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爾伯特冬捕,一網17萬斤鮮魚,數不盡的趣靈傳說

2021-01-09 楊怡ella

當我面對杜爾伯特這麼多魚,我覺得這是自然展示給人的文學性的瞬間。

一個個和魚有關的瞬間,一切都可以成為故事,每一個故事都可以呈現一個完整的道理。

面對杜爾伯特開捕捕獲的17萬斤大魚,長達百米的漁網,捕魚人足夠努力的身影,置身冰封美景中拿著照相機的記錄者略顯生硬的手,關於頭魚數不盡的期待和遐想和討論,那些以「泡」為名的水域,鑿冰、下網,拉網的人每人一把「快當鉤」……這既是杜爾伯特的民族文化所展現的浪漫主義,又像是神話所展現的一個神跡。

杜爾伯特是黑龍江省唯一的蒙古族自治縣,而此地獨具特色的冰雪漁獵文化又區別於蒙古族習俗。每年12月末至春節前,杜爾伯特漁民都開展大規模冬季捕魚作業,冬捕的方式一直延續至今,千年不變。

12月26日,我們一行人驅車前往大慶連環湖第五屆冰雪漁獵那達慕的開幕式,雪抱百裡連環湖,觀冬捕、品鮮魚,探聽漁獵部落的神奇故事、神秘故事、神聖故事,在開幕式上看到捕魚開始前當地人求湖神保佑的祭祀儀式,開捕後滿目皆是魚的壯觀景象,網出的魚越多,拉網的人越賣力,冰面上魚躍人歡,再冷的天人們也因為這熱鬧景象而陶醉。即是「眼見為實」,很多人甚至在親眼見到後仍不相信,怎麼有這麼多這麼大的魚?

這時,又有拉網的人說一句:魚多少要看運氣好壞了。

如果沒有冬天,春天也不會來臨。如果沒有冰湖騰魚,沒有巨網騰魚的景象,在大自然不停的恩賜中,我們不會這麼清楚地看見神的存在。對漁民來說,神被尊為象徵肥沃、富饒的神。就像在冬捕開始的祭祀儀式上,凡人以祭品供奉神明「神」所指的是神話中的神,是白天也是黑夜的神,是冬天也是夏天的神,也可能是有一種「普遍的理性」指導著大自然所發生的每一件事。希臘的自然派哲學家恩培竇可裡斯則稱之為「愛」,他認為愛才是凝聚各種元素組成整體的力量。

你看過蒂姆·波頓的《大魚》嗎?如果沒有,那你聽過人談起美國舊金山的奇聞,當地捕魚公司在離舊金山二十英裡的地方,用網捕獲了一頭大魚,長達三十五英尺,周長二十英尺,重達一萬鎊。中國古代大魚的傳說,最有名的當屬《莊子》所說的「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玄中記》記載:東海有大魚經過,第一天看見魚頭,第七天才看見魚尾,可見其大。

很多人來杜爾伯特都說它是個好地方。

冬捕節上的祭祀祈福,人們在百福魚廊下打卡拍照、把魚當成一種精神圖騰來崇尚,獲取年年有餘的彩頭。人們喜愛雪地上的遊玩項目把雪當成了世界上最巧妙的玩具。節慶熱鬧一直延續到晚餐,幾番聚集,人們陸續趕到連環湖去吃一頓全魚宴,品嘗鮮魚湯想購買魚肉醃製的魚腸,打聽大銀魚的長勢、養殖,席間,當地人講述著杜爾伯特古老的漁獵,講從全縣各個養殖水域養殖情況看,今年大銀魚長勢喜人,預計全縣大銀魚產量將達到1800噸左右。客人們則流露出對杜爾伯特的水資源水元素水之精靈的好奇。

一年中季節更替的現象,冬天時大自然死亡,就像每一個人都會死,動物也會死,就連山脈也會慢慢瓦解,但那些「力量」或「靈魂」介入了大自然的變化過程,自然界所有形體都在「流動」,一切都有了靈魂。

