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特色產業 創造「莓」麗生活

2020-12-21 荊楚網

  鄂州市梁子湖區太和鎮胡進村

 

  推介摘要:三月春風拂,和煦陽光媚。此時如果來到鄂州市梁子湖區太和鎮胡進村產業基地,放眼望去,幾十個白色大棚整齊排列,大棚內滿眼翠綠,茂盛的草莓苗間點綴著白色花蕊,一顆顆紅彤彤的牛奶草莓、一串串"白富美"的白草莓或鑲嵌在綠葉叢中,或垂掛在田壟兩邊,許多農戶和遊客穿梭在園間,享受著採摘草莓的樂趣,構成了一幅"一抹紅顏青上壟,滿面桃花笑春風"的醉人畫面。

 

  近年來,胡進村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在扶貧路上,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丟下一個貧困群眾的殷切囑託,按照"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依託各項惠農惠民政策,積極探索"鄉村振興、能人引領,租賃返聘、集體反哺,抱團發展、培訓造血,道路暢通、產業支撐"等多種產業扶貧模式,成立金雞湖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聘請杭州木木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進行面對面、定時定期技術指導,打造"集趣胡進,'莓'好生活"產業興村品牌。如今的胡進村,自然景色優美,空氣新鮮,三季有花,四季有果,山水相映,綠樹成蔭,綠色植被覆蓋率達到95%以上。

 

  一、基本情況

 

  胡進村位於太和鎮南部,三面被幕阜山餘脈環抱,南臨盈盈楊橋水庫,與大冶市茗山鄉接壤,全村總面積5。29平方公裡,轄11個村民小組,518戶、總人口2090人。全村現有耕地面積3000畝,其中水田面積1200畝,旱地面積1800畝,山林面積4400畝,水面面積550畝。這裡有始建於清朝鹹豐年間的胡后角古宅、有馬鞍山抗日戰爭遺址,有千年古井---毛家井等眾多人文古蹟。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胡進村為典型的山區散居型農業村,是無資源、無資金、無產業的省級貧困村。針對本村土地利用率不高、產業形態低端低質、勞動力外流、集體經濟收入為零等問題,村黨支部領辦成立合作社,集中流轉土地、抱團發展,探索出了一條實現鄉村產業振興的新路徑。

 

  (一)堅持把"生態宜居"作為重要抓手,推動鄉村面貌煥然一新

 

  針對傳統村莊雜草叢生、庭院雜物堆放無序等問題,胡進村的幹部們創新將環境"治理"變成了環境"自理"。通過"清潔村莊、示範村莊、美麗村莊"三晉級機制,和開展"十星級文明戶""美麗庭院""最美保潔員"評選,引導灣與灣之間、每個自然灣戶與戶之間,全村保潔員與保潔員互比拼相督促,群眾在環境治理中實現了"要我治理"到"我要治理"的思想轉變,"愛家護家"的意識普遍增強。現在的胡進村,下雨天都可以穿著皮鞋到處走,路上乾乾淨淨,空氣清新,人心亮堂。圍繞"四改",建立完善"雙承諾"機制。通過政府補貼、項目支持、農戶自籌,建成垃圾分類收集設施60個、公共廁所5座、汙水管網3公裡,實現垃圾"戶掃、組集、村收、鎮運、區處理"。通過黨員和典型示範帶動,百餘戶村民主動精準滅荒、"三邊植樹"2630畝。為改善閒置荒地面貌,村兩委將荒地規整形成塊狀微田園,由村民認領,黨員幹部帶頭動員群眾清理雜物、建設小菜園、小花園和小遊園,推動荒地變綠地。

 

  (二)堅持把"富民增收"作為首要目標,推動產業提檔升級

 

  集體流轉,不做"一錘子買賣"。根據村土地拋荒現象,村黨支部通過召開黨員會、村民代表會,廣泛聽取村民意見後,決定由村黨支部領辦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將毛家井、新王才、青龍海三個自然灣的土地納入合作社管理,其餘的一般用地、林地、荒地也折算成股份,由村集體代持。流轉之初,群眾有牴觸,村支部就用笨辦法,由支部班子成員每人承包一定戶數,挨家挨戶做工作。告訴村民,村裡不做"一錘子買賣",不是把土地轉出去就不管了,而是由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由分到合,實現抱團發展。終於做通了村民思想工作,流轉土地510畝。

 

