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玫:賣火柴的小姑娘,照亮了慈善的路!

2021-03-01 礁石視界

我真正認識張玫,是在今年的千品年會上。

她新年祝詞的一段話贏得了久久不息的掌聲,也深深地打動了我。

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活著讓人快樂,做事讓人舒服,那就讓我們一起美好吧,這個世界這麼廣大,這麼寬博,處處都值得我們深愛。要是我們不慈悲和不溫暖地活著,都覺得立於天地之間不好意思。現場這麼多有愛的人,那就讓我們聚成一束光吧,先照亮自己,再照亮他人,最後再照亮與我們相關的世界。

我不知道,這個世界上有沒有這樣一個人,每天會收到無數感謝的話。

我不知道,這個世界上有沒有這樣一個人,每天都把愛和感恩送給無數的人。

如果有的話,那就是張玫。

有一位朋友給她留言:我們拿什麼去愛你,不知道用什麼華麗的語言去讚美你,我只能說,願您一生平安,給培育您成長的這片土地帶來驚喜和感動。

在她辦公室,坐在她對面,不停地為我倒茶,一點也不像她的京劇扮相光彩照人,不像一位成功的女企業家,也不像在哈佛大學講壇上授過課,獲得過國際獎項,遊走在世界舞臺的人,更像一位大姐,細聲細語,低調親和,優雅而又不失幽默風趣,不愧為知名的傳統文化的傳播者。

張玫是一個愛哭的女人,與她交談,她會注視著我的眼睛,減少了陌生,縮短了彼此的距離,說到動情處,眼睛裡有淚花,會不停地擦拭,愛哭的女人是感性的,是自然感情的流露,是女人中的女人,是有愛心、有韌勁,堅強不拔的女人。

隨著聊天的深入,我對她的慈悲之心,對國粹京劇也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並不僅僅是20多年來,2000多萬的捐贈,幫助了無數的弱勢和貧窮者,而更多的是她愛的源泉和動力以及對文化藝術的傳播,一個富有精神世界的分享和傳承。

Part.1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張玫受母親的影響是最大的,她常說,一個好的母親會影響三代人,她本身就是在家庭沃土上開出的美麗花朵。

在她只有7歲時,跟隨父母離開大連市內下放到莊河農村,母親發現她的同伴頭髮裡滿是蝨子、蟣子,就用篦子蘸火油為她們刮洗,又拆掉自己的紅毛衣,將毛線剪成一段一段,送給她們當頭繩用,母親經常為孩子買筆紙,瀋陽親戚寄來好吃的,都分給她的鄰居。

她從小耳濡目染,也學會了愛。

有一次,她見小朋友沒有衣服穿,就把家裡的花被單剪成一塊塊,分給她們,由於每塊剪得太小,被單被漿過後有很硬,不適合做夏天的衣服,母親沒有批評她,而是引導她做善事也要動腦筋,不能盲目。

小的時候,她的善心就出了名,家裡有好吃的好喝的,小朋友都會跟著沾光,在當時物質匱乏的年代,吃就意味著生存,她忘不了和小夥伴一起吃朱古力豆的快樂,忘不了自己扛著個袋子,裡面裝滿了糖果,知青們見到她時的激動,吃到糖果的滿足。

