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蒙:是華為被誤讀的野心

2021-01-11 智能相對論

文|ihahe

來源|智能相對論

華為發布了鴻蒙作業系統,業界的爭論也播散開來。智能相對論ihahe先不講技術,只講1、為什麼要做鴻蒙2、鴻蒙生態是什麼3、鴻蒙如何變現。

1、作業系統不是技術問題而是經濟問題

作業系統從來不是技術問題而是經濟問題,從它單獨運作的第一天起,就是如此。當年,IBM為其PC搭配86-DOS作業系統,得到消息的比爾蓋茨隨即買了86-DOS版權,並做修改,在後續的版本中成功替代了原來86-DOS,由此成就了微軟的作業系統之路。86-DOS的苦主發現後控告微軟,雙方於1986年以100萬美元平息爭端,但作業系統的洪流已經被微軟搶走,時至今日,市場只記得微軟的彪炳戰績,誰還關心86-DOS的苦主。

此例並非說技術不重要,而是機會遠比技術重要,倘若微軟不強行切入IBM的PC,微軟會發展到什麼程度很難說,至少很難趕上IT爆發的歷史機遇。

DOS之後,微軟又做了一個極有創造力的市場手段,直接將微軟推上了壟斷的寶座——那就是叱吒風雲的Wintel聯盟。

從1980年代中後期開始,CPU性能快速上升,而成本快速下降,市面上需要更成熟的作業系統,但是Unix和BSD忙於打官司,都沒有去做移植作業系統這件事。

這段時間,誕生了兩個很重要的作業系統。微軟借鑑蘋果推出了Windows,抓牢了個人電腦市場。同時芬蘭大學生Linus Torvalds,自己寫了一個能在386上運行的系統,並根據自己的名字取了個名字叫Linux,同時提供原始碼供人下載,成為開源作業系統中最成功的一個,現在全世界超過一半的網絡伺服器都在使用這個系統,大多數手機也是基於其核心。

從那時起,作業系統就在微軟的授權模式和Linux的開源模式中爭奪和糾結,當然多數時候還是微軟佔上風,有錢投入使得Windows的維護性更好。而在開發人員口中,Linux口碑更好,直到像Intel這樣的大廠給Linux貢獻代碼以及Redhat的商業化,才讓Linux整體水準得到大幅提高。

微軟很快發現,軟體和硬體的分離尤其是IBM採用的兼容方式,各種自有標準琳琅滿目,兼容不過來,同時市面上也需要有一個類似市場標準的東西降低PC使用門檻,來推動PC行業發展,

於是,機緣巧合與Intel構築Wintel聯盟,把PC行業標準以及兼容性緊握手中。從此他們定標準,做改進,把呆板的計算機系統做得有聲有色,也把PC行業當成了私產。

它們把全行業70%的利潤納入囊中,這讓微軟在行業內的地位水漲船高,有了錢之後,行業內再無人能與之一戰。而自信比Windows更好的蘋果卻從沒有機會證明自己,一直想與微軟一爭高下的它在1990年代陷入混亂,直到1998年,賈伯斯發布iMac才逐步走出困境。

市場力量已經無法阻礙微軟的為所欲為,雖然因為市場佔有率過高,經歷過被歐盟罰款,被美國政府反壟斷訴訟,它集成什麼軟體就能其他軟體泡湯,還包含一些兼容性問題,也投資開發遊戲擠兌潛在力量。

Windows的大樹下,雜草難生,進入網絡時代,看到NetScape一枝獨秀,為了擠兌它,微軟讓Windows免費集成IE使得NetScape破產,一度讓微軟蒙羞。

人們對微軟懷有複雜的情緒,一方面人們欣賞微軟因為技術天然帶有的光環,另一方面則鄙夷微軟在市場上的厚黑手段,而這種性格直接到導致微軟和Intel被排擠在手機世界之外。

