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30 17: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王越 賞心越目王越科普
公眾號寄語
2020年春回大地,但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大家都想儘可能少的出門。人們不敢輕易去醫院,因為要避免人群聚集,那麼近期公眾號將會陸續給大家科普一些眼科小常識,儘量做到簡短、通俗、易懂,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疫情期間,經常有患者和網友網絡諮詢我,「王大夫,我眼底出血啦,要不要馬上去醫院就診」,「白眼球眼底出血會不會導致失明」,「眼底出血,是否需要熱敷」,「眼底出血會不會是得新冠肺炎了」等等。但是經過我看照片或者面診檢查患者,發現其實就是結膜下出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白眼球出血。它並不會影響我們的視力,也不會導致失明。通常我們眼科醫生說的「眼底出血」,指的是眼球內的視網膜出血,視網膜在眼科又稱「眼底」。眼底視網膜出血(例如糖尿病患者的視網膜出血,視網膜靜脈栓塞導致的出血等)通常會導致視力的下降,甚至失明,因此需要眼科就診治療。但是這種眼球內的視網膜出血,通過我們的肉眼是看不到的,需要藉助眼底儀器檢查才可以看到。
結膜下出血
那麼「白眼球出血」,也就是「結膜下出血」,會由哪些原因導致呢?常見的有以下原因:1、任何導致眼球結膜滋養血管和毛細血管血管壓力高的因素,如高血壓,生氣,著急,便秘,打噴嚏,劇烈咳嗽等;2、影響凝血機制的藥物:一些抗凝血的藥物阿司匹林、波立維等;3、眼部或者身體的外傷:手指,手揉搓,擠壓等外力損傷;4、局部毛細血管脆性增加或者局部毛細血管薄弱;5、劇烈運動,健身,舉重;6、洗熱水澡,蒸桑拿等等因素。
結膜下出血由於非常常見,又不影響視力,完全沒有必要擔心的。我們在電視劇裡也可以看到,例如:前一秒還是明眸皓齒、含情脈脈的大帥哥演員黃維德先生,後一秒細心的觀眾就會發現他有結膜下出血了。因此它可以出現在任何人身上,不必大驚小怪。可能結膜下出血時會輕微疼一下或者脹一下,也可能什麼感覺也沒有的。
治療:因為並不影響視力,所以不必擔心,也不要害怕。根據出血量的多少,一般兩周或者三周,出血自行吸收。不要熱敷,熱敷血管擴張後,出血會越來越多,可以適當冷敷,一天三次,一次半小時。就像在運動場上,運動員受傷後都是冰袋冰敷一樣,冰敷可以避免出血越來越多,避免水腫,冰敷也有收縮血管的作用。如果出血量大,全部白眼球整體淤血,可以口服止血藥物——雲南白藥膠囊。同時根據情況,查找和分析病因。可以口服維生素C,眼科隨診觀察。同時可以預防地使用一下抗生素眼藥水,預防結膜炎,如託百士眼水,一天三次一次一滴。如果有異物感,可以點點潤滑和緩解乾澀的眼藥水如海露、愛麗、思然等。出血的吸收有一個過程,由慢慢擴散,再逐漸吸收,因此要有耐心,不要焦慮和著急。
原標題:《白眼球(結膜下)突然出血,要不要去眼科就診?》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結膜下出血,眼科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