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理念辦冬奧:清華建築設計研究院匠造張家口賽區冬奧場館

2020-12-22 東方財富網

雖然距2022年冬奧會開幕還有四百多天,但張家口冬奧賽區場館已完成主體施工,主要場館正為即將到來的冬奧測試賽做準備。

據了解,冬奧會張家口賽區由清華建築團隊引領全部規劃設計。其中,國家冬季兩項中心的設計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院長莊惟敏主持,莊惟敏也因此成為了「既設計了夏奧射擊賽場又設計了冬季射擊賽場」的首位中國建築師;古楊樹場館群規劃和國家北歐兩項中心設計由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院長、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副總建築師張利主持。

可持續發展貫穿設計規劃

作為北京2022冬奧會張家口賽區的總規劃師,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院長、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副總建築師張利告訴記者,「可持續發展」是北京成功申辦2022年冬奧會提出的三大理念之一,在此理念影響下,張家口賽區內場館及配套建築,冬季採用風電供熱,夏季採用自然通風、外遮陽等被動式技術,不需要設置空調,大大降低了建築的運營能耗。

可持續性理念貫穿了冬奧會三個賽區規劃設計,其中特別反映出2022冬奧會和2008年夏奧會以及其他國家辦冬奧會不一樣的地方,是對自然的最小幹預。無論是新建場館,還是改造後的場館,都執行一個原則,即在奧運會比賽以後,將遺留的對地表生態的影響降到最低。

據張利介紹,在張家口賽區的設計規劃中,整個山谷地表生態系統將在賽後盡最大可能恢復。跳臺滑雪中心建成後將成為張家口賽區的主要形象場館,承辦冬奧會跳臺滑雪比賽,會後將用於國際比賽和國家隊訓練,以及包括旅遊觀光、足球比賽、滑草在內等一系列大眾體育休閒活動。國家越野中心的技術樓將保留,山野將變成山地摩託及馬術場地,轉換成戶外體育公園。「雪如意」本身有各種各樣賽後的考慮,會是多種大型事件與活動的場所。冬季兩項中心將完整保留,兼做越野和夏季射擊的訓練。

北京冬奧場館的實踐和探索,也獲得了國際奧委會的高度評價。北京冬奧會協調委員會認為,北京冬奧會的籌辦堅持踐行《奧林匹克2020議程》,不僅充分利用了2008年奧運會的場館遺產,並且把長期可持續性的方案納入了不同項目中,這些成就將使北京、河北乃至中國其他地區長期受益,同時也將成為國際奧林匹克賽事籌辦的新典範。

另據官網資料,作為張家口賽區的規劃設計單位,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成立於1958年,為國家甲級建築設計院。2010年11月獲教育部批准進行改制,於2011年1月5日改制為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2011年11月被批准成為北京市高新技術企業。

冬奧會反向帶動資源輸送

官方資料顯示,2022年冬奧會張家口賽區核心區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區太子城及周邊區域,佔地約9.6平方公裡。賽區冬季降雪早、雪期長,溫度適宜,山形地貌豐富、生態環境良好、具有世界一流的冬季體育資源,將承辦除單板大跳臺項目、高山滑雪與雪車雪橇比賽外其餘所有雪上項目比賽。

據了解,張家口賽區共分為太子城組團、雲頂組團和古楊樹組團。太子城場館組團中,沒有競賽場館,主要場館為奧運村,其緊鄰金代太子城遺址、太子城冰雪小鎮。在太子城場館組團之外,緊鄰的依次是金代太子城遺址(由清華大學設計院進行保護規劃)、太子城冰雪小鎮(包括文創、會展、國賓山莊等片區,由中國建築學會協同清華大學設計院組織中國各地優秀建築師共同設計)。張利介紹,在太子城組團,比較突出體現的是如何實現地方經濟需要的合理規模開發,通過高品質的開發,來給國際冰雪勝地經濟提供未來發展的支持。

雲頂場館組團除了原有建築,沒有新設永久性建築,主要是因地制宜改造現狀的雪場,增加了若干條賽道,以滿足大迴轉、坡面障礙技巧、U形槽等比賽規格需求。張利透露,該組團強調對現有場館、現有雪場的更新,同時,要強調臨時設施最大化,減少對雪場正常運營的幹擾,「其中有一些臨時性的結束區設施在賽後會被取消。」

由國家冬季兩項中心和國家北歐兩項中心組成的古楊樹場館群是一個完全新建的場館組團。備受矚目的「雪如意」——國家跳臺滑雪中心是我國首座符合國際標準的跳臺滑雪場地,也是張家口賽區冬奧會場館群建設中工程量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競賽場館。

對此有分析人士指出,回顧冬奧會歷史,一個區域性或國際性城市對其附近的一個山地小鎮,沿自然山谷走向進行的資源輻射關係是屢見不鮮的,冬奧會的舉辦,往往是反向資源流動的強力推動。通過2022北京冬奧會的舉辦,基礎設施、機會、人才、資金等資源,會從原來向大北京地區無休止地集聚,變成一種反向的輸送,從而帶動整個地區共同的發展,共同的進步。

