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技術為大背景的潮流下,蘋果64GB的生意經,華為如何應對?

2020-12-27 仙童說科技

原創文章,請多關照!

蘋果64GB的生意經

蘋果iPhone系列手機可以稱得上是全球最好的智慧型手機,最起碼在商業上是成功的。目前為止,國內日活躍的移動智能終端數量約為7.7億,其中蘋果的產品佔比27%。今年最值得期待的蘋果iPhone 12或將在10月14日上市!

關於蘋果iPhone 12的消息不斷,上市的日期也是一拖再拖,是否發行4G版也頗有爭議;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將要上市發行的iPhone 12有4款:iPhone 12 mini、iPhone 12、iPhone 12 Pro、iPhone 12 Pro Max;而且手機容量最低64GB。

不得不說,蘋果庫克很有生意頭腦,對於均價在5000元的旗艦手機而言,64GB起跳的手機容量是很少見的。為什麼會蘋果公司會這樣做呢?這可能跟當前最大的技術背景「雲技術」有關;蘋果手機的定位也因此發生了改變,那麼華為將如何應對呢?

雲技術為大背景的科技潮流

全球第一臺智慧型手機公認是IBM Simon(1994年),也有人認為是摩託羅拉的天拓A6188(2000年),甚至有人認為是HTC和T-Mobil聯合推出的Dream,因為它是全球首款Android手機。只有安卓系統才能完美地兼容多款APP,而不像諾基亞的塞班,需要按機型下載。

手機的潮流究竟是什麼?是上述的系統嗎?又或者是時下最火的屏下技術,如屏下攝像頭嗎?都不是!智慧型手機有一個根本的問題,就是硬體性能不足,不管臺積電的製程多先進、蘋果A14有80億個電晶體、華為麒麟9000有120億電晶體,都只能低頻率運行!

智慧型手機晶片是不可能像電腦晶片一樣超頻運行,因為續航跟不上,發熱會變成「暖手寶」,所以真正的潮流是雲服務。現在的技術背景是雲技術,硬體性能變成一種商品,可以藉助網絡進行販賣,用戶可以按需購買!不用考慮硬體設備的折舊、維運、場地等費用!

蘋果很高明,清楚雲技術是大背景,用戶需要的性價比、是「便宜大碗」;至於手機容量,可以通過雲服務,按需購買。保留低價格的64G容量的蘋果iPhone 12,將各個消費層次的用戶「一網打盡」、將大眾化進行到底。

華為手機如何應對?

iPhone系列的手機一直是蘋果公司最低廉的電子產品,隨著iPhone SE的推出,3500元左右的價格,加上蘋果的智慧型手機本身就是時尚的代表,現在是時尚又大眾,手機配色也是花裡胡哨;相反,這幾年的華為手機,雖然銷量節節攀升,但是走上了高端的路線。

今年蘋果iPhone 12手機容量64GB起跳,華為Mate 40卻是128GB,蘋果的售價絕對低於華為,佔盡天時地利,華為手機如何應對?不僅如此,現在華為手機缺貨,還「火」了,價格飆升,很多用戶知難而退!

除去遙不可及的鴻蒙系統,華為僅剩下的,就是「人和」,只有那麼一群忠實的「花粉」,才會支持華為的產品,畢竟支持華為還是一個「站隊」問題!

感謝閱讀

智慧型手機,隨著蘋果、谷歌等上遊系統軟體開發商的日漸成熟、ARM架構晶片的廣泛應用,臺積電等硬體製造商地位的牢固,已經形成了一個穩定的工業生態鏈,本身已經變成了一種消耗性的商品,使用一兩年就需要更換!

現在的技術背景是雲技術,科技潮流是雲服務,大眾化、「便宜大碗」才是硬道理,蘋果公司64GB的生意經很高明。對於華為手機,你有什麼看法?要如何應對?歡迎下方留言?

我是仙童,下期再會!

