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討厭揚州人:討厭揚州人的小氣和虛氣

2021-01-07 人民網

原標題:朱自清回憶錄

  朱自清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

  我是揚州人(2)

  還有一樁道理就是我有些討厭揚州人,我討厭揚州人的小氣和虛氣。我曾經寫過一篇短文,指出揚州人這些毛病。後來要將這篇文收入散文集《你我》裡,商務印書館不肯,怕再鬧出「閒話揚州」的案子。這當然也因為他們總以為我是浙江人,而浙江人罵揚州人是會得罪揚州人的。但是我也並不抹煞揚州的好處,曾經寫過一篇《揚州的夏日》,還有在《看花》裡也提起揚州福緣庵的桃花。再說現在年紀大些了,覺得小氣和虛氣都可以算是地方氣,絕不止是揚州人如此。從前自己常答應人說自己是紹興人,一半又因為紹興人有些戇氣,而揚州人似乎太聰明。其實揚州人也未嘗沒戇氣,我的朋友任中敏(二北)先生,辦了這麼多年漢民中學,不管人家理會不理會,難道還不夠「戇」的!紹興人固然有戇氣,但是也許還有別的氣我討厭的,不過我不深知罷了。這也許是阿Q的想法罷?然而我對於揚州的確漸漸親熱起來了。

  揚州真像有些人說的,不折不扣是個有名的地方。不用遠說,李鬥《揚州畫舫錄》裡的揚州就夠羨慕的。可是現在衰落了,經濟上是一日千丈的衰落了,只看那些沒精打採的鹽商家就知道。揚州人在上海被稱為江北佬,這名字總而言之表示低等的人。江北佬在上海是受欺負的,他們於是學些不三不四的上海話來冒充上海人。到了這地步他們可竟會忘其所以的欺負起那些新來的江北佬了。這就養成了揚州人的自卑心理。抗戰以來許多揚州人來到西南,大半都自稱為上海人,就靠著那一點不三不四的上海話;甚至連這一點都沒有,也還自稱為上海人。其實揚州人在本地也有他們的驕傲的,他們稱徐州以北的人為侉子,那些人說的是侉話。他們笑鎮江人說話土氣,南京人說話大舌頭,儘管這兩個地方都在江南。英語他們稱為蠻話,說這種話的當然是蠻子了。然而這些話只好關著門在家裡說,到上海一看,立刻就會矮上半截,縮起舌頭不敢嘖一聲了。揚州真是衰落得可以啊!

  我也是一個江北佬,一大堆揚州口音就是招牌,但是我卻不願做上海人,上海人太狡猾了,況且上海對我太生疏。然而年紀大起來了,世界人到底做不成,我要一個故鄉人。俞平伯先生有一行詩,說「把故鄉掉了」。其實他掉了故鄉又找到了一個故鄉;他詩文裡提到蘇州那一股親熱,是可羨慕的,蘇州就算是他的故鄉了。他在蘇州度過他的童年,所以提起來一點一滴都親親熱熱的,童年的記憶最單純最真切,影響最深最久;種種悲歡離合,回想起來最有意思。「青燈有味是兒時」,其實不止青燈,兒時的一切都是有味的。這樣看,在那兒度過童年,就算那兒是故鄉,大概差不多罷?這樣看,就只有揚州可以算是我的故鄉了。何況我的家又是「生於斯,死於斯,歌哭於斯」呢?所以揚州好也罷,歹也罷,我總該算是揚州人的。

  (《我是揚州人》,見《朱自清全集》第一卷)

