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市梁子湖區太和鎮胡進村
推介摘要:三月春風拂,和煦陽光媚。此時如果來到鄂州市梁子湖區太和鎮胡進村產業基地,放眼望去,幾十個白色大棚整齊排列,大棚內滿眼翠綠,茂盛的草莓苗間點綴著白色花蕊,一顆顆紅彤彤的牛奶草莓、一串串"白富美"的白草莓或鑲嵌在綠葉叢中,或垂掛在田壟兩邊,許多農戶和遊客穿梭在園間,享受著採摘草莓的樂趣,構成了一幅"一抹紅顏青上壟,滿面桃花笑春風"的醉人畫面。
近年來,胡進村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在扶貧路上,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丟下一個貧困群眾的殷切囑託,按照"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依託各項惠農惠民政策,積極探索"鄉村振興、能人引領,租賃返聘、集體反哺,抱團發展、培訓造血,道路暢通、產業支撐"等多種產業扶貧模式,成立金雞湖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聘請杭州木木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進行面對面、定時定期技術指導,打造"集趣胡進,'莓'好生活"產業興村品牌。如今的胡進村,自然景色優美,空氣新鮮,三季有花,四季有果,山水相映,綠樹成蔭,綠色植被覆蓋率達到95%以上。
一、基本情況
胡進村位於太和鎮南部,三面被幕阜山餘脈環抱,南臨盈盈楊橋水庫,與大冶市茗山鄉接壤,全村總面積5。29平方公裡,轄11個村民小組,518戶、總人口2090人。全村現有耕地面積3000畝,其中水田面積1200畝,旱地面積1800畝,山林面積4400畝,水面面積550畝。這裡有始建於清朝鹹豐年間的胡后角古宅、有馬鞍山抗日戰爭遺址,有千年古井---毛家井等眾多人文古蹟。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胡進村為典型的山區散居型農業村,是無資源、無資金、無產業的省級貧困村。針對本村土地利用率不高、產業形態低端低質、勞動力外流、集體經濟收入為零等問題,村黨支部領辦成立合作社,集中流轉土地、抱團發展,探索出了一條實現鄉村產業振興的新路徑。
(一)堅持把"生態宜居"作為重要抓手,推動鄉村面貌煥然一新
針對傳統村莊雜草叢生、庭院雜物堆放無序等問題,胡進村的幹部們創新將環境"治理"變成了環境"自理"。通過"清潔村莊、示範村莊、美麗村莊"三晉級機制,和開展"十星級文明戶""美麗庭院""最美保潔員"評選,引導灣與灣之間、每個自然灣戶與戶之間,全村保潔員與保潔員互比拼相督促,群眾在環境治理中實現了"要我治理"到"我要治理"的思想轉變,"愛家護家"的意識普遍增強。現在的胡進村,下雨天都可以穿著皮鞋到處走,路上乾乾淨淨,空氣清新,人心亮堂。圍繞"四改",建立完善"雙承諾"機制。通過政府補貼、項目支持、農戶自籌,建成垃圾分類收集設施60個、公共廁所5座、汙水管網3公裡,實現垃圾"戶掃、組集、村收、鎮運、區處理"。通過黨員和典型示範帶動,百餘戶村民主動精準滅荒、"三邊植樹"2630畝。為改善閒置荒地面貌,村兩委將荒地規整形成塊狀微田園,由村民認領,黨員幹部帶頭動員群眾清理雜物、建設小菜園、小花園和小遊園,推動荒地變綠地。
(二)堅持把"富民增收"作為首要目標,推動產業提檔升級
集體流轉,不做"一錘子買賣"。根據村土地拋荒現象,村黨支部通過召開黨員會、村民代表會,廣泛聽取村民意見後,決定由村黨支部領辦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將毛家井、新王才、青龍海三個自然灣的土地納入合作社管理,其餘的一般用地、林地、荒地也折算成股份,由村集體代持。流轉之初,群眾有牴觸,村支部就用笨辦法,由支部班子成員每人承包一定戶數,挨家挨戶做工作。告訴村民,村裡不做"一錘子買賣",不是把土地轉出去就不管了,而是由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由分到合,實現抱團發展。終於做通了村民思想工作,流轉土地510畝。
