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陳子季在發布會上介紹了「十三五」期間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情況。其中提到,2019年以來教育部批准22所學校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打破了職業教育止步於專科層次的「天花板」。精準設置適合擴招生源的專業,在今明兩年實現高職院校擴招200萬人的目標。
發展高職教育培養更多的專業技術人才是強國必經之路,德國就是一個現實版的例子。德國沒有多少出名得大學,但德國技術讓世界各國傾倒,德國工業4.0更是我們學習的理想。
話回到國內,中國大學不少,985、211有多少高校是高職院校,大多是綜合性大學,重理論研究,輕技術實踐的。大學畢業有人就開玩笑說:「畢業等於失業」,為啥?
要回顧一下中國歷史了,大教育家先師孔子聖人說「學而優則仕」,引導了一批批讀書人參加「科舉考試」實現人生的理想。範進六十歲中舉,興奮到瘋癲。「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把中國讀書人死讀書,讀死書,「學而優則仕」實現夢想推向了深淵,毒害之深。
到了近代鴉片戰爭失敗,先進人士林則徐、魏源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但得不到士大夫的認可,二十年之後洋務運動才得以實踐,本著「中體西用」的指導思想,減少頑固勢力的阻撓。但封建頑固派排斥西方學說「技巧淫技」,開展過程困難重重。聘請的外國專家高傲冷漠,不肯傳授技術不說,還很懶惰。工作上濫竽充數,用泥沙裝炮彈充數。而我們技術不懂全然不知,可悲啊!
還有派官員出國參觀學習,官員到英國漫切斯特學習不是進工廠,都是去花天酒地的地方享樂。而日本使團深入工廠考察學習,做記錄,做筆記,寫體會。這就是近代中國和日本對技術的不同態度。
有人說今天不同日而語了,的確有改變,但「學而優則仕」思想還大把人在,那些211、985的學霸們不也是把考公務員作為目標嗎?公務員有什麼的好還用說嗎?當官嘍,一個村官都有很多研究生、博士競爭,誰想去做技術累活兒。
可是教育是受指揮棒影響的,考試是導向,211、985仍然家長的期待,學生的理想。讀職業學校被認為低人一等,甚至中職學校是「垃圾」收容所,高中考不上,打工不能,那就進職業學校渾日子,養大點吧!這樣的職責教育有希望嗎?你敢去讀嗎?
可是現實社會,發展職業教育是社會的需求,強國所需,國家也多次強調把一半的大學改成職業教育,好政策啊!這是工業社會的需要,大國所需。如能做到,國則強矣。
職業教育擴招200萬,我希望不是數字業績,要回到現實,提高職業教育的地位,讓家長放心,孩子樂意,畢業就業受優待才是正確之路。好東西不需要宣傳,也不用廣而告之,大家自然而聞到香味,花朵雖遠,蜜蜂尋而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