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星骸騎士》的觀影會在北京舉行。於現場播出的第一集,向觀眾們展現了這部科幻動畫世界觀架構的初步輪廓。考慮到它將以周更形式播出,在後續的播出中能夠以劇情衝突去豐滿人設,同時輔以有效的推廣營銷,將會是這部動畫能夠吸引觀眾的重點。
在真人影視市場裡,受制於劇本、資金、特效技術等問題,科幻題材影視作品的產出極為有限。但是在中國網絡動畫行業,近年來已經有數家動畫公司製作了科幻題材動畫,然而這些動畫作品裡最終能夠獲得認可的卻不多。以科幻為背景,在有限的動畫時長裡講有趣的故事——這是不少科幻題材動畫一直無法解決的難題。
儘管困難重重,然而嘗試卻是必須的。
或許是和《流浪地球》電影的成功有關,自2019年開始,科幻題材動畫的立項數量就有明顯增加。在2020年下半年,在各家視頻平臺陸續公布的近200部國產網絡動畫裡,科幻題材動畫的數量相較2019年略有增加。
目前的動畫市場是以玄幻為主,輔以青春、熱血、治癒、冒險、俠義江湖等類型,以多元化的動畫作品類型來滿足國產網絡動畫市場觀眾的觀看需求。科幻題材動畫數量的增加,則向整個市場彰顯了不管是平臺還是製作方,都想要啃下科幻這塊「硬骨頭」的打算。
(2020年多家視頻平臺國產網絡動畫發布會科幻題材項目)
為什麼中國缺乏科幻題材動畫?
一直以來,在中國動漫產業,科幻題材都是動畫人想做卻難去觸碰的一個類型。
從內容創作角度來說,受限於己身創作能力、創作周期和資金投入幾個方面的問題,動畫製作方較難創作出滿足觀眾需求的科幻動畫。
在商業方面,由於國產網絡動畫的變現渠道不夠清晰,而今其主要作用是引流,投資科幻動畫的性價比要低於其他類型動畫。
從整個內容市場大環境來說,科幻在中國始終屬於小眾題材。《流浪地球》創造的高熱度和半年後敗北的《上海堡壘》,也證明了現階段科幻影視化作品的成功終究需要極大耐心。
不過,國產網絡動畫市場對於科幻題材的嘗試從未停止過。從《納米核心》《雙月之城》《雛蜂》這些幾年前面世的作品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在國產網絡動畫發展的早期,這些非兒童向國產科幻動畫暴露出來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