(文章來源:中國網財經)

相關焦點

  • 冬奧場館「雪如意」「冰玉環」都是啥?記者帶您到張家口賽區探真容
    寒冷的天氣沒能擋住冬奧場館的建設進度和工作人員的熱情。從空中俯瞰冬奧會張家口賽區,「雪如意」「冰玉環」等各大場館已初露真容。記者獲悉,目前張家口冬奧賽區場館主體完工,主要場館正為即將到來的冬奧測試賽做準備。
  • 創造「可持續發展」新典範——寫在北京冬奧組委成立五周年之際(二)
    光明日報記者 王東  2015年7月31日,當北京聯合張家口申辦2022年冬奧會成功時,就向世界莊嚴地承諾:在未來的籌辦和承辦過程中,中國將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  2015年12月,北京冬奧組委成立以來,將「可持續發展」理念始終貫徹在籌備工作的每一個細節當中。
  • 相約冬奧|張家口賽區冬奧籤約酒店已建成17家
    崇禮雲瑧金陵翠雲山酒店正式開業張家口賽區冬奧籤約酒店已建成17家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趙瑞雪)12月10日,作為北京冬奧會官方指定接待酒店的張家口市崇禮區雲瑧金陵翠雲山酒店正式開業,這是今年河北省冬奧在建籤約酒店
  • 快來戳海報,冬奧競賽場館首次「集體亮相」
    「冰絲帶」「雪如意」「水晶鞋」……這些充滿詩意的冬奧場館已經英姿初現今年底所有冬奧競賽場館將完工【請點擊一次 共兩張圖】北京冬奧會和冬帕運會將在三個賽區舉辦分別是北京、延慶、張家口賽區北京賽區的一批「雙奧場館」實現了冬夏運動雙向轉換戳戳海報 一起走進冬奧場館
  • 如何打造最「聰明」的冬奧場館?|揭秘
    新京報訊(記者 吳嬌穎)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帕運會計劃使用共計25個場館,分布在北京賽區、延慶賽區和張家口賽區。目前,所有競賽場館都已完工交付。截至2020年底,北京賽區首鋼滑雪大跳臺、國家速滑館、國家遊泳中心、首都體育館、五棵松體育館等場館均實現完工。延慶賽區的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延慶冬奧村及山地新聞中心四大場館也全面完工。
  • 冬奧籌辦擦亮京張冰雪名片
    「冬奧構建的一小時生活圈,使得京張聯繫更加緊密。冰雪、旅遊休閒、體育健身等產業的發展隨之而來。」北京冬奧組委新聞宣傳部副部長呂欽告訴記者。從新建場館按期竣工,到改建場館完成切換,再到交通基礎設施完工,一條北京至河北張家口的「冰雪走廊」日漸顯現,讓兩地人民共享冰雪運動帶來的發展機遇。
  • 北京冬奧會張家口賽區場館主體完工
    綜合消息,距2022年冬奧會開幕還有四百多天,目前,張家口冬奧賽區場館主體已完工,主要場館正為冬奧測試賽作準備。   冬奧會期間,張家口賽區共將舉辦51個小項的比賽,產生51枚金牌,約佔全部比賽項目的47%。賽區核心區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區太子城及周邊區域,佔地約11平方公裡,共分為太子城、雲頂和古楊樹三個組團。
  • 冬奧競賽場館首次「集體亮相」
    「冰絲帶」「雪如意」「水晶鞋」……這些充滿詩意的冬奧場館已經英姿初現。今年底,所有冬奧競賽場館將完工,來看效果圖(上)變身實景圖(下)!北京冬奧會和冬帕運會將在三個賽區舉辦,分別是北京、延慶、張家口賽區。北京賽區的一批「雙奧場館」,實現了冬夏運動雙向轉換,一起走進冬奧場館!
  • 12月底北京冬奧這兩賽區競賽場館將具備辦賽條件,他們在創造奇蹟……
    三年來,北京按照「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錯,一天也誤不起」的要求,克服重重困難,有序推進各項冬奧建設項目。到本月底,北京賽區和延慶賽區所有競賽場館將具備辦賽條件。「無名者剪影」採訪了一批冬奧建設者代表,他們有的常年奮戰在海拔2198米的小海陀山上,頂風冒雪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建設奇蹟;有的是「雙奧建設者」,為改造現有場館貢獻智慧;還有的踐行綠色辦奧理念,破解生態保護、環保製冰等一個個難題。
  • 冬奧競賽場館首次集體亮相!「水晶鞋」是用來幹啥的?
    「冰絲帶」「雪如意」「水晶鞋」……這些充滿詩意的冬奧場館已經英姿初現今年底所有冬奧競賽場館將完工北京冬奧會和冬帕運會將在三個賽區舉辦分別是北京、延慶、張家口賽區北京賽區的一批「雙奧場館」實現了冬夏運動雙向轉換作為本屆賽事唯一新建冰上競賽場館國家速滑館「冰絲帶
  • 冬奧競賽場館首次「集體亮相」_鳳凰網
    北京冬奧會和冬帕運會將在三個賽區舉辦,分別是北京、延慶、張家口賽區。北京賽區的一批「雙奧場館」,實現了冬夏運動雙向轉換,一起走進冬奧場館!張家口賽區位於崇禮區,將產生51枚金牌,將近冬奧會總金牌數的一半,是產生金牌數最多的一個賽區。
