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過一次才學會愛|愛,是我們一輩子的功課

2021-02-20 法雨流芳

看起來是不治之症「癌症」,換了時空,換了認知,卻迅速康復起來,其中有何奧秘?

這是真實發生的案例——Anita Moorjani 的《死過一次才學會愛》:

在瀕死的境界中,艾妮塔感受到純淨的無條件的愛,並遇見了過世的父親。那種難以言喻的愛,讓她徹悟,讓她對生命不再恐懼,也使她的絕症迅速痊癒。

這個案例對我們有什麼啟發呢?

淨宗法師帶我們一起學習和探討:

真正的愛是什麼?

我愛我自己嗎?

我感受到愛了嗎?

我們應該如何愛生命?

我們應該如何愛生活?

……

法雨流芳」平臺將連續刊載淨宗師父講解《死過一次才學會愛》的音頻、視頻和文字,以饗有緣。

希望我們都能學會愛,成為愛,活出最真實的自己。

還好,我們還有時間愛,我們還有條件愛。

南無阿彌陀佛!

大家手上都有《死過一次才學會愛》這篇文章,我們來共同分享。

這篇文章是前幾天上人發給我的,我看完之後覺得內容非常好,就想和大家分享。這樣的文章對於我們學佛是非常有幫助的,是非常珍貴的資料,它能讓我們對佛法增加信心,能啟發我們對佛法的領悟,開啟我們的智慧,也能讓我們在實際生活中有更好的受用。

這篇資料所講的就是瀕死體驗,我們也專門編過一本書叫《瀕死體驗》。

「瀕死體驗」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人死了之後又活過來,並且講述在他死亡這段時間的經歷

因為死亡對於一般人來說都是一個神秘的境遇,我們從來沒有死過。所以,如果有人死過,回來告訴我們是怎麼回事,這最起碼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資料,因為生命對我們每個人都是神秘的,而且非常珍貴。

關於死亡,佛經裡當然有開示、說明,但是現實生活中的案例是怎樣的呢?

所以,我們往往是通過瀕死體驗的介紹說明,去窺探人死後世界的情況,它能從側面印證佛所說的真實不虛。當然,由於這些瀕死體驗沒有完整的理論性,個人所見不一樣,所以我們要以佛法的眼光來看待它的價值所在

當然,瀕死體驗各人不一樣,有些人見到的景象比較壞,而我們今天學的這個,她見到的景象非常好。就我們念佛人來說,她的瀕死體驗對於我們嚮往淨土、往生淨土、認識阿彌陀佛無條件的救度,有非常現實的意義,可以說是一種側面的見證,因為這篇文章的作者並不是佛教徒。

這篇文章的作者叫艾妮塔,現在網上有她的視頻,這個人現在還活著,年齡大約在四五十歲,是一個憨厚的中年婦女。她的父母是印度人,她生在印度,長在新加坡,從小接受英文教育,上的是英文學校,後來移居到香港,所以她懂印度話、英文和廣東話,她是在多元文化的環境下長大的,原來在企業界工作。

2002年,醫生診斷她得了淋巴癌。到2006年,四年的時間,癌細胞擴散,整個身上百分之七十都是癌細胞,脖子上、身上到處都是,頭都不能抬。只有躺在醫院的病床上,插管子、上呼吸機。後來醫院的醫生宣布她死亡,放棄治療。這時候她就死過去了,但是因為在醫院裡,所以死了之後還在搶救。

結果在她死的這段時間——應該是深度昏迷,因為她死了又活過來了,等於就是死掉了——她就有了一段經歷。

當她活過來之後,她的人生發生了非常大的改變。

她活過來之後,三天之內她的癌症基本上就好了,那是不可思議的一個奇蹟。她自己也知道一定會好,不需要任何治療。

她活過來之後,開始根本就不能動,身體非常虛弱,話都不能說。但是慢慢地,醫生就把她的氧氣管拔了,她說「我知道我的癌細胞沒有了」。她自己說沒有了,但是醫生不放心,「那麼多癌細胞,怎麼就說沒有了?」所以就給她做切片檢查,又做骨刺檢查,結果什麼癌細胞都沒有了。

