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寬、心淨、心安

2021-02-13 有書


回復【早安】送你一張專屬祝福卡片

文 | 有書不雨亦瀟瀟 · 主播 | 阿成

金軍南侵時,南宋苟安江南的情況下,山東一帶出現了一支起義軍,為首之人便是一女子。一桿梨花槍,中原無敵手,就連後來的抗倭英雄戚繼光都是她的粉絲迷弟。這位奇女子叫做楊妙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巾幗英雄。楊妙真出生在山東,當時,宋室南遷,山東也落入金人手中。金朝末年,崛起的蒙古政權曾多次南下攻金,金兵節節失利。金朝統治者為了支撐腐敗的政權,逐漸加重對百姓的剝削,於是,北方各地出現了不少起義軍。這些起義軍紛紛扯起了「恢復宋室」的旗號,經常以遊擊戰的形式,偷襲金人的部隊,搶奪金人的糧草。楊妙真的哥哥楊安兒也是起義大軍中的一份子,而且他是全家起義,就連妹妹楊妙真也跟著哥哥走上了起義之路。由於兄妹倆率領的起義軍,都穿紅納襖作為軍服,所以又叫做「紅襖軍」。他們的武器裝備雖不如金兵,但貴在「心協力齊,奮不顧死」,經常突發襲擊,屢敗敵人。有一次,兄妹兩個襲擊金軍大寨,金軍左副元帥宗翰幾乎被生擒。所以,金軍十分痛恨紅襖軍,楊安兒自然也就成了金人的眼中釘。金人發布懸賞,「獲楊安兒者,官職授三品,賞錢十萬貫。」有一次,在金軍的猛烈打擊下,楊安兒吃了敗仗,準備乘舟入海逃跑。不幸的是,楊安兒在登船時,被船夫和下屬襲擊,最後墮水而死。楊安兒死了,紅襖軍群龍無首,誰來率領殘部重振旗鼓,直接關係到全軍的生死存亡。這個時候,楊安兒的侄子楊友站了出來,他自稱「九大王」,意欲統領紅襖軍。但紅襖軍的將士們,卻更加支持楊妙真,並尊稱她為「姑姑」。楊妙真雖是一介女流,但她以「狡悍善騎射」著稱,年方二十,膂力驚人,能馬上運雙刀,戰場上更是所向披靡。

「槍法之傳,始於楊氏,謂之曰梨花,天下成尚之,變幻莫測,神化無窮,後世鮮有得其奧者。」 

後來,戚繼光給戚家軍訓練,就是傳授的楊妙真的梨花槍。在眾人的一致擁護下,楊妙真最終扛起了兄長的大旗,繼續統領紅襖軍進行鬥爭。不過,紅襖軍畢竟不是正規軍,缺乏正規的軍事訓練,戰鬥力也不強,在金人的連續進攻下,只能是節節潰敗。楊妙真僅僅接手三個月的時間,紅襖軍就死傷九萬人,投降三萬之多。楊妙真面對如此失敗,不得不先隱藏起來,保存實力,以圖東山再起。面對實力更勝一籌的蒙古軍,山東各路起義軍根本無法抵擋。其中有一路以李全為首的起義軍,在被蒙古軍擊敗後,逃進了深山老林之中。當時,楊妙真正帶著起義軍在磨旗山一帶休養生息,李全聽到楊妙真的威名後,便率領殘部前來投奔。既然是兵合一處,那自然要選出一位領導人,二人皆擅長使槍,便以槍為試。這李全也是名震一時的用槍高手,其所用鐵槍重四五十斤,江湖人稱「李鐵槍」。他見楊妙真如此輕視自己,不由得大怒,但他沒想到的是,這次自己可栽了,因為他拼盡全力也無法拔出楊妙真的槍,最後只好屈服認輸。不過,楊妙真也給足了李全面子,她不僅以禮相待,還以身相許嫁給了李全。李全則率領精銳,進入金人的統治區開疆拓土,但不幸遭遇蒙古軍,被圍困在青州,一時間與楊妙真斷了聯繫。當時,身在淮安的楊妙真可以說正在經歷人生的至暗時刻。丈夫被困,生死未卜,北有強敵,南無大援,當真是進退維谷。公元1217年,宋寧宗下詔伐金,並招安各路義軍,準備利用農民起義軍打擊金人。於是,李全也接受了南宋朝廷的招安,成了宋朝的軍隊。但宋朝一直重文輕武,朝廷擔心起義軍力量過大,不聽朝廷指揮,所以便處處限制起義軍。紅襖軍是當時最有影響的一支義軍,更是南宋朝廷首要的打擊目標。所以,南宋朝廷派劉琸為淮東制置使,來制衡並分化紅襖軍。當時在山東一帶的義軍除楊妙真外,還有夏全領導的一支義軍。劉琸知道夏全是一個功名利祿之心頗重的人,於是便想借夏全之手除掉楊妙真。夏全在劉琸的威逼利誘下,率軍直奔楊妙真的老巢淮安而來。

「將軍難道沒聽說過唇亡齒寒、兔死狐悲的道理嗎?

