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軍旅,7名16年老兵的忠誠堅守

2020-12-24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

來源中國軍網

人生能有幾個16年?

當手上的老繭一層層加厚;當行如風、坐如鐘成為一種無須提醒的習慣;當稚嫩的臉龐磨礪出深深淺淺的皺紋;當幫帶的一茬茬徒弟成為新的崗位骨幹……服役期滿的四級軍士長就要向軍營告別了。

劉凱

焊花飛濺,寒來暑往,焊工總是藏在面罩後邊。高技能操作人才劉凱的眼睛總是習慣性微微眯著,當年的白淨小夥也變的有些老氣橫秋。最讓他引以為傲的不是考取了多少職業技能證書,而是不少國防大工程的背後,有他的一份貢獻。

臧近嶺

當兵16年,幹了10年司務長,臧近嶺的軍旅回憶總是離不開柴米油鹽醬醋茶。後勤工作難出彩,曾經,他把立功受獎的機會讓給一線的戰友,他說:「他們衝在前邊更辛苦,更需要鼓勵。」軍旅生涯進入倒計時,早已交接工作的他還在忙活著傳幫帶。

時丕華

時丕華是一位老駕駛員。16年間,鬢角冒出一縷縷白髮,駕駛證也升級到了A1證。無論是勇士、金杯,還是大客車、特種車,單位裡每一種車型他都能熟練操作,駕駛室就是他的戰場。開著近20米長的特種車,他一次又一次圓滿完成了各項運輸任務。

張建

老兵張建多才多藝,當過文書、炊事員,幹過維修工、焊工,在崗時間最長的是高壓電工,每一次轉崗都詮釋了「軍人是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的老話。爬電桿、扛電纜、蹚泥水……沒當過供電兵,就永遠不知道供電兵的精彩。儘管半月板少了一半,但他依然覺得「獻給軍營的這16年,值得!」

董波

董波燒得一手好菜,他的成長之路是從炊事員開始的。堅守平凡的崗位本就是不凡,沒有熱愛是堅持不下來的,在軍營裡炒大鍋菜更是如此。鍋碗瓢盆就是炊事員的「武器」,他一點點學起,掌握了炒、熘、爆、蒸、燒、煮、烤等烹調技法,還取得了高級廚師資格證。

徐剛

愛笑的高級電工徐剛一如既往地精神煥發,神採奕奕。從高壓到低壓,再回到高壓,儘管換過幾個單位,卻始終沒有跳出電工這個崗位。就是在這個默默無聞的幕後崗位上,他參加了上百次重大任務。面臨離別,他感慨地說:「以後為部隊做貢獻的機會越來越少了。」

李先躍

工程機械操作手李先躍體型清瘦,可操作起笨重的工程機械來卻很靈巧。他以前是一名特種工程兵,參加過很多建設任務。單位整體撤編後,就沒人再和他「搶」著開工程機械了。現在,會開工程機械的戰友都是他一手幫帶出來的。

