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公眾號鳳凰WEEKLY(ID:phoenixweekly)
以下文章來源於鳳凰WEEKLY ,作者咕獨鵝
▼
「媽,我衣服哪去了?」
「 媽,我書放哪了?」
「 媽,中午吃什麼?」
……
「爸?我媽呢?」
大家常常把這段的對話
當作對爸爸帶娃的一種調侃
但它也確確實實每天上演於
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
成為別樣的「人間真實」
正如老話說得好:
奶奶帶孩子,孩子瘦不了;
媽媽帶孩子,孩子活得好;
爸爸帶孩子,孩子活著就好
最近在微博上很火的一個視頻
由於太過真實引起了網友的熱烈討論
視頻中的爸爸去接女兒放學時
卻認錯了自己的女兒
拉著別人家孩子的辮子嘻嘻哈哈
而自己的女兒卻在旁邊一臉茫然
生無可戀……
看到這樣的新聞
網上的朋友們紛紛大呼「我爸也是」
那,爸爸帶娃到底有多不靠譜?
▼
在老母親制霸的當代網際網路
硬核老母親的筆下
爸爸帶娃基本被
全方位、無死角研究的明明白白
爸爸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
看手機時聚精會神
看孩子時昏昏沉沉的存在
/Cr:微博/
帶娃時老婆當家作主
一心只當聖賢爹
/Cr:微博/
只要娃不哭不鬧也不叫
任由娃娃瞎胡鬧
從父愛如山到父愛山體滑坡
只需要老母親的一次外出
在知乎上關於
「爸爸日常帶娃
能沙雕到什麼程度」的回答裡
有網友現身說法
講述了一段關於爸爸的沙雕往事
老婆出差不在家
因為懶的給孩子換尿不溼
機智的父親
靈活運用拋物線和重力知識
加上是男人都幹的極強動手能力
在孩子的床邊放了臉盆
在屁股下墊浴巾……
/Cr:知乎/
畫面太美
隔著屏幕都能腦補出
老母親回家之後
感到的靈魂窒息了
類似的故事
經常在我們生活中上演
那個讓人淚流之下的情歌
「最熟悉的陌生人」
儼然就是我們的爸爸
不少人在網上吐槽過
爸爸不記得自己的生日
爸爸不記得自己上初中還是高中
爸爸偶爾還會不記得自己是個爸爸
也不記得他還有個娃……
只要孩子到了父親手裡
會發生什麼
都是世界之謎
媽媽陪著孩子
堆好一個又一個的雪人
爸爸可以拿著雪球往孩子的臉上砸
一切都是如此猝不及防
爸爸們陪孩子玩
可能比孩子本人玩得更歡
就連爸爸催兒子睡覺
也是如此簡單與粗暴
除此之外
熱門貼裡吐槽老父親的故事
更是數不勝數
類似路過幼兒園
看到鐵門裡的孩子卻不認識
回家以後跟老婆說
看到一個小孩真像自家娃……
在硬核帶娃的道路上
同一個世界,同樣的沙雕
▼
不止普通爸爸讓人哭笑不得
明星爸爸們的操作
也同樣讓老母親窒息
著名女演員孫儷家就是如此
/孫儷微博中吐槽鄧超「不靠譜」帶娃/
對此
圍觀吃瓜的評論區網友們
也都出奇一致地表示:
「終究還是娘娘扛下了所有」
著名戰狼,當代男子氣概楷模吳京
在帶娃上也和普通爸爸一樣沙雕
一次採訪中
吳京表示希望自己的兒子
能夠在二十五歲前
學會遊泳、足球、拳擊、滑雪
搏擊、賽車、摩託車和直升機……
但談到給兒子取名時
吳京坦然說道:吳所謂
無所謂,一個名字而已
那就吳所謂吧
而在爸爸的一系列
令人費解的操作中
受害者吳所謂似乎也承受著
這個年紀不該有的壓力
媽媽謝楠在問吳所謂
給自己打幾分的時候
吳所謂歪著小腦袋思索了一會說:
要給媽媽打4分(5分制)
在追問打分的原由時
他給出的解釋卻是:
你找的老公不太行……
只要老婆找的好
養娃基本沒煩惱
在國外
YouTube的一項街頭採訪中
自稱是很愛孩子的爸爸們
在被問到關於孩子們的問題時
也是「頻頻翻車」:
媽媽可以精確的說出
家裡4個孩子的生日
4個孩子班主任的名字
還有牙醫的名字
而爸爸們
一直搖頭表示太為難了
自己沒有叫錯每個孩子的名字
都實屬難得
/YouTube上的街頭採訪/
公認帶娃最為硬核的雷神
就曾經直接倒著拎起女兒的腳
像是在「耍大錘」
照片一發布
引來不少網友留言:
「雷神清醒點
那不是你的錘子」
/雷神索爾的硬核帶娃/
但是
現在的爸爸們似乎也開始有所改變
為了改變父愛如山……體滑坡般的形象
更多的爸爸們也開始了自我訓練
也許是為了照顧好自己的寶貝
也許是為了避免媽媽的毒打
在曾經父權大過天的家庭結構中
父親往往擔當著家庭內「供養者」的角色
父親樹立權威,將孩子引向外界
也許正是因為大多數的爸爸
支撐著一個家庭
所以他們的生活裡
缺少了一些對孩子的關注
勉強算是情有可原
他們不是不愛
而是愛孩子的方式不一樣
父愛如山正是最好的表達
但到了現代
父親的角色也有了很大的轉變
育兒也不光是母親一個人的事情
越來越多的年輕爸爸們
都加入了「育兒大軍」中
在某音平臺上
奶爸帶娃技巧
已經悄悄地成為熱門話題之一
從給娃包紮……
不對,是包尿布
到抱娃的正確姿勢
都不難看出
在爸爸們略顯拙劣的關懷下
滿滿也都是對帶好寶寶的期許
就拿我們的明星奶爸鄧超來說
雖然大家記住的都是他和娘娘的互損
是他帶娃方式的奇葩
但換個角度來想
鄧超從來沒有缺席
孩子成長的每一個環節
或許留下的是
一點點畫風清奇的表達
但其中蘊含的也是
對孩子的寵愛和對家庭的關心
就像《請回答1988》劇中提到的:
爸爸也不是一生下來就是爸爸
爸爸也是頭一次當爸爸
爸爸們都是比孩子
大幾十歲的「大兒童」
他們以父之名參與孩子的成長
我們也只能寄希望於他們
在帶娃的路上慢慢成為靠譜的爸爸
吐槽歸吐槽
玩笑歸玩笑
對於每個人
父親都是太過複雜的存在
在最近的一段
關於普通人的採訪視頻裡
拿著屏幕破碎的送貨員
在被問到為什麼不換手機時
有這麼一段回答
起初,我們崇拜父親的無所不能和強大
然後,我們質疑和失望於父親的普通平庸
最後,我們懂得愛與成長
鳳凰WEEKLY
這裡是《鳳凰周刊》的官方公眾號,有溫度、有情感、有趣味的新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