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回瀘州,首次曝光一組百年老照片,重拾一個過去的瀘州城

2021-01-18 江陽沽酒客

一百多年前的瀘州,對於其他地方的人來說,如果不是文史民俗研究者,估計沒有什麼興趣。畢竟瀘州不是什麼古都名城。雖然今天它被列為歷史文化名城,也有近三千年的歷史沿革,但是在整個中國來看,還是極其微小的一部分。

但是有一句話說得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也只有重視每一個地方,才可能匯聚成我們的大中華。對於瀘州人自己來說,了解過去,還是有一部分人很感興趣的。因為總有人喜歡刨根問底,也總有人對家鄉了解的渴望,而苦於找不到平臺。

江陽沽酒客大概算是這樣的人,所以我也是一個敝掃自珍的人,但是絕對不是那種獨自欣賞,不願意分享的。

儘管搜集本土地方文史資料和圖片非常困難,依然樂此不疲。其實即便是近四十年左右瀘州的老照片都非常困難。這裡一個是當時擁有私家照相機的人不多,而且大多數人沒有留影意識,即便拍照,還是人像為主,至於清末民國時期,那就更加困難了。

好在當時一些從國外來中國傳教的外國神職人員們,倒是對攝影和日誌頗有心得,沒有想到一百多年後,這些老的影像和文字,竟然成為了地方方志中彌足珍貴的存在。

你們現在看到的這張圖片,據說這是100年前,一群加拿大傳教士在離開瀘州前,向永久留在大關門外的朋友墳墓告別。背後是一百年前的「龍透關」,關外有甕城,氣勢險峻。此圖非常珍貴,可以一窺一百多年老瀘州雄關舊況,何等雄偉,而外人在瀘州作別又讓人唏噓。不知道他們的後人是不是還有尋找的意願,估計都無法找到了。

今天的龍透關已經跟過去不一樣了,黑白照片上面看到除了大小關門以外,周邊都是荒野農村,而今卻是瀘州的主城區之一,有高樓住宅、也有「龍透關」公園。山勢已經不見,外國人埋葬自己的親人之地,恐怕早就填平幾次了。

大約這就是所謂的滄海桑田,世事難料吧。

我不知道西方人跟我們中國人的觀念在死上面是否相同。中國人講究落葉歸根,哪怕客死他鄉,也希望能魂歸故裡。這大概是國人一種特殊的故土情緣,更像孩子一般終究希望回歸母親的懷抱。

雖然西方人也有哀傷生老病死,卻大概埋葬在哪裡則沒有那麼深厚的執念吧。

下面還有兩張他們在墳地上紀念客死他鄉的同伴,大約他們也沒有想到東方之行,雖然有上帝的庇佑,還是躲避不了天災人禍,生老病死。

這些西方人,不知道來自哪些國家,中間那個當時年輕的外國小夥子看起來很帥氣,而且衣服今天看來也很時尚,這兩張照片不並不確定是不是在瀘州拍攝,是不是之前那個大關門一處的地方。

我們看到外國人居多。一家老小舉家來到此地,他們又是抱著怎麼樣的信念呢?信仰的力量真的讓人驚訝。我們看到好幾個不知道是不是那個時候瀘州人或者四川某地的川人的身影。他們大概已經信仰了新教。雖然衣服依然是民國時期。

我想這個逝去的外國人,用西方葬禮在川南的土地上安葬,而他們並沒有用傳統的中國式祭拜方式,而是集體哀悼,也算是一次中西融合了吧。也許這位也是神職人員,並且已經和這些中國人成為了朋友。當然一切都是我的猜想,到底如何我並不知道。

這一張看相片題字,是四川涪陵,很多人還讀成陪字。估計應該不是在瀘州。應該是一個送別的留影。這些小孩子估計今天好多怕都不一定在人間了。外國人來中國,影響老舊傳統的中國人,看來並非堅固如磐石,很多思想都會變更。

這一張是大概上個世紀二十年代或者三十年代瀘州全景圖,非常珍貴,我看這位外國人應該是在忠山的位置拍的,那個年代沒有航拍機器,他應該用了兩張或者以上的相片拼湊而成的,如果你放大圖片能看到他標出的英文『家』意思,其實就是三倒拐。