這就是因為她有一段奇特的經歷,心靈上有一個完整的提升,整個人發生了徹底的改變,連每一個癌細胞都換了,這種改變太徹底了,三天就徹底換乾淨了。

所以,她就把她的經歷和感悟寫成一本書,這本書就叫作《死過一次才學會愛》

單看這個書名,也是非常有道理的。這個書名就是我們的「機法深信」。

機深信」,善導大師說「回亦死,住亦死,去亦死」,這叫「三定死」,是「二河白道喻」裡說的。死過一次,我們才對自己徹底死心,像「機深信」裡說「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無有出離之緣」,這就是死了一切的希望。

禪宗說「大死大活」,一個修行人,在自己修行的心路歷程當中,如果沒有死過一番這樣的心理,可以講你的修行根本沒上路子,非常驕慢,自以為是,心靈上根本沒有一種大的轉換,沒有覺悟的提升,完全是邪知邪見。

所以,「死過一次才學會愛」這就是「法深信」。「法深信」就是「決定深信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眾生;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這不就是在彌陀的大愛當中嗎?

得到彌陀的愛,我們才有真正的愛,才學會愛;如果沒有得到彌陀的愛,你說你愛人家,人家說「你還是不要愛我的好,你愛我我很恐怖,我很害怕」,為什麼?因為那種愛都是佔有的,都是不清淨的,都是威脅的,愛得不好就成為恨了。

彌陀的愛是清淨的,是無條件的,是透明的,是一種很正面的愛,這才是真正的愛。

愛那麼容易學會嗎?

有人說「我愛你,多麼愛你啊」,然後結了婚。但是現在的離婚率有多高呢?沒有離婚的就學會愛了嗎?不過是打了一輩子架而已。在這個世界,真正會愛的人真的是太少了,寥若星辰,比白天的星星還少。

愛是我們一輩子的功課,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希望每一個人都學會愛。

這篇文章對我們有很好的啟發,我來跟大家共同分享。當然,我的感悟也很淺,對比這個作者,我感到很慚愧。我雖然出家二十幾年,蒙受佛陀經言的教導,也有祖師、上人師父很好的引導,還有諸位法師、蓮友對我的幫助。但是,我們的德行,我們在生活當中所展現出的這一面,我覺得我比人家差很遠,非常劣質,所以還是很慚愧。

這個作者,她還沒有得到佛法的珍貴教育,只是死了一回;但是死這一次,就賺大了

身體停擺之後,我進入另一個國度;我看見自己是如此美好,因為我沒有被恐懼嚇到變形。我察覺到一股力量,而且我可以進人到那股力量之中。

當我一放棄對俗世的眷戀,不費吹灰之力就進人了另一個國度,不需要祈禱、誦經、引述經文,不需要尋求救贖、寬恕或其它方法。死亡比較像什麼事都不做,就好像對著某個對象說:「好吧,我已經山窮水盡了。我投降,帶我走吧。你要對我怎麼樣都隨便,我任你擺布。」

在另一個國度處於清明狀態下的自己,出於本能地知道我會死都源於恐懼。我沒能展現真實的自己,因為我總是有太多的擔心。我明白癌症不是懲罰、不是報應,它是我自己的能量以癌症方式具體表現出來,因為我的恐懼阻止我表達出那個美好的自己,而這才是我應該做的事。

在那個無邊無際的狀態中,我發現我這一生對自己太嚴格,不停鞭撻自己。根本沒有人在懲罰我,我終於明白我沒能原諒的人是我自己,我遺棄了我自己,我不夠愛自己。這件事跟其它人一點關係也沒有

我發現自己是美麗的宇宙之子,只因為我存在,就值得獲得無條件的愛。我知道自己什麼都不需要做,就能得到這份愛——不用祈禱、乞求或做任何事。我從未如此愛過自己、珍惜自己或看見自己靈魂的美麗,即便這樣的美好一直就在我眼前,卻被俗世硬生生過濾掉或甚至腐蝕掉。