  騰籠換鳥,農業煥發新生命。以前,胡進村產業以傳統種植業為主,經濟效益差、帶動增收弱。胡進村兩委提出"騰籠換鳥"的思路,引進杭州木木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由村黨支部書記胡寶慶牽頭,動員6名在外創業成功人士,回村成立鄂州市金雞湖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將流轉過來的土地,交給金雞湖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生產經營,發展草莓、藍莓、白芨等生態林果產業,推動農業創新和特色農產品發展,實現了產業升級。

 

  集體擔保,家門口圓就業夢。土地流轉出去以後,村裡人閒了下來,大部分青壯年選擇外出務工,留下的基本上是年齡偏大者和貧困人員。黨支部根據村民的願望和實際需求,又成立了一家勞務合作社,對有一定文化的村民進行專業培訓,組織村裡貧困戶人員和年齡偏大的人到公司基地務工,實現了村民家門口再就業的願望。

 

  創新思維,專注極致農產品。好品種是基地掙錢的法寶。2018年9月初,胡寶慶到浙江學習草莓種植技術,了解到白草莓品種供不應求,便引進種植。經過精心種植的"白雪公主"白草莓,一斤賣到100多元。隨著近幾年農家樂採摘市場逐漸飽和,胡進村結合草莓、藍莓採摘旅遊,先後開辦農家宴,舉辦草莓節,建設遊樂場,不斷拉長產業鏈條,讓遊客進得來、留得住。針對草莓、藍莓不耐儲存的特點,胡進村發展草莓、藍莓深加工,製成莓果乾、果糕和飲料,提升產品附加值10倍以上,進一步拓寬村民致富路。積極探索"莓"產業服務直營方式,加入電商平臺,安排專人負責,形成了"基地+電商直營店"相結合的網絡體系。今年疫情發生後,草莓銷售出現難題。在上級黨委、政府的幫助下,胡進村舉辦線上草莓節,打造"線上直播配貨+線下無接觸配送"的新商業模式,打破了銷售困境。網上訂單累計達到1500餘單,銷售量超過7500斤,帶動農戶增收11餘萬元。

 

  產業扶貧,推進融合發展。在幫扶單位支持下,杭州木木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技術指導下,胡進村以"產業+扶貧"的模式,帶貧減貧36戶,每月增收1500元以上;以"生態農業+旅遊"模式,打造竹弄坊、觀景亭、"花果山"、紫薇花廊、趣味楓林等城市人喜愛的休閒區,盤活馬鞍山抗戰舊址、后角百年古宅閒置資產,形成依託"莓"產業,集生態農業生產銷售、果品深加工、科普體驗於一體的田園觀光綜合體。每年為村集體年均提供穩定收入50萬元,實現了"苦命村"向"幸福村"的美麗蝶變。

 

  (三)堅持把"四好農村路"作為發展支撐,助力精準脫貧攻堅

 

  村道改建前坡陡、彎急、路面寬度不足、破損嚴重,制約了當地產業發展,給群眾出行帶來諸多不便。2016年,胡進村在沒有任何上級資金扶持下自籌資金200多萬元建設了鄂州市第一條3。5公裡的"四好農村路",方便了胡進村百姓的出行,讓世世代代的山裡人第一次走上了寬敞的柏油路。

 

  這條路是一條產業路、扶貧路,全力打通了交通"動脈",有效解決群眾出行、產業發展難題,讓農家的土特產品走出大山暢銷全國各地,把農村公路打造成群眾滿意的幸福路、致富路,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贏脫貧攻堅戰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讓綠水青山真正變成金山銀山。

 

  (四)堅持把"和諧幸福"作為不懈追求,引領鄉風向善向美

 

  圍繞胡進村人、文、地、產、景的整體面貌,創作14幅水墨牆,增強群眾、遊客對胡進歷史淵源的認知,營造濃厚文化氛圍。依託村級廣場,設立"孝親長廊",展示了新24孝文化、現代家風家訓等內容;以日間照料中心為載體,為孤寡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復護理、文化娛樂等服務;評選 "最美家庭",大力宣傳群眾身邊看得見、摸得著、學得到的"道德模範""身邊好人",潛移默化傳播孝親文化,營造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圍。搭建道德大講堂、胡進夜校等培訓載體,開展鄉村文化、垃圾分類、果樹栽培等培訓,促進現代文明和農耕文化交匯融合,提升村民道德素質和文化素養。

 

  綠水青山美如畫,產村相融助振興。胡進村通過抓"莓"好產業,促進創新、美化環境、產業發展,一系列的舉措成效顯著,迎來好"錢景"。村強起來了、村美起來了、村民富起來了! 胡進村在產業脫貧的道路上越走越歡暢,村民們的生活越來越幸福、自信,胡進大地離著鄉村振興的夢想越來越接近。