今天的廉溪路,教會曾經有很多物業房產在當時這個地方。

這些照片都是當時這裡修建的西式教堂的模樣,跟新馬路的天主教純中式風格截然不同。你看當年外國人還把瀘州的拼音(Luzhou)寫成(luchow)。

今天我們看到的基督教堂的禮拜堂,依然矗立在這裡不過顯然是後來翻建的。還有旁邊的福音醫院。三『倒』拐瀘州人習慣叫成三道拐。這裡以前是還有傳統的廟宇在這裡,叫黑神廟。很多人就不知道了。

這是三山九廟不出城中的九廟之一,當然九廟是一個概數,並不是只有九個廟。那麼之前更早的黑神廟供奉的是誰呢?黑神廟是貴州一帶供奉黑神孟獲的廟宇。相傳黑神是貴州一帶民眾祭祀蠻王孟獲而樹立的神。現在在貴州省很多地方修建有黑神廟,多個地名以黑神廟命名。

為什麼瀘州會供奉貴州的地方信仰,有人說是因為當然那些茶馬或者鹽幫過來瀘州立足,是那邊的人,順便帶來了當地的信仰。當然今天這個廟宇早就不存在, 舊址就在三『倒』拐內的廉溪路。

關於這個廉溪路也很有意思。為什麼叫廉溪路呢?有人說是因為周敦頤,被世人稱為廉溪先生,周敦頤是北宋五子之一,是宋朝儒家理學思想的開山鼻祖,文學家、哲學家。

著有《周元公集》《愛蓮說》《太極圖說》《通書》(後人整編進《周元公集》)。所提出的無極、太極、陰陽、五行、動靜、主靜、至誠、無欲、順化等理學基本概念,為後世的理學家反覆討論和發揮,構成理學範疇體系中的重要內容。

大概因為其《愛蓮說》有一種出淤泥而不染的情懷,要求做人尤其是做官要清正廉明,有人用他來鼓舞后人,做人的道理吧。

這個是沽酒客自己研究,沒有得到證實,只是自己列舉出來,如果有知道的前輩也歡迎指點一二。

但是最終這個地方不管是傳統文化下的產物,還是西方文化下的歷史建築,都沒有保留下來,倒是基督教還在這裡生了根,繼續供後人去奉行他們自己願意的信仰,包括當年留下的福音醫院,多多少少在行著一些善行。

歲月流逝,我們改變總是不經意間,措手不及的感覺都沒有,它們都集體宣布消失了,留下的軌跡又很難尋覓,應該找尋這些前因,並不會給你什麼獎勵,甚至引不來圍觀,但是我覺得還是值得記錄,歷史不能虛無,今天一些看我寫東西的瀘州人,還因為自己沒有了解過,都認為是假的,我都很想問一句,如果是因為你沒有見過就否定,那麼你爺爺的父親如果也沒有見過,是不是同樣認為不存在呢?

