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歷史小課堂,兩千多年的變遷沿革情況

2021-01-20 江陽沽酒客

瀘州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那麼它的行政由來,以及變革到底如何,今天沽酒客來給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瀘州,夏、商時屬梁州域。周代屬巴國轄地。周慎靚王五年(公元前316年)春,秦惠文王派張儀和司馬錯滅巴、蜀,於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設置巴郡,管轄川東、川南、黔北,包括瀘州在內的大片地區。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分天下為36郡,今瀘州全境屬巴郡轄地。漢承秦制,西漢景帝六年(公元前151年),封趙國(諸侯國)相蘇嘉(亦作蘇息)為江陽侯,以獎其徵討淮南有功,瀘州才有了建制江陽縣(不夠今天這個還有一些新的說法,暫時留存),設治於長江、沱江交匯處。至此,江陽成為長安中央郡縣制裡面的名邑。

《史記》卷十九載:「漢景帝前元六年四月壬申,趙相蘇嘉以將軍擊吳楚有功,封江陽侯,二千五百零七戶」。

《水經注》載:「江陽縣枕帶雙江,據江(長江)洛(沱江)會口,漢景帝前元六年封趙相蘇嘉為江陽侯。」為瀘州秦漢時為江陽縣的最早文獻依據,也是文獻記載可查的瀘州政區建制之始(江陽簡問世後這個被提前了)。

《春秋傳》曰「水北為陽」,江陽因處長江之北而得名。

漢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開發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置犍為郡,領江陽縣。

西漢末,公孫述割據四川,江陽縣為益州所轄。東漢獻帝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置江陽郡,歷經三國、兩晉、南北朝各代沿用。至南朝梁武帝蕭衍大通初年(公元527——528年)割江陽郡,建置瀘州郡。

梁武帝大同年間(公元535——546年)建置瀘州。宋史樂《太平環宇記》載瀘州是「梁大同中置」。經考證,梁武帝於大同十年(公元544年)徵「夷僚」置戎州(今宜賓),同時取消以西江陽郡置瀘州。

段玉裁說「梁置瀘州,至馬湖江口,馬湖江即瀘水,故曰'瀘州」也。」馬湖江概指今三峽至金沙江一段長江河道,別稱瀘水。瀘州建置於江陽,從此相沿成習,以後置所多有遷徙、改名,均未離開瀘字,距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

梁置瀘州,領郡一:江陽郡;轄縣江陽縣(治所)、漢安縣(今納溪縣大渡口鎮)、綿水(今富順趙化鎮);戍一:安樂戍(今合江鎮)。

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效法秦制,改州為郡,以郡統縣,遂改瀘州為瀘川郡,隸屬西南道行臺。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廢全國諸郡,實行州縣兩級制,瀘川郡復為瀘州。武德四年(621年)升瀘州為都督府,委派開國功臣程咬金鎮守,轄1州7縣14羈縻州。

宋太宗時,調整全國政區,瀘州隸屬劍南道,宋真宗鹹平四年(1001年),四川分為四路,瀘州屬梓州路。宋神宗元豐四年(1081年),在瀘州設置瀘南安撫司,統管瀘州、敘永、長寧沿邊之地。南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路安撫使。宋、元之際,蒙軍入侵,瀘州城先後遷治於合江榕山、江安三江磧、合江安樂山(今合江筆架山)最終筑州城於今合江焦灘鄉神臂山,堅持抗擊元軍達35年。元朝,瀘州屬重慶路。

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年),瀘州直隸四川行中書省,洪武九年(1376年),直隸四川布政使司。清嘉慶七年(1802年),瀘州置川南永寧道。民國初,改瀘州為瀘縣,置永寧道。民國ニ十四年(1935年),設置第七行政督察區。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50年1月,川南人民行政公署(省級政府)駐瀘州,設置瀘州專署、瀘州市(縣級市)。1960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瀘州專署,所轄市、縣劃歸宜賓專署管轄。1983年3月,國務院同意成立省轄瀘州市。目前,瀘州市行政區劃轄三區四縣,分別為江陽區、龍馬潭區、納溪區,瀘縣、合江縣、敘永縣和古藺縣。