杜爾伯特的遠古神話

所謂神話就是所謂諸神的故事,其目的在解釋為何生命是這番面貌。

你也許曾經聽過北歐神話裡索爾與他的鐵錘的故事。在基督教傳入挪威之前,人們相信索爾時常乘著一輛由兩隻山羊拉著的戰車橫越天空。他一揮動斧頭便產生閃電與雷聲。當天空雷電交加時,便會下雨,而雨對北歐農民是很重要的。

杜爾伯特縣的「多克多爾山祭祀文化」,已列入黑龍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多克多爾山祭祀習俗起源於金初的朵兒邊部人,至元代,朵兒邊人的神山。

生活在嫩江邊的杜爾伯特蒙古人,素有敬畏自然,敬拜山水的習俗,將嫩江視為母親河,將多克多爾山視為神山。杜爾伯特人把多克多爾山當做長生天的恩賜,定期進行祭祀。祭山,即祭祀山之女神。由於山神所賦予的神力,使各方五穀豐登,人畜解脫了瘟疫,免受了霜旱冰雹、風雪災害的襲擊,祈禱山神庇佑草原、福蔭牧民。

多克多爾山的祭奠儀式與其他蒙古族地方的祭山活動比較,祭奠時間必須在夜間舉行。這是與蒙古族的諸多祭祀活動的不同。不論祭天、祭火、祭星、祭敖包、祭尚西,都是在白天,唯有朵兒邊人祭祀多克多爾山是在夜間進行,這種很特殊的形式,也是古老原始崇拜的遺存現象。二是祭奠形式必須莊重嚴肅。祭奠多克多爾山時,除薩滿念神詞和部落長祝禱詞外,其它一切祭祀活動均在無聲中進行,不準笑語喧譁,更不準唱歌跳舞,就是祈禱的事情也不應說出聲來,只能在心中默思。與蒙古族祭尚西給神樹披紅掛彩、祭敖包時跳安代舞等截然不同。三是祭品必須是黑色牲畜。也很特殊。蒙古人尚白,諸多祭壇,都是宰殺白馬、白駝、白羊等做祭品,從沒有選擇黑毛色的牲畜做祭品的,唯有祭奠多克多爾山是這樣。四是夜間祭祀祭品決不能食用。蒙古族祭神樹用全羊,祭星用喬面珠蘭,祭保牧樂要宰牛,祭天要供乳酪,這些祭品,祭祀完畢,要分予所有參加祭祀的人食用。但杜爾伯特的祖先祭奠多克多爾山的祭品全部棄之曠野,任野牲撕食而不顧,絕對不準人吃。

有祭祀傳統的杜爾伯特,基於的原型是真實的青山綠水,是杜爾伯特蒙古族生態文明的具體表現,為了讓人對自然又敬畏,為了讓善與惡這兩種勢力之間存在著一種不穩定的平衡,人們出力的方法是舉行種種宗教儀式,對神明獻祭可以增強神明的法力。也正是由於這些祭祀,這裡的生態、綠色,杜爾伯特被歐盟及國內綠色食品認證組織譽為「綠色淨土、天然寶石」,讓杜爾伯特成了最宜人旅遊的夢幻之地。

除了祭祀山神,就是冬捕節捕魚的祭祀,臨嫩江而居的杜爾伯特人,當冰凍三尺之後,人們便扛上攪撈、冰鑹去冰面鑹冰攪魚。有眼力者能把冰眼打在魚群頭頂,破冰瞬間魚群會在冰面的壓力下,隨水流一齊冒出,也叫打了「冒眼」,遇到挨餓的年份,人們缺糧不缺魚,餓著勝子頂風冒雪去冰上攪魚,隨便鑹個冰眼就出魚,是老天爺的這份厚禮幫助一方百姓度過了一個饑寒交迫的冬天。

