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電影中的同性慾望:隱藏的男體,隱秘的激情

2021-02-08 鮮肉兄

👆點擊鮮肉兄星標我👆

10月18日,李安的新片《雙子殺手》上映,目前豆瓣7.1,IMDb5.7。

威爾·史密斯一人分飾兩角

前幾天,在電影《雙子殺手》的對談會上,李安再次被記者問到:「作為一個直男,你是怎麼拍出《斷背山》的?」

雖然不知道被問過多少次,李安還是耐心給出了回答:

「我拍了很多女性電影,顯然我也不是女性呀,我想我們做藝術的有一些天分吧,用假借、形容的方式達到寫真的目的。」

「同性戀我一共拍了三次,可能我陽剛氣不夠吧,每次拍打打殺殺就不太賣座,拍陰性的、壓抑的,好像觀眾就感同身受,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點擊視頻觀看更多👇

好一個感同身受。每次看李安的電影,總感覺他看透了所有人的心思。鏡頭中的每個動作,每個眼神都如此傳神,如此到位。

他執導的「同志三部曲」——《喜宴》《斷背山》和《製造伍德斯託克音樂節》,每一部都是經典,重溫多少遍都不會過時。

從左至右:《喜宴》8.9,《斷背山》8.8,《製造伍德斯託克音樂節》7.7

這就是經典,具有穿越時光的魔力,時隔百年,依然綻放耀眼光輝。

作為安叔的忠實粉絲,我們一起品味他電影中的同性情結。

001

肆意流淌的男男情慾

多年前朋友不經意的提議,讓李安在一次洗澡時靈光一閃,突然想到:要是同性戀假結婚,爸媽都出席,天下大亂,大概會很有意思。

於是有了電影《喜宴》。

偉同和崴崴假扮情侶,賽門扮成房東,只能和偉同分床睡覺。他們通電話也要打情罵俏,調侃道:「就像我們在學校的時候一樣。」

©️偉同和賽門通電話

寥寥數語,勾勒出一段校園地下戀情,讓觀眾腦補他們以前的故事。此處無招勝有招,李安懂得留白的重要性。

另外,還有兩人隨處可見的小動作。無論是和爸媽吃飯時的打鬧,還是婚禮上擦掉口紅印的無奈,我感受到了兩人壓抑許久的情慾。

©️兩人相處時的親密暴露無遺

至於《斷背山》,它是很多同志的性啟蒙電影。我第一次看到李安的名字,就是在它盜版DVD的封面上。

兩個外國男人金髮碧眼,神情曖昧。連作業都沒來得及寫完,我趕緊把光碟塞進光碟機,點擊播放看了起來。

©️這是傑克記憶中最美的畫面

李安以景寓情,用重重疊疊的山巒,象徵恩尼斯和傑克的艱苦愛情。無論兩人如何相愛,他們擁有的只有這座斷背山。

最經典的是湖邊的那場戲,我至今不敢重溫。

尤其是傑克的那一句:「多希望我知道如何放棄你。遺憾、悲傷、絕望,這些情緒猶如決堤的洪水,一舉擊垮人的心理防線。

©️電影《斷背山》經典臺詞

還有片尾的兩件牛仔服,袖口還有當年打鬥後留下的血跡。恩尼斯將自己的牛仔服套在傑克的牛仔服外面,一如將他緊緊擁抱在胸前。

就算是鋼鐵直男,也抵不住這波猝不及防的情感衝擊。因為它觸碰了心底最柔軟的部分,一碰即碎,心痛不已。

©️以物喻情的成功典範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沉鬱蕭索的斷背山,也有一個色彩斑斕的伍德斯託克。 這是李安自己對《製造伍德斯託克音樂節》(以下簡稱《音樂節》)的評價。

