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捐資力度。增加向世界銀行國際開發協會、亞洲發展基金、全球環境基金等捐資額度,支持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減貧和可持續發展。截至2018年底,向非洲開發銀行集團捐資9.39億美元、8億人民幣,向美洲開發銀行集團捐資3.56億美元、0.59億人民幣,向加勒比開發銀行捐資0.49億美元、0.41億人民幣,支持非洲、拉美和加勒比地區減貧、糧食安全、貿易、醫療、災害管理、教育和環保等領域的發展。捐資8000萬美元設立中國-聯合國糧農組織南南合作信託基金,在近30個國家實施農業合作項目,超過100萬農民從中受益。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新開發銀行項目準備基金分別提供5000萬美元、400萬美元資金,支持成員國做好項目前期設計。
——促進聯合融資。與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雙多邊金融機構加強交流合作,共同為有關國家提供資金支持。在世界銀行設立「中國-世界銀行夥伴關係基金」,在亞洲開發銀行設立「中國減貧與區域合作基金」,出資20億美元與非洲開發銀行設立「非洲共同增長基金」,出資20億美元與美洲開發銀行設立「中國對拉美和加勒比地區聯合融資基金」。截至2018年末,上述聯合融資機制已投資約30億美元,項目數量近200個,涉及供水衛生、交通運輸、農業發展、青年就業等領域。
八、中國國際發展合作展望
新冠肺炎疫情給世界各國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福祉造成巨大威脅,給全球公共衛生安全帶來重大挑戰,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任重道遠。展望未來,中國將繼續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指引,以正確義利觀為價值導向,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積極開展國際發展合作,為全球發展注入中國力量。
(一)助力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中國將根據有關國家的實際需求,繼續本著量力而行、盡力而為的原則,支持發展中國家抗疫鬥爭,為全球公共衛生事業貢獻力量。
——繼續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抗疫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為各方提供醫療物資援助,開展醫療技術合作,派遣醫療專家組。在兩年內提供20億美元國際援助,支持受疫情影響的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抗疫鬥爭以及經濟社會恢復發展。繼續毫無保留地同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社會加強信息共享和經驗交流,開展檢測方法、臨床救治、疫苗藥物研發國際合作,儘快全面遏制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態勢,維護全球公共衛生安全。
——繼續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完善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各國在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中還存在不足和短板,各國應團結合作,共同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中國將同世界衛生組織合作,並通過建立30個中非對口醫院合作機制、加快建設非洲疾控中心總部等舉措,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非洲國家築牢公共衛生防線,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速度和疾病防控能力。
——繼續支持世界衛生組織等機構發揮重要作用。世界衛生組織為領導和推進國際抗疫合作作出重大貢獻,支持世界衛生組織就是支持國際抗疫合作,支持挽救生命。中國將繼續支持世界衛生組織的工作,並呼籲國際社會加大對世界衛生組織的政治支持和資金投入,調動全球資源,打贏疫情阻擊戰。繼續支持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金磚國家、上海合作組織等多邊機制加強協調溝通,開展聯防聯控國際合作。
(二)推動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
中國將堅持以人為本,聚焦民生,與發展中國家攜手應對全球性挑戰。
——落實承諾舉措,履行國際義務。認真落實習近平主席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聯合國成立70周年系列峰會、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第73屆世界衛生大會和聯合國成立75周年系列高級別活動等重大國際場合宣布的合作舉措,根據國家綜合國力和應承擔的國際責任,穩步加大對其他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援助力度,助力各國減少貧困、改善民生。
——堅持協調推進,促進共同發展。疫情衝擊下,共建「一帶一路」繼續展現出強大活力,為共建國家攜手合作帶來了信心,更提供了現實選擇。中國將繼續把助力共建「一帶一路」和推動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緊密結合,加強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對接發展中國家關切,支持更多復工復產務實項目,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
——改善民生優先,實現幸福共享。中國將以消除貧困、改善民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在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實施更多民生項目,保障糧食安全,保障人民基本生活,防止發生世界經濟次生災害。特別是為青年創造更多就業,支持保護婦女兒童,保障老年人、殘疾人等弱勢群體利益,提供更多惠民舉措,造福更多人民,切實增強民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推進南南合作,彰顯大國擔當。中國將繼續毫無保留地分享治理經驗和適宜技術,增加全球公共產品供給,引導更多資源用於發展中國家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支持廣大發展中國家破除發展瓶頸。加大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最不發達國家、內陸發展中國家、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和重債窮國的支持力度,支持補強全球治理體系中的南方短板,帶動更多發展中國家融入國際分工合作體系。
——加強團結協作,應對全球挑戰。中國堅定支持多邊主義,積極參與國際發展領域雙多邊對話與合作,推動優化和完善國際發展合作領域全球治理,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加大對國際組織的資金支持,積極支持國際組織發揮作用,共同應對公共衛生危機、糧食安全、經濟衰退等全球性挑戰。加強與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的溝通協調,在充分尊重受援國主權和意願的基礎上,與有關國家和國際地區組織探討並穩步開展三方合作,推動國際發展合作創新發展。
(三)提升國際發展合作能力和水平
中國將加強科學管理,提高政策制定和管理水平,推動國際發展合作高質量開展。
——加強規劃設計,完善制度建設。充分考慮其他發展中國家優先發展領域和需要,結合共建「一帶一路」和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制定對外援助中長期規劃,並根據需要制定區域、國別和專項規劃。繼續推進相關法律法規和制度建設,為國際發展合作提供法制保障。進一步發揮對外援助部際協調機製作用,加強橫向協作和縱向聯動,統籌各部門、地方政府和社會組織力量,集成優勢資源,凝聚合力,提升效率。
——優化項目管理,創新援助方式。繼續加強援助項目全流程管理,提升援助綜合效益。進一步加強援助項目立項可行性研究,做好對項目環境影響、後續運營管理等方面的論證,提升立項科學化水平,完善項目儲備。穩步推進「受援方自建」合作模式,帶動當地就業,提升受援國自主發展能力。進一步做好人力資源開發合作,分享發展經驗,傳播適用技術,為其他發展中國家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智力支持。進一步推進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創新發展,豐富合作夥伴和合作方式,構建國際發展夥伴關係。
——強化監督評估,提升援助效益。建立健全統籌協調、分工明確、各司其職、權責一致的監督管理機制,通過日常監督、專項監督等方式,加強重點環節監管,提高項目管理實施水平。建立系統完善、公正獨立的項目評估機制,制定科學規範、完整有效的評估標準,開展綜合評估和專項評估,加強評估結果應用。根據自身國情,並借鑑國際經驗,修訂完善對外援助統計指標體系,建立運行現代化的援外統計信息系統。
結束語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但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沒有變,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歷史大勢沒有變。面對日益嚴峻的全球性挑戰,各國只有加強團結協作,深化和平合作、平等相待、開放包容、共贏共享的夥伴關係,才能實現持久穩定和發展,讓和平與發展的陽光普照世界。
中國即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進入新發展階段。中國始終將自身發展置於人類發展的坐標系中,始終把自身命運與世界各國人民的命運緊密相連,始終把中國人民利益同各國人民共同利益結合起來。中國將秉持初心,繼續積極開展國際發展合作,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為增進人類共同福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
注1:本白皮書中所稱「中國國際發展合作」指「在南南合作框架下,中國通過對外援助等方式在經濟社會發展領域,包括人道主義援助方面開展的多雙邊國際合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