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士辯論局] 沉浸式展覽=「旁氏騙局」?商業or藝術?

2021-03-06 OF COURSE想當然

Of COURSE全新推出的一檔辯論交流欄目,在這裡我們會和大家討論有關新媒體藝術的各種有趣的話題,不論你是該領域的從業人士,或是對新媒體藝術感興趣的人,我們都希望能和大家一起討論!!

昨天是七夕節,在網上看到有的廣告的標題為:愛她!就帶她去看一場浪漫的沉浸式展吧。(其實吧,女生的心理更期待的是紅包不是門票。)

加上各大主流媒體把沉浸式展覽宣傳的天花亂墜,從多個維度分析出沉浸式展覽的優點,甚至teamlab的沉浸式展覽還上了微博熱搜榜。

(Team lab —花與人谷:迷失,沉浸與重生)

細思極恐後,究竟是我們打卡了藝術展,還是在商業的推動下被沉浸式藝術展打卡?

 就拿「全世界都瘋狂的」teamlab來舉例:首先我們要搞清楚,什麼是teamlab?它是最初只有4個人的數碼技術與藝術跨界公司,沒錯,公司啊!公司的目標是什麼呢?利潤!利潤也就意味著赤裸裸的商業。正是因為他們成功的將沉浸式展覽包裝成一個:你不去打卡就out的景點。它的成功刺激到資本,引發了很多完全沒有藝術內涵的沉浸式展覽的擴展。

當你站在碩大花海瀑布展廳裡,你的面前是利用交互投影技術製作的影像,旁邊擠滿了觀眾,偶爾還有情侶在那裡卿卿我我。

觀眾確實很難在裡面思考主體性的交流特質、人與藝術的關係、自我與它者的關係,以及自我與世界的關係。倒是看著大家爭氣鬥眼凹造型拍照比看展更有趣。

無獨有偶,目前「沉浸式」這個概念的爆火也離不開商場的助力,商家更願意拿「沉浸式」來當做吸引人目光的噱頭,更好的吸引顧客。

例如,武漢光谷K11商場,活動現場以及所有的主題都是粉紅色的。意思是,陳列的物體都是粉色的,讓顧客沉浸其中,緩解了日積月累的焦慮和壓力。

(武漢光武K11商場以紅色為主題,以此緩解顧客壓力)

這就是所謂的沉浸式購物展覽嗎?就是因為這些快閃店打著「沉浸式」的標語用來營銷,讓很多普通群眾對沉浸式展覽產生很大的誤解。

難道沉浸式展覽只能悲催的淪為商業的犧牲品了嗎?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藝術家早就已經將自己藝術作品與科技相結合起來,開發出更加「親民」的藝術品出來。如果說傳統展覽是一種單向的信息傳遞,觀眾在被動地接受信息,那麼「沉浸式」展覽確實可以讓觀眾更好地參與其中,並且能讓觸覺、聽覺等一起被調動起來。

《感覺即真實》由丹麥/冰島藝術家奧拉維爾·埃利亞松和

中國青年建築師馬巖松聯手打造。

(奧拉維爾· 埃利亞松最廣為人知的是他在製造顛覆性的藝術形式與藝術體驗上的驚人創造力。藉助光線、色彩、水、天空和氣溫,他能將空無一物的巨大空間化為能給觀眾帶來神秘體驗的人工環境。埃利亞松的作品邀請觀眾置身其中,以體驗引導人們去關注個體的感知變化。)

(日本波點女王草間彌生持續創作的 「無限鏡屋」 系列幾十年來依然是世界各大博物館和美術館的熱門展品,這個作品也以令人眩暈的有限與無限、空間視覺上神秘的延伸、以及自己與他人之界限的混淆而成為許多藝術愛好者趨之若鶩的作品。)

(《雨屋》使用3D跟蹤攝像頭隨時監控參觀者的動作,並把相應位置坐標傳輸至計算機,再由控制系統關閉參觀者頭頂水管的電磁閥。在這場藉由科技之力創造的神秘大雨中,人與人、自然、機器之間的聯結,顯現出一種無與倫比的親密。)

沉浸式展覽本身沒錯,隨著科技和AR技術的高速發展,藝術的邊界也在不斷擴大,藝術家們嘗試突破,作品從平面到空間、從單邊到雙向。

相信真正熱愛藝術的人,期待的是高質量的「沉浸式」展覽,不是打著「互動、光影」的噱頭隨意圈錢的工具。

很多人走著走著就散了,很多東西走著走著就變味了....不熱愛,請善待!

OF做了好多期有關交互投影的文章,因為交互投影與沉浸式展覽是息息相關的,在寫文章的過程中引發了上面的思考。因此,OF的小夥伴主持一場關於「沉浸式展覽的商業價值究竟是大於藝術價值嗎?」的辯論。

本期辯題:沉浸式展覽的商業價值究竟是

大於藝術價值嗎?