所以,記錄歷史多麼重要可見一斑啊。

相關焦點

  • 瀘州城中公孫樹,金裝上陣為江陽,不應該錯過的酒城冬季美景
    瀘州城中公孫樹,金裝山陣為江陽。冬日寒霜蕭瑟時,一絲溫暖送情來。瀘州以前在老廣場防空洞旁邊有一家酒家叫做白果雞湯。後來不知道怎麼沒開了。當年還很火爆。那是近二十年左右的事情了。現在瀘州城好像都不太流行吃白果燉雞了。
  • 瀘州今夕對比,重溫我們的過去,展望未來
    四十多年對於一個城市來說算不得什麼,但是作為一個瀘州人,那麼他就算四十也經歷從弱冠到不惑,且不說瀘州的老輩子們,八零後的感慨也不少,看著這些瀘州攝影家協會的各位老師們拍攝的瀘州那些特殊時刻的照片,非常感慨,感覺他們記錄我們的家鄉和時代的印記,你們定格的瞬間,在幾十年後,依然能感動無數瀘州人。這大概就是故土情深的表現。
  • 富順這所百年老校的珍貴老照片首次曝光!看看有您認識的嗎~
    富順這所百年老校的珍貴老照片首次曝光!每一張老照片都在講述一段故事時光荏苒老照片裡依然記錄著當年的青春多少學子的夢想就是從這裡開始的滑動查看更多圖片百年滄桑,鍾靈毓秀,富順縣李橋鎮九年制學校不斷前行、不斷成長,收穫累累。
  • 瀘州三大城垣概況,從宋到民國的老城歷史見證
    宋紹興十五年(公元1145 年),帥守馮楫再次擴建,在東壁「偏自南之北」,築一條長五百八十五丈石甃土堤,城廓面積增為九裡一十八步,至此,瀘州城「壯麗甲兩蜀」;宋嘉定十年(1217 年),範子長重修瀘州城廓;宋理宗紹定五年(公元1232 年),知州魏了翁再次修建瀘州城郭,外城修城門九道,裡城修城門四道。
  • 瀘州花甲第一橋,屹立不倒六十載,堪稱瀘州沱江之魂
    在江陽沽酒客的記憶裡和習慣的中,瀘州沱江大橋,是瀘州眾多橋當中,記憶最深刻的,為什麼偏偏對其如此眷顧呢?要說此橋的規模和它的影響力,遠不如瀘州長江上的那些橋,但是它卻是瀘州在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座跨江公路橋,雖然這裡屬於沱江,但是在位於瀘州長江和沱江交匯的館驛嘴旁,從1960年到2020年正好經歷了一個花甲,它還是建國後,沱江流域城市中,第一座沱江大橋。
  • 圓明園發布365張老照片:大多首次公開 美得令人心碎
    2021年2月24日上午,圓明園管理處在正覺寺舉辦圓明園老照片發布會,現場發布365張珍貴老照片,大多數照片為首次向公眾展示,十二獸首中的「龍首照片
  • 瀘州三山是寶地,藏盡繁華與過往,瀘州人都應該了解的地方
    這樣對瀘州不公平,也說明我們自己不夠走心。比如瀘州城中的三山和九廟,直到今天好多人都沒有整歸一(鬧明白),或者壓根不知道。在三山之前我們要說的瀘州城中的忠山,因為三山實際上是從忠山發軔出來的。所謂「三山」,就是城內的蒲家山、韓家山和朱家山。前面說了三山其實都是忠山的構成部分,餘脈進城,如今修了街道以後,被隔成了三個土丘,已沒有了曾經蒼翠的身影,其低洼交匯處便是南極子(路)。
  • 首次曝光!老照片帶你穿越博羅40年~
    ▲博羅中學老校區圖書館過去談起博羅中學,那就是一個神聖的所在,是博羅的最高學府,大家都以能夠考進博中為榮。▲縣城休閒公園80年代,老博羅人的生活可以說是當時整個中國「城市」生活的寫照。下面,就用一組照片帶您重返那個年代,感受那時的博羅生活。
  • 未來,瀘州或有9條鐵路穿城而過!
    (原標題:未來,瀘州或有9條鐵路穿城而過!)瀘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日前印發《瀘州市加快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實施方案》提出了16項重點工作堅定不移將鐵路建設作為「一號工程」川南城際鐵路內自瀘線確保2021年建成投運隆黃鐵路敘畢段力爭2022年建成通車謀劃爭取重慶至瀘州沿江鐵路
  • 瀘州燈杆山和神六橋,你知道它們的歷史和來歷嗎?
    我們瀘州就是怪,小學都基本是有名字的,到了中學以後全部敗給了阿拉伯數字。也不知道廟堂跟江湖到底有好不咬弦。總之草根們習慣了的東西,總有專家跳出來給你一個新的標準。蒙蔽樹下蒙蔽果嗎?比如瀘州最老的長江大橋,我們習慣叫長江大橋了,但是隨著瀘州城的發展,我們也有了新的跨江大橋誕生,不過我們都搞不明白,為什麼第一個長江大橋非得要叫長江四橋,難道叫長江一橋不香嗎?就算人家目前已經不是最好的瀘州長江橋了,始終是頭一胎啊,非得把太子拉下馬,還掉到第四。而且我覺得橋還是用跟地名相關的更加有地標作用。
