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常規節奏,今天本該是「傳聞中的本命歌單」這個大系列的第三十二期。
恰逢今天是楊小姐47歲生日。
應歌迷朋友們要求,停下單曲推薦,再來寫一寫這個女人。
更準確的說,寫一寫她和她的那些好歌。
為了讓今天的推送有更豐富的內核,我特意在我的朋友圈中做了個小調查:
你最喜歡的是楊千嬅的哪首歌?為什麼?
當我靜下心來,逐條整理收到的答案時,心中確定了一個念頭:
每個歌迷心中,其實都有一個截然不同的楊千嬅。
關乎「豐富」這個關鍵詞,在我們最熟悉的那批港樂女歌手中,除了楊小姐,恐怕只有身為天后的容Sir能夠做到。
初聽不識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
2021年2月3日,楊小姐滿了47歲。
我願意相信,每個或多或少喜歡過廣東歌的朋友,可能都曾經被她的歌感動過。
也因為這種感動,讓無數人冒出了「真羨慕水瓶座有這首好歌」的感慨。
就像大部分歌迷都知曉《可惜我是水瓶座》是楊小姐的名作。
卻不一定有多少人知道,這其實是一首關乎喝酒的神作。
楊小姐帶著傷痛猛灌的八杯長島冰茶,正是代表水瓶座的烈酒。
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與其說是直面情傷,不如說是醉後回夢之姿態。
自己在開心時可以放肆的笑,心碎時可以肆意的哭。
自己可以坦然的面對情傷,卻不需要任何道歉。
這就是水瓶座,或者,這就是水瓶座的感情。
我清楚的記得,當我在常用的社交媒體上,對老朋友問出這個問題時,她給了我兩個答案:
「以前喜歡的是《再見二丁目》,因為有份柔腸百轉的糾結,後來喜歡的是《勇》,因為足夠坦蕩和磊落。」
哪怕黃先生傾盡心血為她寫了《勇》這首代表作,這仍然不算是楊小姐本人最磊落的歌曲。
「我只有心口一個勇字」映射的不是她的磊落,而是她對感情的執著追逐。
至於《再見二丁目》,說到最後不過是梁先生本人的「情感工具」。
同樣成為工具歌曲的,還有《假如讓我說下去》。
很久之前,我曾經跟歌迷們這麼說:
「大膽的去聽楊千嬅的每首歌,聽懂了她的歌,對姑娘們來說,也就學會了成熟。」
時至今日,我仍然堅持這個觀點。
這或許是為什麼,每個人心底的楊千嬅都是不同的。
我有個認識多年的老朋友,格外喜歡《河童》中詮釋的那份如詩如畫的美感。
另一個好哥們則偏愛《閃靈》和《私奔》,他篤定林夕是真的愛看希區柯克。
不僅愛看,而且看得很通透,非有這種通透,不足以將其化用到歌詞中。
《烈女》的獨立、坦然和骨氣,《自由行》的灑脫、直率和相信,已是被寫透的故事。
《處處吻》第一次出現在大眾視線中,是2004年6月25日的《電光幻影》。
時至今日,這張專輯依舊被絕大多數人認為是楊小姐職業生涯的最高峰。
「《處處吻》甚至不是這張專輯中傳唱度最高的那一首。」
某年接受採訪時,楊小姐坦然承認了這件小事。
歌迷們心心念念又屢次被翻唱的《小城大事》。
演唱會上送給林夕的安可曲目《鍊金術》。
上面這兩首名曲,似乎怎麼看都比《處處吻》紅得更久。
這並未妨礙《電光幻影》的位置,它依舊是皇冠上的那顆鑽石。
如果我愛的是你這種男孩子,或許我真的沒有足夠緣分成為枕邊人。
即便如此,我也希望可以成為你的心頭愛。
然而許多時刻,事情的真相往往是:你什麼也成為不了。
恰因「你什麼也無法成為」,也才能有「連沒有幸福也不介意」。
最怕把《野孩子》視作心頭愛的那些姑娘們,嘴上說不介意,心底卻很介意。
因為這種介意,我們常常忽略一個很重要的細節:
當楊小姐在不同的階段,唱出那些不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能直入內心的單曲時,她自己其實也在成長。
從一個處處都在被保護的,對感情依舊充滿期許的姑娘,變成一個獨立的個體。
直面挫折,看淡情傷,勇敢無畏,執著堅定。
你得學會怎樣區分人際關係和感情中的親疏遠近。
你得相信怎樣的人適合容納你感情裡的陽光。
你得明白怎樣的人適合傾聽你的負能量,不至於讓你陷入無望的等待。
於是梁先生才會在《集體回憶》裡這麼寫:我們同渡滄海,看著時代不在。
某年接受採訪時,楊小姐說:
「我覺得只有真正相信感情的人才會最終收穫它」。
如此看來,我們或許可以這樣說——
《烈女》寫的是和過去告別,有骨氣的楊千嬅。
《自由行》寫的是整理好自己,灑脫面對,同時依舊期待未來的楊千嬅。
《咬唇》寫的是終於望見幸福,於是牽起婚紗狂奔的楊千嬅。
不同的歌迷,會因為各自的不同經歷,有著不那麼雷同的感受。
就像喜歡《鍊金術》的姑娘,幾乎必定守候過無望的苦戀似的。
因為名作足夠多,於是她本身能夠傳達的情緒、情節和境遇也就足夠多。
所有的一切,仿佛都在《一二三、三二一》當中完成了融合。
或許,這就是「豐富」這個詞最恰當的定義了。
為什麼有一天我終於可以接受沒有你?
因為多年以後,我終於找回了熟悉的那個自己。
那個從第一天起,就帶著自信和期許的目光,遇見你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