相關焦點

  • 「莓好佳園」奇異莓生態產業扶貧,致富一方百姓、綠化一片環境
    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建設推動產業扶貧和鄉村振興朝著更加綠色、科學的方向邁進。在遼寧丹東,鴨綠江畔,一片上千畝的奇異莓果園鬱鬱蔥蔥,一碧千裡,誘人的果香撲鼻而來,飽滿青翠的果 實還有一個月就可以採摘了。
  • 洪馨蘭 | 臺灣客家文化產業的發展歷程、特色與挑戰
    因此,客家文化產業同時面對既需接上地氣更具在地特色、又必須迎上國際視野的挑戰,也要投入找尋客家文化產業的市場區隔以求創發。      然而,無論如何,筆者仍希望在此強調,客家文化產業作為「一種好生意」,在蓬勃發展的同時,必須建立在以下前提之上:建立讓客家人有尊嚴地永續生存於這塊土地上的友善條件。
  • 「四大行動」助推特色優勢產業高質量發展
    展會以「發展現代種業,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設置優良品種、優質綠色農畜產品等展區,精選內蒙古各地乳、肉、絨、糧油、果蔬、特色產品等六大類1800多種產品參展。王 正 攝□ 白清元新理念引領新發展,新格局創造新機遇,在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市場監管部門地位重要、優勢獨特、作用巨大。
  • 西藏林芝市: 因地制宜發展特色優勢產業
    截至2019年底,林芝累計減貧6958戶23893人,實現了貧困人口動態清零,走出了一條具有西藏特色、林芝特點的發展之路。   如今,林芝正在因地制宜大力推進農牧、旅遊等區域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在全面小康的大道上奮力奔跑。
  • 「野櫻莓」論野櫻莓在中國未來市場的潛力!
    4國內外發展現狀國外市場:歐洲的栽培歷史已經有100餘年,加拿大、俄羅斯、保加利亞、匈牙利、波蘭、捷克等國家都有相當規模的栽培和相關的加工產業。由果實加工的藥品、保健飲料和食品在市場上非常普及和流行。4中國市場形勢中國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生活節奏快、壓力大、環境汙染等已經形成嚴重的亞健康問題。十九大強調:全面取消以藥養醫,堅持預防為主,預防控制重大疾病,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發展健康產業。
  • 特色林業名聲大「皂」——貴州省皂角產業發展綜述
    生態和經濟效益共舉的皂角產業,正是貴州推進生態治理、發展綠色經濟的優勢選項。平均海拔1693米的納雍縣,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類型區。溝壑縱橫,重巒疊嶂,土地破碎,石漠化土地面積佔68.8%。擺脫生態與產業發展困境,納雍以皂角特色林業攻克一座座山頭。
  • 聚焦「莓香小鎮」陳疃!藍莓,熟了熟了!最新探訪,速看!(圖+視頻)
    藍莓也成為了陳疃鎮的特色產業,名氣享譽市內外,陳疃鎮也榮獲「中國藍莓之鄉」稱號,並成功註冊「日照藍莓」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等,近日,陳疃莓香小鎮更是入選「全市第二批特色小鎮」。陳疃藍莓從2005年引進種植以來,堅持以「藍莓+」融合發展為導向,通過延長產業鏈拓寬藍莓產業發展之路。近年來,陳疃鎮藉助市區獎補政策,通過土地有序流轉不斷發揮藍莓產業集聚效應。
  • 臨澤平川鎮:多產業發展促進特色產業增收亮點
    村民通過轉變觀念、調整結構、促進發展,在增加收入的同時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現在,一種新的產業發展模式已經形成。賈家墩村村民賈是推動工業發展的領導者之一。賈順應農村振興發展的要求,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創辦家庭農場,發展櫻桃、甜葉菊、辣椒等經濟作物,有效增加了群眾收入。以玉米種子生產持續飽和的形式,賈帶領當地農民陸續種植143畝櫻桃,開闢了增加工業收入的新途徑。
  • 【鄉村快訊】太平鄉五星村迎來「莓好時光」、水泉鎮積極發展養殖...
    【鄉村快訊】太平鄉五星村迎來「莓好時光」、水泉鎮積極發展養殖業 打造富裕庭院 2020-12-24 20: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特色文化與特色文化產業論綱
    在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實現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目標的背景下,加快發展特色文化產業提上日程,特色文化產業將成為「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文化產業的新亮點。節慶產業立足於地方特色文化,發展特色經濟,從而帶動本地區的經濟發展,可以促進所在地區的文明建設,創造更多就業崗位,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產生巨大的經濟利益。利用節慶文化資源,將節慶活動辦成吸引遊客,擴大和提升地方知名度,實現招商引資,推動地方發展的特色文化活動,正是基於節慶文化資源向節慶產業轉化的這一過程,並由此做大做強節慶文化產業。