進工廠做工時,她的工資只有25元,每月卻拿出5元,資助一個在報上見到因貧困而上不起學的孩子,一直持續了2年多。

她得知一個7歲的孤兒,沒有生活來源,就要輟學,就沒有停止過資助,一直到他21歲大學畢業。

每年的春節,孩子都帶著水果來看她,給她磕頭,感謝媽媽的大恩大德。

她會扶起孩子,責怪他亂花錢,可以把東西捐給需要的人,多獻一點愛心,回報社會。

這個孩子也學會奉獻,有一次一個網吧著火,他主動幫助疏散學生,維持秩序,冒著危險,幫助他人。

好多人都記著張玫的好,她自己卻記不住,因為她天天在做,是太陽,是蠟燭,是火把,一直在發光發熱。

母親曾說她:愛替晴天管閒事,今朝幾朵白雲升,管了天管了地,就是忘了管自己。

是啊,多少人問她,怎麼做了那麼好事,一點也不記得。她笑嘻嘻地問別人:三天前晚飯吃的啥能記住嗎?做慈善就像吃飯,一天三頓,都成了習慣。

母親曾經推動她搖籃的手,如今她成了推動慈善事業的手。

Part.2

張玫對人很大方,甚至對素不相識的人也會鼎力相助。

跟隨她多年的總經理張美菊和我說,張玫董事長手裡不能有錢,一旦有點錢,就趕緊給需要的人,一會功夫就沒有了,所以不得不替她把關,連財務帳面上有多少錢,都不能說,她為別人花了幾千萬,對自己卻摳得不行,經常從網上淘寶,出差為員工、朋友帶好幾萬的禮物,去捨不得為自己買一盒常用的面膜。

千品漁港長江路店店長潘志軍告訴我,張玫老闆心裡裝著所有員工,誰家有困難就會伸出援助之手。

有個才來店裡工作一年的服務員,家在旅順農村,她的哥哥得了白血病,張玫知道後就安排公司工會人員帶著慰問金慰問品登門看望,她自己又先後兩次找到這名員工,了解家庭情況,鼓勵克服困難,度過難關,並給了1萬元的慰問金。這名員工至今還記憶很深,張姐那溫暖的雙手和火熱的愛心,還有那無私的愛。

我見張玫時,她穿的那條褲子已經10多年,一直沒有扔掉,覺得很可惜,還能繼續穿,有件95年的衣服她還經常穿,她覺得衣服舊一些不要緊,靈魂高貴是最重要的。

在外人眼裡,她名下的飯店都是旅順最高檔的,每餐都會是山珍海味,實際她吃飯很簡樸,簡單到可以果腹就行。

有時會餐後,她會讓人把能帶走的剩菜剩飯打包,沒法帶的就裝好袋子,送到街道拐角,因為那裡有很多流浪狗、流浪貓。

認識她的人都說,玫姐有著菩薩的心腸。

助理王愛嘉2012年8月剛來到張玫身邊時,偶然打開她的衣櫥鞋櫃,裡面沒有幾件衣服,最吃驚的是連拖鞋在內,四季的鞋子只有6雙,連剛畢業的她也不止這麼幾雙。

真沒想到,一個自己心目中很大的老闆,社會身份很顯赫的名人,捐贈給他人那麼多錢,個人生活卻極度簡樸,她的內心受到強烈的震撼。

以前她是個利己主義者,跟自己沒有關係的人,從來不會考慮他人的感受,我行我素,逍遙自在。

在張玫身邊,就多了一面我為人人,獻出愛心的鏡子,她的一言一行勝過了所有讀書說教,天長日久耳濡目染,王愛嘉就有了第二次人生的飛躍,仿佛浴火重生,過去自己買東西時是最快樂的,而今去關心他人、幫著弱者就成了最幸福開心的事,用她的話說,就是學會了愛,她父母特高興,女兒已經有了脫胎換骨的改變,真是遇見好人了。

今年的大年三十,她帶著慰問品去看望消防官兵,又和自己員工一起守歲,為200多人發了400元的紅包,員工裡心裡暖得都不知道說什麼好,有了這樣的好老闆,怎麼會不擼起袖子加油幹。

張玫走到哪裡,就把愛帶到那裡,她常常語出驚人,該吶喊時絕對不會沉默,因為沉默不是金。

她很少去浴池洗澡,沒有時間是一個方面,更讓她不能容忍的是好多人一直開著水龍頭,水譁譁地流著,流的她都心疼,就不停地挨個去關,還提醒別人水資源寶貴,不可再生,不能浪費,有時卻遭到別人的白眼。看到澡堂工作人員很辛苦,有的家很貧困,逢年過節就為他們送去蘋果、米麵糧油,雖然一個個素昧平生。