相關焦點

  • 朱自清誕辰120周年 | 揚州:生於斯,死於斯,歌哭於斯
    編者按: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中國近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原籍浙江紹興,出生於江蘇省東海縣(今連雲港市東海縣平明鎮),後隨祖父、父親定居揚州,自稱「我是揚州人」。1916年中學畢業並成功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9年開始發表詩歌。
  • 朱自清誕辰120周年紀念日 「朱自清公園」揚州開園
    圖為11月22日,朱自清誕辰120周年紀念日,「朱自清公園」揚州開園。 薛雨露 攝中新網揚州11月22日電 (記者 崔佳明)11月22日,是朱自清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日。今天,以先生命名的公園在揚州建成開放,揚州市委書記謝正義、揚州市代市長夏心旻和朱自清嫡孫朱小濤等共同為「朱自清公園」開園。朱自清出生於1898年11月22日,原籍浙江紹興,他在揚州生活、求學、任教長達16年,對於揚州的情結,先生在《我是揚州人》中寫道:「我家跟揚州的關係,大概夠得上古人說的『生於斯,死於斯,歌哭於斯』了。」字裡行間表達了先生對揚州的眷念之情。
  • 細雨 青瓦 深巷——訪揚州朱自清故居
    拐角處,電線桿上一塊牌子——「朱自清故居 安樂巷27號」,牌子上還有朱自清的頭像,那個我熟悉的戴著眼鏡的。故居門小,院子也不大,三進式帶拐彎。抵不上揚州鹽商大戶個園何園的一個小角落,但它有隱藏在市井深處的安靜。安靜,這就夠了,對於一個文人來說。數間屋舍,三四小天井,青瓦的簷頭,隔開風雨隔開日夜。大門旁寫著「朱自清故居 1930年—1946年」。
  • 揚州學者研究了40年,還寫了一部叢書
    而這三本書作者揚州學者韋明鏵,是用了近40年的時間,從文獻資料和實地考察出發,寫出的這三本洋洋大觀的著作。韋明鏵是揚州人,他的這個系列首篇作品,也是和揚州有關的,那就是發表於1983年的《讀書》雜誌,寫了一篇《揚州瘦馬》。
  • 海峽兩岸朱自清後人互贈禮品 揚州獲贈的家傳如意有望展出
    中國江蘇網6月27日訊 昨天,揚州朱自清故居負責人韓豐來到朱自清嫡孫朱小濤家裡,將朱自清外甥、臺灣華視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周蓉生相贈的禮物——周蓉生的母親珍藏的如意,轉交給朱小濤。6月21日,「追懷文學中最動人的背影」「江蘇文化節」揚州分活動之紀念朱自清誕辰120周年赴臺省親之旅暨學術研討會,在臺北教育大學大禮堂舉辦。此外,活動現場還有「微縮版」朱自清故居展覽,吸引了很多人駐足觀看。韓豐介紹:「這次我們向臺灣主辦方提供的近百張有關朱自清的照片,讓揚州朱自清故居『走出』小巷深處,跨越海峽兩岸,讓兩岸文化有更深的交流。
  • 一張車票,見證揚州人的「火車乘坐史」
    「你們知道火車什麼時候開到揚州的嗎?」……昨天上午,張玉順向朱自清小學的同學們講述揚州人的「火車乘坐史」。為喜迎連淮揚鎮高鐵開通,這兩天,曲江街道文昌花園社區舉辦交通票證系列展,民間收藏家張玉順帶來了他收藏的上千張有關揚州交通的火車票、汽車票、輪船票等,這些舊票證見證了揚州交通的發展巨變,其中,展出數量最多的火車票,讓參觀者了解到了揚州人60多年來乘坐火車的歷程,期盼早日圓上從揚州乘坐高鐵的夢。
  • 央視講述揚州千年忠義情
    短短一千多米的東關街,鋪陳出揚州數千年的富庶與繁華,而這一切都源自於老街旁的這條古運河。「在那個水運交通極為重要的年代,運河成為溝通南北的重要渠道,東關街是運河邊的重要集散地。直到今天,行走在東關街,依然可以見到那份生機與繁華。」在節目的解說中,東關街的青磚黛瓦納入鏡頭,一座座被時光和生活浸染的老屋,難掩往日光輝的磚雕和屋簷。
  • 朱自清小學編寫的《吾師朱自清》文化讀本發布
    劉冠霖 攝朱自清先生寫下了《說揚州》《揚州的夏日》等諸多與揚州有關的優美散文,創作了現代漢語散文中的若干經典,至今影響深遠;他不吃「嗟來之食」的民族氣節,深為國人所敬仰……昨天下午,「文脈傳久遠,教益永流芳」——主題教育成果展暨新書發布會在揚州市朱自清小學舉行。由揚州市朱自清小學編寫的《吾師朱自清》文化讀本正式發布。
  • 費軒和他的《揚州夢香詞》(揚州江都)
    費軒(生卒年月不詳),字執御,康乾時期江都人,為清著名學者費密之孫,詩人費錫璜之子。費軒原籍四川新繁,祖父費密因避戰亂,流寓至江都野田莊,費軒就隨之在江都定居。成年後受家人囑託,曾回原籍應試,中新繁舉人。由於家學淵源,費軒才識廣博宏贍,詩詞功底深厚。後居揚州時,常與文人名士聚會雅集。
  • 家門口坐高鐵不是夢 千張車票見證揚州人「鐵路出行史」
