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城市的最後一首愛情詩,在這越來越難以把城市當作城市來生活的時刻。
InArchDesign # 影像&城市 #
活動策劃
看不見的城市&影像化表現
The Invisible Cities Become Visible
▼
1.活動介紹 2.讀書筆記 3.參與方式
Part One 活動介紹
▶一些藝術家把書中的城市畫了出來。
Penthesilea·賽德茜麗亞·水彩 by Colleen Corradi Brannigan
▶一些攝影師嘗試剔除現實中雜亂的背景,剝離出真正的城市。
平遙古城·攝影 by Irene Kung
▶一些導演嘗試用電影把想像中的城市展現給世人。
Blade Runner 2049·影像 by Denis Villeneuve
▶有一些用獨立電影來講述自己的思想方法和個性視角。
你往何處去·影像 by 楊正
(上一次的放映活動詳見南京放映丨豆瓣標記24人,你是第25位。)
▶把想像力用在積木上會發生什麼?
積木建築模型·積木 by 磚塊積木·微築社
▶《看不見的城市》是卡爾維諾幾何晶體的完美展現,借馬可·波羅向韃靼人的皇帝忽必烈講述了自己在旅途中所見過的城市。
一共有11個主題:城市與記憶、城市與欲望、城市與符號、輕盈的城市、城市與貿易、城市與眼睛、城市與名字、城市與死者、城市與天空、連綿的城市、隱蔽的城市。
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
▼
我們要給書中55個看不見的城市建立資料夾
將能影像化表達城市的內容放入各自的資料夾之中
一段時間過後城市的資料夾裡會有些什麼?
歡迎加入 影像&城市 課題研究小組
電影中的循環往復結構 古根海姆博物館的曲線(對應同心圓之城 奧林達)
1984 大都會(未來感的城市)重慶(對應路徑之城)
關於戲劇:暗戀桃花源的一場兩戲恰如正面反面之城
楚門的世界 對應永遠走不出來的城 城市與標誌
銀翼殺手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城市與欲望
黑鏡 西部世界 宮崎駿的天空之城
狗鎮 百年孤獨 米蘭昆德拉
……
探討城市與影像的關係 多個專業互相啟迪
Part Two # 影像&城市 #
日常學習筆記
看不見的城市
讀書會整理·精讀版
文字 | 伊寧
▼
▶黑色字:略讀 ▶紅色字:重點 ▶灰色字:精讀
「在可以想像的城市的數目之中,那些元素組合缺乏聯繫的線索,缺乏內在的規律,缺乏一種透視感和一番故事的城市,必須排除在外。城市如同夢境:所有可以想像到的都能夢到……其中隱含著欲望,或者其反面——畏懼。城市就像夢境,是希望和畏懼建成的,儘管她的故事線索是隱含的,組合規律是荒謬的,透視感是騙人的,並且每件事物中都隱藏著另外一件……對於一座城市,你所喜歡的不在於七個或是七十個奇景,而在於她對你提的問題所給予的答覆。」(《看不見的城市》)
城市的血和肉
記憶
卡爾維諾在書中最認真的探討
左拉
像一套盔甲,一個蜂巢,
有許多小窩可儲存
每個人想記住的東西
為了讓人更容易記住
左拉被迫永遠靜止並保存不變
於是衰萎崩潰,消失
莫利裡亞
古典的舊摩麗裡亞存在
於古老的明信片圖畫
通過新城人們可以回顧過去
並抒發思古之幽情
欲望
它與記憶密切相關