可以這麼說,作業系統從一開始就充滿了欺騙、欲望、利益的糾葛,而私心還因為利益被放大。這不僅是技術較量更是商業博弈,技術之外的東西超越了技術本身,這讓作業系統的商業化道阻且長。

因而有人認為華為發布的鴻蒙既沒有GitHub的連結也沒有公布一行代碼認定華為玩噱頭,只不過為未來物聯網流行強行佔位,實際上可能還是玩的換殼遊戲。

「智能相對論」認為,這點大可不必擔心,華為首先要處理市場問題,才有可能讓鴻蒙站得住腳。至於技術問題,從2012年開始對作業系統底層研究,沒有幾把刷子是不可能的。也即,抓住了市場機會才有鴻蒙的未來,技術細節不是其首要考慮的問題。

而華為不首先用在手機上,也是很聰明的考慮。華為現在沒有生態系統,沒有人為其開發應用,用在手機上是自尋死路;其次,它現在不能跟Android陣營硬槓,在鴻蒙發布之後,Google把以前下架的華為手機重新上架推薦。華為投桃,Google還李,競合關係大抵如此。

2、鴻蒙是全場景網絡化的作業系統

在作業系統領域,策略決定生死,技術決定未來。鴻蒙得先玩策略,再定技術。

華為在做作業系統之前,自己生產電信設備,自己寫作業系統或者控制軟體,面對的只是對手或者客戶,但是一旦要做作業系統生態,就成了規則制定者,需要管理一個巨大鬆散的利益團體,並帶領他們能獲得勝利,簡單地說就是掙錢。

這意味著玩法完全不同了。

華為由單打獨鬥升級成聯盟的「掌門人」,作為「掌門人」首先要制定規則,規定大家的玩法和各參與者的地位,並解決利益分配問題。

所以在鴻蒙發布之後,華為沒有著急去公開代碼,而是去尋找建立生態的契機,並宣布成立基金,說服開發人員加入華為還沒有影子的生態中來。據稱這筆費用高達10億美元,其實未來這筆錢還將更多,10億美元僅是開胃菜而已。

相應的,有人拿微軟的Windows Phone和黑莓的QNX以及LG的WebOS作為對比,認為鴻蒙不過是重新發明輪子。

是不是重新發明輪子要看華為是如何來設計鴻蒙,其設計目的是什麼,是如何來應對世界的變化的。如果沒有高屋建瓴的思路,鴻蒙的下場或許跟它們一樣,但我們要看到不同點。

「智能相對論」認為,鴻蒙面臨的環境與以上幾個作業系統完全不同。當下5G來臨,IoT呈爆發之勢,業內普遍預計到2025年左右,全球將有500億個設備聯網。這意味著網絡系統內需要處理的場景和數據大幅度增長,同時對作業系統的要求變高,對開發人員的要求也變高。開發人員可能要為了完成一個業務流程需要面對從雲到端的全數據流程,如果針對具體的環節去分割開發,人力需求和時間成本都會讓人頭疼,甚至無法完成。

鴻蒙就是為了解決這個矛盾而開發,目的是實現一次開發全棧部署。並為了滿足從手機電視到車機再到單片機系統的需求,封裝了Linux、LiteOS等內核,其中LiteOS就是針對IoT,所以任正非一再強調鴻蒙並非給手機準備,而是用在IoT以及智能駕駛領域。這沒錯,但也有安撫Google的意思,Google隨即以國家安全為由遊說商務部放鬆對華為的制裁(好像沒成功)。

進退之間,方顯真愛。

但在面臨新機會的時候,又是招招見血。

Google用Fuchsia回答了它對全場景網絡化的態度。它用實時作業系統內核,打通從PC到IoT端的全數據鏈,跟鴻蒙在思想上是類似的。

蘋果也在行動裝置開發環節上進行了簡化,優化代碼,並從iOS中分化iPad OS、WatchOS等,不難懷疑,蘋果還會在車機上下功夫,CarPlay不是它在汽車領域的最終形態。