相關焦點

  • 瀘州三大城垣概況,從宋到民國的老城歷史見證
    瀘州城垣的歷史沿革瀘州從漢至宋初沒有城廓,到宋時,「僅設籬寨」;宋仁宗皇佑二年(1050 年),「始易以木柵」;宋元豐六年(1083 年),帥臣王光祖差廂軍1500 人,展築土城;宋徽宗大觀元年(1107 年),以「鄰近夷人,武備不可失葺」為由,「瀕江用石疊砌,就上築城,修建城櫓」;宋政和五年(1115 年),瀘州城垣得到一次工力浩大的修築。
  • 薦書丨裴秀獎作品——《內蒙古歷史沿革地圖集》
    (中國測繪學會官網) 金獎《內蒙古歷史沿革地圖集》本期我們將通過一本圖集對照古今,去了解內蒙古的歷史變化,來一起看一看中圖集團出版的另一個裴秀獎金獎得主——《內蒙古歷史沿革地圖集》(以下簡稱《圖集》)。
  • 你知道清張問陶,《瀘州》詩裡「給客橙」,正確讀音和來歷嗎?
    在瀘州的歷史上,有兩個人四川大才子曾經給瀘州添光加彩。一位是明朝四川新都狀元郎大才子楊慎(升庵),對瀘州的文化貢獻非常大,不僅僅寫了很多關於瀘州詩詞歌賦,也把瀘州古八景提到了一個人文高度,使之得以流傳。另一位就是張問陶了。兩百多年前,好酒的張問陶先生從東門口上岸瀘州,就被滿城的酒香傾倒,在開懷暢飲瀘州大麯酒後,寫下了: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樓紅處一江明。
  • 藏於四川瀘州的原生態古鎮,有700多年歷史,川南第一湖位於此處
    當提及四川省的瀘州,不知道大家的第一印象是什麼?是瀘州老窖,亦或是「上跑瀘州,下行重慶,宿於立石」這句古話。從這句話中我們還可以看出,在之前,此地也是一個商人往來聚集的繁華之地。而其中有提到的立石就是瀘州境內的立石鎮,也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地方。
  • 瀘州古鎮尋蹤:古道西風無瘦馬,立石古鎮有歷史
    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唐宋年間的古代驛站,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當年,每天來往於瀘州、永川、榮昌、合江等幾個地方的客人一般都在立石住宿。的那種芸芸眾生,為了各自的利益而勞累奔波樂此不彼的情況。大約先輩們已朝聞道,留下的光陰寧願它多一份恬靜,少一些喧囂吧。
  • 道地藥材形成要素的沿革與變遷
    2. 1. 1  種質: 道地藥材的種質與眾多藥材種質一樣,有的品種代代相傳,有的則發生變遷,即「藥材品種延續論」和「藥材品種變遷論」。道地藥材的種質自古延續的如人參、當歸、黃芪、三七、木瓜、烏藥等。古代醫藥學家,為凸顯道地藥材,在藥材名前常加上產地名稱。
  • 民國瀘州地方財政概況,回首百年江陽金融歷史
    瀘州古代曾有江陽,西漢建元6年(公元前135年)始建江陽縣治(新近研究發現在秦朝就有江陽郡縣了)。建國前(1913年將瀘州改稱瀘縣)為四川省第七行政督察區所在地,新中國初期是川南行署所在地,1983年6月建立省轄瀘州市。自古以來,瀘州就是川南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中心,是川、滇、黔三省交界的交通、物資集散樞紐,素有「川南重鎮」之稱。
  • 夢回瀘州,首次曝光一組百年老照片,重拾一個過去的瀘州城
    一百多年前的瀘州,對於其他地方的人來說,如果不是文史民俗研究者,估計沒有什麼興趣。畢竟瀘州不是什麼古都名城。雖然今天它被列為歷史文化名城,也有近三千年的歷史沿革,但是在整個中國來看,還是極其微小的一部分。但是有一句話說得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也只有重視每一個地方,才可能匯聚成我們的大中華。對於瀘州人自己來說,了解過去,還是有一部分人很感興趣的。
  • 瀘州今夕對比,重溫我們的過去,展望未來
    四十多年對於一個城市來說算不得什麼,但是作為一個瀘州人,那麼他就算四十也經歷從弱冠到不惑,且不說瀘州的老輩子們,八零後的感慨也不少,看著這些瀘州攝影家協會的各位老師們拍攝的瀘州那些特殊時刻的照片,非常感慨,感覺他們記錄我們的家鄉和時代的印記,你們定格的瞬間,在幾十年後,依然能感動無數瀘州人。這大概就是故土情深的表現。
  • 中國傘王的孤獨堅守,一把傘做了三百多年