張玫常說:做慈善要有情懷更要有勇氣。

2010年張玫曾承諾,她的千品企業每年向慈善捐款52萬元,用於貧困孩子基金、文化基金、大學生基金、貧困母親基金等,有一年由於企業收入滑坡虧損,她力排眾議從銀行貸款兌現了52萬元慈善捐款的承諾,成為一段佳話,被大連市信用協會樹立為企業家誠信的典範。

她所到之處,就會給人帶來陽光,因為她本身就是發光體,人們忍不住去接近,去跟著學。

有一名作家這樣寫道:張玫一生都在倡導個「愛」字。她的愛,是博大的,也是超越了時代,她本人也是這樣。大家都很尊重她,都沒有難為她。在人們的心目中,張玫是個好人,難為了她,便是和一個好人過不去,便是容不得一個好人。似乎是誰都不願擔這個名聲。

Part.3

張玫出生於京劇世家,學唱張派,拜師張君秋弟子馬中月,被譽為京劇票友領袖、第一個登上《中國京劇》雜誌封面的票友、國際講臺上的京劇傳播者。

2001年開始,她以票友的身份組織旅順票友社,把京劇愛好者召集在一起,自掏腰包請琴師、找場地排練表演。

2004年5月在韓國舉辦的馬山國際戲劇界上表演的京劇《狀元媒》獲銀獎。

2005年12月在人民大會堂被文化部中華文化傳統促進會授予「振興京劇功勳」獎。

2006年5月在大連舉辦的「中國·大連千品之春國際票友節」上,與于魁智、楊赤合演的《二進宮》深受廣大海內外票友的一致好評……

到如今,千品冠名的國際票友節已經成功舉辦了五屆,全國成立了四五十個票友社。「全國京劇萬裡行」「京劇進大學」等活動也帶動了年輕人。

2016年11月25日,張玫受邀登上世界頂級學府哈佛大學的講壇,成為以「票友領袖」身份,向世界講授中國京劇藝術、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第一人。

今年由大連千品國韻文化傳媒承辦的「2018遼寧省京劇票友元宵節演唱會」公益演出,在大連精彩舉行。

張玫邀請到了久違舞臺的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呂東明,以及遼寧省8個地域12個流派,20多位京劇名票登臺,票友們或獨唱,或與兄弟城市的票友聯袂演唱,風格各異,異彩紛呈。

 她親自去車站接送89歲的呂東明老先生,在身邊一直陪著,是對國粹藝術的尊重,也是對藝術家的尊重。

呂東明坐著輪椅上臺,為票友們演唱了《大登殿》、《朱痕記》、《鎖麟囊》唱段,幽怨婉轉的程派魅力令觀眾十分陶醉。

張玫開心地笑了,京劇有了傳承,就能夠保留,就有了希望。

有人說,她為京劇的傳播操碎了心。

以前她都是獨資贊助票友節,後來進行嘗試市場化運作,但由於很多人對國粹京劇了解不多,喜歡快餐文化,賣票和求得贊助都比較困難,看京劇的人少,企業家也就很少投入,陷入一個不良的循環。

她並不氣餒,而是加大資金的注入,2016年帶著18名旅順女企業家到美國參加藝術節,把京劇推向世界。

早在2007年就倡導大學生學京劇,為大連理工大學設立基金。

91歲的土木系教授齊東海耳朵重聽,每次見到張玫都會大聲說:我愛你!