這層領悟讓我了解我不用再害怕了。我發現我自己及我們所有人,都可以達到的境界。所以我做了一個深具影響力的決定:返回俗世。我在被喚醒的狀態下做了這個決定,而這個決定也是推動我回來的最大力量。當我在血肉之軀裡再度甦醒過來時,我知道我身上的每個細胞都會對這個決定有所回應,所以我早已知道我即將痊癒。

我在瀕死經驗中明白宇宙是由無條件的愛所組成,我是這份無條件的愛的具體呈現。每一顆原子、分子、夸克與四夸克粒子都是由愛組成的。我不可能成為別的模樣,因為這是我的本質,也是整個宇宙的本質。就連看似負面的東西也是這份永恆無條件的愛的一部分。

事實上,宇宙生命力的能量就是愛,而我是由宇宙能量所組成!明白這一點,讓我發現我不用努力成為別人,也不會減損我自己的價值。這樣的我,早就已經是我想成為的自己。

同樣的,一旦我們知道自己就是愛,就不需要刻意去關愛別人。我們只要忠於自己的本性,就能成為愛的工具,感動跟我們接觸的每一個人。

了解自己就是愛,是我學到的最重要一件事,讓我可以拋開所有恐懼;這正是我復活的關鍵。

相關焦點

  • 死過一次才學會愛|真正的大死大活
    所以,我們不要給孩子灌輸恐怖,要把愛心給他,讓他充滿愛、充滿勇氣、充滿生命本來的力量,這樣來過日子。這個世界扭曲的人、虛假的人、痛苦的人太多了;正直的人、真實的人、充滿朝氣和快樂的人太少了。希望從我們的蓮友開始,用愛來培育子孫,讓我們的子孫能夠安全無憂地生活在彌陀的照顧當中。
  • 我們要愛得徹底,一愛就是一輩子
    或者這個問題很難堪,有人生失敗的嫌疑,所以我們總是忍住不把這個問題說出口,才有了「強顏歡笑」,往往這樣的時刻面對餘生,我們都不再勇敢。忽然想起曾經的彷徨,在沒遇見你之前,我甚至不知何為「愛與關懷」,講真,那時候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缺愛的孤單,似乎所有關於愛的故事都是一種不可信的傳言,直到遇見你,直到站在雨裡遇見你,我的光陰才開始明亮,那種明亮和晴雨無關,因為你就是我的暖陽。
  • 劉豐老師:婚姻是兩個人約好了,共同來學會愛與被愛
    關於這個婚姻問題,我在這兒跟大家做一個解釋,我們在三維空間能感受到的最大的能量就是愛。愛的根本屬性是付出,就像太陽一樣,只是付出不求回報,而且,愛無分別。如果我拿一個放大鏡,把太陽光聚焦到一點,那麼這一點給燒焦了的話呢,給了我們一個非常重要的啟示:一切狹隘的愛對人都是傷害。
  • 《我們的幸福時光》最後,我們都學會了愛,可是,我要死了
    兩顆冰冷的心,原本是熾熱的,卻被人間的風霜雨雪、 人情的冷漠冰凍,當他們遇見彼此,互相了解了彼此痛苦的經歷,淚水把心融化,每周四,上午10點到11點,是尹秀最幸福的時光,他孩子一樣清澈的眼睛,木訥卻溫暖的語調,讓每個人融化,只是簡單的閒言碎語,幾張外面世界的照片,他已滿足,他把所有的罪都扛在自己身上,他願意相信友誼的存在,他願意相信他身邊的人是愛著他的,他們最後都學會了愛 ,學會了原諒,學會了感恩,
  • 武志紅:每一次緣分,都是一個功課
    也就是說,只有我們內心和諧,看到每個生命的有限性,不再執著於自己的邏輯,才會在學習和接納中,找到幸福。3.每一次緣分,都是一個功課知名親密專家克裡斯多福·孟在《親密關係》一書中強調,伴侶是一面鏡子,可以照出我們自己身上的問題。
  • 《班傑明·巴頓奇事》:愛與自由,向死而生
    在遇到他們之後,我才知道有一種的愛情叫「我從未停止過愛你。」是他們的愛情讓對「forever」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關於生命: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般靜美。我們普通人就是一株株野草,就像電影的一個個平凡而又鮮活的生命,有的人愛莎士比亞,有的人被雷擊過,有的人出生在河邊,有的人想成為藝術家,有的人遊過了海峽,有的人懂得紐扣,有的人天生是媽媽。也許我們一輩子就像狗尾巴草一樣,不為人知,默默無聞,倔強地生長。死的時候也是靜悄悄的,就像水中蕩起的漣漪一般,無人察覺。可那並不妨礙我們追求夢想。
