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職業教育不在於數字,轉變觀念,提高地位,好花蜂自然採!

2020-12-23 教育知了鴨

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陳子季在發布會上介紹了「十三五」期間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情況。其中提到,2019年以來教育部批准22所學校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打破了職業教育止步於專科層次的「天花板」。精準設置適合擴招生源的專業,在今明兩年實現高職院校擴招200萬人的目標。

發展高職教育培養更多的專業技術人才是強國必經之路,德國就是一個現實版的例子。德國沒有多少出名得大學,但德國技術讓世界各國傾倒,德國工業4.0更是我們學習的理想。

話回到國內,中國大學不少,985、211有多少高校是高職院校,大多是綜合性大學,重理論研究,輕技術實踐的。大學畢業有人就開玩笑說:「畢業等於失業」,為啥?

要回顧一下中國歷史了,大教育家先師孔子聖人說「學而優則仕」,引導了一批批讀書人參加「科舉考試」實現人生的理想。範進六十歲中舉,興奮到瘋癲。「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把中國讀書人死讀書,讀死書,「學而優則仕」實現夢想推向了深淵,毒害之深。

到了近代鴉片戰爭失敗,先進人士林則徐、魏源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但得不到士大夫的認可,二十年之後洋務運動才得以實踐,本著「中體西用」的指導思想,減少頑固勢力的阻撓。但封建頑固派排斥西方學說「技巧淫技」,開展過程困難重重。聘請的外國專家高傲冷漠,不肯傳授技術不說,還很懶惰。工作上濫竽充數,用泥沙裝炮彈充數。而我們技術不懂全然不知,可悲啊!

還有派官員出國參觀學習,官員到英國漫切斯特學習不是進工廠,都是去花天酒地的地方享樂。而日本使團深入工廠考察學習,做記錄,做筆記,寫體會。這就是近代中國和日本對技術的不同態度。

有人說今天不同日而語了,的確有改變,但「學而優則仕」思想還大把人在,那些211、985的學霸們不也是把考公務員作為目標嗎?公務員有什麼的好還用說嗎?當官嘍,一個村官都有很多研究生、博士競爭,誰想去做技術累活兒。

可是教育是受指揮棒影響的,考試是導向,211、985仍然家長的期待,學生的理想。讀職業學校被認為低人一等,甚至中職學校是「垃圾」收容所,高中考不上,打工不能,那就進職業學校渾日子,養大點吧!這樣的職責教育有希望嗎?你敢去讀嗎?

可是現實社會,發展職業教育是社會的需求,強國所需,國家也多次強調把一半的大學改成職業教育,好政策啊!這是工業社會的需要,大國所需。如能做到,國則強矣。

職業教育擴招200萬,我希望不是數字業績,要回到現實,提高職業教育的地位,讓家長放心,孩子樂意,畢業就業受優待才是正確之路。好東西不需要宣傳,也不用廣而告之,大家自然而聞到香味,花朵雖遠,蜜蜂尋而採之。