  • 【北京冬奧 我們來了】冬奧有你更精彩
    從今天起,光明日報開設專欄《北京冬奧 我們來了》,持續記錄2022年北京冬奧會、冬帕運會的籌備進展,講述中國冬季體育健兒的備戰歷程,介紹兩個冬奧的歷史延革及比賽項目,以及發生在你我身邊的、與冬奧相關的平凡人的故事。  北京冬奧,需要你和我的共同參與;北京冬奧,有你更精彩!2020年的最後一天,北京的氣溫降到入冬以來最低值。
  • 更高速、更順暢、更智慧 | 中國電科與冬奧「激情約會」
    時間倒回至一周前的晚上,北京冬奧會標誌性新建場館——國家速滑館「冰絲帶」內,比賽大廳的照明第一次亮起來,場館內煥然一新的面貌透露出迎接冬奧的氣氛。而此時,延慶賽區場館和基礎設施建設也已進入收尾階段……在這個過程中,中國電科發揮電子信息領域科技創新戰略力量作用,組建了冬奧會建設重大專項領導小組、商務組和技術組,編寫完成了2022年北京-張家口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項目系統設計方案稿,同時持續技術創新,為北京冬奧會貢獻更高速、更順暢、更智慧的體驗。
  • 冬奧有你更精彩
    從今天起,光明日報開設專欄《北京冬奧 我們來了》,持續記錄2022年北京冬奧會、冬帕運會的籌備進展,講述中國冬季體育健兒的備戰歷程,介紹兩個冬奧的歷史延革及比賽項目,以及發生在你我身邊的、與冬奧相關的平凡人的故事。  北京冬奧,需要你和我的共同參與;北京冬奧,有你更精彩!  2020年的最後一天,北京的氣溫降到入冬以來最低值。
  • 北京冬奧籌辦走過極不平凡的一年
    目前,北京冬奧組委正在與國際冬季單項體育聯合會等方面保持密切溝通,共同制定有針對性的冬季項目測試方案,在保證人員安全的前提下,適時舉辦系列測試活動,努力完成測試任務,為正式辦賽積累經驗。疫情發生後,冬奧組委推動實現冬奧場館建設項目最早復工、全部復工,同時多策並舉,最大化保障建設者的健康安全。
  • 向奧林匹克兌現我們的承諾——寫在北京冬奧組委成立五周年之際(一)
    然而,寒冷的天氣並沒能擋住冬奧場館的建設進度和工作人員的熱情。12月8日,記者來到海拔1857米的冬奧會張家口賽區雲頂組團A結束區,腳下的積雪吱吱作響。北京冬奧會時,參加障礙追逐賽和平行大迴轉比賽的運動員將在A結束區完賽。此時此刻,十幾臺高大的造雪機轟鳴作業,噴出的大片雪花形成一道道白色弧線,在陽光下十分耀眼。
  • 2022冬奧會的腳步更近了,北京延慶張家口三個賽區驚豔亮相
    新華社記者鞠煥宗攝來自天南海北、各行各業的人們拋灑汗水、貢獻智慧全面展開北京冬奧會籌備工作北京賽區全部新建場館將於2020年內完工2020年底全面具備辦賽條件「冰絲帶」國家速滑館工作人員在國家雪車雪橇中心賽道上進行施工作業(2020年3月9日攝)。
  • 坐著高鐵看冬奧 京張高鐵延慶線開通
    京張高鐵延慶支線從京張高鐵八達嶺西線站開始,到延慶站結束,全長只有9.33公裡,其中橋長2.6公裡,設計速度為每小時160公裡。延慶支線將與已通車的京張高鐵構成北京市區往返2022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的高效便捷通道,人們與冬奧賽區的距離進一步拉近。
  • 籌辦5年 冬奧風撲面而來
    據北京冬奧組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經過不懈努力,場館和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在北京賽區,首鋼滑雪大跳臺完工並舉辦了國際雪聯世界盃比賽,國家遊泳中心完成全冰面測試並舉辦了全國青少年冰壺公開賽,國家體育館、首都體育館等現有場館改造加快推進。
  • 「跑向2022」 冬奧三大賽區共同舉行路跑活動
    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迎來倒計時500天之際,9月20日,北奧集團在北京、延慶、張家口三大冬奧賽區,發起「跑向2022」路跑活動,共同弘揚奧林匹克文化,致敬北京冬奧會。北京路跑圖本次「跑向2022」路跑活動以冬奧頒獎廣場為終點,全程約15公裡。參與者中,除了熱愛路跑活動的民間跑團成員,還有來自「水立方」等奧運場館的「雙奧跑者」。在北京,跑團從隆福寺文創園出發,經故宮和景山,沿中軸線一路向北,直達本次線路的終點——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這裡將成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賽時頒獎廣場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