與它們相比,鴻蒙更激進一些,在IoT時代可能更受歡迎。

所謂變革之時,必生妖孽。鴻蒙的確很「妖」。比如提供軟總線理念,把網絡當成虛擬的軟總線,破除了跨平臺硬體訪問的協議壁壘,提高了效率。在EMUI 10的演示中,展示了華為手機與大疆飛機上的攝像頭聯動的畫面。

同時基於固定時延概念,提高了作業系統響應能力,在未來的智能駕駛和AR/VR/MR應用中會很有優勢。鴻蒙實際上把硬體虛擬化了,讓不同體系架構的互通互聯變得容易,響應上又要比以前基於網絡協議的快,前景可觀。

可以認為,鴻蒙是華為應對外界環境變化的集大成者,從頂層設計就去迎合這種全景網絡化的大潮。與Windows Phone、LG WebOS、黑莓QNX完全不同,鴻蒙場景布局要大得多,部署彈性也強很多。

至於有人懷疑,像微軟擁有如此多資源,強推的一些作業系統依然不成功,華為能有多少勝算?

「智能相對論」只能說,方向錯了,再大的努力也是南轅北轍,越使勁越悲劇。

以Windows Phone為例,技術很好,但沒找對方向,在網絡時代來臨的時候沒有跟上時代變化;其次,微軟的授權策略讓一般手機廠商用不起,局限了其普及;第三,版本間不兼容,從Windows CE到Windows Mobile再到Windows Phone不同版本的不兼容,折騰開發人員,自毀生態;第四,沒有開源心態,先與Android、iOS硬槓,發現不對馬上再買諾基亞,想打通軟硬結合的壁壘,結果開錯了藥,拜錯了廟。

3、一切問題都是變現問題

忘了提一句,微軟成功很大程度與比爾蓋茨在1976年針對盜版發表的公開信有關,他在信中痛斥盜版並引入版權概念,由此讓單獨發行的軟體變得有價值,這是根本動因。也就是說微軟還沒做作業系統的時候已經找到了變現的方法。

軟體變現是比爾蓋茨時代的難題,比爾蓋茨說出軟體版權四個字,給其他千萬想做軟體的人以活路和希望,微軟藉此達到目前成就實至名歸。

但到了網絡時代,作業系統變現的路就不一樣了。

Google讀懂了網絡時代變現的邏輯,將Android免費授權給各手機廠商,由巨量的Android用戶構築流量池,並通過流量廣告收取費用,以反哺其開發。這個模式讓Android迅速崛起。

Google沒有像蘋果那樣大包大攬,它沒有進入終端設備生產(買過摩託羅拉,旋即賣出,又把Pixel團隊從HTC手中買走),與終端廠商不會有競爭關係,而其廣告銷售獲利的方式,讓使用Android的廠商覺得安全。

Google讓渡了作業系統的利益,同時從用戶的流量池裡獲得回報,終端廠商又免於花巨量的錢開發和維護作業系統,Google和終端產商相輔相成,互相依賴,形成生態。

目前,Google也面臨廣告收入下滑,手機廠分流其流量的難題。比如,在美國政府制裁華為的同時,華為表示要把鴻蒙引入手機,Google就很著急。

Google很擔心華為在Android系統內造反引發連鎖反應,導致Google的流量帝國崩塌。

目前,Android市場佔有率約為77%。華為手機約佔全球手機存量的10%,也就是說如果華為猛推鴻蒙進入手機,Google的商業價值將受到考驗。

蘋果的iOS是另一種故事,蘋果iOS通過捆綁手機,並通過確定延時提供了超好的體驗,在全球收穫了大約9億用戶。

它改變人們使用手機的習慣,賈伯斯說的iPhone重新發明了手機,主要是兩大創新:一個是手觸摸設計以及滑屏UI,另一個是採用App豐富手機功能,造就了目前移動網際網路業態的基礎。

