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
人生能有幾個16年?
當手上的老繭一層層加厚;當行如風、坐如鐘成為一種無須提醒的習慣;當稚嫩的臉龐磨礪出深深淺淺的皺紋;當幫帶的一茬茬徒弟成為新的崗位骨幹……服役期滿的四級軍士長就要向軍營告別了。
劉凱
焊花飛濺,寒來暑往,焊工總是藏在面罩後邊。高技能操作人才劉凱的眼睛總是習慣性微微眯著,當年的白淨小夥也變的有些老氣橫秋。最讓他引以為傲的不是考取了多少職業技能證書,而是不少國防大工程的背後,有他的一份貢獻。
臧近嶺
當兵16年,幹了10年司務長,臧近嶺的軍旅回憶總是離不開柴米油鹽醬醋茶。後勤工作難出彩,曾經,他把立功受獎的機會讓給一線的戰友,他說:「他們衝在前邊更辛苦,更需要鼓勵。」軍旅生涯進入倒計時,早已交接工作的他還在忙活著傳幫帶。
時丕華
時丕華是一位老駕駛員。16年間,鬢角冒出一縷縷白髮,駕駛證也升級到了A1證。無論是勇士、金杯,還是大客車、特種車,單位裡每一種車型他都能熟練操作,駕駛室就是他的戰場。開著近20米長的特種車,他一次又一次圓滿完成了各項運輸任務。
張建
老兵張建多才多藝,當過文書、炊事員,幹過維修工、焊工,在崗時間最長的是高壓電工,每一次轉崗都詮釋了「軍人是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的老話。爬電桿、扛電纜、蹚泥水……沒當過供電兵,就永遠不知道供電兵的精彩。儘管半月板少了一半,但他依然覺得「獻給軍營的這16年,值得!」
董波
董波燒得一手好菜,他的成長之路是從炊事員開始的。堅守平凡的崗位本就是不凡,沒有熱愛是堅持不下來的,在軍營裡炒大鍋菜更是如此。鍋碗瓢盆就是炊事員的「武器」,他一點點學起,掌握了炒、熘、爆、蒸、燒、煮、烤等烹調技法,還取得了高級廚師資格證。
徐剛
愛笑的高級電工徐剛一如既往地精神煥發,神採奕奕。從高壓到低壓,再回到高壓,儘管換過幾個單位,卻始終沒有跳出電工這個崗位。就是在這個默默無聞的幕後崗位上,他參加了上百次重大任務。面臨離別,他感慨地說:「以後為部隊做貢獻的機會越來越少了。」
李先躍
工程機械操作手李先躍體型清瘦,可操作起笨重的工程機械來卻很靈巧。他以前是一名特種工程兵,參加過很多建設任務。單位整體撤編後,就沒人再和他「搶」著開工程機械了。現在,會開工程機械的戰友都是他一手幫帶出來的。
凝望軍旗,回眸軍旅。在直線加方塊的隊伍裡,老兵們把火紅的青春永遠地留在了軍營,也為自己的人生畫卷塗抹上一筆絢麗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