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紅:每一次緣分,都是一個功課

2020-12-27 學乃身之寶

文/學乃身之寶

知名心理諮詢師武志紅老師,在《為何愛會傷人》一書中說道:「假若我們執著地認為,幸福就在於找對一個人,那麼可能我們終生都找不到自己的答案。」

因為在他看來,幸福在於內心的和諧,外部世界都是我們自己內心的展現。

也就是說,幸福的答案,在我們自己身上。

那麼,我們該怎樣通過伴侶,以及這段親密關係,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呢?

今天的文章,我們就來說說。

1.潛意識的驅動,讓每一個生命都在渴望圓滿

武志紅老師認為,每一個生命都在渴望圓滿,這是我們潛意識裡的深層需求。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很多人在擇偶時,會被和自己不同的人吸引,因為他們想擁有對方身上自己沒有的品質。

比如,性格內向的人,會渴望結識性格開朗的人,因為他們渴望自己的性格變得活潑一點兒,所以這種互補型的伴侶比較多。

但是,彼此的差異,既是相愛的基點,也是彼此衝突的基點。

還是前面說到的例子,性格內向的人選擇和性格開朗的人在一起,剛開始的時候,彼此欣賞,生活快樂,但隨著時間的拉長,性格內向的人,會覺得性格外向的人過於張揚,感覺沒有之前那麼吸引自己了,有時甚至覺得對方並不是真的適合自己,於是試圖改變對方,讓對方變得穩重些。

這是很多伴侶會經歷的過程——因不同而被吸引,再因不同而相互改造,而這就是感情出現問題的時候,因為期待對方改變,就是在表明,「你不夠好,且我不能接受」。

可見,當我們在期待生命圓滿的時候,也會因為彼此的不同而產生矛盾。

2.愛情出現問題,源於我們對自己邏輯的執著

前面說了,我們在戀愛時,會傾向於選擇和自己不同的人,以滿足自己生命圓滿的需求,但這樣的選擇還會出現問題,原因是我們在意識層面會對自己的邏輯很執著。

也就是說,我們在成長過程中會形成一些自認為「好我」的品質,因為這些品質可以讓自己更好地被人接納。

比如,內向的人之所以這樣,就是因為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清晰地認識到,穩重、不張揚會更受歡迎,或許是被父母喜歡,亦或是被老師或朋友們喜愛,所以他們不敢變得外向、活潑,擔心周圍的人不接納自己,但每個生命又是渴望圓滿的,對「壞我」也是嚮往的,於是才會接近那些和自己不一樣的人。

而這就形成一個一對矛盾:

意識上對自己認為的「好我」品質太執著;

潛意識上又渴望擁有「壞我」那部分品種,想活出不一樣的自己。

其實,並沒有絕對的「好我」和「壞我」,性格內向和外向也無所謂好壞。

這時,我們就看到了,戀愛就是我們的一個功課——學習和接納那些和自己不一樣的人,並在一定程度上學到其品質。

只是很多人不去做這個功課,感情出現問題就去換人,殊不知,如果不能接納「人是不同的」這個觀念,感情會一直出現問題。

也就是說,只有我們內心和諧,看到每個生命的有限性,不再執著於自己的邏輯,才會在學習和接納中,找到幸福。

3.每一次緣分,都是一個功課

知名親密專家克裡斯多福·孟在《親密關係》一書中強調,伴侶是一面鏡子,可以照出我們自己身上的問題。

這一說法,和武志紅老師強調的「每一次緣分,都是一個功課」,其觀念是一致的,都是通過伴侶、以及這段親密關係來認識自己。

其一,通過伴侶,可以讓我們學到不同的品質。

前面說了,很多伴侶是互補型的,這本身就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因為伴侶身上有自己沒有的品質。

比如,內向的人,想變得開朗些,就可以從伴侶的言談舉止、為人處事中學習一些;外向的人,如果想變得穩重些,也可以通過伴侶性格上的謹小慎微,學到一些穩重和謹慎。

其實,通過伴侶來拓展自我,學習更多的品質,就是我們走進親密關係的目的之一。

其二,通過這段親密關係,提升認識自己的能力。

伴侶是一面鏡子,可以照出自己的問題,而這個發現問題的過程就是認識自己的過程。

比如,自己是善解人意的人,找到一個願意接受自己善意的人,但過了一段時間,我們發現,自己的付出並沒有得到回報,因為對方完全是一個索取者,於是選擇分開,且又找到與其性格相反的人,即特別願意為自己付出的人,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對方的付出也讓自己有壓力,因為對方不僅對自己付出,對家人也是如此,這種越界的付出,影響了彼此的感情。

