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四川•歷史文化】陳仲堯 ‖此「瀘州」非彼「廬州」——為...

2020-12-25 澎湃新聞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陳仲堯 ‖ 此「瀘州」非彼「廬州」——為清代詩人張問陶《瀘州》詩正名

2020-10-24 09: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此「瀘州」非彼「廬州」

——為清代詩人張問陶《瀘州》詩正名

陳仲堯

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樓紅處一江明。

銜杯卻愛瀘州好,十指寒香給客橙。

瀘州風光(圖片來自網絡)

這首清代詩人張問陶的《瀘州》詩,瀘州人是最熟悉不過的了。在瀘州市的對外宣傳和瀘州人的創作中,這首詩屢屢被引用,可以說已經成為了瀘州城市的一張「名片」。

初識清代張問陶這首《瀘州》詩,那是上世紀90年代初我在市建設委員會工作時參與組織編寫改革開放以來第一部《瀘州市城鄉建設志》(1994年版)的時候。該志第六部分「江山文藻」,選錄了歷代文人志士在瀘州留下的詩詞,其中就有清代詩人張問陶的這首《瀘州》詩。

為什麼現在要把這首詩作為一個話題提出來說呢?近年來,隨著媒體網絡的發展,特別是微信的普及,這首《瀘州》詩被「移植」到了安徽合肥,作為瀘州人不得不發聲,為這首詩的「原產地」正名。2017年,在「共產黨員」官方微信公眾號「讀詩(一座城,一首詩)」欄目中,我第一次看到清代詩人張問陶《瀘州》詩成了合肥城市的代表詩作,標題和詩中的「瀘州」改成了「瀘洲」。去年該微信公眾號「詩詞」欄目又刊登了張問陶這首詩,詩的標題和詩中的「瀘州」二字又變成了「廬洲」,並注釋合肥古稱「廬洲」,再次把這首詩中的「瀘州」易地為安徽合肥。

「共產黨員」微信客戶端推送的張問陶詩歌《瀘洲》和《廬州》

「瀘州」「廬洲」「瀘洲」,是四川的瀘州,還是安徽的廬州?一字之差,地理位置相差千裡,究竟哪個是對的?為此有必要對這首詩的「出處」作一個考證。

查閱百度可知,張問陶(1764—1814),字仲治,號船山,清四川遂寧(今蓬溪縣)人。清代傑出詩人、詩論家,著名書畫家。代表性作品《船山詩草》。在瀘州市圖書館,古籍部館員介紹館藏《船山詩草》共20卷,系清嘉慶乙亥年(1815年)刻本,是館藏最早、最全的古藉本。張問陶於1814年病故,第二年就出了刻本,當然是最早的版本了。筆者重點查閱了卷八《扁舟集》(壬子—葵醜)。該卷匯集了詩人1792年至1793年間從四川成都出發,經眉州(眉山)、嘉州(樂山)、敘州(宜賓)順江而下,再經瀘州、重慶、沙市、荊州等地遊歷所寫的詩詞30多首。《扁舟集》詩詞題目中大多嵌入旅途地名,其中第6至7頁署名有當時瀘州地名的詩共6首。這6首詩的題目依次是:

《江安舟中遣懷》(當時江安縣隸屬瀘州,現今江安縣屬宜賓市);

《雨中泊納溪縣》(原納溪縣,現已為瀘州市屬納溪區);

《曉泊瀘州》(現在的瀘州老城區);

《瀘州》(現在的瀘州老城區);

《少岷山》(少岷山在合江縣境,現名筆架山);

《合江縣灘上作詩投西涼王》(合江縣隸屬瀘州市)。

其中題目直接署名「瀘州」的詩有兩首:

曉泊瀘州

策策魚鱗水,衙衙豸角山。

笑談雲霧裡,城郭畫圖間。

初日明孤艇,奇峰秀百蠻。

禁愁憑蜀酒,扶醉一開顏。

瀘 州

其一

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樓紅處一江明。

銜杯卻愛瀘州好,十指寒香給客橙。

其二

旃檀風過一船香,處處樓臺架石樑。

小李將軍金壁畫,零星摹出古江陽。

其三

灘平山遠人瀟灑,酒綠燈紅水蔚藍。

只少風帆三五疊,更餘何處讓江南。

經查《現代漢語詞典》:瀘(瀘)——瀘水,古水名,即今金沙江在四川宜賓以上、雲南四川交界處的一段。今四川瀘州從瀘水得名。廬(盧)——指廬州,舊府名,府治在今安徽合肥(詞典中是「廬州」,而不是「瀘洲」)。《瀘州》詩的題目和其一首「銜杯卻愛瀘州好」句中的「瀘州」,原文用的是繁體「瀘」,而不是「盧」。顯然此「瀘州」非彼「廬州(盧州)」。