行業也對蘋果以極高的回報。用戶忍受著iPhone極高的溢價,大大超越了同類Android手機,iPhone最高曾佔據智慧型手機行業92%的利潤,在Android崛起之後,目前下降到62%左右。藉助iPhone和iOS,蘋果迅速崛起並大幅度超過微軟,在製造企業裡,蘋果佔據第一位。

在服務方面,iOS系統也有很強的粘性,僅流量費和App Store提成就高達245億美元左右,所以蘋果很擔心有人破解其作業系統。在iOS越獄之初,蘋果就啟動法律大棒,但蘋果沒贏。一直到最近,蘋果開始「胡蘿蔔」政策,向發現iOS漏洞的人獎勵100萬美元,目的就是花小錢維護生態。

目前,蘋果的iOS更新也很積極,安全是一個因素,快速迭代也是一種積極態度。一年發布一次手機可以,一年只發布一個作業系統版本可不行。

這種壓力是無形的,也是自我增壓。作業系統代表了很複雜的關係,也很招蜂引蝶。

不成功還罷了,一旦成功,對手覬覦,破解的揩油,底下的小弟想翻盤,政府還會有反壟斷調查,安全隱私問題,各種漏洞導致的想不到問題,敢做作業系統是真的勇士。

這麼多人不信華為,大概是不信華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義無反顧。而且作業系統是大買賣,也是大「賭博」。根據華為的意思,鴻蒙原計劃還要晚一點推出,目前只用了榮耀智慧屏電視上,未來要切入穿戴設備,但手機上何時用鴻蒙還沒時間表,據說是會先用於入門級手機。

華為現在還可以不用考慮鴻蒙的變現問題,因為沒有生態就不存在變現可能性。

「智能相對論」認為,對於鴻蒙來說,Google模式不可複製,蘋果模式倒是能效仿。我想可能還有第三種模式,即在IoT和車機領域,通過服務的形式獲得回報。

尤其是智能駕駛方面,需要5G的算力支持,未來智能駕駛的輔助可能會像我們用流量一樣要租用算力。目前國外智能駕駛卡車也是租用算力,而國內的圖森科技同樣這種模式。在IoT時代,估計需要邊緣計算和雲計算的地方都會採用租賃形式。

鴻蒙打通各網絡階層的信息通道也是為了布局IoT,以後華為手機將在IoT領域扮演很重要的角色。這個領域,阿里正成為華為的對手。不過它們方向不同,華為是NB-IoT(Nerrow Band IoT窄帶IoT),阿里是LoRa(LongRange Radio長程無線電),並都有晶片和作業系統推出。未來會有更多不確定性,也會有更多碰撞。

4、生態在哪裡?

直白地說,生態是用錢砸出來的。

首先要開發環境,其次要應用環境,再次要有變現渠道,最關鍵的還是開發者,當然還有用戶,幾者缺一不可。

微軟因為「戲耍」開發者導致為其Windows Phone開發的開發者寥寥,毫無競爭力。

蘋果就聰明得多,用App變現抓牢開發人員。根據庫克在WWDC18介紹,iOS有2000萬開發人員,中國大約有180萬,僅2017年就分了1120億的收入,按地區算,是收益最高的,不枉蘋果當年花錢砸生態。

華為目前只能「畫餅」,如何讓開發人員看到希望是生態建立的第一步,據悉,華為在兩年前就廣發「英雄帖」為鴻蒙招募開發人員,目前,只能用鴻蒙的新特性吸引開發人員。

鴻蒙給開發人員提供了一個新的空間,它在設計上打通了人與物之間的網絡障礙,同時在某種程度上增加了開發複雜度,有挑戰也有機會,這是開發人員需要的感覺。阿里就說過,如何將IoT的200萬開發人員與網絡時代對接是極大的挑戰,要把IoT和ICT的模式整合在一起,還需要時間。