凝望軍旗,回眸軍旅。在直線加方塊的隊伍裡,老兵們把火紅的青春永遠地留在了軍營,也為自己的人生畫卷塗抹上一筆絢麗的色彩。

相關焦點

  • 不忘底色憶軍旅 忠誠奉獻鑄警魂
    軍人是國家的長城,警察是社會的盾牌,角色儘管不同,但忠誠與奉獻卻是他們共同而永恆的底色。而在警隊之中,有著許許多多擁有軍人履歷的警察,他們曾應徵入伍,並在退伍後轉投司法行政戒毒事業,在從警之路上繼續堅守著他們的初心底色。在第93個建軍節到來之際,我們一同來看看那些曾經投身軍營,如今身在警營的戒毒警察們。
  • 就要離開部隊了,這位16年老兵用行動詮釋了「兵」的意義!
    2015年7月他入選中國好人榜「好人365」封面人物,10月榮獲第五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2016年5月被評為「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2017年11月榮獲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不好意思啊,剛才在山上打靶,這會兒剛回來。」11月20日晚10點,已經給陸磊打了5、6個電話的記者,終於等到了陸磊的回電。
  • 又到退伍季,20首軍旅經典歌曲獻給老兵
    對於每名軍人來說,退伍季是最讓人多愁善感的,眼前的離別或許就是一輩子……惟願,待到春風傳佳訊,我們能再相逢……時光飛逝,當兵的那一天仿佛很遙遠,但卻那麼深刻!似烙印牢牢刻在心底,永遠無法抹去……那一天,我笑得很甜,未知的世界是我所嚮往的;那一天,我哭紅了雙眼,告別父母,遠離故土,心情複雜得徹夜難眠;那一天,在夢裡,從未走遠……「軍中之母」「軍旅人生第一引路人」,這些標籤將「班長」二字的重要性詮釋的深刻直白。
  • 用行動畫好軍旅延長線,李滄九水東路社區「集結號」老兵志願服隊成立
    半島全媒體記者 徐傑退伍不退色,用行動畫好軍旅延長線。1月16日,在李滄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和九水街道辦事處的關心支持下,由90多名老兵組成的九水東路社區「集結號」老兵志願者服務隊正式成立。啟動儀式上,李滄區退役軍人事務局鄧傑局長對老兵志願服務隊的成立表示了熱烈的祝賀,他說,老兵志願者服務隊成立旨在搭建一個穩定且持久的組織平臺,充分發揚退役軍人「退役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精神,既能很好地服務社區,又能創造社會價值。九水路街道辦事處主任韓錫濤對街道及社區定期策劃組織志願活動,以及為老兵志願者提供集中學習培訓,提高退役軍人志願服務水平等提出了建議和希望。
  • 用行動畫好軍旅延長線 李滄九水東路社區「集結號」老兵志願服隊成立
    半島全媒體記者 徐傑 退伍不退色,用行動畫好軍旅延長線。1月16日,在李滄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和九水街道辦事處的關心支持下,由90多名老兵組成的九水東路社區「集結號」老兵志願者服務隊正式成立。 啟動儀式上,李滄區退役軍人事務局鄧傑局長對老兵志願服務隊的成立表示了熱烈的祝賀,他說,老兵志願者服務隊成立旨在搭建一個穩定且持久的組織平臺,充分發揚退役軍人「退役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精神,既能很好地服務社區,又能創造社會價值。
  • 16年風雪夜歸,汽車兵告別天路
    感謝那些堅守遠方、挺身而出的英雄,感謝那些默默無聞的堅守、朝夕相處的陪伴,更要感謝那個不停奔跑的自己。2020年就要過去,帶著愛和希望,我們繼續向前。行走天路16年,四級軍士長魏道宇記憶深處的天路,有夕陽雋永、朝霞萬裡,更多則是高山戈壁、風雪交加。足跡在這條路上鐫刻,忠誠在這條路上踐行。路,記錄著汽車兵的冷暖人生;路,在每一次轉身和離別的時刻,成為汽車兵最為不舍的回望。
  • 每一位老兵,都是一部行走的史詩
    一個人,一塊陣地,一份頑強的堅守為了戰火中的一句承諾陳恩富用忠誠與生命寫下一段歲月的傳奇當老人痛苦流涕的時候當老人說出那句「連長,我想你」的時候當老人凝望連長照片的時候第一次知道老兵原來不都這麼老,是看《士兵突擊》。許三多徒步回團部的路上,碰到開著裝甲車路過的戰友,人家開口就是:老兵,你去哪?08年看士兵突擊那會兒,我15歲。腦子裡不由自主的在掙扎:明明這麼年輕的面龐,為啥叫他老兵?10年進了軍校,才從一茬又一茬的部隊人嘴裡知道,每年12月份的那次離別,叫老兵退伍。
  • 老兵,一路順風……
    請記得這兒永遠是你的家武警浙江總隊9月1日,武警浙江總隊2000餘名退伍老兵懷著對軍營和「第二故鄉」的不舍之情,揮淚告別朝夕相處的戰友,踏上返鄉路,準備開始人生的新徵程。軍旅彈指數載間,又到今朝惜別時。在武警浙江總隊的座座營區內,胸帶紅花、身穿軍裝、肩掛「光榮退役」綬帶的老兵們紛紛拿出相機,與即將分別的戰友拍照留念。不少官兵情到深處,不禁失聲痛哭。一輛輛掛著「光榮退伍」「再立新功」「一路順風」等橫幅的軍車載著老兵在鑼鼓和鞭炮聲中離開了軍營,緩緩駛入各個送別的車站。都說美酒歷久彌香,真情誠摯永存。
  • 告別軍營,這些老兵給我們留下些什麼
    又到年終歲末又是一年離別季又有一批老兵即將告別軍營不論是16年,還是12年亦或是2年、5年、8年想要說聲再見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是靠著這種「蠻勁」和「巧勁」,他先後帶出了「徒弟」35名,連隊幾乎所有養場骨幹都是由他一手教帶出來的。16年來,覃羨攏始終保持著一個「兵」的本色。今年6月下旬,駐地突然遭遇百年難遇的洪澇災害。機場由於修建時間較為久遠,部分地區排水閥被雜草堵塞,若不及時處理,極可能影響飛機出動。