從中我們看到,如果自己是一個善解人意,願意付出的人,無論找到一個索取者,還是付出者,都很難長久,因為問題在我們自己身上。

合適的伴侶應該是付出和索取平衡的人,但這樣的人或許又無法吸引自己,所以接下來我們要做的是改變自己,讓自己的善解人意有個度,即不要做一個過度付出者,而這就是在認識自己。

其三,學會愛這門功課,才會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精神分析學家埃利希·弗洛姆說,愛是一種能力,可以通過學習提升的一種能力。

維繫好一段親密關係,就是要我們放下自己邏輯的執著,向伴侶學習,這樣才能提升愛的能力,同時,通過這段親密關係,讓我們重新回顧自己的過往經歷,然後在這樣的回顧中有所收穫(理清自己的內在關係,看到自己的問題等等),進而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生活。

因為每一次緣分,都是我們成長的功課。

本文完

感謝您的閱讀

相關焦點

  • 我為啥不像武志紅那麼紅
    文 | 李雪01我對自己的反思說性別差異這個事兒,拿我和武志紅對比,自認為我跟武志紅在對心理學的熱愛和洞察力上相差不算太多,但顯然他的名氣,他在大眾中被認可的程度,他的收益都是我的N倍。這是什麼原因呢,「中華女權」對一切差異都有通用版解釋:男權社會的壓迫。
  • 笑吧,分享武志紅《巨嬰國》序言的感受,看看巨嬰是什麼
    我在小組裡發了一張武志紅的照片,說:「他自己就說自己個巨嬰,巨嬰寫得書有什麼好看的呢?還人手一本?」老師回覆:「就是因為武志紅說自己就是一個巨嬰,而且敢於直面承認自己是巨嬰,這才是他有發言權之一,無感即無發言權。」我還回答說:我是巨嬰!
  • 「這屆年輕人沒有自我」|專訪心理學者武志紅
    在中文網際網路裡,武志紅是個熱詞達人。「原生家庭」「巨嬰」的流行都肇始於這位心理學暢銷書作者的科普。雖然是北京大學心理學科班出身,但武志紅遠非枯坐書齋的學院派。在過去近二十年裡,他在雜誌開專欄、寫書、碼博客、發微博、做微信公號到如今拍短視頻,每一次媒介變革的潮流,都被武志紅或主動或被動趕上潮頭浪尖,也成為其科普心理學、打破大眾對心理學和雞湯劃等號的誤解的戰場。
  • 「這屆年輕人沒有自我」 | 專訪心理學者武志紅
    「19年時,我總感覺會出大事,我自己、公司、乃至整個世界都轉得太快了,讓人眩暈,總得有點什麼能夠讓大家慢下來。」當新冠病毒肆虐全球近9個月後,我們在廣州見到了武志紅,在他不疾不徐的講述中,我們確實感覺時間慢了下來。 在中文網際網路裡,武志紅是個熱詞達人。「原生家庭」「巨嬰」的流行都肇始於這位心理學暢銷書作者的科普。
  • 心想生:每分每秒的活在功課當中
    每分每秒的活在功課當中它只需要你每分每秒都活在功課當中就可以啦,也就是說你不需要斷絕後路毫不猶豫地去做。2每天做最開心的事情如果你顯現了和兩個合作夥伴的關係,顯現了一個天賦才華或一個事業機會,那你一樣的,你每天早上起來問自己此刻我開心嗎?那我做什麼最開心?
  • 武志紅:成年人最舒服的療愈,是去進入深度關係
    作者 | 武志紅來源 | 武志紅(ID:wzhxlx)推薦人 | Spenser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在這個男孩女孩一起歡樂的日子裡,你們的S叔我,依然在加班,哈哈哈。今天我給大家推薦一篇文章吧,是我的好朋友,也是我的好老師,武志紅老師寫的。作為中國最有名的心理學家,武老師的話,經常治癒我,我希望也能治癒到你。
  • 婁燁漫談《春風沉醉的晚上》:一次傳統的功課
    問:有人說您電影的每個鏡頭都相當大師,您怎麼看?婁燁:不是這樣的。要真這樣就太糟了。問:《春風沉醉的晚上》是對一個愛情生態的純粹呈現麼?婁燁:不是,愛情不是純粹存在的,愛情總是和他的周邊環境諸如政治,社會,日常生活等等有直接關聯,所以你不可能剪斷這些關聯單純說愛情。
