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泗安鎮把水稻種在水上 產量穩定且能淨化養殖尾水

2021-01-07 新京報

新京報訊(記者 張羽)農田裡的水稻很常見,但你見過漂在水上的水稻嗎?在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泗安鎮上,水稻不僅能種在田裡,還能種在水上。據悉,這是當地針對水產養殖尾水處理進行的浮島水稻種植。通過這種方法,水中的富營養元素成為了上方水稻的營養源,水稻生長的過程也成為「淨化」水體的過程。據泗安鎮農業辦工作人員介紹,通過兩年嘗試,養殖尾水中的氮、氨、磷等含量均有下降,尾水基本達到排放標準。

種在水上的水稻。受訪者供圖

一塊浮板種八株水稻

11月上旬,在位於湖州市長興縣泗安鎮上的一處水塘裡,村民忙於收穫剛剛成熟的水稻。他們大多半身淹沒在水裡,一隻手掐住水稻根部,另一隻手用鐮刀快速地將水稻割下。一塊「地」收完後,沿著水中的浮板繼續收割下一塊。

這樣的水稻收穫場景並不多見。在當地,這種種在水面上的水稻被稱為浮島水稻。最大的特點是水面上一塊塊拼接起來的浮板。每塊浮板上有8個洞,可以種植8棵水稻。每個洞下面都分布有小孔,水中的營養物質可以藉此向上輸出。

村民收割時半個身子都在水裡。是受訪者供圖

負責這片水稻種植的是當地村民周鑫鑫。此前,他的身份是一位養了20多年淡水魚的養殖大戶,每天都忙碌在自家經營的2000多畝魚塘中。2019年,周鑫鑫第一次嘗試浮島水稻種植,在位於泗安鎮上的水產養殖尾水處理點中,試驗了6畝。

「用的太湖粳1號水稻品種,收穫時畝產能到700斤,這個數字當時挺讓我們意外的。」

在去年的試驗基礎上,周鑫鑫今年將種植面積提高到30多畝。除了鎮上的尾水處理點外,還在自家養殖區域種植了20畝。前不久,環繞魚塘一周的浮板水稻迎來收穫,據周鑫鑫介紹,今年每畝的產量能達到800斤,而且根據試種經驗,相較水田種植,浮島水稻的稻殼更薄,顆粒也更飽滿,出米率也更高。

村民收穫成熟的水稻。受訪者供圖

「十斤水稻能出八斤多的大米,出米率在85%左右,水田種植的話一般水稻出米率達不到80%。」

水稻充當水體「淨化器」

「一方面是處理養殖尾水,另一方面可以在耕地有限的條件下增加一定的糧食產量。」對於浮島水稻的嘗試,泗安鎮農業辦主任董瑋瑋說道。

記者了解到,2018年10月,浙江省湖州市制定並印發了《湖州市水產養殖尾水治理實施方案》,各縣區、鄉鎮也紛紛開展養殖尾水治理措施。在水面上種糧成為長興縣泗安鎮一項主要嘗試。

周鑫鑫告訴記者,在以往的水產養殖尾水的處理上,一般都是直接抽水排入外河,再注入新的水源,不斷循環。而在近年來,湖州市內各地的魚塘養殖中需要建立基本的尾水處理系統,包括沉澱、過濾、曝氣以及生態處理等過程。養殖尾水經過生態淨化再排入外河或回收利用,減少對外部水源的汙染影響。但通過水麵種植這種方式十分少見。

種植前的準備工作。受訪者供圖

據董瑋瑋介紹,通過兩年來浮島水稻種植的嘗試,養殖尾水中的總氮、氨氮、總磷等含量均有下降,養殖水體的富營養化和尾水不達標等問題都有一定緩解。

「水體的富營養元素可以作為營養提供給上方種植的水稻,這樣我們也不需要對水稻進行施肥,而且水上的生長環境也能減少病害、蟲害的發生。」

董瑋瑋告訴記者,根據兩年的試驗結果,利用水產養殖尾水總面積的10%進行水稻種植,處理後的尾水基本可以符合排放標準。不過這種方法,也存在成本投入較高、大面積推廣後難以進行機械化採收的問題。