和前兩部電影不同,《音樂節》沒有控訴對社會和家庭的不滿,而是體驗發現自我的快樂。

©️服用迷幻劑後的三人躺在一起

當男主隨著音樂翩翩起舞,男人一把摟過他強吻,野蠻又銷魂;但很快艾略特開始反攻,按住男人的頭狠狠親了上去,溫柔又性感。

©️由被動變成主動,體現出他的心理變化

此外,艾略特服用迷幻劑後,鏡頭緩緩向下,旁邊的男人用腳輕輕撫摸他的身體,隔著屏幕都感受到了絲絲快意。

©️有種漸入佳境的感覺

身為一個直男導演,李安用自己獨特的細膩,塑造了同志愛情的甜蜜。不僅俘虜了同志觀眾的芳心,還讓異性戀觀眾知道了同性戀的不易。

雖然電影描繪了大量同志角色,但李安堅持認為它們並不是「同性戀電影」。

002

這不是一部同性戀電影

拍攝愛情電影就像烹飪,講究火候和功夫。

過於濃烈,就會毀掉電影的意境;過於平淡,無法表現逐步升溫的愛意。

和其他導演不同,拍攝同志情愛時,李安特意採用了「冷處理」的方式。三部電影中,同志情侶之間的激情戲都很隱蔽。

針對《喜宴》,李安說:「對於同性戀,我不歧視,但也沒有特別的興趣,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我從來都不覺得《喜宴》要為同性戀說話。」

電影中,偉同和賽門在床上親暱,他們的身體全部包裹在被子裡。和《春光乍洩》中的男男全裸戲相比,明顯前者對異性戀更友好一些。

©️被子起到了有效的遮擋

還有一場戲,偉同和賽門分別數日,一見面如同乾柴遇見烈火,共同譜寫激情燃燒之歌。衣服剛脫了一半,突然聽見了父親的聲音,他們趕緊穿好衣服,驚險又刺激。

拍攝這場戲,李安偏偏用了遠景和固定機位,冷靜旁觀,全然沒有香豔刺激。

影片最終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柏林金熊獎最佳影片,這些榮譽驗證了他那句話:「如果這是部同性戀電影,就不會吸引這麼多觀眾。

電影《斷背山》,李安更是將這一規則用得爐火純青。

原著小說中,美國作家安妮·普魯這樣描寫同志激情:他們從來不「談」,而是用「做」的:在深夜的帳篷中做、在熱辣辣的太陽下做、在傍晚的火光中做、在破舊的汽車旅館中做、在髒兮兮的土地上做……傑克去世後,恩尼斯甚至還會在夢中和他做。

如果按照原著來拍,那《斷背山》也許要往GV的方向一去不返,成為同志版《X蒲團》或者《一路向X》。

當時正趕上《綠巨人》票房慘敗,安妮並不看好李安:「一個在拍漫畫電影《綠巨人》的臺灣人,想要拍《斷背山》?我簡直被震驚了。」

不過和李安一起共進晚餐後,她打消了疑慮:「李安對故事和美國西部農村的理解說服了我。」

和《喜宴》相仿,李安依然「冷處理」。大景別構圖、黯淡的燈光、逆向的拍攝角度,沒有刻意展現男子相互纏繞的四肢,沒有肉眼可見的情慾。

©️上圖:偉同和賽門在纏綿

下圖:傑克和恩尼斯抱在一起

當傑克和恩尼斯第一次在帳篷中試探,我們只聽得到黑暗中的喘息;至於二人四年後的重逢,鏡頭對準他們事後的相擁,觀眾看得到他們臉上的潮紅。

同樣,李安不同意把《斷背山》歸為同性戀電影:「想創造出偉大的愛情故事,必須要有巨大的障礙,每個人心底深處都有一座斷背山,那可能是最黑暗的部分,讓我在拍攝時也經常害怕。」

