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復【早安】送你一張專屬祝福卡片
文 | 有書不雨亦瀟瀟 · 主播 | 阿成
金軍南侵時,南宋苟安江南的情況下,山東一帶出現了一支起義軍,為首之人便是一女子。一桿梨花槍,中原無敵手,就連後來的抗倭英雄戚繼光都是她的粉絲迷弟。這位奇女子叫做楊妙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巾幗英雄。楊妙真出生在山東,當時,宋室南遷,山東也落入金人手中。金朝末年,崛起的蒙古政權曾多次南下攻金,金兵節節失利。金朝統治者為了支撐腐敗的政權,逐漸加重對百姓的剝削,於是,北方各地出現了不少起義軍。這些起義軍紛紛扯起了「恢復宋室」的旗號,經常以遊擊戰的形式,偷襲金人的部隊,搶奪金人的糧草。楊妙真的哥哥楊安兒也是起義大軍中的一份子,而且他是全家起義,就連妹妹楊妙真也跟著哥哥走上了起義之路。由於兄妹倆率領的起義軍,都穿紅納襖作為軍服,所以又叫做「紅襖軍」。他們的武器裝備雖不如金兵,但貴在「心協力齊,奮不顧死」,經常突發襲擊,屢敗敵人。有一次,兄妹兩個襲擊金軍大寨,金軍左副元帥宗翰幾乎被生擒。所以,金軍十分痛恨紅襖軍,楊安兒自然也就成了金人的眼中釘。金人發布懸賞,「獲楊安兒者,官職授三品,賞錢十萬貫。」有一次,在金軍的猛烈打擊下,楊安兒吃了敗仗,準備乘舟入海逃跑。不幸的是,楊安兒在登船時,被船夫和下屬襲擊,最後墮水而死。楊安兒死了,紅襖軍群龍無首,誰來率領殘部重振旗鼓,直接關係到全軍的生死存亡。這個時候,楊安兒的侄子楊友站了出來,他自稱「九大王」,意欲統領紅襖軍。但紅襖軍的將士們,卻更加支持楊妙真,並尊稱她為「姑姑」。楊妙真雖是一介女流,但她以「狡悍善騎射」著稱,年方二十,膂力驚人,能馬上運雙刀,戰場上更是所向披靡。「槍法之傳,始於楊氏,謂之曰梨花,天下成尚之,變幻莫測,神化無窮,後世鮮有得其奧者。」
後來,戚繼光給戚家軍訓練,就是傳授的楊妙真的梨花槍。在眾人的一致擁護下,楊妙真最終扛起了兄長的大旗,繼續統領紅襖軍進行鬥爭。不過,紅襖軍畢竟不是正規軍,缺乏正規的軍事訓練,戰鬥力也不強,在金人的連續進攻下,只能是節節潰敗。楊妙真僅僅接手三個月的時間,紅襖軍就死傷九萬人,投降三萬之多。楊妙真面對如此失敗,不得不先隱藏起來,保存實力,以圖東山再起。面對實力更勝一籌的蒙古軍,山東各路起義軍根本無法抵擋。其中有一路以李全為首的起義軍,在被蒙古軍擊敗後,逃進了深山老林之中。當時,楊妙真正帶著起義軍在磨旗山一帶休養生息,李全聽到楊妙真的威名後,便率領殘部前來投奔。既然是兵合一處,那自然要選出一位領導人,二人皆擅長使槍,便以槍為試。這李全也是名震一時的用槍高手,其所用鐵槍重四五十斤,江湖人稱「李鐵槍」。他見楊妙真如此輕視自己,不由得大怒,但他沒想到的是,這次自己可栽了,因為他拼盡全力也無法拔出楊妙真的槍,最後只好屈服認輸。不過,楊妙真也給足了李全面子,她不僅以禮相待,還以身相許嫁給了李全。李全則率領精銳,進入金人的統治區開疆拓土,但不幸遭遇蒙古軍,被圍困在青州,一時間與楊妙真斷了聯繫。當時,身在淮安的楊妙真可以說正在經歷人生的至暗時刻。丈夫被困,生死未卜,北有強敵,南無大援,當真是進退維谷。公元1217年,宋寧宗下詔伐金,並招安各路義軍,準備利用農民起義軍打擊金人。於是,李全也接受了南宋朝廷的招安,成了宋朝的軍隊。但宋朝一直重文輕武,朝廷擔心起義軍力量過大,不聽朝廷指揮,所以便處處限制起義軍。紅襖軍是當時最有影響的一支義軍,更是南宋朝廷首要的打擊目標。所以,南宋朝廷派劉琸為淮東制置使,來制衡並分化紅襖軍。當時在山東一帶的義軍除楊妙真外,還有夏全領導的一支義軍。劉琸知道夏全是一個功名利祿之心頗重的人,於是便想借夏全之手除掉楊妙真。夏全在劉琸的威逼利誘下,率軍直奔楊妙真的老巢淮安而來。「將軍難道沒聽說過唇亡齒寒、兔死狐悲的道理嗎?
如果我們被滅了,那您還能獨存嗎?」
夏全覺得楊妙真言之有理,於是收起趁火打劫之心,反而決定和楊妙真合作。夏全來到淮安後,楊妙真更是盛裝相迎,看著眼前這個美人,夏全哪能不心動。最後,楊妙真左右逢源,成功趕走了劉琸,擠走了夏全,化解了眼前的危機。楊妙真雖然暫時度過了危機,但她的丈夫李全卻被困青州足足一年有餘。在「糧草亦盡,牛馬亦盡」的情況下,李全被迫投降了蒙古。南宋朝廷見李全投降了蒙古,便斷絕了江北各路起義軍的糧草供應。這引起了江北各路起義軍的不滿,他們共議殺掉楊妙真獻給南宋朝廷,以求後續的糧草供應。後來,各路義軍率兵攻入楊妙真的府宅,殺掉了李全次子以及府兵數百人。楊妙真只好趁亂逃脫,回到了李全身邊,而留在淮安的餘部幾乎全軍覆沒。李全死後,宋軍一路追剿殘部,楊妙真也曾試圖抵抗,但深知大勢已去,無力回天。丈夫戰死沙場,兒子也被殺,接連遭受打擊的楊妙真已經厭倦了打打殺殺。她看到了太多的家破人亡,現在只想回到自己的老家,安安穩穩地過自己的下半輩子。但是她還擔心自己的下屬,為了讓弟兄們有一個好的歸宿,她決定讓下屬們歸降南宋朝廷,畢竟那裡才是當時華夏正統的根。第二天,楊妙真在眾將士的目送之下渡河而去,從此不知所蹤,成了一個謎。二十年梨花槍,生平鮮有敵手,在中國歷史上,憑藉一身武藝縱橫天下的女子實在寥寥。穆桂英與樊梨花,不過是小說家言而已,而梁紅玉也不以武藝聞名。離開沙場,得以終老,這對於楊妙真來說,也不失為一種歸宿。她聰慧果決,面對一次次險境,全身而退,留給後世一段傳奇。在那樣一個人如草芥的亂世,一個女子的諸般巧言令色,都只是為了活下去而已。參考資料:
1.《宋史·卷四百七十六·列傳第二百三十五·叛臣中》
2.《宋史·卷四百七十七·列傳第二百三十六·叛臣下》
3.《續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六十三——卷第一百六十六》
4.《金史·卷一百二·列傳第四十》
5.《齊東野語·李全》
6.《大金國志》
☟ ☟ ☟ ☟ ☟
點擊【閱讀原文】,立即領取「海量英語學習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