「浮板一次性投入後可以用3年,每畝成本在3萬元左右,明年還是以試驗為主,利用前兩年積累下的水稻種子,希望可以解決一些水體淨化的問題。」周鑫鑫表示。

新京報記者 張羽

編輯 唐崢 校對 李項玲

相關焦點

  • 重慶市淡水池塘養殖尾水處理技術
    1 淡水池塘養殖尾水處理現狀當前,池塘養殖仍以集約化高密度養殖為主,在追求高產量的同時,過量投放的漁藥、飼料、化學品以及大量的排洩物等容易造成水體汙染和富營養化,直接導致水生動物的爆發性疾病,甚至大面積死亡,養殖產品質量和產量下降。
  • 浙江餘姚:淡水養殖,「跑」上健康綠道
    「跑」上一圈尾水淨化成清水冬意漸濃,餘姚市陽明街道姚駕橋村的傑鑫淡水養殖場有一口魚塘已清完塘,開始撒上石灰消毒。每隔三五年,這幾口養著青魚、草魚等近10種淡水魚的養殖塘,都要把水放幹,清塘抓魚,這清排出來的就是養殖尾水。「與往年不同,今年,我們這裡清塘的尾水已全部裝進新挖的尾水處理池裡。」
  • 穩發展、促增收 溧陽社渚持續推進青蝦產業賦能鄉村振興
    會上,該鎮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了目前社渚青蝦養殖行業的發展歷程、現狀以及今後的發展方向。據悉,該鎮委託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中心編制青蝦綠色高質量發展規劃,目的就是讓政府和養殖戶共同做好青蝦品質、做強青蝦品牌、做優青蝦產業,持續推進青蝦產業健康穩定發展、促進農戶持續穩定增收,實現鄉村振興。
  • 在水稻田裡進行稻魚養殖,要如何才能防止泥鰍黃鱔逃跑?
    水稻田裡養殖黃鱔和泥鰍有兩種思路,一種是不改造稻田直接投放泥鰍和鱔魚養殖,另外一種思路是講將稻田改造成稻蝦田,需要留內田埂和深水環溝。第一種模式養殖出來的泥鰍鱔魚普遍規格不大,而且能養殖的規模和數量也不多,基本上就是野外養殖的路子。
  • 什麼樣的水稻品種品質好,產量高,如何選擇?
    糧食能不能豐收,生產的糧食品質是不是夠優質,與種子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好的品種,能讓產量與質量有一個質的飛躍,抗病抗逆能力強的水稻品種,在使用農藥方面也是會減少許多,使我們生產的大米更加是綠色食品。
  • 全球各主產國貝類總產量、養殖產量、捕撈產量、變化趨勢…你想要...
    中國生活著800餘種海洋貝類,貝類產量名列世界第一。海水貝類養殖產量佔我國海水養殖總產量的80%,貝類是海水養殖產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常見的養殖品種有貽貝、扇貝、牡蠣、青蛤、文蛤、蚶、蟶、鮑等十餘種,也是水產品出口創匯的主要品種。雙殼貝類,例如文蛤、雜色蛤、牡蠣、毛蚶等營養豐富,鮮美可口,深受消費者喜愛。
  • 養殖它,正常一畝田能產多少斤呢?
    那麼,正常一畝田能產多少斤龍蝦呢?下面鄉村似歌將與大家一起探討。一、正常一畝田能產小龍蝦在300斤左右1、蝦稻混養模式,一畝田產小龍蝦在250斤左右。①蝦稻混養,由於受水稻栽種、生長等因素影響,常造成小龍蝦在高溫季節處於不利的生長環境中,從而造成相應的畝產量不高。
  • 稻田養殖小龍蝦一般養幾個月?
    第一種,在水稻插秧後6月~7月初,待稻子返青分櫱期投放幼蝦,稻蝦共同生長一段時間,水稻收割後部分未達規格的龍蝦和選留的親蝦繼續留田養殖到來年的5~6月份全部起捕。這種幼蝦放養模式,分前後兩個養殖階段,前一段7、8、9月份,後一段為10月份到來年的5、6月份。
  • 吳江這裡有一群人,在河道裡種「菜」?
    最近,橫扇街道厙港村的村民說 村裡來了一群人 在河道裡種「菜」 還說可以淨化水質 什麼樣的「菜」這麼神奇?
  • 袁隆平:期盼雜交水稻種到全世界
    &nbsp&nbsp&nbsp&nbsp面對面丨袁隆平:期盼雜交水稻種到全世界 &nbsp&nbsp&nbsp&nbsp他把雜交水稻種到沙漠,種到鹽鹼地;他把雜交水稻種到非洲,種到全世界。
  • 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大菱鮃產量高達每平米52.3kg