若將城市作為主體來看,城市也正在集合人們的欲望來填充自己的身軀,使之呈現不同的形態。欲望隱藏在潛意識、夢境的深處,同時也隱藏在城市每個角落,推動著城市向四面八方擴大,以及向高空發展。
城市提供各種欲望,但是卻永遠不會完全滿足人們的欲望。也正是因為這種不滿足,城市才可能有空間擴充自己。
▶欲望如同城市身體中的細胞一樣,不斷銷毀更新自己,它吸引人們向城市的身體中注入動力,也時常會讓人們警覺,因為每個城市中生活中的人不過是更新換代的細胞中的某一個。
多羅泰亞
物產豐富,擁有美女、小曲的城市
沙漠中趕駱駝的人在某天清晨路過
卻讓他倍感滿足,在以後的歲月中念念不忘:
▶人們為滿足個人慾望而投奔或改造城市的同時,也變成了城市進化過程中的奴隸。欲望使人們充滿活力創造更多的物質與非物質的價值之物,也使人們在城市面前筋疲力盡:
阿納斯塔西亞
「你若是每天八小時切割瑪瑙、石華和綠玉髓,
你的辛苦就會為欲望塑造出形態,
而你的欲望也會為你的勞動塑造出形態。」
「你以為自己在享受整個阿納斯塔西亞,其實你不過是她的奴隸。」
▶一座城市無限度地滿足每個個體的欲望,便會陷入混亂,甚至毀滅。
菲多拉
菲多拉的博物館收藏人們夢想中的城市模型
每當人們想按自己的欲望改造菲多拉時,
菲多拉卻早因別人的欲望變了面貌。
最終,每個為菲多拉描繪的藍圖都沒有實現,菲多拉成了廢墟。
佐貝伊德
每條街道都是欲望的形體。
佐貝伊德裡的人們,按照自己夢境來修築城市的街道,
以求在現實捕捉到夢中的少女,結果街道變得越來越混亂。
佐貝伊德變成了人人厭棄的城市。
城市的元素
符號
符號可以是「欲望」的表徵,是記憶的載體
伊帕奇亞
每一座城市都可擁有花園、皇宮、圖書館等各式城市符號,
人們目光掃過那些事物的表面,便可知道哪個是什麼。
但伊帕奇亞卻不同
在木蘭花園中看到的不是美女而是醜陋的螃蟹
在巍峨的皇宮裡看見的是被圈禁的囚犯
在圖書館看到的是呆滯地抽鴉片的年輕人
▶伊帕奇亞事物的外在形態是對固化符號解讀與城市經驗的背叛
當然,總有一天,我在伊帕奇亞的唯一願望將是起身離去。我知道,不該走向海港碼頭,而必須爬上城堡最高的尖塔,去等候一條路經那裡的船隻。
名字
在《看不見的城市》裡,人們找不到能認得出的城市。
所有的城市都是虛構的,正如卡爾維諾所說:「我給它們每一個都起了一個女人的名字。」 城市與名字既相互關聯,又可能彼此分離。每座城市的名字喚起的是關於一座城市的歷史與記憶,也可能是每個人心中欲望的念想。
皮拉
「終於有一天,旅行把我帶到了皮拉。一踏上這塊土地,我就立即忘掉了以前的所有想像;皮拉變成了皮拉自己的樣子。……從那以後這個名字在我腦海中喚起的就是這幅景象……除此之外,這個名字不可能具有其他的意義」
貿易
歐菲米亞
▶每年冬夏至和春秋分,商人匯集,交換記憶
這些人順著河流或穿越荒原遠道而來,到歐菲米亞來決非只為做買賣,也是為了入夜後圍著集市四周點起篝火堆……聆聽旁人所說的詞語。……
▶城市中人與人之間的貿易也可以是隱秘的
克洛艾
(人們)彼此互不開口,指頭也不會動一下,甚至連眼皮都不會太一下,卻能發展成約會、引誘、通姦、縱歡。
克洛艾,這座最貞潔的城市,時刻都被肉慾推動著。如果男人們和女人們開始實現他們朝露般短暫的夢,每個幽靈都會變成人,上演一段追求、虛偽、誤解、衝突與壓迫的故事,而幻想的旋轉木馬就會馬上停止。
▶目光、夢境、微動作……類似看不見的行為,亦是人們互相連接、交換、貿易模式。
卡爾維諾試圖在作品中將這種「隱形的」聯結表現出來,於是在「城市與貿易」這一系列裡,他將城市的物質背景進行了省略,並讓如「隱形貿易」用「線條」「箭頭」「繩子」表現出來。這些城市中遍布網線,它們呈現了城市的另一個側面,這是由情感、親緣、欲望等糾纏而成的城市。
