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6 19: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3月4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首次通過北京和武漢遠程連線方式,舉辦英文發布會。國家衛生健康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北京協和醫院內科ICU主任杜斌教授作為參與一線救治的醫學專家代表之一,向中外記者介紹新冠肺炎疫情情況和中國抗疫經驗。
▲記者見面會現場(焦非 攝)
杜斌教授介紹,他於1月18日抵達武漢,參與國家衛生健康委高級別專家組調研指導新冠肺炎重症病例救治,為國家提供治療策略和其他方面應對措施的諮詢和建議。在新聞發布會中,杜斌教授先後回答了路透社、中國國際電視臺、日本TBS電視臺、華爾街日報、英國獨立電視臺(ITV)和中國日報記者的提問。
▲記者見面會主席臺(湖北日報蔡俊 攝)
▲國家衛生健康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北京協和醫院內科ICU主任(湖北日報蔡俊 攝)
重症病例需要集中、積極、規範的救治
在回答能從抗疫工作中取得哪些經驗教訓的問題時,杜斌主任直言不諱地表示:「如果可以回到過去,我會對所有出現臨床情況惡化的呼吸衰竭或低氧血症患者,更積極地嘗試有創機械通氣。我還會更積極地建議,召集所有重症醫學的醫護同仁在定點醫院建立重症監護病房,應對激增的危重症病例。我堅信這些舉措可以幫助患者尤其是重症患者更快地康復。」
針對年輕患者死亡的問題,杜斌教授表示,儘管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大多見於老年人,但仍有一些年輕的患者去世。這些病例雖不具備高齡這個眾所周知的危險因素,但可具備其他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等合併症。杜斌教授認為,無謂地延長無創機械通氣時間以及長期大劑量糖皮質激素造成的傷害(如院內感染、呼吸肌疲勞、氣壓傷和高血糖等)大於獲益。
新增病例明顯減少致很多醫院
出現空床位
在回答記者提出的中國新冠肺炎的疫情是否已經到達拐點,還會不會大規模暴發時,杜斌教授表示,根據所了解到的情況,無論是在武漢以及湖北其他地區,還是在中國其他省份,新增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數均在持續下降。康復出院的患者越來越多,很多醫院都出現了空床位。
尚不能證明出院後復檢核酸
陽性患者具備傳染性
杜斌教授表示,新冠肺炎潛伏期一般為3~7天,最長不超過14天。目前在中國和其他國家都沒有發現超過14天的長潛伏期患者,沒有數據表明存在更長的潛伏期。
針對記者提出的出院患者核酸檢測復陽的疑問,杜斌教授表示,在湖北確實有幾例患者在治癒出院或多次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陰性後複查呈陽性。根據目前的研究結果,還沒有證據表明這些患者在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復陽後具備傳染性。
預防醫院內傳播的關鍵是做好計劃
針對記者提出的如何預防醫院內傳播的問題,杜斌教授表示,關鍵在於未雨綢繆,做好計劃。要針對發熱門診患者、普通門診患者、住院患者制定相應計劃;要結合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檢查結果篩選疑似病例,建立確診能力;要在確診或排除診斷前對疑似病例進行隔離;要對所有醫護人員進行培訓,幫助他們做好應對疫情的準備;要為所有醫護人員以及疑似病例者接觸者提供隔離與治療的場所和包括防護設備在內的充足物資。
戰勝疫情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杜斌教授表示,戰勝疫情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這一點在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是相同的。現在有多少確診病例,對他們有什麼處理預案,有多少密切接觸者,如何對他們實施隔離,如何從密切接觸者中發現潛在病例,這些工作任務雖然艱巨,但都必須完成。不僅需要醫護人員和衛生部門的努力,還需要政府其他部門,包括公安部門、交通部門等的密切參與。
全社會都應該堅守自己的職責。政府的職責是及時公布新發病例、疑似病例的詳細資料;對公眾進行疾病科普和預防教育;協調所有防疫資源,包括人力資源、防護物資、醫療設備等。醫生的職責是盡最大努力作出正確的診斷和治療決策,儘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公眾的職責是遵從政府以及衛生健康專家提出的疫情防控規則,密切接觸者自覺進行居家隔離。
在發布會的最後,當被問及中國可向世界分享的抗疫經驗時,杜斌教授引用了法國作家阿爾貝·加繆的小說《鼠疫》中的一句話:「這一切與英雄主義無關,唯一的法寶是正直。」在他看來,正直就是所有人都盡心盡力而為。杜斌教授強調,無論在中國,還是在全世界,舉全社會之力才是戰勝疫情的關鍵。
視頻/中國國際電視臺CGTN直播
文字/施文 黎婧怡 傅譚娉
圖片/焦非 蔡俊
監製/張抒揚 主編/陳明雁
原標題:《杜斌教授在國務院疫情防控首場英文發布會上分享中國抗疫經驗》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