如果我們被滅了,那您還能獨存嗎?」

夏全覺得楊妙真言之有理,於是收起趁火打劫之心,反而決定和楊妙真合作。夏全來到淮安後,楊妙真更是盛裝相迎,看著眼前這個美人,夏全哪能不心動。最後,楊妙真左右逢源,成功趕走了劉琸,擠走了夏全,化解了眼前的危機。楊妙真雖然暫時度過了危機,但她的丈夫李全卻被困青州足足一年有餘。在「糧草亦盡,牛馬亦盡」的情況下,李全被迫投降了蒙古。南宋朝廷見李全投降了蒙古,便斷絕了江北各路起義軍的糧草供應。這引起了江北各路起義軍的不滿,他們共議殺掉楊妙真獻給南宋朝廷,以求後續的糧草供應。後來,各路義軍率兵攻入楊妙真的府宅,殺掉了李全次子以及府兵數百人。楊妙真只好趁亂逃脫,回到了李全身邊,而留在淮安的餘部幾乎全軍覆沒。李全死後,宋軍一路追剿殘部,楊妙真也曾試圖抵抗,但深知大勢已去,無力回天。丈夫戰死沙場,兒子也被殺,接連遭受打擊的楊妙真已經厭倦了打打殺殺。她看到了太多的家破人亡,現在只想回到自己的老家,安安穩穩地過自己的下半輩子。但是她還擔心自己的下屬,為了讓弟兄們有一個好的歸宿,她決定讓下屬們歸降南宋朝廷,畢竟那裡才是當時華夏正統的根。第二天,楊妙真在眾將士的目送之下渡河而去,從此不知所蹤,成了一個謎。二十年梨花槍,生平鮮有敵手,在中國歷史上,憑藉一身武藝縱橫天下的女子實在寥寥。穆桂英與樊梨花,不過是小說家言而已,而梁紅玉也不以武藝聞名。離開沙場,得以終老,這對於楊妙真來說,也不失為一種歸宿。她聰慧果決,面對一次次險境,全身而退,留給後世一段傳奇。在那樣一個人如草芥的亂世,一個女子的諸般巧言令色,都只是為了活下去而已。

參考資料:

1.《宋史·卷四百七十六·列傳第二百三十五·叛臣中》

2.《宋史·卷四百七十七·列傳第二百三十六·叛臣下》

3.《續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六十三——卷第一百六十六》

4.《金史·卷一百二·列傳第四十》

5.《齊東野語·李全》

6.《大金國志》

☟ ☟ ☟ ☟ ☟

點擊閱讀原文】,立即領取「海量英語學習資料」

相關焦點

  • 心寬,心淨,心安(頓悟)
    正如一句諺語:心寬境自闊,憂少快樂多。有一個年輕人,從小出生在富裕之家,生活無憂無慮。然好景不長,在他18歲的時候,一場意外,家道中落了。自那以後,他遭受了各種白眼,嘗遍了人生疾苦。人也因此變得暴躁、悲觀。後來有一天,他路過一塊農田。這裡剛被一場洪水淹沒,莊稼一片狼藉,慘不忍睹。此情此景,讓他想起了自己的命運。
  • 願平安喜樂,勿忘心安,祝你也祝我
    只要自覺心安,東西南北都好。身安不如心安,屋寬不如心寬。山山水水,皆是一來一去,人生無常,心安即是歸處。年少求異,長大求同,後來求己,但求心安。心安處處安,何處不自在;心寬天地寬,無人成敵對。不妄求,則心安,不妄做,則身安。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世事靜中觀,人情淡始長。你若冷眼旁觀,不出妄語,不助惡聲,便是揚善。你若真假難辨,莫信謠言,待人以寬,且以心安。日光傾城,許我此生溫暖,笑顏燦爛,著我後世心安。秋風起,菊自黃,舉杯邀月,話麻桑。雲飄蕩,覓家鄉,月華如水。牽愁腸,塵滿面,露成霜,心安之處是故鄉。
  • 心善心寬,心正心安!
    心寬, 心寬意味著對外在世界的相容。 心安, 當一個人內心安祥的時候。 沒有憂愁沒有煩惱, 沒有恐懼沒有牽掛。 這種感覺是非常美好的。
  • 身安不如心安,屋寬不如心寬
    有人說:「身安不如心安,屋寬不如心寬」。是啊,人生苦短,許多事情沒必要太過於看重利弊得失,也沒必要太過於計較。只要保持身心健康,懷揣一份淡泊的心態,那麼幸福定會將你圍繞。把一些事看淡了、心寬了,那些所謂的利益得失也就不再重要了。
  • 人,唯有心淨,方能心靜,而後心安
    人,唯有心淨,方能心靜,而後心安。一個人的心靈若是染灰濛塵,那此人即便是獨自藏身於深山老林裡,也會如同身在喧囂鬧市,身心一刻也難以得到真正的安寧。佛曰:欲動則心動,心動則意亂,意亂則煩惱叢生。當一個人想要的東西太多了,而自己能做到的又太少,夢寐求之,求而不得,偏偏心裡又執念太深,看不透也看不淡,忘不掉又放不下。
  • 心靜,心淨,心境
    02心淨,輕裝前行心若干淨,風雅自來。外在來說,乾淨是一個人最好的儀表,對內心來說,沒有什麼比一顆乾淨的心,更讓人心神往之。人也如此,裝出來的「乾淨」終有一天會被拆穿,只有修煉一顆大道至簡,歷經人事蕪雜,世事浮沉後,依舊簡單的心才是「心淨」的正解。內心乾淨的人,儘管周圍不斷變化,也無法改變一個人內心的清澈,他們不會被世俗的紛紛擾擾糾纏,能在充滿誘惑的物質中脫身,靜下心來做自己。
  • 心的三修:心寬,心靜,心正!
    一個人如果不懂得心寬,心靜,心正,那麼執念太深,就會讓自己過得很痛苦。倘若我們能做好心的三修,那麼,紅塵陌路,定會出彩。心寬曾經看過一個電視劇,裡面有一句臺詞說:今天的任何不好的事,明天都會過去的。心寬是福,心寬了,大事也會變小事,小事則會便沒事,那麼,好運自然就會到來了。人心寬廣,快樂無邊。看淡世間,幸福永遠。過去老人曾經說過,能叫心寬,不叫屋寬。意思是房子再大,不就是臥床七尺,心寬,即心情舒暢,心情愉快,心寬體胖,心寬是福,看淡才快樂!
  • 心寬,路寬,心善,福報自來
    而不生氣,不計較,做心寬之人,減少煩惱,福氣不請自來。做人,要善良!善良做人,心安一生曾子曾說:「人而好善,福雖未至,禍其遠矣。」人這輩子,丟什麼都別丟良心,忘什麼都別忘善良。善良的人,做人問心無愧,心安一切安。做人,摸著良心做人,別傷人,別坑人,別負人。人在做,天在看,做人做事,善良自有好運,本分自有福氣。一輩子不求大富大貴,只求心中無愧。
  • 心境,心靜,心淨
    心淨世事變幻,需要淡然的心境。人世滄桑,需要我們心淨。有智者說過,人有天使的一面,也有魔鬼的一面,多欲則寡歡,只要心漸漸純淨了,人的欲望就會減少,幸福指數便會增高。景由心造,心安,便是歸處。是非成敗,轉身即空,當我們覓得禪雲、閱得禪語、悟得禪意,擁有一顆純淨的心,我們就能聽到來自天界的梵音,無論走在何處,我們都能輕顰淺笑,安靜從容,綻放最美的自己。「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如果我們能消除羨慕、嫉妒、恨,淡然於懷、素然於心、靜然於世,那麼,我們就可以時時享受日朗風清,刻刻悠步柳暗花明。