他告訴張玫,如果有一天他要走的話,有她在身邊就能閉上眼睛。

如果說是齊教授把京劇引入到了理工大學,那麼發展壯大這支隊伍的非張玫莫屬。

有個小朋友現年14歲,父母離異,跟著爺爺奶奶討生活,從小就喜歡京劇,張玫知道後,每年拿出1萬元給租房子,給老人找到了合適的工作,陪著孫女邊上學邊學京劇,每年還給1萬多的學費,這個孩子也很努力,在京劇的表演上少有名氣。

為了傳承京劇,配合旅順節慶經濟,每次演出雖然有隊長,她卻被公認的總管,她總是忙前忙後,統籌策劃、服裝道具、燈光音響都會去落到實處,她的愛人說她,早晚會累倒在崗位上,她笑呵呵地說:自己多做一些,影響到身邊人,引領他們,影響下一代,京劇國粹就會傳承下去。

今年1月8日,張玫被選為旅順慈善總會會長,她在旅順女企業家聯誼會上說:世界上有沒有一種力量可以世界通行?有,那就是愛!

捐贈,不是為了有錢人精神上的救贖,而是為了改善受惠者的品性。為弱者付出還意味著整個社會的精神升華!

好人,是這個世界的魂!善,總是以蝸牛的速度前進。然而無論多麼艱難,我們始終不該放棄內心深處對善良的追求,未來的路還很長,願我們一起走!

當天收到捐款30多萬元,第二天大連一個企業家聽說後,親自來送了10萬元,一個女企業家的孩子,從海外歸來,也捐贈了2萬元。

張玫告訴大家,慈善不是僅僅捐錢捐物,一個微笑,一句感謝,都是慈善,心懷大愛,不必驚天動地,通過自身的表率,改變一群人、一個地區的人,都獻出自己的愛,還有什麼比這更有意義的。

她常把自己說成是賣火柴的小女孩,在擦亮火柴的那一瞬間,照亮自己,溫暖別人,雖熱量不大,但是盡力了,她現在已經是名副其實的火炬手,高舉慈善的火炬義無反顧地向前。

說不盡的莎士比亞,道不完的張玫!