在《音樂節》中,同性戀只是一小部分元素。男主角艾略特的幾場吻戲,還有同床共眠的男性身影,足以證明組織者艾略特的同志身份。

©️和《喜宴》一樣,被子遮住了下半身

李安深知,他的電影不光是拍給同性戀看的。對於直男觀眾來說,觀看男性身體是一種深刻的尷尬乃至焦慮,完全沒有快樂可言。

正因如此,有人評價李安提前內化了觀眾對同性戀的恐懼,讓他的同志電影男女老少皆宜。

©️逆光拍攝,毫無情色之感

最終,李安憑藉《斷背山》奪下奧斯卡最佳導演、1.78億美元票房的好成績,引發全球矚目。後來,「斷背山」也成為同志群體新的代名詞。

其實,李安的同性情結不止於此。根據安叔透露,票房不佳的電影《與魔鬼共騎》,其實也包括「同性戀」的情節。

李安也給出了判斷依據:大背景是美國南北戰爭,鏡頭中非但沒有生靈塗炭的戰爭,反而像一場精心策劃的春遊。

©️電影《與魔鬼共騎》,男主CP感十足

兩個白人都愛上了一個黑奴,男主角愛他,但是黑奴屬於另一個白人,那個白人也愛他,也就是說,黑奴和自己的主人是情侶。

但這些全部藏在故事裡,只有明眼人才能發現。也就是說,李安藉助大眾電影的外殼,講述了同性戀者的故事。

正如《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上映時,很多人開始思考「同志電影」的這個分類是否還有意義。電影完全抽離了所謂「同志元素」,沒有身份認同的不安,也沒有家庭社會的排斥。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最經典一幕

無關性別,無關年齡,就是兩個人彼此相愛。和斷背山一樣,他們腦中只剩下那個夏天的潮溼記憶。


李安將小眾的同志情愛大眾化,上升為一種普世的愛情觀。只要你是擁有情感的人類,都會感到共鳴。因此觀影時,觀眾感覺「把他的心都揉碎了」。

003

苦苦掙扎的同志群體

李安還說過,人生就是一場永恆的掙扎。

在同志人群身上,這種掙紮好像更加明顯。在李安的影像世界裡,我們可以感受到主人公內心的鬥爭。

《喜宴》,偉同想盡孝道,用形婚騙過父母,又想擁有自我,和男友安穩度日;

《斷背山》,恩尼斯想留下來照顧女兒,又想和傑克遠走高飛;

《製造伍德斯託克音樂節》,艾略特想奔赴紐約追逐夢想,又想留在小鎮照顧母親;

李安拍攝的同志電影,也是苦苦掙扎的結果。主流社會的理解和同情,同志群體的控訴和不安,李安在傳統和邊緣之間找到了平衡點,讓同志群體出現在大眾視野裡。

因為對同性戀的畏懼,大多數人不敢談論這個話題。而李安以同性戀為載體,生動冷靜地演繹了愛情這一話題,角度刁鑽,讓人嘖嘖稱奇。

不僅超越了異性戀和同性戀的對立,還揭示了同志題材在電影領域的無限可能性,讓人大呼過癮。

感謝李安,讓同性戀走出陰暗,在主流世界佔據一席之地。


感謝李安,讓我重新相信愛情。淺喜似蒼狗,深愛如長風。期盼一個人,伴我在左右。

參考資料:

《同性戀銀幕形象的演化與身份建構》周平,武漢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論李安電影的「性」和諧》 牛殿慶,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 2014.09,Vol.27,No.5