目前,手機App依然是生態圈的利潤來源點,也能聚集最多的開發人員。這就有個矛盾,如果華為不為手機引入鴻蒙,那麼先期的10億美元「拉人頭」費用又顯得突兀。如果用在手機上,就有些為難了,國內其他品牌有沒有機會用,用了又是競爭關係,而在電視上先推出,似乎更妥當。

另外通過手機建立生態有點難。Android生態完善,沒有全新的方式似乎吸引不了開發人員換平臺。所謂進亦憂,退亦憂,鴻蒙生態,華為還需要解決鴻蒙與手機的關係。

接下來幾乎會是在汽車領域開闢新戰場。今年華為在成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的時候就在覬覦龐大的汽車市場,其意圖在汽車領域實現500億美元的銷售額,屆時在這個領域比肩博世這樣的老牌零配件方案提供商。

以華為目前的體量,需要做點什麼東西以符合其形象,一方面是研發輸出需要一個宏場景落地對接;另一方面是華為需要一個自己的地盤,鴻蒙就在為其圈地盤。同時,華為的雲服務發展迅速,短短幾年時間從末流到入圍前五,而在發布會上華為充分介紹了其雲計算,用意深厚。

鴻蒙作業系統可能意味著華為從內部的狼性轉變為帶著其他合作企業以狼群去攻城略地,佔領新的技術高地,成為它的敵人還是合作方,明眼人可能早有答案。

【完】

智能相對論:AI新媒體,今日頭條青雲計劃獲獎者TOP10,文章長期「霸佔」鈦媒體熱門文章排行榜TOP10,著有《人工智慧 十萬個為什麼》,重點關注領域:AI+醫療、機器人、智能駕駛、AI+硬體、物聯網、AI+金融、AI+安全、AR/VR、開發者以及背後的晶片、算法、人機互動等。