相關焦點

  • 賞美文|採花蜂 作者:林清玄 誦讀:王卉
    但是,朱槿花與採花蜂是帶著什麼愛情而在城市的陽臺上會合的呢?這時空的無限與廣大,使我感到一隻蜜蜂找到一朵朱槿花就是奇蹟!連結著它們因緣的線不是偶然的!花究竟有什麼好吃,使蜜蜂穿越城市來尋找和吸取呢?等蜜蜂飛走了,我摘下那朵朱槿花來吸,發現花中果然有著清香甜美的汁液。呀!
  • 職業教育作為類型教育之我見
    在此基礎上,文章提出職業教育作為類型教育的發展建議: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發展的社會「土壤」培植工作;通過完善立法、嚴格執法,提高職業教育社會地位;通過制度政策傾斜,引導全社會重視職業教育;因地制宜,「一省一策」,強化省地兩級統籌發展職業教育。
  • 真心歡迎提高農民教育培訓質量
    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黨組書記唐仁健表示,今後農民教育培訓在方式方法上既要接地氣,讓老百姓聽得懂學得進,也要求創新,讓老百姓願意學方便學。要抓好觀念、內容、方式等「三個轉變」,提高新階段農民教育培訓質量。聞此大好消息,不禁心生感慨,料想一定會大受農民兄弟的歡迎。
  • 國外性文化對國內情趣服飾發展產生了影響?主要是中外性觀念差異
    1、中外性觀念的差異從中國的傳統性觀念來說,首先,性是作為一種生育的手段,其主要目的是傳宗接代,其次,自宋朝之後,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性或多或少得被加以罪惡的成分,在程朱理學的影響下,這種性罪惡說又被誇大,性被看做是不光彩,上不得臺面的事情,加之,在古代的性中,男女的地位是極不平等的,男尊女卑,女性是男性的附屬品,女性的地位極其低下
  • 聚焦發展解難題 謀本科層次職業教育
    談到職業教育的發展,李瑞明校長侃侃而談。  「職業大學」的誕生打破了職業教育發展的瓶頸  李瑞明表示,在我國目前的職業教育領域,有培養技能人才的中等職業專業學校,有培養高級技能人才的高等職業院校。而隨著「職業大學」的誕生,就有了著力培養高層次技術人才的職業本科院校,這就意味著職業大學正式躋身本科教育序列。
  • 全國結婚率「六連降」:婚育觀念轉變是重要因素!
    從兩情相悅到兩個家庭的融合,從個人到家庭的轉變似乎變成了一件並不容易的事情。  對此,心之助心理專家盧悅表示:適婚人口數量下降、婚齡推遲、城市化進程加快都是結婚人數不斷下降的影響因素,伴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文的進化,人們的婚戀觀也發生了極大的變化,這更是結婚率下降的關鍵原因。
  • 《中國教育報》重磅盤點:向上!2020中國教育發展觀察 | 回望
    上大學的機會已不再是社會稀缺資源,公眾的高等教育需求從「上大學」悄然轉變為「上好大學」。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我國高等教育的主要矛盾是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短缺且發展不均衡不充分,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的強烈需求之間的矛盾。要破解這一主要矛盾,根本途徑就是不斷增加優質高等教育資源供給,辦好每一所大學、每一個專業。
  • 數字文化產業成就業新「藍海」 新職業呼喚新人才紅利
    新業態催生新職業,新職業帶動新就業,新就業滿足職業新需求。日前,以「新就業、新模式、新引擎」為主題的《數字文化產業就業報告(2020)》發布暨研討會在北京召開。研討會由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主辦,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網絡表演(直播)分會、騰訊公司、閱文集團、歡聚時代、智聯招聘等單位協辦。數字文化產業的就業「蓄水池」容量有多大?就業創造機制是怎樣的?
  • ...教育發展巡禮之特色篇】安徽深化改革全面提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
    回首「十三五」,安徽省教育廳認真落細落實國家職教改革 20 條和全省職教改革 18 條,系統推動各項改革舉措高效集成,職業教育走出了一條特色發展的新路,為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輸送出大量「能工巧匠」,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人才支撐。
  • 給予職業教育發展更多關注和支持
    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職業教育對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加快人力資源開發、促進就業再就業具有重要的意義。政協委員林建平和王永嶺在調研中發現,我市的職業教育相對處於弱勢地位,教育規模不大、師資力量弱、專業化程度低,職業教育發展相對滯後。