《李安電影中的「密櫃世界」——以李安電影中的「同性戀」三部曲為例》王豔玲 梁晨,2013,Vol.17

《拒絕觀看的身體:李安電影的「同志」再現》向宇,浙江傳媒學院學報 2013.02,Vol.20,No.1

《戀父情結、性與同性戀——李安電影創作心理初探》李敬水,電影評介

《李安騙我們好多年》重要意見 2016.11.13

相關焦點

  • 《斷背山》:「去神秘化」式的同性愛情
    《斷背山》是由李安執導,於2005年在美國上映的一部西部同性愛情片。影片是以美國西部的懷俄明州為背景,講述了兩個牛仔之間至真至誠的感情故事。《斷背山》改編自安妮·普露的同名短篇小說。李安在看完整部小說之後,便被小說中寧靜祥和的斷背山、主人公之間激烈卻又不可言說的情感所打動,萌生了將小說搬上銀幕的想法。
  • 李安電影《斷背山》:一個愛情和欲望與孤獨和克制的矛盾故事
    接下來我就將二者結合起來解釋和討論導演李安在電影中想要表達的關鍵主題和思想。而李安本人也憑藉這部電影成功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斷背山》講述的是一個愛情和欲望與孤獨和克制互相矛盾而又並列發生的故事。故事圍繞著兩個男主角之間那段深沉而不幸的「同性戀情」展開。
  • 李安談色戒稱用情最深的電影 唯被刪大尺度激情床戲是假戲真做?
    李安談色戒稱用情最深的電影 唯被刪大尺度激情床戲是假戲真做?時間:2016-06-13 12:50   來源:搜狐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李安談色戒稱用情最深的電影 唯被刪大尺度激情床戲是假戲真做? 搜狐娛樂訊 6月12日晚,上影之夜發布會在上影集團海上五號棚舉行,李安出席了活動。
  • 李安電影的主題選擇與風格形式
    以現代人的目光看中國傳統文化對當今社會生活的適用性,並以此來挽救現代社會中人們的麻痺和冷漠。李安為他的影片找到了連接點,構成了思想上的脈絡,貫穿於影片始終,從而一氣呵成。《喜宴》奪得柏林金熊獎,得獎的原因可能是在家庭三部曲中,只有這部電影把中西文化的衝突把握的最戲劇化,也最成熟。其中的同性戀情跟中國傳統文化的矛盾是整個影片的焦點。
  •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一場愛的教育,對同性電影的別樣詮釋
    之所以介紹這部影片,並不是它博人眼球的「同性」電影類型,而是掩藏在片中關於愛的一場教育,以及同性電影是否該被無差別對待的深刻探討。同時,他擅長巧妙地將義大利小鎮特有的城市語言運用到鏡頭中,比如說通過騎自行車的鏡頭增加了觀眾對於活動時間的迷思,漫步的閒適同戀愛的激情形成鮮明的對比,一靜一動穿插合理。影片中多次出現兩人騎自行車的場景,既有少年的青春,又有緩慢的情調。很多人看來這部影片都會萌生想要去取景地旅行的念頭。
  • 《十二公民》選擇之荒誕,延續至《隱秘的角落》是深淵中的欲望
    看上去海濱的生活很平淡,然而在這平淡的生活背後則隱藏著無盡的欲望,每個人都在作出看似正確的選擇,不過當選擇產生之後,未來如何走向就變得撲朔迷離了。亞里斯多德就曾指出:選擇就是深思熟慮的欲望。所有的選擇都有著深層次的理由和欲望在內,在很多網絡平臺中都有不少對劇中的懸疑和選擇做出一些剖析。
  • 《欲望法則》同性變性亂性以及人性 阿莫多瓦挑戰性的跨界
    《激情迷宮Laberinto de pasiones》(1982)中的四個主要任務中就有一個是同志,《對她說Hable con ella》(2002)完全是兩個男人的情感世界,《不良教育La Mala educación》(2004)更是講述了四個男人之間的愛情糾葛。
  • 八部同性電影虐炸天!?幹就完事!
    但我認為,這個世界沒有所謂的異性戀和同性戀,有的只是愛與被愛.推薦八部高口碑值得一刷的同性電影,每一部都極具看點喔。電影中雖有很多激情鏡頭,但並不會令人感到庸俗色情,反倒是凸顯出了兩個女孩對於愛情的迷茫以及對愛情的爭取。與原漫畫不同的是,電影改變了阿黛爾身患絕症去世的結局,也算是悲劇電影中不幸中的萬幸。
  • 父親節前,說說李安的這部電影
    在《推手》中,父親來到美國的兒子家寄住,兒子上班、孫子上學,每個漫漫長日裡,他與美籍兒媳瑪莎一起度過,百無聊賴、溝通不暢、問題頻出、而又無限孤獨,後來甚至一度離家出走。電影中反覆出現這樣的畫面,一家人看似面對面坐著,但誰也不看誰,吃著完全不同的食物。一段以親情和血緣為基礎組建的關係裡,卻橫亙著一道鴻溝般的宇宙。