相關焦點

  • 華為鴻蒙開放手機公測 但野心不止手機
    因為美國政府的制裁,華為手機無法使用谷歌安卓系統,促使華為走上了作業系統自研之路。  去年 9 月,華為推出鴻蒙 1.0,但當時僅有華為榮耀智慧屏(網際網路電視)裝載鴻蒙,今年 9 月,華為推出 2.0 版本,鴻蒙露出了更多的「廬山真面目」,不過支持終端只有三類,分別是大屏(如電視)、手錶和車機。
  • 華為鴻蒙開放手機公測,但野心不止手機
    廣大手機應用開發者可以從官網下載開發工具包,針對鴻蒙進行應用開發。因為美國政府的制裁,華為手機無法使用谷歌安卓系統,促使華為走上了作業系統自研之路。去年9月,華為推出鴻蒙1.0,但當時僅有華為榮耀智慧屏(網際網路電視)裝載鴻蒙,今年9月,華為推出2.0版本,鴻蒙露出了更多的「廬山真面目」,不過支持終端只有三類,分別是大屏(如電視)、手錶和車機。
  • 華為鴻蒙 告別PPT
    鴻蒙的野心依舊不小:成為蘋果與 Google 以外,移動網際網路的「第三極」。鴻蒙,按下加速鍵鴻蒙,也作「鴻濛」,古代的人認為在天地開闢之前是一團混沌的元氣,這種自然的元氣叫做鴻蒙。這是來自百科的解釋,對於如今的華為來說,Harmony OS 就是這個團元氣,決定了這片混沌中,未來該指向何方。
  • 華為鴻蒙的秘密
    去年9月,華為對外宣布了鴻蒙1.0版本,但在過去一年的時間裡,鴻蒙虛實少有人明確知曉,除了華為和榮耀智慧屏產品,外界無法得知多少有關鴻蒙的信息。不少軟硬體開發者揶揄,這是一個活在PPT裡的作業系統。鴻蒙目前可供開發的終端包括三類:大屏(比如電視)、手錶和車機。按照華為的計劃,今年年底會面向國內開發者發布針對智慧型手機的beta版本,明年全面進入華為手機。
  • 鴻蒙上手體驗後,看出野心了...
    在去年的12月6日,華為正式發布了HarmonyOS2.0 (下文簡稱鴻蒙2.0)手機開發者 Beta,同時,鴻蒙2.0手機開發者 Beta 公測招募線上開啟發布會結束以後,豪仔第一時間就去申請了鴻蒙2.0的內測資格後來因為申請沒有通過,直到今天,豪仔也就沒有再去跟進鴻蒙2.0的發展了
  • 華為「鴻蒙」手機
    下個月,華為鴻蒙系統(HarmonyOS)將首次用於智慧型手機!華為消費者業務軟體部總裁王成錄博士日前透露,手機版鴻蒙OS 2.0的適配工作進展很好,研發已經準備就緒,預計會在12月中下旬如約發布。王成錄還透露,鴻蒙手機作業系統全面開放後,目前市面上90%以上的華為/榮耀機型,都會升級成鴻蒙。
  • 華為鴻蒙圖片 - CSDN
    鴻蒙作業系統HarmonyOS眾所周知,華為「鴻蒙」誕生於「危難時刻」,是對美國無端制裁的強勢回應。華為2019年開發者大會上,華為正式發布全新的作業系統:鴻蒙!(Harmony OS) 【熱詞】華為「鴻蒙」                                           點擊下方圖片,查看更多!
  • 華為開發者大會2020 | EMUI11 發布,華為手機將搭載鴻蒙OS 2.0
    華為開發者大會於 2020 年 9 月 10 號至 9 月 12日在東莞舉行,今天下午,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和軟體部總裁王成錄等發表主題演講,現場正式發布鴻蒙 OS 2.0,同時宣布明年起華為智慧型手機將全面升級支持鴻蒙 2.0,同時該系統還將會向第三方設備開放。
  • 華為鴻蒙OS正式版已確認,不是為了取代,而是為了超越安卓
    12月16日,華為面向開發者發布了鴻蒙OS 2.0手機版Beta系統。按照餘承東此前的說法,到2021年,華為的智慧型手機將全面升級鴻蒙2.0。但是在發布會現場,工作人員表示,正式版的鴻蒙OS肯定會有全新的界面設計。諸多鴻蒙系統的開發者和媒體也證實了這一說法。他們表示,根據華為的技術專家在現場演示的功能來看,鴻蒙OS確實和Android系統有明顯的差異化。這一消息無疑再次燃起了粉絲們對於鴻蒙系統的期待。
  • 鴻蒙系統2.0確認9月11日發布:華為手機歷史性一刻要來了!