正方:藝術大於商業

反方:商業大於藝術

對於沉浸式展覽的價值孰重孰輕,正反方各執一詞,甚至還會出現非常片面的觀點。因此我們沒辦法妄下定論,但是小編對沉浸式展覽還是抱有很大的希望:認為它的未來一片光明,並不會徹底的淪為商業的附屬品!它是未來新媒體藝術的一個「裡程碑」。

那麼,看完這篇文章的你,有什麼自己獨到的見解嗎?歡迎在下方進行留言~

編輯:Lilian James

審核:Wen.W

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所有圖片來源網絡

https://www.mei-shu.com/famous/25613/artistic-149697.html

http://art.china.cn/txt/2020-08/01/content_41240036.shtml

http://www.cgtiger.com/hynews/0Q411H2020.html

https://sy.house.ifeng.com/news/2019_09_2552331956_0.shtml

OF COURSE與全球頂尖高校合作,集結教育家、藝術家和工程師一起研發科技藝術跨界課程、新媒體藝術展覽和科技文創產品。服務於全球科技藝術專業高校師生、設計師、創意程式設計師和科技藝術愛好者。

相關焦點

  • 梵谷作品沉浸式展覽,數字藝術帶來的感觀震撼!
    大文豪海明威曾於著作中將巴黎這座城市比喻為「一席流動的盛宴」,多年後,或許這股詩意可以在巴黎首座數位藝術博物館「光之博物館」(Atelier des Lumières)中得到印證。
  • 藝術與科技共生 沉浸式「網紅展」為何這麼火?
    在當下這個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現代科技與傳統藝術文化必然發生碰撞,沉浸式藝術這種結合了多領域連結的新興藝術形式,將人的「五感」結合在一起的新型體驗式藝術,為觀眾帶來了強烈震撼的視聽衝擊和真實感。  奧拉維爾•埃利亞松,《未思之思圖志》,2014  此後,沉浸式藝術展覽在中國競相開放、遍地生花,為觀眾們帶來一場又一場的非凡體驗。
  • 炫酷的沉浸式裝置藝術 超乎想像的震撼
    其實這就是一種沉浸式藝術,「沉浸式藝術裝置」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它可以通過燈光、置景、全息多媒體等各種渲染手法,可為遊客打造多角度的場景化環境,產生令人震驚的視覺衝擊,讓遊客在旅遊體驗過程中,更具有多維度的沉浸式體驗感。 大型蝴蝶光影藝術裝置「希望之蝶」近日亮相中國香港。
  • 科學+藝術!這個商場內的沉浸式展覽帶你開啟「平行宇宙」探索之旅
    科學+藝術!這個商場內的沉浸式展覽帶你開啟「平行宇宙」探索之旅 2020-10-07 12: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心靈的暢想——梵谷藝術沉浸式體驗(杭州站)
    (原標題:心靈的暢想——梵谷藝術沉浸式體驗(杭州站)) 在杭州的湖光山色中
  • 沉浸式「實火」!沉浸式娛樂產品與案例分析
    沉浸式娛樂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萌芽,發展歷程基本圍繞技術發展和場景延伸兩條主線不斷推進。在技術方面,XR技術普及和創新為沉浸式娛樂發展奠定了基礎;在場景和產品端,1955年迪士尼全球第一個主題公園落地標誌著線下沉浸式實景娛樂的出現。20世紀80年代,英國行進式戲劇「Tamara」拉開了沉浸式戲劇大幕。2015年,Teamlab首個獨立展覽大獲市場認可。
  • 沉浸式展覽《遇見梵谷之旅》在倫敦展出
    2月25日,在英國倫敦南岸,參觀者在觀看沉浸式展覽《遇見梵谷之旅》。 作為極具互動性和多重感官體驗的巡迴展覽,沉浸式展覽《遇見梵谷之旅》於2月7日至5月21日在英國倫敦展出。荷蘭梵谷博物館通過虛擬實境技術重現他作品中的場景,讓來訪者「走進」梵谷畫中的世界。
  • 購物中心的沉浸式「網紅展」的時代
    在當下這個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現代科技與傳統藝術文化必然發生碰撞,沉浸式藝術這種結合了多領域連結的新興藝術形式,將人的「五感」結合在一起的新型體驗式藝術,為觀眾帶來了強烈震撼的視聽衝擊和真實感。沉浸式光影藝術展展覽時間:2018.8.10-2018.8.19展覽地點:瀋陽嘉裡城 「美好初見 嘉裡城現——沉浸式光影互動藝術展·瀋陽首展」,以一系列美輪美奐
  • 淺析沉浸式娛樂 | 未來文旅和商業的強賦能