  • 後來的我們,都學會如何去愛了嗎?
    當唱到劉若英的《後來》,「後來,我總算學會了如何去愛,可惜你,早已遠去,消失在人海……」大家都輕聲跟著唱起來,只見白冰漸漸眼睛微紅,託腮凝思,表情似是不太對勁兒。自己一個人帶著孩子,其實也挺希望有人可以幫你一把,或者扶你一下的,但現在沒有誰會能夠真真正正陪伴你一輩子。」
  • 其實寂寞 ,比愛你好過
    不介意孤獨,比愛你舒服,別離就當祝福。」即使再寂寞,也好過在一個不愛自己的人身上浪費時間,好過被對方的冷暴力折磨得半死。孤獨有什麼可怕的,比愛你舒服。人們總愛說,當你很愛很愛一個人的時候,就會卑微到塵埃裡,會做出許多連自己也不相信的行為。
  • 爸媽相愛,就是孩子最好的安全感,先學會愛自己是孩子的首要功課
    小時候不記得挨餓,記得最多的就是小時候和弟弟一起挨揍,我和弟弟一直相依為命,老媽總是氣勢洶洶的樣子,兩個小人嚇得爬到樹上不敢下來,一直要等到天黑爸爸下班回家,我們姐倆才有救兵!有幾次我們倆坐在樹杈上都睡著了。腦補一下,爸爸每天下班回家,先從樹上接兩個孩子回家,太值得畫一幅畫了簡直!
  • 《後來的我們》學會了愛的含義,也付出了成長中的代價
    後來的我們》是劉若英指導,張一白監製,由井柏然、周冬雨、田壯壯等人出演,影片圍繞著一對青年男女展開一系列的故事「後來,我總算學會了如何去愛,可惜你早已遠去消失在人海,後來,終於在眼淚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再......」這首歌是劉若英演唱的《後來》,就像裡面的歌詞唱的就有很多人的情感路上的真實景象,熟悉的曲子,憂傷的旋律,無聲的吶喊,很容易讓人觸景生情,在4月28日全國首映的《後來的我們
  • 61歲阿姨迷戀假靳東,稱為愛勇敢一次,給了我們怎樣的啟示?
    ,沒有經歷過愛情,這次想要勇敢一次。如今五六十歲的父輩們,在他們年輕時不少迫於家庭的安排,或者文化程度的限制(沒有強烈的自我意識),早早就草率結婚,按部就班的生子、養家,很多人到老都沒有經歷過愛情。父輩們常勸告晚婚的年輕人說:我和你爸(媽)才見過幾次面,就結婚了,後來有了你,一家人不也挺好。但這種「挺好」,對於孩子們以及家長本身,大家都清楚,並沒有多大的說服力。
  • 女人心死了,也就不再愛了
    在一段婚姻裡,最可怕的不是出軌、婆媳關係不和或者家庭暴力,而是女人的心已經死了。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前面的幾種只是表層的現象。而內裡的心死了,就是對於這段婚姻已經沒有任何感覺了,這才是最可怕的。兩個人沒過多久就選擇了離婚,可婚是離了,但這段婚姻給然然帶來的傷痛,卻再難消失。不幸的婚姻,帶給女人的不僅僅是對曾經的後悔,更是對未來的絕望。當女人一次又一次失望之後,她的心也就死了。而心死了的女人,都會有這些表現。
  • 愛自己,是終身浪漫的開始!做到這三點,才真正懂得好好愛自己
    討自己喜歡,好好愛自己,是我們一輩子的功課與修行。都說,愛自己,是終身浪漫的開始。到底怎麼樣才算愛自己?第一點:愛惜自己的身體。好好愛自己,首先得學會愛惜自己的身體。身體是一副皮囊,但確實我們生命賴以生存的載體,正所謂: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要愛惜自己身體,就要善待它,早睡早起、注意飲食,過上節制的生活,不要為了熬夜而熬夜,也不要用自己身體來去換快錢,更不要為了任何人去毀害身體。