    前天小智跟大家說,華為的鴻蒙作業系統發布距今已經有一年時間了,而根據華為官方的說法,鴻蒙系統也將在8月份正式開源。開源的意義就代表華為鴻蒙系統的適配範圍更廣,不僅不會局限於現在的華為智能電視,還將開放到平板電腦,手錶,手機和PC端但這還不是最牛X的,最牛X的是鴻蒙系統開源也意味著友商可以適配到自己的手機上,比如小米手機搭載鴻蒙系統就完全不是天方夜譚。
  • 華為大動作!鴻蒙2.0 Beta手機版來了,明年所有自研設備升級鴻蒙
    等華為開放了渠道,你願意支持國產系統嗎?今天,華為鴻蒙OS 2.0手機Beta版正式發布並提供下載,不過該版本僅提供開發者可以下載。極果君從現場打聽到的消息,正式版本最早將在明年可能華為 P50發布時與廣大消費者見面。
  • 華為鴻蒙,劃時代的作業系統
    12月16日,面向手機開發者的華為鴻蒙作業系統(HarmonyOS)Beta版本發布。華為又一次兌現科技創新的承諾,實現了三個月前在華為開發者大會HDC官宣的鴻蒙發展計劃。
  • 華為餘承東表態今年不發布鴻蒙手機 網友:鴻濛鴻蒙,連哄帶蒙
    不過前不久,華為官宣將於北京時間9月10日至9月12日在東莞舉行2020年華為開發者大會。華為官方網站還放出了「我們將與您分享HMS Core 5.0最新進展,解開Harmony OS和EMUI11的神秘面紗」等信息。根據華為官方規劃,此次華為開發者大會上將會發布鴻蒙OS 2.0版本。這讓不少人以為華為可能會透露鴻蒙手機相關進展,因為網友們已經期待鴻蒙手機太久了。
  • 華為鴻蒙手機即將發布!
    >9月10日,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在華為開發者大會2020上,正式發布了鴻蒙作業系統2.0版本。「今天會推出大屏、手錶、車機鴻蒙OS 2.0 Beta版,12月份將會發布手機版本,2021年華為智慧型手機全面支持鴻蒙OS 系統2.0
  • 華為鴻蒙系統爆出驚天騙局!
    很多網友都和咆哥一樣認為華為的大招終於要來了,但萬萬沒想到轉折來了,這個華為鴻蒙官網隨後遭到了華為內部人員的否定,是假的!!!其實對於華為鴻蒙系統的上市,華為副董事長胡厚崑早在6月26日的上海MWC19上就表示過「大家都知道華為銷售手機的運行(系統)是安卓的系統,我們是安卓生態的堅定支持者,我們能確保現在華為的手機用戶在使用安卓的系統時不會受到任何影響
  • 運行鴻蒙OS ?華為全新手錶曝光!
    華為鴻蒙,這幾個字屢屢出現在各大新聞媒體上。人們期待著、盼望著,都想早日看到一個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產作業系統。從去年9月發布到現在,每每有鴻蒙的新聞曝出,都會挑動無數人的神經。最近一條鴻蒙的新聞與華為智能手錶有關,據國外知名爆料人Teme爆料:華為Mate Watch將是華為旗下第一款運行鴻蒙OS的智能手錶,將與Mate 40系列同臺亮相。
  • 華為鴻蒙OS 2.0正式發布!餘承東:明年華為手機將全面支持鴻蒙系統
    2020年9月10日,華為開發者大會在東莞松山湖正式召開,會上。華為鴻蒙OS 2.0正式發布。
  • 鴻蒙替安卓,華為知進退
    「(鴻蒙)要想發展下去,最難解決的問題不是技術。」華為2020開發者大會後結束後,一位國內開發者對 36 氪說。9 月 10 日,華為在東莞松山湖舉辦開發者大會,這是自去年鴻蒙1.0發布後,華為在系統層面的又一次重要展現。
  • 華為鴻蒙的前世今生
    但華為事件卻與我們休戚相關。由於我從事這方面的研究,有許多朋友給我在微信上留言。問倒底是怎麼回事。說實在的,我現在基本對這方面的知識也是out了。可我還是樂意為我的朋友做些我所理解的回答。 有人問,華為這回是否過不去這道坎兒了?尤其是與ARM的合作被禁的事情。那我就先談談我對ARM的理解。
  • 鴻蒙首秀!華為上市15合一鴻蒙新品
    11月5日,華為舉辦2020智選品鑑會,這也是華為的第一場智選專場品鑑會,一口氣發布了15款新品,涵蓋全場景智慧生活的方方面面,並倡導便捷、安全、舒適、健康4大生活理念。最特殊的是,鴻蒙系統首次應用在華為智選生態產品上。一是具備分布式能力的車載智慧屏,可以讓手機應用跨屏進入汽車,比如通過車載智慧屏投影手機導航,並利用分布式語音技術,全程、全界面語音操控,避免駕駛中操作手機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