騰籠換鳥,農業煥發新生命。以前,胡進村產業以傳統種植業為主,經濟效益差、帶動增收弱。胡進村兩委提出"騰籠換鳥"的思路,引進杭州木木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由村黨支部書記胡寶慶牽頭,動員6名在外創業成功人士,回村成立鄂州市金雞湖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將流轉過來的土地,交給金雞湖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生產經營,發展草莓、藍莓、白芨等生態林果產業,推動農業創新和特色農產品發展,實現了產業升級。
集體擔保,家門口圓就業夢。土地流轉出去以後,村裡人閒了下來,大部分青壯年選擇外出務工,留下的基本上是年齡偏大者和貧困人員。黨支部根據村民的願望和實際需求,又成立了一家勞務合作社,對有一定文化的村民進行專業培訓,組織村裡貧困戶人員和年齡偏大的人到公司基地務工,實現了村民家門口再就業的願望。
創新思維,專注極致農產品。好品種是基地掙錢的法寶。2018年9月初,胡寶慶到浙江學習草莓種植技術,了解到白草莓品種供不應求,便引進種植。經過精心種植的"白雪公主"白草莓,一斤賣到100多元。隨著近幾年農家樂採摘市場逐漸飽和,胡進村結合草莓、藍莓採摘旅遊,先後開辦農家宴,舉辦草莓節,建設遊樂場,不斷拉長產業鏈條,讓遊客進得來、留得住。針對草莓、藍莓不耐儲存的特點,胡進村發展草莓、藍莓深加工,製成莓果乾、果糕和飲料,提升產品附加值10倍以上,進一步拓寬村民致富路。積極探索"莓"產業服務直營方式,加入電商平臺,安排專人負責,形成了"基地+電商直營店"相結合的網絡體系。今年疫情發生後,草莓銷售出現難題。在上級黨委、政府的幫助下,胡進村舉辦線上草莓節,打造"線上直播配貨+線下無接觸配送"的新商業模式,打破了銷售困境。網上訂單累計達到1500餘單,銷售量超過7500斤,帶動農戶增收11餘萬元。
產業扶貧,推進融合發展。在幫扶單位支持下,杭州木木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技術指導下,胡進村以"產業+扶貧"的模式,帶貧減貧36戶,每月增收1500元以上;以"生態農業+旅遊"模式,打造竹弄坊、觀景亭、"花果山"、紫薇花廊、趣味楓林等城市人喜愛的休閒區,盤活馬鞍山抗戰舊址、后角百年古宅閒置資產,形成依託"莓"產業,集生態農業生產銷售、果品深加工、科普體驗於一體的田園觀光綜合體。每年為村集體年均提供穩定收入50萬元,實現了"苦命村"向"幸福村"的美麗蝶變。
(三)堅持把"四好農村路"作為發展支撐,助力精準脫貧攻堅
村道改建前坡陡、彎急、路面寬度不足、破損嚴重,制約了當地產業發展,給群眾出行帶來諸多不便。2016年,胡進村在沒有任何上級資金扶持下自籌資金200多萬元建設了鄂州市第一條3。5公裡的"四好農村路",方便了胡進村百姓的出行,讓世世代代的山裡人第一次走上了寬敞的柏油路。
這條路是一條產業路、扶貧路,全力打通了交通"動脈",有效解決群眾出行、產業發展難題,讓農家的土特產品走出大山暢銷全國各地,把農村公路打造成群眾滿意的幸福路、致富路,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贏脫貧攻堅戰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讓綠水青山真正變成金山銀山。
(四)堅持把"和諧幸福"作為不懈追求,引領鄉風向善向美
圍繞胡進村人、文、地、產、景的整體面貌,創作14幅水墨牆,增強群眾、遊客對胡進歷史淵源的認知,營造濃厚文化氛圍。依託村級廣場,設立"孝親長廊",展示了新24孝文化、現代家風家訓等內容;以日間照料中心為載體,為孤寡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復護理、文化娛樂等服務;評選 "最美家庭",大力宣傳群眾身邊看得見、摸得著、學得到的"道德模範""身邊好人",潛移默化傳播孝親文化,營造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圍。搭建道德大講堂、胡進夜校等培訓載體,開展鄉村文化、垃圾分類、果樹栽培等培訓,促進現代文明和農耕文化交匯融合,提升村民道德素質和文化素養。
綠水青山美如畫,產村相融助振興。胡進村通過抓"莓"好產業,促進創新、美化環境、產業發展,一系列的舉措成效顯著,迎來好"錢景"。村強起來了、村美起來了、村民富起來了! 胡進村在產業脫貧的道路上越走越歡暢,村民們的生活越來越幸福、自信,胡進大地離著鄉村振興的夢想越來越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