相關焦點

  • 華為雲的凸鏡:侯金龍生於憂患,Cloud Only如何落地?
    在激烈的雲市場,華為這頭大象如何快速奔跑?華為在市場拓展方面確實有獨到的優勢。其優勢在於,通過與5G+通信技術結合,可以後來居上,拓展中國乃至全球業務。與此對比,阿里雲是一面鏡子。這面鏡子時刻警醒華為,如何才能與霸主阿里雲進行差異化競爭?
  • 小米距離蘋果隔了幾個華為?2020手機十大硬核技術
    不過,如何降低連續變焦模組複雜機械結構的裝配難度、增加的功耗問題、厚度問題如何解決,機身容量被佔用需要做出哪些犧牲?都是廠商們必須思考的問題。  二、底多大才算大,6億像素怕不怕?  去年小米CC9 Pro第一次把一枚1.08億像素傳感器放入了智慧型手機裡,但初次嘗試的效果比較一般。
  • 任正非:孟晚舟沒有技術背景,不可能做接班人
    2.百度尋找新增長點,百度雲承擔百億營收目標  百度今年為百度雲制定了百億元人民幣營收目標,相比去年的約33億元營收同比增長203%。為實現這個目標,百度把大量擴招名額給百度雲。百度雲目前有1800-1900名全職員工,今年將擴招近2000人,全員人數翻倍。
  • 川普籤署「絕殺令」,華為如何應對生死劫
    美國商務部當地時間5月15日宣布正擴大對華為的制裁力度,試圖切斷其與全球晶片商的聯繫。這一對華為「卡脖子」的最新舉動,被部分觀點認為是美方露出與中國高科技領域「脫鉤」的端倪。儘管華為對此尚未作出正式回應,但是有消息稱,如美方最終實施上述計劃,中國政府將予以強力反擊,或涉高通、思科、蘋果及波音等美企。
  • 華為破局:任何技術封鎖都是在為技術突破創造條件
    幾天前,發過一篇《華為從「不起眼」一直走到了蘋果的「對立面」》,評論區很活躍。華為和蘋果抽時間把我對華為目前處境的理解做了說明,我認為,美國目前給華為了兩條路:要麼,捨棄最前沿的晶片研發優勢,放棄「強芯」研發,向美國購買;要麼徹底退出「強芯」信息通信技術相關領域
  • 網絡安全現狀的「豐滿」與「骨感」,華為安全雲服務如何扭轉乾坤
    對於大部分安全投資預算有限、安全防護資源不足、缺少專業安全技術和服務人員的企事業單位來說,公有雲可以依託雲服務解決安全問題,可是線下的安全又該如何是好呢? 為此,華為本月發布了華為乾坤安全雲服務,這是一款面向線下政企客戶的創新網絡安全雲服務業務,可幫助客戶在有限的安全投資下達成更好的安全實效。
  • 造車模式大相逕庭,蘋果與華為誰才是「正道」?
    而華為最近也再次對外強調了關於汽車方面的走向。表示華為內部正在整合汽車業務,並且在發布的《關於應對宏觀風險的相關策略的決議》中明確說明「華為不造車,而是幫助車企造好車,成為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部件提供商」。一個致力於造整車,一個堅決不造車。同為科技巨頭,為何蘋果與華為在造車方面所選擇的模式大相逕庭?其背後有著怎樣的深層次原因?二者選擇的道路,又是哪一條才更為理性和現實呢?
  • 華為雲普惠AI,為開發者而來
    為此,華為雲將開放自身的能力,致力於降低AI的技術門檻,聯動各行各業,將複雜的AI專家能力普及到企業中,真正做到AI的高而不貴,讓大家用得起、用得好、用得放心,也就是普惠AI。顯而易見的是,與此前針對大型企業的做法不同,在新的一輪宣傳中,華為雲開始以一種創新和充滿活力的方式,熱情擁抱開發者和開發者文化。
  • 華為雲TechWave大數據專題日,清華大學王建民院長暢談大數據頂尖...
    8月31日,華為雲舉辦TechWave大數據專題日,圍繞「大數據技術普惠創新,釋放千行百業數據價值!」 主題,從金融、運營商等行業在大數據創新的實踐,頂級高校的大數據頂尖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以及華為雲FusionInsight智能數據湖系列大數據產品的技術創新等方面,以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方式展開分享和探討。
  • 華為雲聯合國泰新點、數字政通,用AI技術讓政"12345熱線"更智能
    近日,在華為雲TechWace專題日上,華為雲聯合國泰新點軟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泰新點")、北京數字政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數字政通")發布了"12345智慧政府熱線解決方案",用雲、AI、大數據等技術助力12345的"數字"創新。