    「你們知道火車什麼時候開到揚州的呢?」昨天上午,張玉順向朱自清小學的同學們講述揚州人的「火車乘坐史」。為喜迎連淮揚鎮鐵路開通,這兩天,曲江街道文昌花園社區舉辦交通票證系列展。民間收藏家張玉順帶來了他收藏的上千張有關揚州交通的火車票、汽車票、輪船票等,這些舊票證見證了揚州交通的巨變。
  • 揚州麵食銀縷雪墩
    揚州麵食雖不及北方勢雄,但以精巧擅長,其「妙手纖纖和粉勻,搓酥糝拌擅奇珍」的美譽,是有淵源的。揚州人結面緣,幾乎在秦漢就嘗過蒸餅了,鳳凰河出土的漢代石磨像時針錶盤,篆刻著揚州人從粒食到粉食的生命時光,見證著1800年前揚州小麥精細處理的水平。
  • 揚州沒有揚州炒飯
    ▲ 所謂揚州炒飯,也是伊秉綬和廚子研究出來的。揚州人素有「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的說法。意思就是早上就是喝茶、吃早點,一個上午過去了,就是肚皮包著茶水和早點;晚上就是泡澡、洗澡,洗浴、修腳文化也是揚州的一大特色。
  • 揚州慢 (南宋)姜夔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修竹翻譯  淳熙年丙申月冬至這天,我經過揚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薺草和麥子。進入揚州,一片蕭條,河水碧綠悽冷,天色漸晚,城中響起悽涼的號角。我內心悲涼,感慨於揚州城今昔的變化,於是自創了這支曲子。
  • 女人最討厭小氣的男人,不是因為他窮
    女人最討厭什麼樣的男人? 有人會說自己最討厭直男癌,和這樣的男生在一起分分鐘就想把他的腦子打開,看看他的三觀為什麼可以這麼變態。 也有人會說自己最討厭遇事就作的男生,和這樣的男生在一起簡直是場災難,天天沒事就吵架。 但是我想,如果給這些缺點定一個標籤,然後投票,「小氣」一定能佔前三。
  • 女人最討厭小氣的男人,不是因為他窮.
    女人最討厭什麼樣的男人? 有人會說自己最討厭直男癌,和這樣的男生在一起分分鐘就想把他的腦子打開,看看他的三觀為什麼可以這麼變態。 也有人說自己最討厭遇事就能作的男生,和這樣的男生在一起簡直是一場災難,天天沒事就吵架。
  • 朱自清散文集初探
    《朱自清散文集》是2006年西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自清。主要收錄了朱自清的作品。本書主要為收集朱自清先生的精選優秀散文作品。基本信息編輯推薦作為一位散文大家,朱自清以他獨特的美文藝術風格,為中國現代散文增添了瑰麗的色彩,為建立中國現代散文全新的審美特徵,樹立了"白話美文的模範"。朱自清是一位文化多面手,他給後人留下了近200萬字的文學遺產。然而,他對中國現代新文學的突出貢獻,無疑則是他所擅長的散文小品。
  • 「揚州雙龍」真有其人?(圖)
    雙龍」寇仲和徐子陵從揚州小人物成長為武林高手的故事。  根據其武俠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大唐雙龍傳之長生訣》,講述了隋朝末年,揚州城裡生活著寇仲和徐子陵,其中,寇仲為人機靈多計、重情重義、雄心壯志、不甘平凡;徐子陵為人忠厚純樸、感性細膩、甘於淡泊。兩人是一對生死不離的好兄弟,自稱「揚州雙龍」。他們無意間偷了楊廣想得到的《長生訣》,遭到追殺。兩兄弟發誓報仇,並在無心下練就《長生訣》武功。
  • 來揚州體會最簡單的幸福吧
    ■ 向丹丹揚州在變,老街卻有所保留,安靜地泊在世事之外,守著舊巷的鹽商老宅,聽著光陰裡的故事,感受著幾世同堂的款款情深,看她漸漸淡去浮華的氣派,如今歸於深深的平靜。十年前,父親與我提起他最愛的南方城市——揚州,常讚賞她的溫婉山水和風土人情。
  • 母女遭醉漢糾纏 揚州14歲少年不畏強暴挺身守護
    揚州一名14歲少年挺身而出,保護一對母女免遭醉漢糾纏,受到見義勇為基金會獎勵。揚州市公安局廣陵分局供圖中新網揚州12月19日電 (崔佳明 袁佳悅)日前,揚州一名14歲少年挺身而出,保護一對母女免遭醉漢糾纏,警方在第一時間對張家輝的見義勇為行為予以確認。19日下午,揚州市廣陵區委宣傳部、廣陵區公安分局、廣陵區教育局等多部門聯合舉行了表彰儀式。揚州市廣陵區見義勇為基金會現場獎勵張家輝同學人民幣2000元。
  • 揚州美食世界聞名,想知道揚州人喜歡的當地老字號飯店或攤點嗎?
    很多遊客到揚州來旅遊,想玩的景點了解的比較多,比例:瘦西湖、大明寺、個園、何園、東關街、古運河、宋夾城公園、三灣溼地公園等等,想嘗的美食也比較多,比例:五丁包子、翡翠燒賣、千層油糕、蟹黃湯包、餛飩、陽春麵、餃面、燙乾絲、水晶餚肉、揚州豬頭肉、滷水蘭花幹、三和四美醬菜、揚州鹽水鵝、高郵鹹鴨蛋、大煮乾絲、醋溜桂魚、芙蓉蝦仁、三套鴨、將軍過橋、儀徵風鵝、拆燴鰱魚頭、清燉獅子頭、扒燒整豬頭、文思豆腐羹、桂花藕粉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