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和解讀顧城的詩,是一場唯靈之旅

2020-12-28 百眼巨人的眼光

作為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顧城與北島、舒婷並稱三巨頭。他在《一代人》中的那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晴,我卻用它尋找光明。」寫下了至今仍在詩歌史上發亮的句子,這短短兩句成為了中國新詩的經典名句。

顧誠的思維是玄秘的,讀顧誠的詩歌,其最大的特點是意象的呈現。正如前面那兩句就清晰地勾畫出了一群探索者的堅定形象,字裡行間表達出了那一代人的複雜意象,讓人每讀一次都能找到與眾不同的感覺。

欣賞顧城的詩要了解他常用的表現手法,如象徵隱喻、抽象變形、物象疊合、感同身受等等,他有著孩童般的夢幻情緒和純稚風格,多用直覺和印象式的語句,屬於唯靈浪漫主義詩人。具有反思與探求意識及濃厚的英雄主義色彩,建立起了對人的特別關注,把詩歌作為探求人生的重要方式。

顧城的《遠與近》很多人說讀不懂,不同的人讀後的感覺也差異很大,而且分成好幾派,有的說是愛情詩,有的卻說是諷喻詩。單純從愛情、哲學、歷史反思的角度去解讀都可能會有所偏頗,其實它蘊含了詩人強烈的精神寄託和追求,是一種意象的表達。此詩通過遠近兩種距離的悖反表達了單純而複雜的特殊感情,揭示出人世間永恆不變的矛盾衝突,即靈與肉的衝突和對立。用象徵的手法表現人總會對現實真切生活心存不滿,認為美好的永遠在遠處,用意象抒情表現了此岸與彼岸,物質與精神的衝突。