    即刻獲得最新科技、藝術、文旅、創意、設計資訊不知從何時起,從大型商場的線下主題巡展,到系列沉浸娛樂表演,再到各類需要消費者參與角色扮演的沉浸式戲劇,以及VR主題樂園,這些實景與VR、AR、光雕等技術結合的 「
  • 什麼是沉浸式藝術?狂歡時代已經到來
    沉浸式體驗是如何普遍的?「沉浸式體驗」是這幾年才出現的概念。作為新興的娛樂藝術,數字媒體藝術的發展勢不可擋。在《設計的法則》一書中,對沉浸的解釋使用的是心流理論,簡而言之就是利用人的感官體驗和認知體驗,營造氛圍讓參與者享受某種狀態。
  • 巴黎光明工坊舉辦沉浸式展覽「伊夫·克萊因,無限的藍色」
    巴黎光明工坊(L'Atelier des Lumières)的「伊夫·克萊因,無限的藍色」(Yves Klein, l'infini Bleu)沉浸式展覽於5月26日再次展出,向這位20世紀的偉大藝術家和地中海致敬。
  • 首屆VIFF沉浸式展覽在溫哥華舉行 VR電影《寄宿家庭》獲得BC聚焦...
    由三星VR視頻公司舉辦的首屆VIFF沉浸式展覽最近在溫哥華電影節上舉行,其目的是展示來自世界各地的創作者的精彩內容。提供了幾個VR體驗,其中一部VR電影寄宿家庭被Creative BC授予BC聚焦觀眾獎。此次公映售罄,共有15場VR體驗,包括三場全球首映。
  • 八大展覽,還有沉浸式體驗……第六屆嶺南書畫藝術節來了!
    八大展覽,還有沉浸式體驗……第六屆嶺南書畫藝術節來了!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煥坤 實習生 林少娟書畫藝術,是嶺南文化藝術寶庫中色彩斑斕的瑰寶。11月28日上午,伴隨嫋嫋音波,與會嘉賓用手中畫筆在20名兒童共同創作的主題為「歌頌小康」大幅畫作上添了一筆。這項意為「錦上添花」的儀式,拉開第六屆嶺南書畫藝術節的序幕。
  • 傾影科技集團:沉浸式藝術體驗|零距離感受「時空穿梭」
    沉浸式「吃」法沉浸式餐廳主要通過借鑑影視、藝術、科學、技術和設計領域的元素創造出戲劇性的感官體驗,從味覺、視覺、嗅覺、觸覺等多方面帶給遊客全新的用餐體驗。利用3D全息投影技術,把餐桌變成一場有趣表演秀的「舞臺」。桌面除了乾淨的盤子、杯子和一些餐具外,空無一物,這一切都是依靠上方的投影儀。將生動有趣的數字內容投影到餐桌上,讓用餐變得有趣無比,不再枯燥單一。
  • 當科技遇見藝術,沉浸式光影展主題活動《我眼中的達文西》第一期...
    12月6日沉浸式光影展「時光寶藏·對話達文西」主題活動《我眼中的達文西》第一期如約而至。虛擬實境與擴展現實領域的領頭人、中山大學人機互聯實驗室主任、廣州大學R研究所所長翟振明教授就虛擬世界的藝術與人文理性分享了他的見解與看法。
  • 九洲新世界廣場「白日夢鏡」沉浸式森林主題展
    中國江蘇網4月13日常州訊(黃偉旗 趙家瑋) 為了進一步探討藝術和商業的交融,常州九洲新世界廣場在2019年的春天創造了一個充滿異想的夢境世界。4月13日,由九洲新世界廣場匠心打造的春日特別企劃——「白日夢鏡」沉浸式森林主題展迎來了夢幻啟幕。
  • 走進畫中世界——沉浸式展覽《遇見梵谷之旅》在倫敦展出
    ↑ 2月25日,在英國倫敦南岸,參觀者在觀看沉浸式展覽《遇見梵谷之旅》。 新華社記者 韓巖 攝↑ 2月25日,在英國倫敦南岸,參觀者在觀看沉浸式展覽《遇見梵谷之旅》。 新華社記者 韓巖 攝↑ 2月25日,在英國倫敦南岸,參觀者在觀看沉浸式展覽《遇見梵谷之旅》。
  • 沉浸式娛樂產業報告(全面解讀沉浸式娛樂產業發展趨勢)
    Nelson先生持有San Francisco State University的戲劇藝術學位,目前正在利用它幫助組織洛杉磯新興的沉浸式劇院和體驗式藝術社區,參與製作沉浸式設計峰會,並幫助定義沉浸式藝術的邊界。執行概要     「在某種程度上,沉浸感是一種非常原始的概念,例如一個好的故事講述者只是在給你講故事,如果那個故事被很好地講述了,你也可以沉浸其中。」
  • 沉浸式呈現方式,讓環保理念體驗升級為環保藝術
    沉浸式呈現方式,讓環保理念體驗升級為環保藝術呼籲環保是我們大多數人時常掛在嘴邊的口號。某某海灘垃圾成片漂浮;海洋生物因誤食塑料製品身亡;北極熊瘦骨嶙峋地窩在一小塊冰上等待死神;某個物種在逐漸滅絕...每當看到這類新聞,環保的呼聲就越發強烈。
  • Claudia Comte 將巴塞爾展覽廣場變成了沉浸式嘉年華
    Claudia Comte 『HAHAHA' shown at Bex & Arts Triennale Bex 2014 Photo:Gunnar Meier由Claudia Comte(生於1983年)創作、並由巴塞爾FHNW藝術及設計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