傳統的「祭湖醒網」儀式,通過祭湖、祭祀天父、地母、湖神,保佑萬物生靈永續繁衍、百姓生活吉祥安康;通過祭網,喚醒已經沉睡的漁網,張網下湖,順暢平安。祭祀場面很壯觀,帶有幾分神秘與神奇,漁把頭宣布「祭湖醒網儀式開始」,鑼鼓,法號響起,手持法鈴、聖水瓶的喇嘛吹奏海螺、牛角號圍繞供桌、掛滿哈達插滿松柏枝的敖包和碳火轉三圈後合掌站立在供桌前誦經;這時身著傳統查瑪服、頭戴各種面具,手舞刀、叉、劍等道具舞者跳著傳統的查瑪舞;隨即漁工和馬拉著裝滿冬捕魚具的爬犁進入祭湖醒網場地。由漁把頭請喇嘛誦祭祀經文,喇嘛手搖法鈴,將聖水瓶中的聖水向空中彈灑並齊聲誦念祭祀經文。

魚事奇譚

捕魚節上,各種魚的大小、形態,讓人認識到自然的奇趣造物。

杜爾伯特,除了神奇雋秀的多克多爾山、冬捕節開捕的嘎日迪、有冰雪溫泉和全魚宴體驗的連環湖,還有古色鎏金的正潔寺。

富裕正潔寺是黑龍江省唯一的藏傳佛教寺院,寺廟住持為國家正式批准認定的第四世夏壩活佛降央克珠,法名格勒克珠·降白降措。人們去寺廟磕長頭、跪拜、敲鐘、掃雪。

捕魚節開幕式結束,第二天我們來到正潔寺參觀。

站在莊嚴的寺廟大殿裡,凝望著蒙古式與藏式結合的建築物一一拜過千手觀音、文殊菩薩、金剛手菩薩。金剛手菩薩因手執金剛杵,常侍衛於佛,故稱之為金剛手菩薩,具有除惡降魔的廣大神力,與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合稱「三族姓尊」,分別代表諸佛「力量、慈悲、智慧」三種特質。和其他菩薩形象不同,金剛手菩薩為一面二臂三目,身黑藍色,頭戴五股骷髏冠,發赤上揚,鬚眉如火,獠牙露齒捲舌,三紅目圓睜,十分怖畏,右手施期勉印,持金剛杵,左手忿怒拳印,持金剛鉤繩當胸,以骨飾與蛇飾。以此面目示人,金剛手菩薩代表的是力量,告誡人具足威權,降伏魔擾,消滅災難都需要我們具有力量。

民間素有「陰陽界」,鬼故事無數,奇談怪論也常常讓目擊者驚慌失措。這個世界總有一種奇異的力量,讓我們相信命運,相信宗教,喜歡寺廟的不緊不慢、清清靜靜。

清代末年的畫報裡有大量怪胎故事,其中有一類是人類生下魚形怪物,人面魚的形象。清光緒《點石齋畫報》就有「人魚雙生」的故事,廣東人某甲在南洋經商,在當地娶妻,過不久,妻子便懷孕,後來產下一男孩,同時還產下一個形似鱷魚的怪物。怪物眼神炯炯,似乎通人性,丈夫想將其扔掉,妻子不忍,便和兒子某乙一起餵養。魚吃奶後就蹲在床下,不和人一起住,似乎自知是異類。十幾年後,魚已經有十幾斤重。有一天,某甲在廣東所生的兒子某丙到南洋看望父親,婦人讓自己的兒子某乙出來拜見兄長,魚也從床下出來,向某丙施禮,某丙深感驚訝,後來知道詳情,便和睦如兄弟。

還有一個民間故事是溫州人王某住在大南門外,以販魚為生,家裡妻子臨產之時,先生下一個女兒,隨後生下一條白魚,長約七八寸,看上去像河裡的鯉魚,重約一斤多。魚離開水之後,漸漸失去了精神,不久便死了。靠近江河湖海之地,多有魚形怪胎的故事。以漁為業的漁夫或商販,整天殺魚,受佛教的影響,人們認為有因果報應,故而出現此類現象,故事最後多是勸誡世人莫要殺生。

在電影裡、動畫片中出現過的經典魚的形象,如美人魚,如《大魚海棠》裡變作一條海豚到人間巡禮的女孩椿,被大海中的一張網困住,一個人類男孩因為救她而落入深海死去。為了報恩,為了讓人類男孩復活,她需要在自己的世界裡,歷經種種困難與阻礙,幫助死後男孩的靈魂——一條拇指那麼大的小魚,成長為一條比鯨更巨大的魚並回歸大海。

