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鮮肉兄星標我👆
10月18日,李安的新片《雙子殺手》上映,目前豆瓣7.1,IMDb5.7。
威爾·史密斯一人分飾兩角
前幾天,在電影《雙子殺手》的對談會上,李安再次被記者問到:「作為一個直男,你是怎麼拍出《斷背山》的?」
雖然不知道被問過多少次,李安還是耐心給出了回答:
「我拍了很多女性電影,顯然我也不是女性呀,我想我們做藝術的有一些天分吧,用假借、形容的方式達到寫真的目的。」
「同性戀我一共拍了三次,可能我陽剛氣不夠吧,每次拍打打殺殺就不太賣座,拍陰性的、壓抑的,好像觀眾就感同身受,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點擊視頻觀看更多👇
好一個感同身受。每次看李安的電影,總感覺他看透了所有人的心思。鏡頭中的每個動作,每個眼神都如此傳神,如此到位。
他執導的「同志三部曲」——《喜宴》《斷背山》和《製造伍德斯託克音樂節》,每一部都是經典,重溫多少遍都不會過時。
從左至右:《喜宴》8.9,《斷背山》8.8,《製造伍德斯託克音樂節》7.7
這就是經典,具有穿越時光的魔力,時隔百年,依然綻放耀眼光輝。
作為安叔的忠實粉絲,我們一起品味他電影中的同性情結。
001
肆意流淌的男男情慾
多年前朋友不經意的提議,讓李安在一次洗澡時靈光一閃,突然想到:要是同性戀假結婚,爸媽都出席,天下大亂,大概會很有意思。
於是有了電影《喜宴》。
偉同和崴崴假扮情侶,賽門扮成房東,只能和偉同分床睡覺。他們通電話也要打情罵俏,調侃道:「就像我們在學校的時候一樣。」
©️偉同和賽門通電話
寥寥數語,勾勒出一段校園地下戀情,讓觀眾腦補他們以前的故事。此處無招勝有招,李安懂得留白的重要性。
另外,還有兩人隨處可見的小動作。無論是和爸媽吃飯時的打鬧,還是婚禮上擦掉口紅印的無奈,我感受到了兩人壓抑許久的情慾。
©️兩人相處時的親密暴露無遺
至於《斷背山》,它是很多同志的性啟蒙電影。我第一次看到李安的名字,就是在它盜版DVD的封面上。
兩個外國男人金髮碧眼,神情曖昧。連作業都沒來得及寫完,我趕緊把光碟塞進光碟機,點擊播放看了起來。
©️這是傑克記憶中最美的畫面
李安以景寓情,用重重疊疊的山巒,象徵恩尼斯和傑克的艱苦愛情。無論兩人如何相愛,他們擁有的只有這座斷背山。
最經典的是湖邊的那場戲,我至今不敢重溫。
尤其是傑克的那一句:「多希望我知道如何放棄你。」遺憾、悲傷、絕望,這些情緒猶如決堤的洪水,一舉擊垮人的心理防線。
©️電影《斷背山》經典臺詞
還有片尾的兩件牛仔服,袖口還有當年打鬥後留下的血跡。恩尼斯將自己的牛仔服套在傑克的牛仔服外面,一如將他緊緊擁抱在胸前。
就算是鋼鐵直男,也抵不住這波猝不及防的情感衝擊。因為它觸碰了心底最柔軟的部分,一碰即碎,心痛不已。
©️以物喻情的成功典範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沉鬱蕭索的斷背山,也有一個色彩斑斕的伍德斯託克。」 這是李安自己對《製造伍德斯託克音樂節》(以下簡稱《音樂節》)的評價。
和前兩部電影不同,《音樂節》沒有控訴對社會和家庭的不滿,而是體驗發現自我的快樂。
©️服用迷幻劑後的三人躺在一起
當男主隨著音樂翩翩起舞,男人一把摟過他強吻,野蠻又銷魂;但很快艾略特開始反攻,按住男人的頭狠狠親了上去,溫柔又性感。
©️由被動變成主動,體現出他的心理變化
此外,艾略特服用迷幻劑後,鏡頭緩緩向下,旁邊的男人用腳輕輕撫摸他的身體,隔著屏幕都感受到了絲絲快意。
©️有種漸入佳境的感覺
身為一個直男導演,李安用自己獨特的細膩,塑造了同志愛情的甜蜜。不僅俘虜了同志觀眾的芳心,還讓異性戀觀眾知道了同性戀的不易。
雖然電影描繪了大量同志角色,但李安堅持認為它們並不是「同性戀電影」。
002
這不是一部同性戀電影
拍攝愛情電影就像烹飪,講究火候和功夫。
過於濃烈,就會毀掉電影的意境;過於平淡,無法表現逐步升溫的愛意。
和其他導演不同,拍攝同志情愛時,李安特意採用了「冷處理」的方式。三部電影中,同志情侶之間的激情戲都很隱蔽。
針對《喜宴》,李安說:「對於同性戀,我不歧視,但也沒有特別的興趣,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我從來都不覺得《喜宴》要為同性戀說話。」
電影中,偉同和賽門在床上親暱,他們的身體全部包裹在被子裡。和《春光乍洩》中的男男全裸戲相比,明顯前者對異性戀更友好一些。
©️被子起到了有效的遮擋
還有一場戲,偉同和賽門分別數日,一見面如同乾柴遇見烈火,共同譜寫激情燃燒之歌。衣服剛脫了一半,突然聽見了父親的聲音,他們趕緊穿好衣服,驚險又刺激。
拍攝這場戲,李安偏偏用了遠景和固定機位,冷靜旁觀,全然沒有香豔刺激。
影片最終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柏林金熊獎最佳影片,這些榮譽驗證了他那句話:「如果這是部同性戀電影,就不會吸引這麼多觀眾。」