關注礁石視界,了解更多旅順人物。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張玫:賣火柴的小姑娘,照亮了慈善的路
    我不知道,這個世界上有沒有這樣一個人,每天會收到無數感謝的話。她笑嘻嘻地問別人:三天前晚飯吃的啥能記住嗎?做慈善就像吃飯,一天三頓,都成了習慣。母親曾經推動她搖籃的手,如今她成了推動慈善事業的手。Part.2張玫對人很大方,甚至對素不相識的人也會鼎力相助。
  • 張玫:使命
    如果,是這樣,那張玫的「RS3」因子一定特別長。    我們不是血統論者。那深入到基因的傳遞我們也無法考證,但從後天的角度,我們依然能追溯到張玫血液中這份善良的傳承。就像比爾蓋茨成為世界首善,也是因為他有樂善好施的家族傳統,他的媽媽瑪麗-蓋茨,是美國聯合慈善總會有史以來第一位女性領導人,廣受讚譽的慈善大使。巧合的是,張玫也有一個同樣平凡而又了不起的媽媽。
  • 【原創】 張玫,傳遞愛與美的使者!
    張玫也有一個平凡而又了不起的媽媽。在那個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裡,媽媽曾拆了自己的紅毛衣把毛線分給小姑娘們當頭繩,扎小辮子。還有一次,媽媽把修電路的師傅留下在家吃飯,師傅說他的妻子生病需要回去照顧,媽媽趕緊把為爸爸生日準備的一條大魚讓電工師傅帶回家,讓他給妻子補補身體……在美麗、善良的母親的影響下,張玫做人、做戲、做事,都追求極致:極致大愛,極致精深。
  • 張玫:心懷大愛的票友領袖
    (在訪談中,我跟她說,她和母親,就像一束光芒,在貧瘠閉塞的鄉下,曾經照亮和溫暖過別人的世界,那是怎樣的一種大愛呢?而她,講到這兒的時候,竟然哽咽流淚了,她是重情的人!來聽「大連老話兒」中,張玫老師的真情流露)。
  • 故事 | 賣火柴的小女孩(成長必讀)
    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街上走著,她的衣服又舊又破,腳上穿著一雙媽媽的大拖鞋。她的口袋裡裝著許多盒火柴,一路上不住口地叫著:「賣火柴呀,賣火柴呀!」人們都在買節日的食品和禮物,有誰會理她呢?中午了,她一根火柴也沒賣掉,誰也沒有給她一個銅板。她走著走著,在一幢樓房的窗前停下了,室內的情景吸引住了她。喲,屋裡的聖誕樹多美呀,那兩個孩子手裡的糖果紙真漂亮。
  • 馬上聖誕節了,山西7歲男孩划起一根火柴,誰能幫他照亮生命?
    就這樣,他的父母帶著他,開始了漫漫求醫路。2013年3月,他們一家三口來到了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血液兒科,開始進行系統的化療,至今已經做了15期化療。陳永傑在稷山縣有臺屬於自己的計程車,賣了。縣城的房子,賣了。工作,辭了。兩年下來,他們幾乎是砸鍋賣鐵,湊了六七十萬元為孩子治療。原本北方小城的小康之家,就這樣因病致貧,一貧如洗。
  • 賣火柴的小女孩的背後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麥童話故事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的童話故事,發表於1846年。主要講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富人合家歡樂,舉杯共慶的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大家在同情小女孩的悲慘遭遇的時候有沒有發覺小女孩的火柴是哪裡來的呢?她用賣火柴賺的錢來補貼家用,那和她一樣的家庭的家境是什麼樣子的呢,為什麼需要小女孩來賺錢補貼家用?
  • 連環畫 | 賣火柴的小女孩
    本期我們向大家推薦家喻戶曉的安徒生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就讓我們跟隨老一輩畫家趙隆義的筆觸,走進那個寒冷的大年夜,體會小女孩的悲苦與夢想吧。1 從前,有一個可憐的小女孩,她的媽媽生病了,爸爸整天喝酒、賭錢。所以,每天天一亮,小女孩就要去街上賣火柴賺錢。
  • 《賣火柴的小女孩》:淺析小女孩「4種幻想」的隱喻內涵及現實意義
    ——安徒生《賣火柴的小女孩》1845年,安徒生受朋友邀請來到格洛斯頓城過聖誕節,安徒生興衝衝地坐上了去格洛斯頓的馬車。,在馬上的兩旁掛著「歡迎安徒生先生到來」的條幅,安徒生的馬車在格洛斯頓的街道上緩緩前進,在街角處,安徒生看到一個只有五歲左右的小女孩正在賣火柴,她的手都凍僵了,路上行人漸漸變少,金髮小女孩的火柴一根也沒有賣掉。
  • 陳樂一《火柴天堂》發行 點亮自己的火柴照亮希望的路
    近日,陳樂一單曲《火柴天堂》正式上線。1996年熊天平聯合作詞人趙俊傑,懷揣著對逝去表弟的追思與悼念之情,用一把木吉他創作出了歌曲《火柴天堂》。經齊秦首唱推出後,《火柴天堂》成為了在黑暗中追求希望與歸屬之人的共情之曲,給予了無數人溫暖和希望。