    「從你們這把油紙傘的歷史講起吧。」我答道。「從歷史講起」似乎成了我的一個習慣,了解一件事物喜歡先追根溯源。畢家祖上是康熙年間在「湖廣填四川」的大潮中,舉家遷到了今天的四川瀘州。那個時候,瀘州的分水油紙傘便已存在,家家都有制傘匠,戶戶都會編傘線。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陳仲堯 ‖此「瀘州」非彼「廬州」——為...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陳仲堯 ‖ 此「瀘州」非彼「廬州」——為清代詩人張問陶《瀘州》詩正名 2020-10-24 09: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還記得養育了瀘州及川南幾代人的瀘州米羹羹,肥兒粉嗎?
    (本文部分文史資料感覺周東書老師提供,圖片來自網絡)如果說到瀘州,不談酒恐怕是不現實的,但是瀘州這座城市卻不僅僅只有白酒可以談,它有很多值得我們記錄和講述的歷史往事,當然也有很多跟老百姓息息相關,不是所有的歷史都有距離感,也不是所有的歷史都只能靠追憶和嘆息來說總結,今天江陽沽酒客就想給大家講一個瀘州甚至當年四川省內外都家喻戶曉的品牌
  • 瀘州板板車,搬運時代的特殊工具
    瀘州,兩個字在偌大的中國,不過是一座江邊小城,雖然這裡的瀘州老窖全國聞名,雖然我們也自豪的說這是一座釀造幸福的城市,但是它依然不那麼出眾,兩千年多年的歷史,並沒有太多人的追溯,因為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們,其實骨子早已經繼承了這山水之城孕育出來的那種獨特氣質。豪爽、耿直、既享受清閒,也不怕拼搏,這大概就是簡單的瀘州性格。
  • 追憶清末民國瀘州那些老茶館,每一個都有一段老瀘州的歷史
    比如瀘州,今天基本就看不見,農村鄉鎮能看到一些感覺,卻少了很多內容。當年瀘州清末民國時期,老茶館如何呢?有哪些比較有名氣,請給我看官讓沽酒客慢慢為你道來:當時,瀘州城內街道,開設茶館很多,可以說是服務行業中較發達的行業。
  • 瀘州燈杆山和神六橋,你知道它們的歷史和來歷嗎?
    比如瀘州最老的長江大橋,我們習慣叫長江大橋了,但是隨著瀘州城的發展,我們也有了新的跨江大橋誕生,不過我們都搞不明白,為什麼第一個長江大橋非得要叫長江四橋,難道叫長江一橋不香嗎?就算人家目前已經不是最好的瀘州長江橋了,始終是頭一胎啊,非得把太子拉下馬,還掉到第四。而且我覺得橋還是用跟地名相關的更加有地標作用。
  • 「人民日報」為了一江清水向東流 瀘州直面薄弱環節
    同時,由於歷史原因,老鷹坵截汙管網體系不完善,經常發生汙水溢流長江的情況。2018年11月,羅漢、高壩片區雨汙分流改造項目啟動。目前,羅漢、高壩片區雨汙已實現分流,汙水全部納管處理,未再發生汙水溢流長江情況。
  • 瀘州錄像廳時代,一段黑暗而溫暖的青春影像記憶
    但是在我的少年時代,電視劇還是一件比較熱門的娛樂項目,那個時候家裡從黑白到彩色都經歷了好幾次變遷。但是最讓我喜歡的還是看電影。雖然我家外面就是瀘州電影院,但是依然沒有免費的特權,而且看電影只能看一場,散場後,是有工作人員要進來清場的,我曾經試圖藏在座位下面,最後還是被攆出來的尷尬。不過當我讀中學的時候,另外一個事物大有跟正規電影院一決雌雄的地步。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楊雪 王應槐 ‖ 抗元老瀘州 英雄神臂城...
    其石刻造像充分反映了當時瀘州軍民團結一心,同仇敵愾,在積極備戰中又寄予神靈保佑瀘州免遭外敵塗炭的隱隱期望,是歷史、藝術、時事、民俗、宗教和民心向背完美結合的稀世藝術珍品。神臂城「蛇盤烏龜」石刻「大土地」摩崖造像刻在神臂城校場壩西北角巨石上,保存完好。
  • 叫賣調音樂的體裁沿革特徵與規律研究
    隨著文化語境的變遷「叫賣調」已式微甚至消失,但其仍完整地映射出傳統音樂跨體裁進化的全過程,從音樂片斷髮展至民歌雛形,進而隨著留存中藝術性的提升,顯示出逐步成熟完善的藝術外形。本文針對「叫賣調」藝術存續的音樂路徑,提出了叫賣調的明確定義、劃分了叫賣調的體裁類別,以叫賣調的說唱化沿革和戲曲化沿革為主要研究對象,總結出了體裁整體定向性的沿革鏈條。
  • 奢華朋友圈:兩千多年小邾國的日常
    提到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大家會想到什麼?春秋五霸,還是戰國七雄?誠然,這些當時的大國,是那段歷史舞臺上最閃亮的明星。這些小國,同樣也是這場綿延五百餘年的歷史大劇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天,咱們要跟大家介紹的,便是這樣的一個小國的故事。她的名字,叫做小邾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