就像《大魚海棠》裡經典的那句臺詞,「所有活著的人類,都是海裡一條巨大的魚;出生的時候他們從海的此岸出發。他們的生命就像橫越大海,有時相遇,有時分開……死的時候,他們便到了岸,各去各的世界。 」

籠罩於魚的趣靈傳說中,火燒黑、西葫蘆、二八股子、那什代、他拉紅、阿木塔、龍虎泡、小龍虎泡、月餅泡、牙門氣這些水面的名字,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水面寬廣,地表水與地下水資源異常豐富,全縣水域面積佔松嫩平原總水面的30.7%,蒙古族自治縣的風俗民情之外,杜爾伯特又別有城市所無法保留的舊時風味。包圍杜爾伯特的山、水、冰雪,玲瓏、浪漫、古樸,一時間就讓人喜歡起來。

我不知道,杜爾伯特圍繞漁獵文化生活的孩子們,日日離傳說那麼親近,離民俗風情那麼親近,離捕魚的歡樂氣氛那麼親近,離冰雪的玩具那麼親近,吃著凍梨、凍柿子、烤蛋,他們的童年會不會與城市中忙碌的孩子不同。很有可能,也未竟然,如莊子寓言所說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要想知道這裡的孩子生活的快樂或不快樂,有多快樂,或許真要像同行的女製片人安然開玩笑所說,以後生了孩子真想放到杜爾伯特來養大。