  • 「作」沒了男朋友,我才學會如何去愛
    她甚至還會想,要是和這個人過一輩子,該要多煩。 可是啊,當那一天,他真的離開了以後,朋友才發覺,生活中太多東西都缺失了。有人關懷的溫暖,有人督促的幸福,都沒有了。 而且,奇怪的是,當他離開了以後,朋友突然就變了,變得不用人叮囑也會照顧好自己,不用人嘮叨也能把自己的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條。
  • 《我愛你》:老人之間的相濡以沫,用一輩子陪伴,訴說「我愛你」
    電影名叫「我愛你」簡簡單單的三個字,如果是年輕的情侶說出來會覺得很正常,但是當一起牽手走過青春歲月以後還能說這的就真的很讓人羨慕了。電影講述的是四位老人在晚年時光的愛情故事,當然他們一對悲一對喜,每個人的經歷都不一樣,但都讓我羨慕。這世上能有一個讓你牽掛的人已經是很幸福了,要陪你相濡以沫一輩子的人更應該好好的愛。遇見,是美好的,是天註定的,我遇見你我們是有緣的。
  • 《流金歲月》:他愛不愛你?分一次手就知道了
    這個「現在開始我們要保持距離」,換種說法就是「讓我們冷靜冷靜吧」。如果你把它當成「我們分手吧」,我覺得也是可以有的。然而,蔣南孫有什麼是不能解釋的呢?還是覺得,說出來還不如別說呢。然而,與任何人交往都有一個原則。那就是,必須要學會溝通。否則,再好的關係都陷入僵局。 04 以前聽過很多段子,什麼「他愛不愛你?
  • 《後來的我們》上映看哭無數人:「後來,總算學會了如何去愛」
    《後來的我們》上映看哭無數人:「後來,總算學會了如何去愛」 文| 王獅獅我們總是這樣,在錯過一個人之後,才能看清自己的心中所愛。只可惜愛情裡時機太過重要,只要時間不對,一切都來不及。《大魚海棠》裡說,在這個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是如約而至,最悲傷的事情是那人已遠去,你思念千萬遍而不得。
  • 女人永遠要先謀生再謀愛,先學會在自己再去愛別人
    1、經濟獨立,先謀生再謀愛電影中的涼夏過著非常好的生活,她吃喝不愁,開著好車。她看似什麼都有了,但是殊不知她其實在這種生活中已經變得一無所有。她沒有工作,沒有生活來源,愛情其實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將全部賭注壓在戀人身上,就會慢慢喪失自己的底氣和地位。我不是說愛情不可靠,只是人生重要事情的排序,再謀愛前面的,應該是謀生。畢竟,經濟的獨立才會讓我們更有底氣地去愛。
  • 我們愛的只是曾經的自己
    文/簡書@安梳顏感謝作者授權「她刊」發布我們大概是愛某一個類型的人,或安靜內斂,或活潑可愛,或勇敢真實,或腹黑搞笑,我們第一次遇到那種性格的那個人,就徹底淪陷了,在腦海做好了要和這個人過一輩子的打算只是歲月走著走著,不知不覺我們把這個人弄丟了,後來我們又繼續找,居然找到了一個很像初戀的人。這一輩子的兜兜轉轉,最後我們總是會矯情的說,離開你的那一刻,從此青梅枯萎,竹馬老去,我愛的人都像你。
  • 轟轟烈烈的愛一次
    寶貝,我愛你,我遇見你,就如上帝給我打開了幸福的盒子,那一刻開始便是一輩子的你依和我濃,我好想你,我要去找你,你可知道,我的這一顆心,在遠方等著你靠近。寶貝,你的餘生,我是那你要找的,疼愛你的人,我和你能轟轟烈烈的愛一次,此生再無遺憾,我愛你,餘生很長,我想只要有心愛的你在我的心裡陪著,餘生無論是花開花落還是月缺月圓,一切都是最美的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