艾爾利西亞
▶城的生命靠各種關係維持
拉起繩子建立關係 血緣、貿易、權力、代表
繩子最多時 居民便離開,重新開始
眼睛
「城市與眼睛」
著重表達城市觀看自我的方式
寶琪
藏在雲梯,一切都不接觸地面,居民與地球上的城市保持著距離,但是卻不得不通過觀望地面上的一草一木來冥思自己「杳然的存在」。
▶如果將城市視為符號的集合,那麼以個體的角度觀看,我們就會發現自己正被符號所包圍。
瓦爾德拉達
▶人和城處於「看」和「被看」的互動關係。人在城市中的生活變成了表演,並且被城市操控著。
不管發生什麼
都會在另一個瓦爾德拉達重複
孿生的城並不平等
出現或發生的事物並不對稱
兩個瓦爾德拉達相依為命
▶觀看並不囿於一種方式,觀看一座城市,可以是凝視也可以是一撇。觀看也是選擇的過程,不同的視角選擇會生成不同的觀感:
摩裡安娜
背面是隱藏的面孔
城市沒有厚度
兩面都有圖畫的一張紙
兩幅畫既不能分開,也不能對望
▶欲望會影響著眼睛移動的角度,記憶將會通過視角移動中形成或改變。
城市的形態會隨著人們觀看的角度而改變,所以,人們觀看與閱讀城市的形態是無盡的,這些元素是構成記憶與欲望的組件,它們為記憶與欲望尋找形式。
城市的特徵
《看不見的城市》中還有三個不太一樣的主題:輕盈的城市、連綿的城市、隱秘的城市。在「輕盈的城市」這一系列中,卡爾維諾收錄了那些有點抽象的空幻城市;而「連綿」與「隱秘」這兩個系列 表現出卡爾維諾對現代特大城市的映射。
▶輕盈是卡爾維諾文學創作的美學追求之一,也匯聚了他對現代城市的思考。
在文本中,可汗注視著他的帝國已經遍布的城市,重壓著大地和百姓。「帝國正在被它自身的重量壓垮。」忽必烈心想。於是,他夢境裡出現了像風箏一樣輕盈的城市……
珍諾比亞
▶沉重,冗雜的大城市與特大城市成為現代城市發展的統一模式。
「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都緩慢地石頭化,程度可能不同,但毫無例外地都在石頭化,仿佛誰都沒能躲開美杜莎那殘酷的目光。」
待續
Part Three # 影像&城市 #
參與方式
線上資料徵集:掃碼審核後入群,(專業不限/積極參與為上),群內共享資料,分享時以「城市名稱+內容」的形式。方便整理。(形式不限:聲音/圖畫/拼貼/攝影/模型……請自由發揮想像力)
積木模型製作:掃碼審核後入群,進群後群成員搜索微築社,聯繫微築社負責人。可以提供積木塊零件。
本活動由InArchDesign學社組織,歡迎各種社團抱團參加。
他說:「如果最後的目的地只能是地獄城,那麼一切都沒有用,在那個城市的底下,我們將被海潮卷進越來越緊的漩渦。」
波羅說:「生者的地獄是不會出現的;如果真有,那就是這裡已經有的,是我們天天生活在其中的,是我們在一起集結而形成的。存在著兩種免遭痛苦的法子,對於許多人,第一種很容易:接受地獄,成為它的一部分,直至感覺不到它的存在。第二種有風險,要求持久的警惕和學習:在地獄裡尋找非地獄的人和物,學會辨別他們,使他們持續下去,賦予他們空間。」
編輯 | Van_Kafka
版權聲明
圖片來源於網絡整理
參考文獻一大堆
回復 002 獲取資料
InArch學社 歡迎加入
InArchDesign #影像&城市#
閱讀原文 了解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