《瀘州》詩其二首「零星摹出古江陽」句中的「江陽」,也是瀘州的古稱。在同一首詩中,「瀘州」和「江陽」都是同一個地方,前後是統一的。

清嘉慶乙亥年(1815年)刻本——《船山詩草》卷八《扁舟集》足以說明:詩人張問陶《瀘州》詩作的「原產地」是四川「瀘州」,而不是安徽合肥(「廬州」)。

清嘉慶年間古籍《扁舟集》記載張問陶詩《瀘州》

古詩詞,是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之一。弘揚傳統文化,必須尊重歷史,還原歷史的本來面目。地名標識的唯一性,決定了詩詞「原創」的唯一性。我們為清代詩人張問陶《瀘州》詩的「原產地」正本清源,請勿張冠李戴,以訛傳訛,此「瀘州」,非彼「廬州」矣!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文/圖:陳仲堯(退休前曾在瀘州市委組織部、瀘州市建委、瀘州市外經貿委工作)

供稿:瀘州市地方志辦公室

方志四川部分圖片、音視頻來自網際網路,僅為傳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圖片、音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方志四川•歷史文化】陳仲堯 ‖ 此「瀘州」非彼「廬州」——為清代詩人張問陶《瀘州》詩正名》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楊雪 王應槐 ‖ 抗元老瀘州 英雄神臂城...
    圓雕、浮雕、線刻三者融合,構思巧妙,造型獨特,勢韻環生,氣慨磅礴,為玄武神龜石刻造像之罕見。據說這並不是一座普普通通的石雕,它的身上暗藏著攻下神臂城的核心機密。其石刻造像充分反映了當時瀘州軍民團結一心,同仇敵愾,在積極備戰中又寄予神靈保佑瀘州免遭外敵塗炭的隱隱期望,是歷史、藝術、時事、民俗、宗教和民心向背完美結合的稀世藝術珍品。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周東書 ‖ 消失的「川碼字」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周東書 ‖ 消失的「川碼字」 2020-12-22 06: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趙永康 ‖ 熊文燦的籍貫和功過
    原創 趙永康 方志四川歡迎關注「方志四川」!至於敘永熊公坡舊為熊文燦公館的傳說,則如所周知:傳說中蘊藏有歷史,而歷史不等同於傳說。綜上,熊文燦子孫世居瀘縣雲錦而世系不亂, 且舊居遺址猶在,我們有理由確認:熊文燦是今瀘縣雲錦鎮人,入籍永寧以謀科舉,因而是貴州永寧衛軍籍的瀘州人。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董代富 ‖ 納溪竹海巫氏保留的客家文化
    巫氏是廣東家族移民,入川近三百年來客家歷史實物、語言、墓葬、耕讀、風俗等文化保存完好,具有豐厚歷史底蘊。新祠堂裡存放著巫氏族譜,辦有專欄,家族人文歷史、突出人物事跡、主要支系分布等一目了然。 回顧三百年前那場轟轟烈烈的湖廣填四川歷史,清乾隆年間巫家一群,不遠數千裡輾轉,最後入籍於瀘州合江西鄉和納溪大旺以來,這群客家人栽下了一叢叢竹子,依靠竹林發家致富、繁衍百子千孫,如今叢叢竹子已經燎原為12萬畝大旺竹海森林。
  • 【方志四川 歷史文化】董代富‖納溪竹海巫氏保留的客家文化
    巫氏是廣東家族移民,入川近三百年來客家歷史實物、語言、墓葬、耕讀、風俗等文化保存完好,具有豐厚歷史底蘊。 巫家民居公布為市級歷史建築 SIMPLE STYLE 2017年12月14日,瀘州市人民政府在《瀘州日報》和《川江都市報》上公布了第二批五處歷史建築,屬于姓氏民居的有兩處,其中一處就是納溪區白節鎮大旺高峰村九社興隆灣巫家民居。這對於巫氏是一種崇高榮譽。
  • 【方志四川•非遺】潘麗 王遠金 ‖ 四川傳統歷史文化瑰寶:梓潼...
    【方志四川•非遺】潘麗 王遠金 ‖ 四川傳統歷史文化瑰寶:梓潼被單戲 2020-10-05 09: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趙立策 ‖ 蜀道,歷史興衰的一面鏡子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趙立策 ‖ 蜀道,歷史興衰的一面鏡子 2020-07-09 07: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林維平 ‖ 中國抗戰名鎮:瀘州...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中國抗戰名鎮:瀘州藍田林維平1938年10月2日廣州淪陷後,長達18000公裡的海上運輸線全部被日本侵略軍截斷,中國失去了從海外進出口物質的通道。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楊豔萍 ‖ 支離的記憶和脈絡
    原創 楊豔萍 方志四川歡迎關注「方志四川」!旁邊有了解的人介紹,此為平棊,是起源於宋時天花板的一種做法,其中色澤金黃的部分用的是金箔裝飾,足見精工巧制,奢華富麗。對開善寺的好奇被平棊打開,雖然不是建築方面的愛好者,但從審美和知識儲備來講,開善寺能提供的養料也是非常豐富的。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成都望江樓楹聯賞析——崇麗閣楹聯
