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眾口難調。和其他文藝作品一樣,影視劇也是一種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作品,哪怕當初萬人空巷、婦孺皆知的電視劇,也會存在一些不同的聲音,畢竟,每一名觀眾的知識結構、理解能力、整體素質都不一樣,對影視劇的表現與內涵的理解也不盡相同。
現如今,院線、電視臺和網絡視頻平臺的競爭尤為激烈,目的就是通過百花齊放、各具特色的影視劇作品,滿足觀眾個性化、多樣化的觀看需求,因此,能夠達到經得起時間考驗,口碑一直不錯的影視劇,更是鳳毛菱角般的存在。
不過,還是有一些相當出眾的國內網絡劇,最終獲得了觀眾持續的熱議,在豆瓣等大眾點評網站中獲得不俗的成績,比如,讓潘粵明「梅開二度」的《白夜追兇》、集齊眾多實力派老戲骨的《慶餘年》、被稱之為網劇經典的《毛騙》、給張一山證明實力機會的《餘罪》等。
被戲稱為「電影咖的降維打擊」的網劇《隱秘的角落》,之所以引發很多媒體人和觀眾品頭論足、反覆咀嚼,就在於在高質量、好演技、好劇本、好氛圍的基礎上,還做到了某種理念和邊界上的突破。
看過紫金陳原著小說《壞小孩》的都知道,《隱秘的角落》原著的黑暗氣質,毫不亞於很多觀眾熟悉的DC漫畫。如何將這個精彩卻晦澀的原著,改編為大眾喜聞樂見、具有畫面衝擊力的影視劇作品,確實需要下一番功夫。
可以說,導演辛爽和編劇胡坤,很好的完成了從文學作品的影視劇化,大刀闊斧的改編,讓這部作品在表現形式、精神內涵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突破,特別是對劇中一些人物關係、劇情的改編,以更加隱晦的方式展現出人性的灰暗,讓看得懂深意、品得出味道的觀眾大呼過癮,同時,也沒有影響劇情的連貫性與觀賞性。
複雜的人物需要更有針對性的表演風格,如何因繁就簡、不失細節的表現出像張東升、朱朝陽這樣性格複雜、有成長性的角色,在遇到某些事物和感情時,如何表現出他們內心的波動與決策的過程,是《隱秘的角落》最值得玩味的地方。
可以說,秦昊、榮梓杉等人對獨角戲的精妙把握,加上王景春、劉琳等配角們出彩的表演,讓人物立得住、更鮮明,整部戲就有了靈魂,多了深意。
當然,《隱秘的角落》之所以離「9分神劇」還差了一點,其實主要是受劇情黑暗風的影響,畢竟,很多普通觀眾還是對觀賞性和娛樂性更強的情感類影視劇作品情有獨鍾,對這部劇具有天然的牴觸情緒,無法完全代入感情、融入角色。
當然,一些觀眾中途「棄劇」,也算是情有可原,但這並不能妨礙這部劇在開創性、藝術性與精神內涵上的出類拔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