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漢民:亞洲未來十年值得期待 數字經濟將引領發展

2020-12-22 中國證券網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宋薇萍)由復旦大學和韓國高等教育財團、崔鍾賢學術院主辦、復旦發展研究院承辦的 「上海論壇2020」年會近日在滬開幕。論壇以「亞洲再出發:展望未來十年」為主題,共論亞洲未來十年發展。

  全國政協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協副主席周漢民在論壇上表示,展望亞洲十年,有三點非常值得期盼:第一,亞洲會在整個世界以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艱巨努力推動新全球化模式的誕生。第二,亞洲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會重塑亞洲的發展。第三,數字經濟革命在亞洲會取得最大的成功,推動世界科技和工業革命。

  周漢民說,中國2019年GDP總量99.1萬億元,其中35.4萬億元是來自於數字經濟領域的創造。中國今天在5G領域基礎層有優勢,綜合層和應用層需要更多的國際合作加以提高。

  據悉,上海論壇是由復旦大學和韓國高等教育財團、崔鍾賢學術院主辦、復旦發展研究院承辦的國際大型學術論壇,是目前在上海舉辦的最具國際影響力的品牌論壇之一。論壇始終以開放的姿態、戰略的視角、博大的胸懷,立足上海,放眼全球,持續推進「中國道路」與世界文明的融合,持續關注人類共同命運。