  • 華為雲擎天架構技術再突破
    這也是繼今年GECCO國際會議摘得運籌優化算法賽道雙榜首後,華為雲在分布式雲資源調度、智能決策與優化等技術領域的再一次突破。SINTEF PDPTW榜單紀錄舉例(其中HW指代華為雲擎天架構調度算法團隊)挑戰:如何離理論最優解再近一步科技工業研究院(SINTEF)是歐洲最大的獨立研究機構之一
  • 華為雲攜手保險行業技術精英論道雲原生
    1月15日,由創原會發起的"雲原生技術精英沙龍(保險行業專場)"成功舉辦,來自中國信通院、華為雲以及保險行業的技術精英,就"雲原生提速保險行業數位化轉型"以及"保險行業雲原生典型應用場景"進行了深入探討。
  • 華為、蘋果利潤冰火兩重天:缺少核心技術,銷量再高也是徒勞
    據悉,蘋果公司計劃在2021年上半年生產960萬部iPhone;根據蘋果與供應商分享的初步年度預期顯示,2021年蘋果公司有望生產2.3億部iPhone,產能實現30%的提升。就在iPhone大賣的同時,受美國封禁重壓的影響,華為手機銷量不斷下滑。
  • 深圳市百辰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加入華為雲成為合作夥伴
    據調查華為雲成立於2011年,隸屬於華為公司,在北京、深圳、南京、美國等多地設立有研發和運營機構,貫徹華為公司「雲、管、端」的戰略方針,匯集海內外優秀技術人才,專注於雲計算中公有雲領域的技術研究與生態拓展,致力於為用戶提供一站式雲計算基礎設施服務,目標成為中國最大的公有雲服務與解決方案供應商。
  • 華為mate百度雲線刷包 - CSDN
    各種媒體評測千篇一律,此文為徘徊在華為與蘋果之間的持幣觀望用戶提供一些參考建議。   1. Mate20 Pro的殺手鐧   華為作為一家技術導向的公司,在手機端投入的研發費用終於在這代出現了集中爆發。
  • 剛剛,華為發布了一款雲服務
    這不,5月15日,華為雲發布政企戰略並宣布華為雲擎天架構下的華為雲Stack系列新品正式上市。「擎天」是中國古代傳說崑崙山八根頂天之柱,立地擎天。華為雲Stack是位於政企客戶本地數據中心的雲基礎設施,能為政企客戶提供在雲上和本地部署體驗一致的雲服務。隨著政企智能升級進入深水區,華為雲將戰略投入政企市場,致力成為政企智能升級首選。
  • 「阿里雲盤」上架蘋果 App Store;小米發布伸縮攝像頭技術;vivo...
    伸縮相機技術有兩大特點。 (1)超大光圈,進光量提升300%,拍人像(自然虛化)、拍暗光環境,都能帶來很出眾的效果。 (2)引入全新的防抖技術,相比傳統的鏡組防抖方案有著更大的防抖角度,畫面更穩定,清晰度提升20%。
  • 任正非:華為如何應對第91天危機
    在首次接受國內採訪後,一份華為總裁任正非在拉美及大T系統部、運營商BG工作會議上的講話近日從華為內部論壇上流出。這份講話發生在今年5月,在講話中,任正非再次強調了華為面臨的改革問題。任正非表示,華為公司這二十五年的發展,基本踩對了鼓點。在世界整體經濟大爬坡的時候,華為強調規模化增長,只要有規模,只要有合同,就有可能攤薄變動成本,就一定有利潤。
  • 鴻蒙:是華為被誤讀的野心
    文|ihahe來源|智能相對論華為發布了鴻蒙作業系統,業界的爭論也播散開來。智能相對論ihahe先不講技術,只講1、為什麼要做鴻蒙2、鴻蒙生態是什麼3、鴻蒙如何變現。1、作業系統不是技術問題而是經濟問題作業系統從來不是技術問題而是經濟問題,從它單獨運作的第一天起,就是如此。
  • 出售榮耀之後 華為以後如何生存
    這次聲明,其實已經說明了榮耀剝離的背景,收購方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由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發展集團與30餘家榮耀代理商、經銷商共同投資設立。 這次雙十一狂歡節,或許不少群眾已經發現,小米手機和蘋果手機依舊戰力十足,華為和榮耀則比以往低調了許多。 華為最能打的,搭載麒麟9000晶片的號稱地表最強的mate40系列手機,則是一機難求,每臺mate40需要加價1000至數千元,很有當年蘋果手機、小米手機的加價、秒殺、搶購套路風範。 去年,美國對華為的禁令,讓華為一度連喘氣的機會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