  • 心善、心寬、心正、心靜、心怡、心安、心誠
    >微信公眾號:bjdzg80[繁華靜處遇知音] 心善,是大愛無疆的蔓延;心寬心正,是透明的開誠布公;心靜,是笑看風雲的舒暢和洗心革面的超然;心怡,是心中總懷一種樂觀向上的獨特情愫;心安,是知足常樂的最大內涵;心誠,是人們最終必須追逐的一種高風亮節。
  • 心寬養福氣,心善是吉祥
    心寬一分,福氣就會多一分,心寬似海福澤深厚,心寬養福,心善為吉祥,心地越是善良越是吉祥如意。善良之人必有善果,你的善良都會成為你的吉祥,保你平安,助你成長增長智慧和財富。心寬能養福,心越寬福越深,心量大一點凡事別斤斤計較,因為計較來的都是痛苦,放下的才是解脫和快樂,你的心寬一點,自然福報就會多多向你靠近,心狹窄即使有再多的福報我也裝不下。福氣是源於心寬,吉祥安康是源於心善,心善之人少煩惱,心善之人少憂愁,心善之人常歡喜,心善之人多平安。越是心善越是會佑你平安,諸事順意不生事端。
  • 2020:心淨如蓮,願你做一滴不染塵的水
    2020,做一個心靈素淨之人吧,心淨如蓮,出淤泥而不染。水不洗水,塵不染塵。真正心淨的人,卻像一滴不染塵的水,流動著,美好著。心淨如蓮,苦永遠是自己,甜是共享的,因為你知道,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2020,心淨如蓮,願你做一滴不染塵的水。明一祝願大家:2020,心淨如蓮,處處是暗香。
  • 禪言禪語|人生三幸:有愛、心寬、沒病
    村松健 - 君は笑っていて~切ない時間~02:20來自時空中轉站人生三幸 : 有愛、心寬心寬不是心大,不是沒心沒肺,心寬的意思是,莫要小肚雞腸,斤斤計較。在我這裡,舉個例子來說,《紅樓夢》裡的薛寶釵便是這樣的一個溫婉大氣,不拘小節,寬容大度的人,"少時只識憐黛玉,如今方懂量寶釵。"我喜歡的寶釵,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物形象,這樣的一個溫柔的女孩子,誰會不喜歡呢?時刻保持內心的平靜與平和,對一些無奈要放得開,想得開,莫要耿耿於懷。
  • 情緒是一切病的根源,心寬一寸,病退一丈
    所以,人,絕不能讓心情生病,得失皆隨緣,心寬人自安。01 病是怎麼來的 老人講,我們的脾氣秉性:怨、恨、惱、怒、煩,就是五顆大毒丸,半顆就生病,一顆就要命。05 心寬一寸,病退一丈人有了慈悲之心,就會變得寬容;人一寬容,氣就不會瘀滯;氣不瘀滯,血就通暢,所以,心寬一寸,病退一丈。人有了慈悲之心,就會變得善良;人一善良,就會寧靜,寧靜之心能讓我們的身體遠離息、怒、憂、思、悲、恐、驚。
  • 心善,心安!(經典)
    人生到最後,比的不是贏,而是心安!心安是最好的歸宿,心安是最大的幸福,人活一輩子,但求心安!要想活得心安,必須心善,心善才能心安!善良是一種選擇,選擇善良,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讓自己活得心安,我們都要一直善良下去,只有這樣,你才能活得心安,贏得最後的勝利。
  • 心寬一寸,路寬一丈
    01心寬,是快樂的源泉從前,有一位老和尚養了一盆蘭花,出落得清秀可人。一天,老和尚要外出會友,便把這盆花託付給小和尚,吩咐他悉心照料。03心寬一寸,眼寬一尺,路寬一丈有句話這樣說:「天稱其高,以無不覆;地稱其廣,以無不載;日月稱其明者,以無不照;江河稱其大者,以無不容。」
  • 心安即是歸處
    人生路上,尋尋覓覓,不過是求一處心安,尋一個歸處。人在塵世間遊蕩,為了生存,為了生活,離開故土,尋求遠方;在陌生的城市裡,沒有親人,沒有朋友,只有一間小小的出租屋,每天為了生存,過著兩點一線的生活。小小的出租屋成了自己最祈求心安的地方,只有那小小的幾平方是屬於自己的天地。只是這天地畢竟不夠牢靠,總是有各種各樣的原因,讓我們不得已搬來搬去,搬家是最痛苦的,那個時候,最能揭露你內心的狼狽。大包小包的東西,形單影隻的人,甚至對未來的迷茫多會一剎那湧上心頭。
  • 心安,即是歸處
    1、愛情:心安是陪伴人生這一輩子,其實無論在什麼地方,有一個自己相愛的人與自己相守在一起,與自己喜歡的人此生相隨,其實就是一種安心。這一輩子不會辜負自己,彼此兩人從青絲到白髮。人生本無常,心安即是歸處。自己不會去糾結,那麼自己就不會去尋找那麼多的煩惱。不會去尋找那麼大的擔憂,也不會去自己一個人有那麼多的痛苦。人生一輩子,其實一切也便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