相關焦點

  • 「上海論壇2020」年會開幕:展望亞洲未來十年發展
    「上海論壇2020」年會開幕:展望亞洲未來十年發展 澎湃新聞記者 張無為 2020-12-19 09:19 來源:澎湃新聞
  • 亞洲再出發,展望未來十年!「上海論壇2020」年會昨日開幕
    他期待,本屆論壇專家聚焦產業前沿、企業治理、中美關係、區域經濟、國際合作等熱點議題提出觀點,應對挑戰,以真知灼見為亞洲未來十年指點迷津。同時,她高度讚賞中國在落實《巴黎協定》中的關鍵作用,指出推動綠色經濟的轉型發展也是北歐國家的優先政策領域,北歐未來願與中國在綠色經濟發展方面加強合作,貢獻力量。最後,她期待北歐和中國今後在可持續發展、營商與創新、研究和教育、人文交流、福利方案這五個領域增進對話和深化合作。突破時空限制,匯聚多元智慧探索亞洲未來十年發展之路
  • 「上海論壇2020」年會今日開幕 聚焦亞洲未來十年發展
    本次論壇以「亞洲再出發:展望未來十年 」為主題,以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舉行。在上海論壇15周年之際,600多位來自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智庫、高校、學術機構、企業、政府和媒體等機構的嘉賓和代表雲聚論壇,共論亞洲未來十年發展。
  • 站在歷史的肩頭看未來:亞洲的下一個10年走向何方?
    以「亞洲再出發:展望未來十年 」為主題,以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舉行。在上海論壇15周年之際,600多位來自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智庫、高校、學術機構、企業、政府和媒體等機構的嘉賓和代表雲聚論壇,共論亞洲未來十年發展。
  • 上海浦東如何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周漢民接受中新社...
    中新社記者: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提到,要將浦東打造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中央也提出要將深圳打造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從「示範」到「引領」,一個詞的變化代表什麼?激情,浦東速度的背後就是浦東激情,是一種不斷捨我其誰,一往無前的激情;遠見,浦東始終將發展定位於未來,在因應世界格局和中國發展階段重大變化中,浦東始終踏準了節拍。當前,中國進入發展新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形成新發展格局,這就需要遠見;最後是決心,要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中國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轉變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
  • 趙廣彬:未來十年中國將全面進入數字經濟時代
    第一個話題是當前,不僅僅是中國以及全球經濟上最大的不確定性,就是新冠疫情。所以要分析未來經濟的發展,沒有對新冠疫情做個大概的判斷的話,很多時候很難做預測的。第二個說一下數字經濟,未來十年中國將全面進入數字經濟時代,未來十年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是更加迅速的十年。
  • 發展數字經濟 共享包容增長 為經濟發展插上「數字翅膀」
    「數字經濟是全球未來的發展方向,創新是亞太經濟騰飛的翅膀。」數位技術已成為促進經濟發展、提高經濟各領域競爭力、打造新興市場並保障全面可持續增長的關鍵因素之一。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國際人士表示,推動數字經濟進一步發展,加強數位化領域全面合作,將為促進包容性增長和可持續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 關注亞洲疫情後發展「上海論壇2020」年會今日開幕
    以「亞洲再出發:展望未來十年 」為主題,本次論壇以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舉行。在上海論壇15周年之際,600多位來自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智庫、高校、學術機構、企業、政府和媒體等機構的嘉賓和代表雲聚論壇,共論亞洲未來十年發展。
  • 周漢民:世博十年,給今天人民城市建設帶來哪些啟示?
    十年後的今天,回望這場世界文明的盛會,它是如何辦得成功、精彩、令人難忘的呢?當今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如何更好地延續與傳播世博會留下的精神遺產,向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目標不斷邁進,攜手合作迎來人類發展更加美好的明天?今天的演講,我將圍繞上述問題跟大家作一些分享和交流。
  • 思想者|周漢民:世博十年,給今天人民城市建設帶來哪些啟示?--上觀
    全國政協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周漢民,曾任上海世博局副局長、上海世博會執委會副主任,在他看來,上海世博會至少為我們留下了五大精神財富。以下是他在2020「城市文明思享會」上的演講。十年前,舉全國之力、集世界之智舉辦的中國上海世界博覽會盛大開園,這是百年世博史上首次在發展中國家舉辦的盛會,是生動雋永的中國融入世界的故事。
  • 柯瑞文:發展數字經濟 共享美好未來
    網際網路發展論壇」在浙江烏鎮召開。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文在大會主論壇上,圍繞「數字經濟與科技抗疫」議題做了題為「發展數字經濟,共享美好未來」的主旨演講,分享中國電信的實踐與思考。根據權威機構預測,2020年全球GDP將同比下降4.4%左右,而數字經濟增速將在0.5%左右;中國前三季度的GDP同比增長了0.7%,數字經濟的貢獻接近九成。數字經濟成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經濟復甦和科技創新的新動能。柯瑞文強調,科技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信息通信技術的廣泛普及與創新應用,有效支撐服務了抗擊疫情、保障民生,維護了經濟社會秩序。
  • 巴西中國問題專家說期待中國繼續引領世界經濟發展
    疫情重創世界經濟的同時,也考驗著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決策和應對能力。巴西中國問題研究中心主任羅尼·林斯在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的抗疫表現為世界提供了寶貴經驗,世界也期待中國繼續發揮「經濟引擎」的作用,引領世界經濟發展。隨著全球化不斷加速,堅持多邊主義合作則是創造美好未來的唯一途徑。
  • 高級顧問周漢民:既要「明月當空」,也要「繁星滿天」
    企業是市場主體,中國經濟強大韌勁和潛力的根基就在於企業。剛剛過去的2020年,是值得銘記的一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眾志成城,克服疫情的嚴峻考驗,奮力前行,披荊斬棘。廣大企業更是在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中表現突出,為中國經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率先恢復正增長作出積極貢獻。在開啟「十四五」新徵程之際,面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我們要跨前一步,深入企業,深入基層,了解並解決實際問題。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2020年從大年初四到年末最後一天,我走訪了近百家企業,其中既有央企,也有地方國企;有外企,也有民企。
  • 周漢民赴好人生集團走訪調研
    原創 楊樹 上海民建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
  • 2020亞洲數字藝術展登陸海澱
    本次展覽由中共北京市海澱區委宣傳部、北京國際設計周組委會支持,由北京市海澱區融壹數字文化發展中心發起並主辦,北京成美科創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北京時代美術館承辦。據了解,展覽以「亞洲」為主題,邀請國內外活躍在數字藝術領域的藝術家及藝術團隊,用數字科技給予亞洲文明和中華文化新的詮釋,通過在數字世界的再創,帶給觀眾腦洞大開的科幻想像,並梳理形成具有時代傳承與創新的數字文明觀,引領觀眾共同探索神秘而未知的數字世界。展覽現場極具視覺衝擊,震撼的數字體驗使展覽成為2020年北京秋天最熱門網紅打卡地。
  • 深度解析: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大力發展數字經濟 2020年數字經濟增加...
    數字中國的加速建設將推進相關產業快速發展,數字經濟迎來利好。  近年來,「數字經濟」成為經濟活動和社會生活中的一個熱詞,以網際網路、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為代表的數字經濟,在不斷發展中迸發出引領時代的巨大能量,在抗擊新冠疫情的過程中更凸顯了數字經濟的重要性。
  • 為武漢數字經濟發展注入能量,第三屆世界區塊鏈大會在漢召開
    「如果說過去十年我國處在數字經濟技術引領的生活模式和商業模式逐步轉化的過程中,那麼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全社會生活模式和商業模式的變動,進一步證明了數位化變革的大趨勢。」大會開幕式上,中國銀行原行長李禮輝說,疫情防控期間湧現的雲端辦公、雲端研發、雲端商務、雲端教育、雲端金融等新業態一定會借勢上位成為常態。
  • 中東地區數字經濟加速發展(國際視點)
    核心閱讀疫情防控期間,網上購物、在線教育、遠程醫療等形式多樣的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成為中東地區經濟發展的一大亮點。分析認為,鑑於地區國家年輕消費群體龐大和網際網路基礎設施的日益普及,未來中東地區數字經濟發展前景廣闊。阿聯杜拜標誌性建築哈利法塔不久前舉行了一場盛大的亮燈活動,慶祝本土語音社交平臺Yalla的運營主體掛牌上市。
  • 中日韓合作未來十年展望(全文)
    我們憶及20年前,中日韓領導人高瞻遠矚,在亞洲金融危機寒流中開創了中日韓合作。20年來,三國不斷增進互信、深化合作、共同發展。建立了21個部長級會議和70多個對話機制,成為三國深化合作的主要平臺。2011年設立了中日韓合作秘書處,以進一步促進三國合作。三國貿易額從1999年的1300億美元增至2018年的7200多億美元,經濟總量在全球佔比從17%提升至24%。
  • 擴大覆蓋範圍 數字經濟保持強勁發展勢頭
    世界經濟論壇日前發布2020年特別版《全球競爭力報告》。報告顯示,部分經濟體因其發達的數字經濟、健全的社保體系等因素,在新冠肺炎疫情中保持了更強的韌性。11月23日發布的《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20》指出,2019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35.8萬億元,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36.2%,中國數字經濟總量規模和增長速度位居世界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