  • 何鴻雪丨想給賣火柴的小女孩說說話
    她金黃頭髮散開處,露出水晶一樣美麗的大眼睛她臉上放著火柴,小嘴角露出微笑在她身邊也撒滿了一地的火柴梗僵硬的小手中還捏著一根火柴賣火柴的小女孩已被凍死了……七咳,賣火柴,賣火柴叔叔,阿姨買一些火柴吧——賣火柴的小女孩,安徒生筆下的這篇童話
  • 【每周益歌】一支火柴照亮整個冰城
    這是愛心衣櫥攜手新華網策劃的一項公益活動,希望通過「賣火柴的小女孩」、「快閃表演」、「情景小劇」等新穎的形式,更多地引起人們的關注,喚起更多的愛心,給偏遠、高寒地區的孩子們定製並送去防風防雨保暖透氣的新衣。
  • 兒童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
    賣火柴的小女孩小女孩只好赤著腳走,一雙小腳凍得紅一塊青一塊的。她的舊圍裙裡兜著許多火柴,手裡還拿著一把。這一整天,誰也沒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沒給過她一個錢。可憐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餓,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的金黃的長頭髮上,那頭髮打成捲兒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麗,不過她沒注意這些。
  • 賣火柴的小女孩
    1/41月12日,上海氣溫降到年度最低,外灘街頭出現一個形影單薄的小女孩,竟然在凜冽寒風中賣火柴。這個小女孩身穿古典長裙,頭裹赭紅色圍巾,挎著裝滿火柴的小竹籃,用小手微笑著向過往的路人送火柴,形似丹麥版《賣火柴的小女孩》裡的童話人物穿越到了中國,引來無數路人圍觀議論。攝影:賴鑫琳
  • 張玫 被寫進哈佛的雲南女人
    「我叫張玫,雲南人,世界都轉了幾圈以後,我還是保留了我微博的身份——雲南張玫。」對於年過40歲,還是3個孩子母親的張玫來說,是這兩年才開始跑馬拉松的。張玫說,「我跑步沒有什麼特別的追求,只是追求一個充實的自己。」遊歷天下後,還是「雲南張玫」最初認識張玫,是她在《一席》上的演講,穿著一條非常有女人味的紅裙子,言辭不張揚,卻處處透著一股自信。網友看後留言建議,有理想的女性都應該去聽聽。
  • 姚錫娟、季冠霖雙版朗誦:《賣火柴的小女孩》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麥童話故事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的童話故事,發表於1846年。
  • 微頭條︱救助「劃火柴的小男孩」,朋友圈大愛溫暖寒冬
    誰能為我劃亮一根火柴12月13日,愛心捐助還在繼續,最新的捐助情況請點擊文章下的「閱讀原文」查看截止12月12日18時的募捐情況匯總:慈善總會定向捐助帳戶11650元,愛心支付寶28166,葛薇代轉愛心在寒冬為小彥伯點亮生命---抗擊白血病山西在行動幫助這個劃火柴的小男孩,或許真的不需要任何理由,我們希望每一個看見這則消息的愛心人士,都能捲起袖子,為他劃亮延續生命的火柴。一根一根一根……微微的光芒將希望全部點燃,在寒冬裡為他劃亮一根照亮生命的火柴,與死神賽跑,與明天攜手。
  • 五洲詩軒 || 十二月同題詩《火柴天堂》專輯(總第248期)
    ,每一朵火焰都照亮了我們的內心,溫暖了所有的堅守和陪伴。點燃一根火柴照亮了心中美麗的天堂在那個寒冷的冬夜在那個聖誕節的晚上她心底充滿愛的力量想把撒旦釋放的疫情驅趕她用手中燃燒的火柴想把人類邪惡靈魂焚燒無奈塵世 靜默炎涼她孤單地走在冰冷小路寒夜下透著悽涼的目光
  • 《如龍極》賣火柴的少女支線任務怎麼做 賣火柴的少女支線任務攻略
    導 讀 《如龍:極》中玩家能遇到一個賣火柴的少女,可以從她那100日元買一盒火柴,其實這個任務還有後續,要怎麼完成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一篇「solimt
  • 張玫、楊赤在美弘揚國粹京劇花絮
    的講座在哈佛大學舉行,主講人是大連戲劇家協會副主席張玫。講座中,張玫首先介紹了中國京劇起源、發展的概況,之後生動介紹了京劇的藝術特徵、表演形式、流派傳承與欣賞,以及作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審美價值。她還介紹了大連京劇專業劇團與民間票社的發展現狀。楊赤則從京劇專業的角度進一步闡釋張玫的觀點。講座接近尾聲時,張玫表演了傳統戲《遊龍戲鳳》選段,楊赤與三位年輕演員侯宇、楊鵬程、胡嘉博則表演了《智取威虎山》《打龍袍》《霸王別姬》等經典劇目選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