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來說神仙打架這個詞,其實也就是這幾年開始流行起來的網絡用語。
是指幾個優秀的、有才華的人在互相競爭,神仙在我們民間來說就是比較高級別的人物,他們都能打架,證明這個場面的經典程度是不可思議的。
在90年代的香港樂壇,是香港娛樂圈巔峰的時期,這個時期出現了無數的經典歌曲和無數的歌星。
這些歌星和作品至今仍然是影響著現代的娛樂圈,劉德華仍然很紅,張學友的歌仍然還有人翻唱,郭富城的舞蹈還有人在模仿,黎明當起了老闆,王菲唱的歌仍然是經典。
1992年,香港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晚會上,在宣布最受歡迎男歌手獎之前,司儀先請了劉德華、張學友、郭富城、黎明上臺,正式宣布了四大天王的位置。
從此香港樂壇橫空出世了一個「四大天王」,由此真正開啟了90年代一個全新的神仙打架局面。
之所以說是全新的,其實早在80年代的香港樂壇,就已經出現了神仙打架的現象,那就是在80年代,歌壇就已經有張國榮、譚詠麟、陳百強、梅豔芳等四人在樂壇上已經是屬耀眼的星光。
尤其是譚詠麟與張國榮的「譚張爭霸」,在那個年代掀起了一陣陣狂潮,唱片公司的明爭暗鬥,粉絲之間大打出手,都是曾經轟動一時的頭條新聞。
而到了90年代,許冠傑宣布引退,張國榮舉辦告別樂壇演唱會,譚詠麟、梅豔芳也退居二線,陳慧嫻也出國深造了。值得記憶的是,1993年,黃家駒、陳百強先後離世,給香港樂壇蒙上了一層陰影。
香港這個地方,面積雖小,但各種行業卻是非常發達和繁忙。日新月異、更新換代的城市速度,促使人們不得不努力工作。
特別在娛樂圈中,競爭的環境更是非常明顯,幾天不看電視和報紙都會趕不上潮流的變化,久不久就會出現一位新人,每周的電臺音樂排行榜都不同。
四大天王出現以後,更是加劇了娛樂圈的競爭力度,每一年的香港樂壇十大勁歌金曲頒獎晚會上,總會少不了他們四人的身影。
其實,評選出四大天王的初衷只是以四大天王的精神去鼓勵香港娛樂圈向著競爭、關懷、合作、團結、進步等方面去努力。
特別是1992年至1998年,可以說是一個最為輝煌的幾年,在這幾年的十大勁歌金曲上,四大天王都有一首歌曲入選。
可以說,十大勁歌金曲就是他們競爭的一個舞臺,一直到了1999年,隨著張學友、劉德華等人宣布不再參與競爭性的音樂獎項,這樣的神仙打架局面才歸於平靜。
不過,天王劉德華雖然已經宣布不再領獎,可一直到2006年,他每一年仍然有歌曲入選十大勁歌金曲,連續14年入選堪稱奇蹟。
回顧香港樂壇最鼎盛的時期,雖然四大天王一直引領著樂壇的風潮,但這個時期陪著他們一起進步一起走紅的明星也是很多。
比如李克勤,就是一直有人問,為何他沒有入選四大天王?或許為何不加上他成為五大天王呢?我個人覺得,這是一個時運的問題。
另外,還有林憶蓮、葉倩文、王菲、湯寶如、周慧敏、黎瑞恩、彭羚、關淑怡、鄭秀文、巫啟賢、陳奕迅等歌手,實力都是非常強勁。
他們也是處於這個娛樂最好的時代裡,取得了各自的成績,也算是90年代的幸運兒。
在瘋狂的歲月裡,每個人的理想因娛樂而發光發熱,管它什麼神仙打架,不管是在70年代80年代,還是90年代,只要這半山、獅子山下有自己的容身之處,便是最好的幸福。
---END---
(本文所有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