    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大菱鮃產量高達每平米52.3kg2015-06-29 15:45: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天邦股份        瀏覽量: 3470 次 我要評論   4萬尾均重為2.9g的大菱鮃苗種,在整體優化設計的循環水系統中養殖10個月,飼料投餵以「天邦精製鮃鰈料」為主,平均成活率達98.8%,平均餌料係數為0.85。其中1.8萬尾魚體的重量達到500g以上。最高養殖產量達52.3kg/m2(105kg/m3),平均養殖產量達34.56kg/m2(70kg/m3)。
  • 黃海所攜手70餘家企業成立聯盟,拓展對蝦工業化養殖賽道 - 獨家...
    報告主題:《海水綠色養殖》  報告嘉賓: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 李健副所長  我國是世界海水養殖第一大國,近30年來發展迅速,2019年海水養殖產量達到2065.3萬噸。  實現海水綠色養殖發展,李健研究員介紹了幾種主要養殖模式:多營養層次綜合養殖、陸基工廠化循環水高效養殖、對蝦工業化高效養殖等。其中多營養層次綜合養殖是基於我國明末清初「桑基魚塘」實踐行成的一種海水養殖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利用不同營養級養殖生物間的營養關係實現養殖廢物的循環利用,減輕養殖對環境負面影響的同時,提高經濟效益。
  • 珠三角跌價3元/斤,浙江產量縮水10%!這條蝦的種質制約越來越明顯了!
    &nbsp同樣,肇慶地區羅蝦的賺、平、虧的比例大概是3:4:3,有養殖戶介紹,「今年(2019年)羅蝦的養殖魚往年情況基本類似,高產的有600~700斤/畝,低的僅有100~200斤/畝,平均畝產在300斤左右即可保本,能達到畝產500斤,才算是不錯的。」
  • 多圖—十堰市澳洲淡水龍蝦土池養殖心得分享澳洲藍龍蝦
    (清塘藥 物的附加介紹,請參見常用的藥 物)生長更快速,水肥的塘口環境更加穩定,減小應激,讓蝦苗有個好的生長環境,才能提前上市,青苔,每年開春,蝦塘裡的青苔是我們頭疼的,而在我們撈青苔的時候,發現裡面有許多蝦苗,甚至有一些已經死亡,當然漂亮的青苔是不會造成蝦苗死亡的。
  • 湖州地標性建築,被戲稱「馬桶蓋」,卻是我國首個水上七星級酒店
    」江南雨濛濛,小橋河水油紙傘「,自古以來,江南水鄉帶給人們一種神秘、清麗的感受,浙江省的湖州市就是一座有名的」江南古城「,也是我國公認的」歷史文化名城「,提到湖州,我們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起那裡美麗的人文景觀,可大家不知道的是,湖州市也有自己的地標性建築,而且,湖州市的地標長得非常」奇怪「,喜歡它的人說它有種」奇異之美「,不喜歡它的人則會說:太醜了!
  • 今天起,跟著書本一起去湖州旅行
    從今天起,央視科教頻道《跟著書本去旅行》節目,將帶著大家跟著書本走進湖州!今天晚上播出了《湖州之遠》系列第一集《絲之源》。竟能成為清王朝皇室指定用絲!如此高品質當然離不開好的生態系統,桑基魚塘是種桑養蠶同池塘養魚相結合的一種生產經營模式。在池埂上或池塘附近種植桑樹,以桑葉養蠶,以蠶沙、蠶蛹等作魚餌料,以塘泥作為桑樹肥料,形成池埂種桑,桑葉養蠶,蠶蛹餵魚,塘泥肥桑的生產結構或生產鏈條,二者互相利用,互相促進,達到魚蠶兼取的效果。成語「胸有成竹」說的是湖州的竹子?
  • 長春市農安縣小城子鄉西王家村水稻種植搭配養雞 他們聽見幸福的...
    本組攝影 石天蛟「現在,綠色水稻在市場上很受歡迎,今年村裡的200多公頃水田,都達到了綠色食品認證標準。從稻田綠色種植,到蛋雞、稻田鴨蟹養殖,村裡依託專業合作社正在進行循環農業的新實踐。」5月20日,農安縣小城子鄉西王家村黨總支書記王在新告訴記者,通過種養結合的方式,讓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得到有機銜接。西王家村位於松花江沿岸,土質肥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