杜爾伯特的冰雪,冬捕節,趣味百出的魚,讓我看見了那些無憂無慮的面孔,而於塵世中布滿塵埃的心也好像向著世外多走了一步。

想到陶淵明寫那句「遂迷,不復得路」,這或許也是我對杜爾伯特的感受,景不迷人人自迷。

相關焦點

  • 杜爾伯特冰雪漁獵那達慕,感受古老冬捕文化,體驗別樣冬季旅遊
    當天安排了民族歌舞、京劇、捕魚祭祀、威風鑼鼓、冰雪攝影展、巨網騰魚表演、冰王表演、非遺文化表演、冰雪娛樂、鄉村文化展示等十項文化活動,同時為提高民族文化體育運動,開展踢烏蘭紅、打布魯、踢布木格等蒙古族體育運動項目,舉行了雪地風箏賽、冰雪龍舟賽、越野滑雪賽、冬泳表演賽、雪合戰賽、雪地足球賽、雪地自行車賽,並表演安代舞、薩滿舞、威風鑼鼓、東北秧歌等等東北特色歌舞表演。
  • 「漁獵文化」杜爾伯特冬捕奇觀[組圖]
    中國網圖片庫 劉國興攝影慶市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克爾臺漁村是國家AA級景區、省級水利旅遊風景區、省級健康養殖示範基地、國家級休閒漁業基地。松嫩兩江各大漁場,依託兩江水域,完全不投餌料,進行純江水野生養殖。這些野生魚,靠吃天然的水生物生存,不需要人工飼養,是純綠色食品。大慶的野生魚,從外觀上看,魚頭較大、魚身細長。
  • 感受神秘冬捕文化湖面演繹冬日歡歌 大慶連環湖冰雪漁獵文化旅遊節...
    剛剛引入國內的冰上帆船賽是今年冬捕的創新項目,也是中國北方第一次將冰上帆船和冬捕相結合,本次賽事為帆船運動的發展提供了全新的實踐經驗,拉長了整體帆船運動的季節性,將帆船從「軟水」擴展到「陸地」運動,填補了北方冬季帆船運動的空白。
  • 大慶連環湖冰雪漁獵文旅節:感受神秘冬捕文化 體驗冬日旅遊沸騰
    在冰雪覆蓋下,大慶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連環湖畔的嘎日迪景區愈加純淨、神秘。當歡快的舞蹈跳起來,威風鑼鼓響起來,靜謐的連環湖沸騰了。28日,伴隨著中國大慶連環湖第四屆冰雪漁獵文化旅遊節暨杜爾伯特第二屆冰雪那達慕的開幕,杜爾伯特的冬季旅遊熱鬧起來。連環湖冬捕湖魚與遊客見面。
  • 六大活動展現冬捕文化魅力
    冬捕漢子將魚撈出湖面。上萬斤鮮魚躍水而出、萬名遊客及市民前來觀捕、幸運觀眾喜贏「頭魚」、百餘名攝影愛好者共聚「長嶺印象」展………昨天14時58分,哈爾濱市第六屆長嶺湖冬捕冰釣旅遊節盛大開幕。本屆冬捕冰釣旅遊節開啟了我市繼冰燈、雪雕之後,又一以「冬捕+冰釣」為核心的文化旅遊活動。
  • 這個冬捕美食節有約的沒
    查幹湖冬捕、查幹湖全魚宴、地道的當地凍條、酥香魚鱗……來自查幹湖冬捕的美食,讓多少小夥伴兒在每年的冬捕時節,冒著嚴寒來到查幹湖畔。看冰湖騰魚,到吉林省尋味!12月28日,2020年的查幹湖冬捕將拉開大幕,中國松原查幹湖冬捕美食節也將同步盛大開啟!
  • 津市西湖漁場冬捕起魚啦!一天7萬斤
    近日,常德津市西湖漁場搶抓毛裡湖枯水期,進行今年首場冬捕起魚,當天就捕獲生態有機魚近7萬斤。捕魚現場,隨著吊機將漁網拉出水面,成百上千條肥碩的鮮魚湧進了趕魚通道。
  • 杜爾伯特縣連環湖第五屆冰雪漁獵那達慕冰湖騰魚20萬斤
    在大慶連環湖第五屆冰雪漁獵那達慕上,數千名遊客現場觀看「冰湖騰魚」盛景,20萬斤的大紅網,是所有漁民的期盼,寓意著生活紅紅火火。銀白色的連環湖冰面一眼望不到邊,魚把頭及漁工守在大網周邊。隨著機械輪盤的轉動,千米大網從冰湖內被徐徐拉起,冰面上逐漸泛起水汽,人們盯著大網的視線也漸漸朦朧,而就在這朦朧中,大魚突然躍然網間,胖頭、草根、鯉子,好多種湖魚活奔亂跳地呈現在人們面前,好不熱鬧!
  • 冰火兩重天,杜爾伯特的冬之魅惑
    冬天的杜爾伯特,吸引我去的最初動因是想看冬捕,雖然這無疑是杜爾伯特冰雪漁獵那達慕當仁不讓的主角,但絕不是唯一的亮點。只有足夠豐富且鮮活的配角,才能讓這部難忘的冰雪大戲更加精彩紛呈。滑雪、溜冰、堆雪人、冰爬犁、冰上自行車、泡溫泉……還有美味的全魚宴全羊宴,這是一次五感全開的冬季旅行。