  • 黃仁俊:抗美援朝老兵的無悔堅守
    有這樣一位老兵,他背後有一段生與死的感人故事;他滿臉皺紋裡珍藏著戰鬥的歲月,他的勳章裡凝結著曾經的輝煌。他就是抗美援朝老兵黃仁俊。    黃仁俊,男,1931年12月14日出生,原籍為重慶合川人,現居青白江區怡湖社區川化五村三區。1950年10月1日參軍入伍,入伍報考軍隊幹校,錄取後,從軍幹校轉到第二野戰區三分校二大隊六班。
  • 老兵不死!潘德夫堅守19年助北馬其頓首進歐洲杯
    2003年首次在意甲賽場亮相,潘德夫輾轉拉齊奧、國際米蘭、那不勒斯、熱那亞等多個俱樂部,至今仍在意甲發光發熱。2001年在北馬其頓國家隊上演首秀,潘德夫已經為國徵戰19年,終於將國家隊帶到世界大賽舞臺。毫無疑問,明年夏天的歐洲杯舞臺,潘德夫將繼續演繹老兵不死的傳奇。潘德夫打進位勝球。
  • 當兵16年,柜子裡擺滿榮譽證書,可惜服役期滿!誰能讓他留下來
    他是梁桂祥,東部戰區某部二營四連無線技師兼司機,一個不折不扣的「精武尖兵」——1、選擇,人生一跨16年人的一生,有多少個16年?屈指可數。16年,應該怎樣度過?梁桂祥選擇了軍旅,並交出了這樣的答卷——梁桂祥,山東聊城人,1986年10月出生,2004年12月入伍,2007年11月入黨,四級軍士長軍銜,現任東部戰區某部二營四連無線技師兼司機。先後4次榮獲優秀士兵,2次被團評為「軍事訓練先進個人」,先後多次被戰區、集團軍評為「四會」教學先進個人,被原廣州軍區評為「訓練尖子」,榮立三等功2次。
  • 戴文兵:讓具有「軍旅品牌」文化旅遊服務成為遊客信賴的一張名片
    工作中,軍旅中心幫助戰友及親屬解決類似的鬧心事兒還真不少,大家都說,這個軍旅中心真是名不虛傳。2018年7月,烏魯木齊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擬組織轄區部分退役軍人舉辦慶「八一」建軍節活動。得知消息後,軍旅中心積極請纓,主動承擔這項任務。8月1日這天,烏魯木齊市轄區1300餘名退役軍人,乘坐20多輛旅遊大巴,有序來到位於昌吉市的新疆大劇院。
  • 感動:退伍老兵路過軍營莊嚴敬禮,美哉中國軍人,壯哉中國軍魂!
    人生最美是軍旅!穿過這身軍裝的人,總會對軍營有著一種特別的情懷!近日,一輛黑色轎車開到了火箭軍營區門口,執勤士兵按照規定本想勸車主開走,這時兩個男子走了下來,昂首挺胸對著營區敬了軍禮。詢問之下得知兩個人都曾在這支部隊服役16年,出差路過這裡,只想向曾經堅守的地方敬個軍禮。這裡留著他們的記憶,有他們一生中最美好的那段青春。執勤士兵大為感動,臨別前他們互相敬禮表達敬意。雖是簡單的軍禮,卻飽含哨兵對老兵的敬意,老兵對曾經軍營的不舍。
  • 「老兵,謝謝你!」
    老兵伍松:八年的軍旅生活,讓我明白了什麼是責任,什麼是擔當,帶給我的是一生都難忘的回憶。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如今我就要脫下軍裝了,衷心地祝福還在服役的兄弟,希望你們能夠珍惜未盡的軍旅生涯!老兵,還記得我曾問你卸甲歸田後你何去何從?
  • 三位老兵的憶與舍:站好最後一班哨 一生難捨綠軍裝
    最後的軍旅時光中,在該支隊擔任哨兵、炊事員、文書的三位老兵堅持站好最後一班哨、守好最後一班崗,難捨濃濃軍旅情。站好最後一班哨 留下老兵好形象「執勤就是戰鬥,哨位就是戰場。雖然要離開部隊了,但是我會堅守到最後一秒,履行好軍人的職責使命。」
  • 五千多個日日夜夜的堅守,這是「老高」在成武中隊的十六年
    在「基層建設模範中隊」——武警菏澤支隊成武中隊,有一名默默堅守了十六年的老兵,他叫高金閣。  今天,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這名成武老兵的十六年軍旅時光。本句是出自艾青的《我愛這土地》,是作者在1938年的時候所寫的一首現代詩。為什麼他對中隊的愛如此深厚,因為中隊是官兵「一磚一瓦」搭建起來的心血!更是「老高」十六年默默堅守維護、來之不易的珍貴財富!
  • 專訪軍旅作家、編劇周振天——軍事題材影視創作一線「老兵」的自我修養
    三十九載戎裝歲月,三十九部影視作品,縱觀軍旅作家、編劇周振天的創作生涯,大致因創作題材的不同可劃分為三類,第一類即當代軍旅題材,如電視劇《潮起潮落》《驅逐艦艦長》《波濤洶湧》《艦在亞丁灣》《水兵俱樂部》等;第二類即革命歷史題材,如電視劇《我的故鄉晉察冀》《洪湖赤衛隊》《我的青春在延安》《韶山情》等;第三類即近代史題材作品,如電視劇《神醫喜來樂》《玉碎》《小站風雲》《護國大將軍》《張伯苓
  • 夜讀丨「郭師傅」的最美堅守
    《高原夜讀》把最好的故事講給你聽轉眼又到了退伍季十六年老兵惜別軍營郭師傅」16年軍旅生涯的故事。後來,他主動向連隊幹部骨幹請教,夜以繼日地背口訣、練習題,終於讓他逐步樹立了信心,在一次年終全營考核中斬獲了一個單項頭名。多年來,郭師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堅守在工作崗位,他總是走在前頭、幹在難處,用實際行動彰顯了「艱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的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