  • 央視:集體曝光康輝等主持人18歲時的老照片,今昔對比依然靚麗
    ╰┈┈┈┈┈┈┈┈┈┈┈┈┈┈┈┈┈╯中央電視臺首次集體曝光央視首次集體曝光康輝、李梓萌、撒貝寧、小尼和張蕾五位主持人18歲老照片之——撒貝寧18歲的撒貝寧和時下的撒貝寧看上去似乎變化不大,不管是臉型輪廓還是氣質等方面,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凍齡男神般的存在了!
  • 瀘州歷史小課堂,兩千多年的變遷沿革情況
    瀘州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那麼它的行政由來,以及變革到底如何,今天沽酒客來給大家一起分享一下。瀘州,夏、商時屬梁州域。周代屬巴國轄地。梁武帝大同年間(公元535——546年)建置瀘州。宋史樂《太平環宇記》載瀘州是「梁大同中置」。經考證,梁武帝於大同十年(公元544年)徵「夷僚」置戎州(今宜賓),同時取消以西江陽郡置瀘州。段玉裁說「梁置瀘州,至馬湖江口,馬湖江即瀘水,故曰'瀘州」也。」馬湖江概指今三峽至金沙江一段長江河道,別稱瀘水。
  • 推薦 《開國元勳朱德》央視黃金檔昨開播,今晚再現元帥瀘州戰功
    他駐軍瀘州、南溪時,邂逅早期革命家孫炳文。在孫炳文的影響下,他對共產主義的革命開始嚮往。瀘州剿匪官方劇透:朱德在瀘州駐軍時,瀘州匪患肆虐。朱德用清剿與贖買的雙重手段,剿滅了大河幫小河幫土匪近五千人。百姓為紀念朱德的功德,為他立了兩塊功德碑「救民水火」、「望重西南」(看瀘君註:另一塊應該是「除暴安良」吧?)——碑至今猶在。
  • 重拾初心夢回起點《我就是演員3》發布章子怡宣傳片
    宣傳片中,章子怡身穿華服,帶我們走進一個個片場伴隨著經典的造型和熟悉的臺詞,她曾經扮演過的經典角色一一重現:《一代宗師》宮二、《最愛》商琴琴、《十面埋伏》小妹、《英雄》如月、《藝伎回憶錄》小百合、《2046》白玲、《臥虎藏龍》玉嬌龍......最後一個角色,是她的成名作《我的父親母親》中的招娣——一滴清淚,從下往上,慢慢飛向招娣的臉頰,招娣拿著殘缺的碗,章子怡走過去,拿起碗的殘片,拼回到碗上。
  • 百年前真實的老照片,倒數第四張讓人心酸流淚
    百年前真實的老照片,頤和園 百年前真實的老照片,農民在耕地領域
  • 你知道清張問陶,《瀘州》詩裡「給客橙」,正確讀音和來歷嗎?
    文化這個東西真是越學越覺得不夠,越覺得自己孤陋寡聞,即便我只是研究我們瀘州這座城市,也還捉襟見肘,常鬧笑話。前不久我想給大家普及一下清代大詩人,張問陶先生寫的《瀘州》詩三首,告訴大家瀘州也有很好的名人詩句,完全可以成為瀘州的文化名片,但是我的得意洋洋,卻因為讀音露怯了。
  • 一組三明人收藏的老照片!滿滿的青春回憶
    20世紀80年代國門初開、山河日異,改革開放的大帷幕被拉開,這是一個覺醒的年代,一個朝氣蓬勃的年代,雖不富裕,但八十年代青年內心充滿對知識的渴求、對未來的憧憬。  80年代,  是50後和60後共同擁有的青春歲月,  前者還沒老,後者正當年;  被後人稱為「白衣飄飄的年代」的那種美,  在如今已經不復存在了,  只有在老照片中才能覓些蹤影……  今天這裡一組老照片來自鄧友華先生的美篇:<那個白衣飄飄的年代--遷明企業三標廠老照片系列>,它們記錄了遷明企業三標廠青年許多珍貴而難忘的瞬間
  • 法國博物館展出一組晚清老照片,格格妝容太辣眼,跟電視劇差太大
    ——清·程元升《幼學故事瓊林·地輿》 百年時間能做些什麼呢?能讓一個剛呱呱墜地的嬰兒慢慢變成白髮蒼蒼的耄耋老翁,能將記憶中的房屋與街道全部推翻重來,能將一個人變成一個家族,兒孫滿堂。但這些變化僅僅是對於我們生命不過百年而已的人類而言,對一方土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來說,百年不過彈指一瞬,它們靜默無聲的歲月中經歷了太多的百年,足夠滄海變桑田。
  • 一組珍貴老照片曝光,50年代的日本原來是這樣的!
    下面這組50年代的彩色老照片,是由一位駐日美國海軍司令官所拍攝。
  • 一組1890年的美國唐人街老照片,漲姿勢了
    這是一組難得的1890年的美國加州舊金山唐人街老照片。可以看到當時的華裔不管男女,穿著打扮和生活方式和當時的清朝社會別無二致,要不是街上時不時出現的美國人身影和建築,真以為生活在中國的城市之中。下面一起來看這組老照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