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顧城與北島、舒婷並稱三巨頭。他在《一代人》中的那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晴,我卻用它尋找光明。」寫下了至今仍在詩歌史上發亮的句子,這短短兩句成為了中國新詩的經典名句。
顧誠的思維是玄秘的,讀顧誠的詩歌,其最大的特點是意象的呈現。正如前面那兩句就清晰地勾畫出了一群探索者的堅定形象,字裡行間表達出了那一代人的複雜意象,讓人每讀一次都能找到與眾不同的感覺。
欣賞顧城的詩要了解他常用的表現手法,如象徵隱喻、抽象變形、物象疊合、感同身受等等,他有著孩童般的夢幻情緒和純稚風格,多用直覺和印象式的語句,屬於唯靈浪漫主義詩人。具有反思與探求意識及濃厚的英雄主義色彩,建立起了對人的特別關注,把詩歌作為探求人生的重要方式。
顧城的《遠與近》很多人說讀不懂,不同的人讀後的感覺也差異很大,而且分成好幾派,有的說是愛情詩,有的卻說是諷喻詩。單純從愛情、哲學、歷史反思的角度去解讀都可能會有所偏頗,其實它蘊含了詩人強烈的精神寄託和追求,是一種意象的表達。此詩通過遠近兩種距離的悖反表達了單純而複雜的特殊感情,揭示出人世間永恆不變的矛盾衝突,即靈與肉的衝突和對立。用象徵的手法表現人總會對現實真切生活心存不滿,認為美好的永遠在遠處,用意象抒情表現了此岸與彼岸,物質與精神的衝突。
最後一起欣賞一下1982年8月,他寫下的《門前》這首愛情詩吧。
我多麼希望,有一個門口
早晨,陽光照在草上
我們站著
扶著自己的門窗
門很低,但太陽是明亮的
草在結它的種子
風在搖它的葉子
我們站著,不說話
就十分美好
有門,不用開開
是我們的,就十分美好
意境極美,極童話,成為一代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