  • 外貌、兇妒、地位,為何魏晉南朝士人轉變女性觀念,追求「平等」?
    在動蕩到妻離子散、衣食不保的社會環境中,人的心胸和思想似更得到解放,其中的表現之一就是對女性態度的轉變。既然名士們不能隨意介入政治,所以在日常的交往中,人們往往以寫詩飲酒作樂,聊天時也不敢設計政治話題,而轉向對衣飾配飾、外貌風度、行為舉止這些方面,而這些話題,往往更具有女性化的特點。
  • 全國數字影視職業教育集團在錫成立
    19日-20日,全國數字影視職業教育集團成立大會暨數字影視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在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舉行。來自全國23個省市區的70所大中專院校和45家企業的近200名代表共聚一堂,共謀數字影視職教發展新路。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袁飛出席活動。
  • 陳光金:我國社會正向質量發展型模式轉變
    結果使社會發展陷入一個很大的困境。而當時社會保障沒有建立,社會不平等差距客觀存在,有些地區從1980年代中後期開始還不斷拉大。在教育事業方面,尤其是1990年代中期以後的並軌、學費上漲、各種雜費上漲等,整個社會發展到面臨很大問題,而且帶來了大量的社會矛盾和衝突。這是與我國長期的社會體制相關聯的。
  • 職業教育「拐點」出現:教育部批准22所院校,開展本科職業教育
    而這一消息,對於原本從事職業教育的學校,也是一件好事,因為有些職業學校有機會成為本科層次的高校,這無疑是辦學水平提升的一次重大機遇。 據悉,未來在職業教育方面,還將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布局558個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屆時也將有10萬多學生受到這一政策的影響。而無疑,這將會大大提升個人能力,為日後的工作和發展帶來好處。
  • 突破在線職業教育發展障礙,優德教育帶領學員成就職業人生
    成立於2019年,專注於學歷提升輔導及職業能力培訓的優德教育,創建伊始就將自身定位於專注於成人職業教育的在線直播學習平臺,獲得了發展先機。優德教育負責人表示:「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令在線職業教育應運而生。『在線』能夠打破傳統職業教育『線下』資源分布不均衡、教學方式相對固化、個人與機構投入成本較高等方面的局限性,實現優質教育資源跨時空、高效率、低成本的傳播。」
  • 人類尊嚴觀念:起源、發展及其當代變遷
    最後,人類全體由於生而賦有理性(並且因此擁有道德),在宇宙中擁有一種高於其他物種的地位,因此擁有一種尊嚴。如此,尊嚴在普遍化的同時,也就從一個人與人之間的比較概念,轉變成了一個理性的與非理性的存在者之間的比較概念。基督教吸收了斯多亞學派的尊嚴觀念,並在其神學話語中加以發展。首先,基督教引入「人是上帝的肖像」觀念來解釋人的理性本性。
  • 「打工人」爆紅背後,是職業等級觀念的消解
    然而,當我們發現大家紛紛把「打工人」的標籤貼到自己身上,人人都將自己歸為打工團隊的一員時,打工梗背後可能就不僅僅只有排解情緒這麼簡單,這種集體取暖中更隱藏著一種可喜的變化——職業等級觀念正在慢慢消解。職業等級觀在中國可以說是根深蒂固的。古代社會講究「士農工商,三教九流」,光從文字就能看出其中的階級意味,販夫走卒地位低下,引車賣漿有失風雅,躬耕隴田就得守貧。
  • 市教育局組織開展轉變思想觀念優化營商環境動員大會
    12月7日下午,市教育局組織召開局機關和教育事業發展服務中心全體幹部大會,落實市委組織部等五部門聯合下發的《推動全市廣大公務員踐行服務宗旨開展「人人都是營商環境個個都是開放形象」活動方案》要求,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部署,繼續鞏固全市教育系統機關作風工作成果。
  • 看點 大國工匠進校園 激勵職業教育發展
    「我希望孩子們看到我們的經歷,能知道職業院校的學生也會有特別好的出路,可以成功地完成從學生到工廠學徒到優秀技工的轉變。我也特別希望孩子們能克服當下社會上的浮躁之氣,靜心學本領,並把所學用到實踐操作中。」看著臺下幾百名即將走上技術崗位的學生,高鳳林覺得此次走進校園很有意義。
  • 建立職業教育鏈式人才庫
    原標題:建立職業教育鏈式人才庫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設立中等職業教育國家獎學金。支持企業和社會力量興辦職業教育。我們要以現代職業教育的大改革大發展,加快培養國家發展急需的各類技術技能人才,讓更多青年憑藉一技之長實現人生價值,讓三百六十行人才薈萃、繁星璀璨。」 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結合緊密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