    馬長卿以望江樓建成為題,通過歷數四川古往今來的傑出人物,讚揚巴蜀山川地靈人傑,表達了他對崇麗閣建成的喜悅,以及弘揚傳統文化的自豪。細讀此聯,「滿目荒涼」與「同心結構」詞語結構相應,平仄相對;「淵雲墨妙、李杜才奇、軾轍名高」與「石室英儲、岷峨秀毓、江漢靈炳」同為主謂結構,其中謂語部分也是主謂結構。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李彬 ‖ 清末民初日本對川渝的調查...
    各國列強為在博弈中佔領先機,對中國進行了大量的實地調查。日本由於地緣的接近以及文化上的淵源對此項活動更是心存偏執。在日「經略中國」的背景下,地處西南、環境閉塞的川渝也未能逃脫日本的深入踏查。其中,東亞同文書院學生的川渝踏查規模最為宏大且「業績」斐然,近10年的調查成果被收錄在《中國省別全志》第五卷四川卷中。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趙孝雲 ‖ 土司制度中的衛所設置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趙孝雲 ‖ 土司制度中的衛所設置 2020-12-08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孫曉芬 ‖ 我與湖廣填四川和四川客家研究
    客家人在此世代繁衍200 多年,成就了「成都東山」成為四川境內最大客家聚居地和蜀中最大客家文化寶藏地。清前期移民 落業「東山」人口祖籍以來自廣東的最多,他們有共同的風俗習慣,共建有會館南華宮或萬壽宮,通行相同語言「廣東話」——被成都城裡人稱為「土廣東話」。也因此,「成都東山」的聚居群體,被成都省城人統稱為「土廣東」。「土廣東」和其語言文化自成一體。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易旭東 ‖ 眉山人陳希亮蘇軾主政陝西...
    原創 易旭東 方志四川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2012年辭職,從新聞「回歸」到文學,閉門讀史,跨文體、非虛構「紀實」歷史。>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作者:易旭東配圖:方志四川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郭朝林 ‖ 漢源地名趣談(下)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原富林鎮炒米崗,據傳當年諸葛孔明南徵,曾在此紮營屯兵,炒米為炊;兵營坎,位於今宜東鎮廣安村流沙河左岸,為歷代屯兵處。原桂賢鄉迎政村臨河處,古時為駐軍地,稱「營盤頭」;片馬鄉西街河左岸有「大營村」。位於清溪鎮新黎村王建城(俗名羊圈門),為前蜀王建所築建城堡,以扼守泥巴山草鞋坪埡口。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紅葉 ‖ 大竹的竹
    原創 紅 葉 方志四川歡迎關注「方志四川」!若小人之德,欲美斯美,隨風卷籜, 斯其為大竹耶?至今沿千餘年,時異物非,而所謂大竹者,寥寥矣。志所稱載,父老相傳,亦多不雅……」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陳怡|雅安東漢石刻的文化價值
    本文載《巴蜀史志》2019年第4期雅安東漢石刻的文化價值陳 怡漢代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強盛的時期之一,也是中國文化藝術最具民族魄力的時期之一。魯迅先生曾說:「唯漢代藝術,博大沉雄。」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周安勇‖探秘滎經黑砂的前世今生(一)
    點擊上面藍字「方志四川」添加關注!編者按4月4日起,「四川省情網」及「方志四川」新媒體矩陣(微信公眾號、人民號、澎湃號、頭條號、搜狐號、企鵝號)分期推出《探秘滎經黑砂的前世今生》,歡迎在文尾留下您的讀後感言。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雷映松 ‖ 姓氏探源:西陵氏嫘祖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主要研究方向為先秦史、巴蜀歷史文化、長江流域古代文明、南方絲綢之路與歐亞古代文明的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段渝則從姓源方面闡述,他認為嫘祖是實實在在的人。段渝在《嫘祖文化的內涵》一文指出:嫘祖,又寫作絫祖、累祖。早在先秦青銅器銘文中,就有嬗姓,孫詒讓認為嬗字為嫘祖二字合文(《古籀餘論》)。從字形結構分析,嫘、累由畾得聲,且字為古文祖字,從女表示性別。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李後強 ‖ 顓頊和嫦娥在四川的傳說研究
    「資陽人」被鑑定為約4萬年前的古人類,和現代的人類有直接關係,是古蜀人祖先。「資陽人」的發掘說明,在此之前,古人早在四川盆地活動,順著安寧河谷慢慢向南方擴散,直至東南亞、南亞。今天在安寧河谷發現的巨大石墓就是證據。五帝之首的黃帝,主要在四川盆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