  • 《欲望法則》同性變性亂性以及人性 阿莫多瓦挑戰性的跨界
    除了同性戀,變性也成了他電影中人物的主要趨勢——要麼是異裝癖,要麼就是變性人。  所以看佩德羅·阿莫多瓦電影中的男性,就會覺得做男人很可恥,你看不到陽剛之氣,看不到鐵骨錚錚,反而是一群比男女之情更加細膩的同性感情。
  • 2014最受歡迎的同性電影Top15 豆瓣電影
    《愛,簡單》依然講述在牽手中跨越視覺的愛,然而與短片相比,故事的重心從性覺醒轉移到了主角的獨立成長上。獨立成為電影的內核,其中也包括他獨立選擇去愛誰的自由意志。《愛,簡單》獲得第64屆柏林電影節全景單元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以及象徵同志電影最高榮譽的泰迪熊獎。
  • 人生必須要看的同性電影
    《愛,簡單》依然講述在牽手中跨越視覺的愛,然而與短片相比,故事的重心從性覺醒轉移到了主角的獨立成長上。獨立成為電影的內核,其中也包括他獨立選擇去愛誰的自由意志。《愛,簡單》獲得第64屆柏林電影節全景單元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以及象徵同志電影最高榮譽的泰迪熊獎。
  • 從《孽子》、《喜宴》到《誰先愛上他的》,臺灣同性電影30年
    李安導演對於婚姻平權的祝福同性電影,已經越來越成為世界電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 亨利·詹金斯 | 耽美同人與同性社交欲望
    塞吉維克使用「同性社交」(homosocial) 這個詞來指代「同性人群之間的社會聯繫」(p.1),指出這個新詞不言而喻和「同性戀」有直接的聯繫,而同時又和明顯的性範疇存在區別。她選擇的詞彙「男性同性社交欲望」含有特定的政治含義:很多相關的論述都否認最理想的男性友誼和性慾有任何關係。
  • 《出軌的女人》首映 葉璇與夏文汐演繹同性激情
    《出軌的女人》是一部探討同性情感的藝術影片,題材的禁忌敏感加上匯集香港電影金像獎女星葉璇及老牌影星夏文汐、吳家麗的強大卡司陣容,使該片在拍攝階段就話題不斷,葉璇在片中突破戲路與夏文汐激情演繹的「斷背門」更是成為各大媒體關注的焦點。
  • 心理探秘:2014最受歡迎的同性電影
    平常的心The Normal Heart導演: 瑞恩·墨菲主演: 馬克·魯弗洛 / 馬特·波莫 / 吉姆·帕森斯 / 朱莉婭·羅伯茨類型: 劇情 / 同性地區: 美國片長: 133分鐘又名: 平常心 / 常人之心(臺)HBO電視電影《平常的心
  • 乾貨 | 李安電影敘事的4個技巧
    他的電影裡容納了各種類型電影的特點:有戲 劇性故事、有多樣的「有意味的形式」、有故事之外的情緒與韻味……一、故事編排:戲劇性的故事本體與結構李安是學戲劇出身的,5年的戲劇經歷對他創作的影響十分明顯,從拍電影起步開初,他就 把戲劇的方法帶入到電影創作中。
  • 欲望的訴說——電影《銀飾》解析
    ,遠去的年代,封建的縣城,幽閉的大宅子和壓抑的人性,這些都指向了一個隱秘的東方故事,而電影中不斷出現的臘梅、銀飾和戲曲等符號又將這個中國故事渲染得十分妖嬈和弔詭。    對於電影中的丈夫呂道景來說,欲望不是性慾,他是一個人,他有希望被認同的欲望和想要被愛的欲望。
  • 李安的疲憊,令人心酸
    可這次卻不一樣了,李安在電影中嘗試了新技術,他開始有些慌張了。2019年10月18日在中國內地上映的電影《雙子殺手》採用了突破性3D/4K/120幀技術,全特效打造銀幕首個「虛擬真人」,同時它還是世界首部「CINITY」電影。
  • 解讀李安電影:為何他能在中西方左右逢源?
    從早期的家庭三部曲起步,李安導演年近不惑,終於在電影藝術中安身立命。如今,他手握兩座奧斯卡最佳導演,一座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外加兩座威尼斯金獅和兩座柏林金熊。一部部力作,就像一個個臺階,讓他成為當今世界最受矚目的電影導演之一;沉甸甸的獎項,也讓他成為「華人之光」。然而,說起李安的電影,卻很難把它們簡單地歸納為某種影像風格或者某種主義。他的作品題材涉獵廣泛,很少重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