」等等。另外,如「f*ck,」 「sh*t,」 and 「d*ck」等美式粗口經常會出現在對話中,完全是口頭禪一樣。
  • 為國產恐怖片正名的電影,膽小會被嚇尿,看過最後一部算你膽大!
    國產恐怖片在恐怖迷眼中地位非常低,因為影片最後的「鬼」總能給你解釋清楚,但是一些早期的恐怖片確實良心,良心到你都不敢看! ▌《屍憶》 這部電影曾被稱為恐怖片的救星,男主前世的時候在路上撿到了一個紅包,被逼著和一個被毀容的女子冥婚
  • 簡直愛死了這部「戲謔」死亡的恐怖片
    黃毅瑜從一開始就非常清楚這部電影不是一部血腥恐怖片,因為故事中根本沒有披著鬥篷、嗜血成性的魔鬼和怪物。而且片中呈現出預兆的每一件事物都不是在暗示人物是否會喪命,而是有關他們如何死去或怎樣才能拖延死期。如此看來,作為影片故事成立的前提,死之必然還蘊含著一定的哲學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