最後一起欣賞一下1982年8月,他寫下的《門前》這首愛情詩吧。

我多麼希望,有一個門口

早晨,陽光照在草上

我們站著

扶著自己的門窗

門很低,但太陽是明亮的

草在結它的種子

風在搖它的葉子

我們站著,不說話

就十分美好

有門,不用開開

是我們的,就十分美好

意境極美,極童話,成為一代經典。

相關焦點

  • 詩人的悲哀:《顧城的詩顧城的畫》
    僅留意一下詩人的死法,也會讓我們嘆為觀止——普希金,因決鬥而死;拜倫,死於希臘的戰場上;屈原,投江自盡;陶淵明,餓死;謝靈運,梟首;王勃,旅途中溺死;杜甫,很可能是吃牛肉噎死;李煜,死的不明不白;柳永,可以歸納為窮死;海子,山海關外臥軌。有人統計從1987年至今,中國現代詩人中非正常死亡的有21人之多,而本書的作者顧城就是其中之一。
  • 這些詩都只有一句話,卻精妙絕倫——顧城篇
    而短詩又是詩歌中的精品,往往只有一兩句話,但是卻自成一首詩。短詩易於閱讀,且容易被記住,所以傳播度極高。唐詩裡流傳最廣的恰恰是篇幅最短的五言絕句,我們人人熟知的《靜夜思》、《登鸛雀樓》、《春曉》等。現代詩裡也有很多非常經典的短詩,今天我們就一起欣賞一下顧城的那些只有一句話兩句話的短詩。
  • 致遠朗讀|顧城《嘰嘰喳喳的寂靜》
    《嘰嘰喳喳的寂靜》 作者:顧城朗誦:郭致遠配樂
  • 顧城:從天才詩人到殺人犯的沒落,是誰折斷了天使的翅膀?
    ——顧城《門前》因為這首小詩喜歡上顧城,因為喜歡,所以去了解顧城。不了解還好,一去了解,顧城的形象便如高樓大廈一般在我腦海中轟然倒塌。(一)我所知道的顧城顧城,(1956年9月24日—1993年10月8日),男,原籍上海,1956年生於北京一個詩人之家,中國朦朧詩派的重要代表,被稱為當代的「唯靈浪漫主義」詩人。
  • 童話詩人顧城:才華橫溢卻深陷三人感情生活,走上不歸路
    1956年出生的顧城不到一歲就會走路了,那個時候的他最願意幹的一件事情就是站在離地不高的衣鏡跟前,欣賞自己。 在姐姐故鄉的記憶裡中他最大的特點就是「不愛湊熱鬧」和其他的孩子在一起時,他願意自己躲在一個角落安靜地待著,也構成了他後來的性格。「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這句詩被廣為流傳,也抒發出一代人的心聲,寄託了一代人的理想和志向。
  • 這首歌把顧城的詩唱得太美了
    提起朦朧詩,我們一定會想起顧城,以及他那雙明亮和充滿童真的眼睛。 他是一個屬於童話的孩子。 海口飛曲的這首《門前》選擇了卡農的曲調和顧城的《門前》,詞和曲調融合的相得益彰。 顧城的這首詩充滿了童趣和美好。 他細細的品味這個世界,將時間靜止,仿佛整個畫面都定格在這個美好的下午。
  • R1SE劉也做客酷我音樂《遇見詩》 開啟朦朧詩歌的奇幻之旅
    R1SE劉也做客酷我音樂《遇見詩》 開啟朦朧詩歌的奇幻之旅 2020-04-17 16:38
  • 中國文人群裡最錯綜複雜的情感關係:顧城、謝燁、英兒、文昕、劉湛秋
    華聞之聲全媒體聯播網消息(記者 彭瀟瀟)今天回憶一位詩人——顧城(1956年9月24日—1993年10月8日),男,原籍上海,1956年生於北京一個詩人之家,中國朦朧詩派的重要代表,被稱為當代的「唯靈浪漫主義」詩人。
  • 他與海子顧城等人齊名,一首詩只有一個字,但是道盡了人生的無奈
    說起現代詩人北島是繞不過去,儘管海子和顧城名聲在外,但是北島完全可以媲美這兩位,無論是詩歌的數量,還是作品裡的精神,以及對於人生的解讀,那都是很深刻。我個人卻是偏愛北島的另一首《生活》,這首詩只有一個字「網」,看上去很獨特,一首詩僅以一個字能夠概括嗎?其實我們生活就是一張網,把我們困在其中,為了生活我們不得不去做不喜歡的事情,去說一些不願意說的話,這就是生活,而這種生活就是一張網,把我們每個人都用圍網給圍住了。
  • 「詩不被看見,帽子老被看見」,顧城為什麼要戴那樣奇怪的帽子?
    如果大家看過很多顧城的照片,一定會發現他總是戴著一頂奇怪的帽子,看上去像是牛仔布製成的,高高的、圓圓的,可以叫直筒帽。除了顧城,似乎沒有其他人戴過這種帽子,這好像成了顧城個人的象徵。想必大家都會和我一樣對這頂帽子感到好奇:它是用什麼做的、是否有什麼寓意?
  • 聽,顧城的五首詩歌......
