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或者說應該是,對完美的研究和追求;而文化所追求的完美以美與智為主要品質。—阿諾德
絕大多數時候,人們往往很難對大名鼎鼎的成功者提出批評,特別是那種早已被蓋棺定論的「大師」,即便找出了他過往的錯誤也非但不會加以指責,反而會對大師的錯誤加以各種粉飾。
這或許就是一種卑微的崇拜心態,一方面發現錯誤者擔心自己學識不夠,指出錯誤來反而會被人指責為「無知」,因此對自己的發現不夠自信;
另外一方面,大師的無腦擁躉往往數量龐大,即便自己指出的錯誤是事實,也會被這些忠誠的擁躉群起而攻之,所以乾脆閉嘴不提任其將錯就錯。
齊白石
就拿齊白石來說,他就是一位早就被藝術界蓋棺定論的大師,對於一切出自齊白石手筆的繪畫,後人通常都會站在欣賞和學習的角度去解讀他的審美,而極少有站在批評立場去對齊白石作品吹毛求疵的。
加之現代藝術品市場在消化齊白石作品時,不斷需要有可以推動「增值」的價值解讀,出現了一批可以將劣品解讀為神品的藝術評論專家,所以就造成了齊白石繪畫被神化的現象——只要是齊白石的畫都是好的,即便是那些畫得實在是差得不得了的畫,也一定會有人用相當華麗的辭藻來證明這是齊白石刻意為之的高明筆墨。
耕牛圖
相對於成年人的謹言慎行來說,童言無忌往往是戳破虛偽的利器。在某小學的美術課上,一位小學生就找出了齊白石名作的錯誤之處。
在這堂美術課上,老師給小學生們講述了齊白石的故事,並展示了一幅齊白石的山水名作,但令美術老師沒想到的是,課堂上一位小學生竟然指出了這幅齊白石山水畫的漏洞。
課堂上展示的畫作是齊白石曾大量創作的《耕牛圖》,這一題材的畫被認為是齊白石晚年鄉愁的寫照,畫中滿是他樸實的思鄉之情。
市場上已知的齊白石《耕牛圖》至少有五六個版本,不僅構圖幾乎一致而且創作時間也非常接近,各種版本的《耕牛圖》如出一轍近乎「複印」的效果。
畫中有遠山數座,近有小橋,一農夫披著蓑衣鬥笠正在耕田,竹鞭輕輕抽打在牛身上,老水牛昂起頭賣力地拉著犁耙……這正是齊白石家鄉農事場景的真實寫照,此作也被譽為是齊白石鄉情詩意的經典代表之作。
更重要的是,其中還有幾幅全部是題贈給當時的名流,比如老舍、比如黃琪翔等等,題贈黃琪翔的那幅在拍賣場還創下了七百六十多萬的驕人成績。
因此,《耕牛圖》是妥妥的名家名作、是美術界人人叫好的齊白石名畫之一,可以說,當代畫壇幾乎沒有人對齊白石這幅《耕牛圖》發表過藝術批評。
而在這堂小學生的美術課上,一位小學生站起來指出了《耕牛圖》的漏洞——齊白石沒有把水田中老水牛和農夫的倒影畫出來,這完全不符合耕牛的真實場景!小學生指出的這個漏洞還真是一般人想不到的常識性錯誤。
仔細觀看《耕牛圖》可以發現,齊白石在畫面底部的確畫上了水波紋,結合遠山小橋也可以得知,他表現的正是南方常見的農夫耕犁水田之景,既然不是耕旱地而是耕水田,水中自然會有牛和農夫的倒影,而齊白石只是把水波紋畫了出來,卻沒有表現倒影。
因此,小學生指出的這個「漏洞」可以說是常識性的,但齊白石自小就生活在南方農村,不可能沒有見過真實的水田耕犁場景。
小學生質疑齊白石畫錯的消息引發了當地美術研究專家的注意,他們表示小學生指出的這一常識性漏洞還真是無力反駁,因為水田中會有倒影這一事實無法辯駁。
有倒影的耕牛圖
但與此同時,美術專家也表示這一「漏洞」(或者錯誤)不能怪齊白石,畢竟他畫的是寫意山水而不是寫實山水,傳統山水畫中也並不是有水面的地方就要畫倒影,所以在寫意山水的角度來看這也算不得是「漏洞」或者錯誤,而是一種藝術與生活的正常反差,如果加了倒影反而有可能是「畫蛇添足」。
不過,在另外一幅齊白石弟子臨摹的《耕牛圖》當中卻出現了倒影,而且齊白石還在畫中加題對弟子的畫技大加讚賞。
這幅有倒影的《耕牛圖》是齊白石入室女弟子郭秀儀所畫,畫面與齊白石的《耕牛圖》也是如出一轍,唯一的區別就是郭秀儀在畫中點綴了幾筆水牛和農夫的倒影。
而從齊白石在郭秀儀畫上大為讚賞的題款中,似乎也可以看出,齊白石對弟子所畫水中倒影的點綴之筆非常欣賞,並不是專家所說的那樣加了倒影反而是「畫蛇添足」。對比之下,似乎加了倒影的《耕牛圖》更有山水之意。
假設,齊白石畫的《耕牛圖》是有倒影的,而弟子畫的《耕牛圖》沒有倒影,那麼,恐怕專家在進行藝術評論時一定會對有倒影的大加讚譽,而對沒有倒影的《耕牛圖》則會斥責其喪失了生活常識、不如齊白石觀察入微云云……
那麼,在您眼中,齊白石的名畫《耕牛圖》沒有倒影這一事實,到底算不算是「漏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