  • 三白潭「冬捕 」撒下第一網
    本報訊(駐餘杭記者 陳方傑 通訊員 陳連孝)魚兒們在漁網中跳躍翻騰,漁民們在岸上喜慶豐收……1月12日,在漁民嘹亮的捕魚號子中,三白潭一年一度的冬網捕魚正式拉開序幕。 仁和三白潭,風光旖旎、水產豐富,總面積1800多畝,是餘杭區最大的淡水湖泊,上榜省第二批重要溼地名錄。
  • 元旦小長假 | 自駕來查幹湖感受冬捕奇觀!
    元旦小長假 | 自駕來查幹湖感受冬捕奇觀!人們鑿冰捕魚,打攛,刨冰走鉤,馬拉鉸盤,冰下走網……一網竟能打出數十萬斤鮮魚這種精湛技藝已延續百年!一年一度的查幹湖冬捕。冰封的湖面上有冒著熱氣的漁民、馬,以及剛剛從冰湖裡拖出來的大魚。
  • 走進大慶連環湖溫泉景區戲冰雪、泡溫泉、看冬捕 生活報三場直播引...
    當日,生活報記者也來到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走進連環湖溫泉景區,通過生活報客戶端、生活報抖音、生活報快手、生活報微博、生活報頭條號五大平臺直播,帶網友「零距離」賞冰樂雪,感受冰雪溫泉「奇妙夜」的火熱,並通過頗具特色的民俗冬捕「解讀」這裡的舌尖美味之源。兩天三場直播,共吸引了近120萬人次圍觀,網友紛紛留言「這才是冬天最美好的打開方式」、「好想早點兒啟程,親臨現場一起嗨」。
  • 「秦水灣」生態魚首網4.5萬斤售罄
    11月19日,陝西省水務集團水生態公司在漢中紅寺湖舉辦「秦水灣」生態魚紅寺湖捕撈節,首網捕撈45000斤,現場已售罄,「頭魚」更是拍賣出了8800元的高價。
  • 五大連池冬捕新玩法劇透:搶頭魚、品魚湯、吃餃子
    五大連池風景區於23日發布消息,冰火漁歌第五屆五大連池冬捕節將於12月27日啟幕,傳承中國北疆古老的冬捕民俗,體驗搶頭魚、品魚湯、吃餃子等冬捕節慶新玩法。「冰天雪地,連池有魚」礦泉魚冬捕現場,中外遊客紛至沓來。本屆冬捕節各項豐富多彩的活動接連不斷,搶頭魚、品魚湯、吃餃子,打卡火山壯麗美景,走進千裡冰封佳境。現場還有鮮魚品嘗、頭魚拍賣、群雄角逐等互動體驗環節,遊客可以在冬捕頭魚拍賣中搶彩頭,「摘得頭魚過個幸福中國年」。如果想把這份冬季裡的鮮美帶回家,還可以在現場將設置的「礦泉魚」售賣區採購。
  • 魚躍長嶺湖燃爆冰雪季 哈爾濱市第七屆長嶺湖冬捕冰釣旅遊活動盛裝...
    12月26日,哈爾濱市第七屆長嶺湖冬捕冰釣旅遊活動在長嶺湖旅遊風景區盛大啟幕。冬捕冰釣魚獵文化將在長嶺湖綻放異彩,開啟火熱喧騰的長嶺湖冰雪旅遊季。本屆冬捕冰釣旅遊活動以「冬捕話金源 魚躍長嶺湖」為主題,通過文體旅融合升華冬捕冰釣品牌價值,創新冰雪旅遊文化項目,現場設立了冬捕冰釣區、國際雪雕冰釣展示區、冰雪體育競技區、冰雪暢玩區、冰雪童趣區、遊客打卡觀賞區、書畫創作區等七大功能區域,供遊客觀賞、玩耍、體驗。
  • 好吃的雷達網帶魚來了 舟山有漁民一船捕了20萬斤帶魚
    昨天,浙岱漁02619船老大柴亞平說,他這半個月一直在外捕魚,「產量不錯,這一船總共捕了五六千箱帶魚,20萬斤左右。」 碼頭買魚,靠的是人脈,還得有點運氣11月17日開始,隨著一艘艘雷達網船在舟漁碼頭靠岸,一條條銀燦燦的帶魚從甲板到菜場,在攤販們一聲聲的叫喚「正宗的雷達網帶魚」中,登上人們的餐桌。只消筷子一撥,一片片雪白的魚肉像雪花一樣融化在口腔中,帶出一嘴鮮美。
  • 五大連池冬捕節盛大啟幕 還原千年冬捕文化
    2020年12月27日,黑龍江黑河,冰火漁歌·第五屆五大連池冬捕節盛大啟幕。「摘得頭魚過個幸福中國年」,來年必定一順百順。冬捕頭魚拍賣,旺福彩頭搶起!大家爭先恐後龍騰虎躍地湧向拍賣舞臺。
  • 「冰火漁歌」五大連池第五屆冬捕節將於12月27日撒開大網
    作為今年冬季重點旅遊活動之一,「冰火漁歌」五大連池第五屆冬捕節將於12月27日在火山堰塞湖三池撒下冬捕第一網。目前,冬捕節牽頭單位和配合部門認真按照任務分工,抓緊推進,各項活動籌備工作正在緊張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