    我從北方的草灘上走出沿著一條發白的路走進布滿齒輪的城市走進狹小的街巷、板棚每顆低低的心我在一片淡漠的煙中繼續講綠色的故事我相信我的聽眾——天空,還有海上迸濺的水滴它們將復蓋我的一切復蓋那無法尋找的墳墓我知道那時,所有的草和小花
  • 顧城的詩《我不知道怎樣愛你》賞析
    一些人睡在床上一些人飄在海上一些人沉在海底彗星是一種餐具月亮是銀杯子始終飄著,裝著那片美麗的檸檬,美麗別說了,我不知道我不知道自己顧城在小說當然,這首寫於1983年的詩歌《我不知道怎樣愛你》肯定和「英兒」沒有關係,它應該是顧城對謝燁深情又不知所措的糾結心境的寫照。《我不知道怎樣愛你》寫得是詩人很愛對方,很想保護對方,但苦於行動上的無力,從而造成詩人內心苦悶糾結的情緒。
  • 顧城詩歌賞析——《種子的夢想》
    顧城簡介:顧城,男,原籍上海,1956年9月出生於北京。其父顧工是當時著名的詩人,受到家庭良好文化氛圍的薰陶,幼年的顧城便顯現出他在詩歌方面的天賦,五歲已可作詩。12歲輟學放豬,後來受到文革的影響,顧城隨父一起被下放到山東的一個農場,度過了他的少年時期。
  • 李英:誘發顧城在激流島殺妻又自殺,渴望精神層次愛情又敗給現實
    也正是因為這種不愛說話的性格,才有了後來顧城在文學上的積累。在那個特殊的時代裡,他的父親被下放到農場,根本沒有時間來照顧他,年僅十二歲的顧城就越發感到了自己和現實社會的格格不入。後來,顧城就向雜誌社投稿自己寫的詩,令他沒想到的是,作品一經發表便引起了巨大轟動,而顧城也成為了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
  • 色解唐詩「白日依山盡」的餘秀華,雙重視角解讀她與她的詩
    ,特別是解讀唐詩充滿色情、庸俗的內容。想想殺妻的顧城、臥軌自殺的海子,《金瓶梅》、《青樓夢》的文學地位也是數百年才逐漸慢慢確立,比如研究《金瓶梅》的著名學者劉心武、王汝梅等。並且在國外出現一批研究這種文學的學者,比如美國漢學家司馬懿。贊成也好,反對也好,她自在那裡,我想歷史和文壇會給她評判。
  • 訣別詩、兩三行,誰來為我黃泉路上唱?
    第一次看到這行詩,我傷懷莫名。2時間轉眼又過了1067年。1898年的9月18日,中國又喪失了一位偉大的詩人。或許,我說出他名字的時候,很多人並不認為他是個詩人,更多人認可他的身份是烈士。但他確實是寫過詩的,儘管和唐朝的詩人相比,詩的藝術性沒有那麼高。
  • 顧城夫婦及情人英兒 三人世界沒有一個活下來
    當年為了一份情愛飛蛾撲火的那個女孩,轉眼灰飛煙滅在海邊。1993年10月8日,在紐西蘭激流島,詩人顧城弒妻後自縊,留下一本叫《英兒》的書。這本書據說是夫妻兩人合作,寫的是和他們生活在一起的情人英兒。它以詩一樣的語言,精神病患者般的夢囈向我們揭示了一個有悖倫常的三人世界。而一切,在流水行雲的語言裡,顯得那麼不真實。我當時買了這本書,整夜讀它。
  • 殺妻者顧城:一個人應該活得是自己並且乾淨
    年輕一代的青年人很少讀詩,所以大家可能連他的名字都不知道,但是在當年他就像現在的明星一樣,人人閱讀他的詩篇。他叫顧城,在外人的眼裡他是一個"怪人"並且非常自私,他自私到不能讓任何人分享妻子的愛,連自己的親兒子也不能。但是在後人的眼中他又是一個天才詩人,12歲的時候就寫下了很多名句。
  • 顧城的情感悲劇 (《來去美國》(上、下)第二次加印,欲購從速)
    顧城沒有出去幹活養家,反而歸咎於兒子木耳的開銷太大,讓謝燁將其送到毛利人那裡撫養。這對謝燁而言是沉重的打擊,可她還是容忍照辦。最過分的是,顧城不讓謝燁去看兒子。李英當然不像謝燁,而且對瘋瘋癲癲的顧城不以為然。李英見懷希基島的生活如此困頓寂寞,1992年年底溜之大吉,與一個50多歲的外國老頭約翰結婚。約翰也是島上人,教李英和謝燁英語。
  • 記憶顧城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雨一停,太陽便迫不及待地鑽出雲層,點亮樹上掛滿的雨滴,不由讓我想起一直烙在我心底的一行文字,詩就是理想之樹上閃耀的雨滴。這是顧城早年對詩的詮釋。是呀,一滴微小的雨水,也能包容一切,淨化一切。我們不難看出,在雨滴中閃現的世界,比我們賴以生存的世界,更純、更美。  念起顧城,念起這位當代著名的天才詩人,念起他最著名的詩篇《一代人》,「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