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4 09: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此「瀘州」非彼「廬州」
——為清代詩人張問陶《瀘州》詩正名
陳仲堯
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樓紅處一江明。
銜杯卻愛瀘州好,十指寒香給客橙。
瀘州風光(圖片來自網絡)
這首清代詩人張問陶的《瀘州》詩,瀘州人是最熟悉不過的了。在瀘州市的對外宣傳和瀘州人的創作中,這首詩屢屢被引用,可以說已經成為了瀘州城市的一張「名片」。
初識清代張問陶這首《瀘州》詩,那是上世紀90年代初我在市建設委員會工作時參與組織編寫改革開放以來第一部《瀘州市城鄉建設志》(1994年版)的時候。該志第六部分「江山文藻」,選錄了歷代文人志士在瀘州留下的詩詞,其中就有清代詩人張問陶的這首《瀘州》詩。
為什麼現在要把這首詩作為一個話題提出來說呢?近年來,隨著媒體網絡的發展,特別是微信的普及,這首《瀘州》詩被「移植」到了安徽合肥,作為瀘州人不得不發聲,為這首詩的「原產地」正名。2017年,在「共產黨員」官方微信公眾號「讀詩(一座城,一首詩)」欄目中,我第一次看到清代詩人張問陶《瀘州》詩成了合肥城市的代表詩作,標題和詩中的「瀘州」改成了「瀘洲」。去年該微信公眾號「詩詞」欄目又刊登了張問陶這首詩,詩的標題和詩中的「瀘州」二字又變成了「廬洲」,並注釋合肥古稱「廬洲」,再次把這首詩中的「瀘州」易地為安徽合肥。
「共產黨員」微信客戶端推送的張問陶詩歌《瀘洲》和《廬州》
「瀘州」「廬洲」「瀘洲」,是四川的瀘州,還是安徽的廬州?一字之差,地理位置相差千裡,究竟哪個是對的?為此有必要對這首詩的「出處」作一個考證。
查閱百度可知,張問陶(1764—1814),字仲治,號船山,清四川遂寧(今蓬溪縣)人。清代傑出詩人、詩論家,著名書畫家。代表性作品《船山詩草》。在瀘州市圖書館,古籍部館員介紹館藏《船山詩草》共20卷,系清嘉慶乙亥年(1815年)刻本,是館藏最早、最全的古藉本。張問陶於1814年病故,第二年就出了刻本,當然是最早的版本了。筆者重點查閱了卷八《扁舟集》(壬子—葵醜)。該卷匯集了詩人1792年至1793年間從四川成都出發,經眉州(眉山)、嘉州(樂山)、敘州(宜賓)順江而下,再經瀘州、重慶、沙市、荊州等地遊歷所寫的詩詞30多首。《扁舟集》詩詞題目中大多嵌入旅途地名,其中第6至7頁署名有當時瀘州地名的詩共6首。這6首詩的題目依次是:
《江安舟中遣懷》(當時江安縣隸屬瀘州,現今江安縣屬宜賓市);
《雨中泊納溪縣》(原納溪縣,現已為瀘州市屬納溪區);
《曉泊瀘州》(現在的瀘州老城區);
《瀘州》(現在的瀘州老城區);
《少岷山》(少岷山在合江縣境,現名筆架山);
《合江縣灘上作詩投西涼王》(合江縣隸屬瀘州市)。
其中題目直接署名「瀘州」的詩有兩首:
曉泊瀘州
策策魚鱗水,衙衙豸角山。
笑談雲霧裡,城郭畫圖間。
初日明孤艇,奇峰秀百蠻。
禁愁憑蜀酒,扶醉一開顏。
瀘 州
其一
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樓紅處一江明。
銜杯卻愛瀘州好,十指寒香給客橙。
其二
旃檀風過一船香,處處樓臺架石樑。
小李將軍金壁畫,零星摹出古江陽。
其三
灘平山遠人瀟灑,酒綠燈紅水蔚藍。
只少風帆三五疊,更餘何處讓江南。
經查《現代漢語詞典》:瀘(瀘)——瀘水,古水名,即今金沙江在四川宜賓以上、雲南四川交界處的一段。今四川瀘州從瀘水得名。廬(盧)——指廬州,舊府名,府治在今安徽合肥(詞典中是「廬州」,而不是「瀘洲」)。《瀘州》詩的題目和其一首「銜杯卻愛瀘州好」句中的「瀘州」,原文用的是繁體「瀘」,而不是「盧」。顯然此「瀘州」非彼「廬州(盧州)」。
《瀘州》詩其二首「零星摹出古江陽」句中的「江陽」,也是瀘州的古稱。在同一首詩中,「瀘州」和「江陽」都是同一個地方,前後是統一的。
清嘉慶乙亥年(1815年)刻本——《船山詩草》卷八《扁舟集》足以說明:詩人張問陶《瀘州》詩作的「原產地」是四川「瀘州」,而不是安徽合肥(「廬州」)。
清嘉慶年間古籍《扁舟集》記載張問陶詩《瀘州》
古詩詞,是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之一。弘揚傳統文化,必須尊重歷史,還原歷史的本來面目。地名標識的唯一性,決定了詩詞「原創」的唯一性。我們為清代詩人張問陶《瀘州》詩的「原產地」正本清源,請勿張冠李戴,以訛傳訛,此「瀘州」,非彼「廬州」矣!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文/圖:陳仲堯(退休前曾在瀘州市委組織部、瀘州市建委、瀘州市外經貿委工作)
供稿:瀘州市地方志辦公室
方志四川部分圖片、音視頻來自網際網路,僅為傳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圖片、音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方志四川•歷史文化】陳仲堯 ‖ 此「瀘州」非彼「廬州」——為清代詩人張問陶《瀘州》詩正名》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