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衛墓地遭炸開,屍體並未腐爛,衣服口袋中還有一張紙條
前言:
自古以來,人們便對出賣自己國家的人感到十分的不恥。在抗日戰爭時期,汪精衛就是一名人人恨之入骨的大漢奸,而在他死了之後,汪精衛墓地遭炸開,屍體並未腐爛,衣服口袋中還有一張紙條。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同來了解一下這件事的始末吧。
一、暗殺
在汪精衛投靠日本人,建立起汪偽政府後,全國國民都對這個大漢奸恨之入骨,想要將他除掉。1935年,汪精衛在南京出席活動的時候遭到了暗殺,由於及時地送去醫院進行治療,勉強保住了性命,但是有一個子彈卻留在了他的脊柱中。八年後,這顆子彈使得汪精衛舊病復發,需要再一次進行手術,經過這次手術,汪精衛的病情有所好轉,在大家都以為他的身體能夠痊癒時,誰也沒想到他的病情再度惡化了,而且是一發不可收拾,就連日本先進的醫療技術也沒能將他從死神的手中搶回來,1943年11月,汪精衛死於日本。
二、修建陵墓
汪精衛在世的時候就叮囑過他的妻子,死後自己要葬在中山陵。去世後,他的妻子遵照他的遺願,在中山陵西南邊的梅花山上為他修建了陵墓。他的墓和中山陵遙遙相望,幾乎處於同一水平線上。本來汪精衛的妻子打算大興土木,修建一個比較豪華大型的墓,但是那一年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多次失敗,汪家失去了大部分的資金支持,所以最初的設想都泡湯了,一切只能夠從簡。
汪精衛的妻子也知道自己的丈夫曾經做了很多壞事,在世的時候就有很多人想取他性命,即使死了也很難說會不會有人在陵墓裡搞破壞。所以汪精衛的妻子買了五噸碎鐵塊和混凝土,並將它們混雜在一起,作為原材料修建陵墓,這樣修出來的墓結實可靠,避免被人破壞。
三、炸毀陵墓
由於汪精衛在世的時候,幫助日本侵略者壓迫殘害中國的人民,這引起許多抗日先烈的不滿。所以在抗日戰爭勝利後,蔣介石下令炸毀汪精衛的墓地。1946年,士兵們按照蔣介石的指令,帶著150公斤的炸藥來到汪精衛墓地。據在場人員回憶,由於下葬時汪精衛屍體防腐處理得當,所以墓被炸開時他的屍體還沒有腐爛。
只見汪精衛穿著汪偽政府的禮服,蓋著青天白日旗。檢查人員還在他衣服口袋中發現了一張寫有「魂兮歸來」的紙條。接著,蔣介石派人將汪精衛的屍體送去了火化場,並下令將汪精衛的墓穴夷為平地。為了讓後人永遠記得汪精衛的惡行,後來人們在梅花山,面朝著中山陵的方向修建了汪精衛的跪像,以表他的懺悔。
結語:
對於蔣介石炸毀汪精衛墓的這個做法,當時有很多人拍手稱讚。而就在汪精衛火化後,他的骨灰更是直接用鼓風機吹走,真可謂是「挫骨揚灰」。同樣是葬在中山陵,孫中山能夠名垂千古,被人尊稱為「國父」,而汪精衛卻遺臭萬年,一生遭人唾棄,這無疑是鮮明的對比。這也告訴了我們,凡事三思而後行,不能為了眼前的利益置國家安危於不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