電影《斷背山》,李安更是將這一規則用得爐火純青。
原著小說中,美國作家安妮·普魯這樣描寫同志激情:他們從來不「談」,而是用「做」的:在深夜的帳篷中做、在熱辣辣的太陽下做、在傍晚的火光中做、在破舊的汽車旅館中做、在髒兮兮的土地上做……傑克去世後,恩尼斯甚至還會在夢中和他做。
如果按照原著來拍,那《斷背山》也許要往GV的方向一去不返,成為同志版《X蒲團》或者《一路向X》。
當時正趕上《綠巨人》票房慘敗,安妮並不看好李安:「一個在拍漫畫電影《綠巨人》的臺灣人,想要拍《斷背山》?我簡直被震驚了。」
不過和李安一起共進晚餐後,她打消了疑慮:「李安對故事和美國西部農村的理解說服了我。」
和《喜宴》相仿,李安依然「冷處理」。大景別構圖、黯淡的燈光、逆向的拍攝角度,沒有刻意展現男子相互纏繞的四肢,沒有肉眼可見的情慾。
©️上圖:偉同和賽門在纏綿
下圖:傑克和恩尼斯抱在一起
當傑克和恩尼斯第一次在帳篷中試探,我們只聽得到黑暗中的喘息;至於二人四年後的重逢,鏡頭對準他們事後的相擁,觀眾看得到他們臉上的潮紅。
同樣,李安不同意把《斷背山》歸為同性戀電影:「想創造出偉大的愛情故事,必須要有巨大的障礙,每個人心底深處都有一座斷背山,那可能是最黑暗的部分,讓我在拍攝時也經常害怕。」
在《音樂節》中,同性戀只是一小部分元素。男主角艾略特的幾場吻戲,還有同床共眠的男性身影,足以證明組織者艾略特的同志身份。
©️和《喜宴》一樣,被子遮住了下半身
李安深知,他的電影不光是拍給同性戀看的。對於直男觀眾來說,觀看男性身體是一種深刻的尷尬乃至焦慮,完全沒有快樂可言。
正因如此,有人評價李安提前內化了觀眾對同性戀的恐懼,讓他的同志電影男女老少皆宜。
©️逆光拍攝,毫無情色之感
最終,李安憑藉《斷背山》奪下奧斯卡最佳導演、1.78億美元票房的好成績,引發全球矚目。後來,「斷背山」也成為同志群體新的代名詞。
其實,李安的同性情結不止於此。根據安叔透露,票房不佳的電影《與魔鬼共騎》,其實也包括「同性戀」的情節。
李安也給出了判斷依據:大背景是美國南北戰爭,鏡頭中非但沒有生靈塗炭的戰爭,反而像一場精心策劃的春遊。
©️電影《與魔鬼共騎》,男主CP感十足
兩個白人都愛上了一個黑奴,男主角愛他,但是黑奴屬於另一個白人,那個白人也愛他,也就是說,黑奴和自己的主人是情侶。
但這些全部藏在故事裡,只有明眼人才能發現。也就是說,李安藉助大眾電影的外殼,講述了同性戀者的故事。
正如《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上映時,很多人開始思考「同志電影」的這個分類是否還有意義。電影完全抽離了所謂「同志元素」,沒有身份認同的不安,也沒有家庭社會的排斥。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最經典一幕
無關性別,無關年齡,就是兩個人彼此相愛。和斷背山一樣,他們腦中只剩下那個夏天的潮溼記憶。
李安將小眾的同志情愛大眾化,上升為一種普世的愛情觀。只要你是擁有情感的人類,都會感到共鳴。因此觀影時,觀眾感覺「把他的心都揉碎了」。
003
苦苦掙扎的同志群體
李安還說過,人生就是一場永恆的掙扎。
在同志人群身上,這種掙紮好像更加明顯。在李安的影像世界裡,我們可以感受到主人公內心的鬥爭。
《喜宴》,偉同想盡孝道,用形婚騙過父母,又想擁有自我,和男友安穩度日;
《斷背山》,恩尼斯想留下來照顧女兒,又想和傑克遠走高飛;
《製造伍德斯託克音樂節》,艾略特想奔赴紐約追逐夢想,又想留在小鎮照顧母親;
李安拍攝的同志電影,也是苦苦掙扎的結果。主流社會的理解和同情,同志群體的控訴和不安,李安在傳統和邊緣之間找到了平衡點,讓同志群體出現在大眾視野裡。
因為對同性戀的畏懼,大多數人不敢談論這個話題。而李安以同性戀為載體,生動冷靜地演繹了愛情這一話題,角度刁鑽,讓人嘖嘖稱奇。
不僅超越了異性戀和同性戀的對立,還揭示了同志題材在電影領域的無限可能性,讓人大呼過癮。
感謝李安,讓同性戀走出陰暗,在主流世界佔據一席之地。
感謝李安,讓我重新相信愛情。淺喜似蒼狗,深愛如長風。期盼一個人,伴我在左右。
參考資料:
《同性戀銀幕形象的演化與身份建構》周平,武漢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論李安電影的「性」和諧》 牛殿慶,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 2014.09,Vol.27,No.5
《李安電影中的「密櫃世界」——以李安電影中的「同性戀」三部曲為例》王豔玲 梁晨,2013,Vol.17
《拒絕觀看的身體:李安電影的「同志」再現》向宇,浙江傳媒學院學報 2013.02,Vol.20,No.1
《戀父情結、性與同性戀——李安電影創作心理初探》李敬水,電影評介
《李安騙我們好多年》重要意見 2016.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