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的瀘州,對於其他地方的人來說,如果不是文史民俗研究者,估計沒有什麼興趣。畢竟瀘州不是什麼古都名城。雖然今天它被列為歷史文化名城,也有近三千年的歷史沿革,但是在整個中國來看,還是極其微小的一部分。
但是有一句話說得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也只有重視每一個地方,才可能匯聚成我們的大中華。對於瀘州人自己來說,了解過去,還是有一部分人很感興趣的。因為總有人喜歡刨根問底,也總有人對家鄉了解的渴望,而苦於找不到平臺。
江陽沽酒客大概算是這樣的人,所以我也是一個敝掃自珍的人,但是絕對不是那種獨自欣賞,不願意分享的。
儘管搜集本土地方文史資料和圖片非常困難,依然樂此不疲。其實即便是近四十年左右瀘州的老照片都非常困難。這裡一個是當時擁有私家照相機的人不多,而且大多數人沒有留影意識,即便拍照,還是人像為主,至於清末民國時期,那就更加困難了。
好在當時一些從國外來中國傳教的外國神職人員們,倒是對攝影和日誌頗有心得,沒有想到一百多年後,這些老的影像和文字,竟然成為了地方方志中彌足珍貴的存在。
你們現在看到的這張圖片,據說這是100年前,一群加拿大傳教士在離開瀘州前,向永久留在大關門外的朋友墳墓告別。背後是一百年前的「龍透關」,關外有甕城,氣勢險峻。此圖非常珍貴,可以一窺一百多年老瀘州雄關舊況,何等雄偉,而外人在瀘州作別又讓人唏噓。不知道他們的後人是不是還有尋找的意願,估計都無法找到了。
今天的龍透關已經跟過去不一樣了,黑白照片上面看到除了大小關門以外,周邊都是荒野農村,而今卻是瀘州的主城區之一,有高樓住宅、也有「龍透關」公園。山勢已經不見,外國人埋葬自己的親人之地,恐怕早就填平幾次了。
大約這就是所謂的滄海桑田,世事難料吧。
我不知道西方人跟我們中國人的觀念在死上面是否相同。中國人講究落葉歸根,哪怕客死他鄉,也希望能魂歸故裡。這大概是國人一種特殊的故土情緣,更像孩子一般終究希望回歸母親的懷抱。
雖然西方人也有哀傷生老病死,卻大概埋葬在哪裡則沒有那麼深厚的執念吧。
下面還有兩張他們在墳地上紀念客死他鄉的同伴,大約他們也沒有想到東方之行,雖然有上帝的庇佑,還是躲避不了天災人禍,生老病死。
這些西方人,不知道來自哪些國家,中間那個當時年輕的外國小夥子看起來很帥氣,而且衣服今天看來也很時尚,這兩張照片不並不確定是不是在瀘州拍攝,是不是之前那個大關門一處的地方。
我們看到外國人居多。一家老小舉家來到此地,他們又是抱著怎麼樣的信念呢?信仰的力量真的讓人驚訝。我們看到好幾個不知道是不是那個時候瀘州人或者四川某地的川人的身影。他們大概已經信仰了新教。雖然衣服依然是民國時期。
我想這個逝去的外國人,用西方葬禮在川南的土地上安葬,而他們並沒有用傳統的中國式祭拜方式,而是集體哀悼,也算是一次中西融合了吧。也許這位也是神職人員,並且已經和這些中國人成為了朋友。當然一切都是我的猜想,到底如何我並不知道。
這一張看相片題字,是四川涪陵,很多人還讀成陪字。估計應該不是在瀘州。應該是一個送別的留影。這些小孩子估計今天好多怕都不一定在人間了。外國人來中國,影響老舊傳統的中國人,看來並非堅固如磐石,很多思想都會變更。
這一張是大概上個世紀二十年代或者三十年代瀘州全景圖,非常珍貴,我看這位外國人應該是在忠山的位置拍的,那個年代沒有航拍機器,他應該用了兩張或者以上的相片拼湊而成的,如果你放大圖片能看到他標出的英文『家』意思,其實就是三倒拐。
今天的廉溪路,教會曾經有很多物業房產在當時這個地方。
這些照片都是當時這裡修建的西式教堂的模樣,跟新馬路的天主教純中式風格截然不同。你看當年外國人還把瀘州的拼音(Luzhou)寫成(luchow)。
今天我們看到的基督教堂的禮拜堂,依然矗立在這裡不過顯然是後來翻建的。還有旁邊的福音醫院。三『倒』拐瀘州人習慣叫成三道拐。這裡以前是還有傳統的廟宇在這裡,叫黑神廟。很多人就不知道了。
這是三山九廟不出城中的九廟之一,當然九廟是一個概數,並不是只有九個廟。那麼之前更早的黑神廟供奉的是誰呢?黑神廟是貴州一帶供奉黑神孟獲的廟宇。相傳黑神是貴州一帶民眾祭祀蠻王孟獲而樹立的神。現在在貴州省很多地方修建有黑神廟,多個地名以黑神廟命名。
為什麼瀘州會供奉貴州的地方信仰,有人說是因為當然那些茶馬或者鹽幫過來瀘州立足,是那邊的人,順便帶來了當地的信仰。當然今天這個廟宇早就不存在, 舊址就在三『倒』拐內的廉溪路。
關於這個廉溪路也很有意思。為什麼叫廉溪路呢?有人說是因為周敦頤,被世人稱為廉溪先生,周敦頤是北宋五子之一,是宋朝儒家理學思想的開山鼻祖,文學家、哲學家。
著有《周元公集》《愛蓮說》《太極圖說》《通書》(後人整編進《周元公集》)。所提出的無極、太極、陰陽、五行、動靜、主靜、至誠、無欲、順化等理學基本概念,為後世的理學家反覆討論和發揮,構成理學範疇體系中的重要內容。
大概因為其《愛蓮說》有一種出淤泥而不染的情懷,要求做人尤其是做官要清正廉明,有人用他來鼓舞后人,做人的道理吧。
這個是沽酒客自己研究,沒有得到證實,只是自己列舉出來,如果有知道的前輩也歡迎指點一二。
但是最終這個地方不管是傳統文化下的產物,還是西方文化下的歷史建築,都沒有保留下來,倒是基督教還在這裡生了根,繼續供後人去奉行他們自己願意的信仰,包括當年留下的福音醫院,多多少少在行著一些善行。
歲月流逝,我們改變總是不經意間,措手不及的感覺都沒有,它們都集體宣布消失了,留下的軌跡又很難尋覓,應該找尋這些前因,並不會給你什麼獎勵,甚至引不來圍觀,但是我覺得還是值得記錄,歷史不能虛無,今天一些看我寫東西的瀘州人,還因為自己沒有了解過,都認為是假的,我都很想問一句,如果是因為你沒有見過就否定,那麼你爺爺的父親如果也沒有見過,是不是同樣認為不存在呢?
所以,記錄歷史多麼重要可見一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