  • 興隆村村黨總支書記和麗生:一切為了群眾的幸福生活
    興隆村村黨總支書記和麗生:一切為了群眾的幸福生活 2020-12-10 18: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福綿區:發展特色產業 走向致富之路
    黃沙鱉是六龍村的標誌性產業。近年來,六龍村根據縣級「5 2」、村級「3 1」特色產業規劃戰略,因地制宜,確定了六龍村的發展主旋律——黃沙鱉養殖。隨著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和養殖經驗的不斷豐富,六龍村成立了互幫互助的龜鱉養殖專業合作社和專業水產養殖公司,為新加入的村民和貧困戶提供鱉苗和養殖技術培訓。
  • 平陰鮮花餅大火後 玫瑰花代表的特色產業如何發展
    「鮮花餅的背後,代表的是平陰的玫瑰產業,也是能夠帶動平陰發展的特色產業。」 山東大學社會學教授王忠武說。濟南市平陰縣玫瑰生產栽培歷史悠久,早在1300多年前就有種植玫瑰的記載。平陰也被命名為「中國玫瑰之鄉」,平陰玫瑰入選全省「三朵金花」,位列全市十大特色產業之首。
  • 西藏林芝市:因地制宜發展特色優勢產業_新聞中心_中國網
    截至2019年底,林芝累計減貧6958戶23893人,實現了貧困人口動態清零,走出了一條具有西藏特色、林芝特點的發展之路。如今,林芝正在因地制宜大力推進農牧、旅遊等區域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在全面小康的大道上奮力奔跑。農牧產業蒸蒸日上米瑞鄉通麥村林芝盛世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蔬菜基地裡,一棟棟現代化的溫室大棚鱗次櫛比。
  • 建議提案追蹤 | 推進特色小鎮建設 促進產業融合發展
    建議提案追蹤 | 推進特色小鎮建設 促進產業融合發展 2021-01-11 1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莓生源樹莓濃縮漿飲品,締造全營養飲品新高度
    這些情況讓霖衡實業董事長以及公司的高管團隊為之震撼,決定專門成立考察投資發展樹莓產業的獨立核心小組,並命名為(莓生源)團隊。隨著對樹莓的深入了解,莓生源團隊越來越痴迷,要在中國打造獨一無二的樹莓基地,要讓這種歐美皇室享用的果子進入到中國的每一個家庭。要每一個家庭中的孩子,都能享受到樹莓的營養和美味,要每一個家庭中的女性,都能享受到樹莓帶來的美麗,無懼歲月。
  • 麗水多措並舉助推咖啡特色產業發展
    「通過三年的努力,使咖啡產業成為麗水特色產業,麗水咖啡享譽全國,麗水成為『貿研製文旅』高度融合的中國咖啡城、知名的咖啡交易集散地、時尚生活地和產品生產地。」今年9月市政府第66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的《促進咖啡產業發展行動方案》中,明確提出了促進咖啡產業發展的「三年目標」。
  • 清遠桃源片區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遊和特色產業
    梁繼漢所在的桃源片區,轄內的12個村委會從前寫滿了貧窮與落後:道路狹小,農產品難以出山,年輕人忙著逃離……近年來,桃源片區念好「山水經」,唱好「旅遊戲」,依託獨特的自然環境資源,因地制宜發展以民宿為主的鄉村旅遊和特色農業產業項目,走出了一條脫貧攻堅「資源路」……如今,隨著民宿經濟崛起和特色農業產業的發展
  • 如何走中國特色現代馬產業發展道路?官方解讀《全國馬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
    發展現代馬產業,對於助力鄉村振興,促進農牧民增收,培育體育和文旅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滿足群眾物質和精神文化需求,弘揚中華馬文化具有重要意義。《規劃》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結果導向,夯實產業基礎,統籌全產業鏈布局,對於加快建立現代馬產業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產業體系,走中國特色現代馬產業發展道路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 新疆伊犁州發展特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央廣網伊寧1月16日消息(記者卜鵬 通訊員李燕 趙曉芳 拉扎提)近年來,新疆伊犁州圍繞本地農業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產業,大力推進「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建設,著力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健康發展。走進新疆伊犁州伊寧縣喀什鎮加爾蘇村駱駝養殖基地,駱駝養殖專業戶努爾蘭·艾孜別克正在給駱駝餵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