  • 遇見,是緣分有你;分開,是命裡沒你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夜叔,ID:yeshuvipyeshuvip】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我們這輩子,因為緣分的牽引,認識了許許多多的人。有的人只能陪我們一程,有的人會參與我們的餘生。
  • 心理學:每一對夫妻,緣分已盡的時候,都是有「徵兆」的
    誰都憧憬婚姻的美好,卻沒有事先想好婚姻將會承受怎樣的壓力,進入怎樣的困境,以至於結婚之後和自己的理想相去甚遠,彼此都覺得乏味了,百無聊賴的婚姻結局終究是無果。都說夫妻的緣分是上天註定的,的確於人海人潮中剛好就是你的緣分的確奇妙,但想必,婚姻除了緣分還要經營,沒有緣分的愛情讓人遺憾,不會經營的婚姻令人唏噓。
  • 做一個緣分主義者
    我們養鴿人需要緣分嗎?答案是肯定的。你偶然認識了一知心鴿友,在一次拍賣上拍得一隻鴿子,偶得天落鳥等等,這些都是緣分。可緣分是什麼?沒人可以說得清楚。如上面舉的,緣分應是一種介質,在你和鴿子,和鴿友之間。而在現實,緣分是你一次不經意地回頭;在虛擬網絡,緣分來自你的一次無意點擊……緣分應該是一種類似機會的東西,它無處不在,就等你去把握。我們經常會做一些後悔的事情,比如說,錯過一隻好的鴿子,錯過一個好名次,錯過一個相知的朋友等等的很多錯過。在這些錯過降臨的時候,我們總會說一句話:沒有緣分啊。
  • 武志紅給解藥,請尊重你的感受
    話說得很殘忍,卻暴露了一個事實:在這個時代,我們中的很多人都患上了「老好人病」。我們處處為人著想,換回的卻是各種傷害。最終,連我們自己都不禁開始懷疑人生了。患上「老好人病」的人,大多過得很不幸福。相反,那些尊重自己內心真實感受的人,往往活得自在灑脫,也更容易獲得世俗的成功。
  • 緣分,都是命中注定!
    緣分是遇見你該遇見的人, 有緣的人,才有緣分遇見, 無緣的人,沒有機會謀面, 這一切都是上天安排好的! 關於緣分, 古人早就參透了, 緣來緣去,都是宿命。
  • 佛說:愛是一種緣分,遇見和錯過,都是緣分!
    佛說:愛是一種緣分,遇見和錯過,都是緣分。今生所有的遇見,都是在為前世續緣;今生所有的錯過,都是「來生緣」。「愛而不得」是緣分,愛過了,應該就無怨無悔;真愛一個人,是緣分,一輩子不離不棄,是最美的緣分,是前世修行得來的福分。知己是緣分,是心有靈犀地緣;父母是緣,血脈相承的緣分;愛人是緣分,是肌膚相親的緣分;兒女是緣分,是牽掛一生的緣分。
  • 每一首歌都有自己的旋律,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軌跡
    這種恰到好處的相遇,是億萬分之一,是冥冥中的安排,是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所積澱下的緣分,是我此生中最大的福氣。就如同在這個偌大的世界遇見你,自此以後,我便為你深深地陷入了愛情的泥沼中,甘願一生的沉淪。或許,對於我而言,你的出現,是我人生中最大的趣事。自從遇見你之後,我才相信,原來這個世界上真的有緣分。
  • 武志紅:愛情,是一種輪迴
    文/學乃身之寶知名心理諮詢師武志紅老師在《為何愛會傷人》一書的序言中說到:「戀愛關係是我們童年時與父母及其他重要親人的關係模式的再現。也就是說,對於所有人而言,戀愛都是童年關係的一次輪迴。」那麼,輪迴,是為了什麼呢?
  • 三毛,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一粒沙!
    而父母對三毛撿回來的奇奇怪怪東西並不嫌煩,反而特別看重那批不值錢但是對她有意義的東西,他們自三毛小時候,就無可奈何的接納了這一個女兒,這一個有時被親戚叫成「怪人」的孩子。父母並不明白也不欣賞三毛的怪癖,可是他們包涵。在三毛13歲時,撿回來一個大樹根,父母看見了,不但沒有嘲笑和責備,反而幫忙清洗、曬乾,然後將它搬到她的睡房中去。
  • 莫莎: 每一個同學,都值得全力以赴!
    莫莎: 每一個同學,都值得全力以赴!莫莎老師做足了「功課」。了解每一位同學的網絡正式開課前,莫莎老師把釘釘、騰訊會議、QQ、企業微信等線上平臺下載下來,詳細對比各個平臺的直播效果、功能設置等。綜合考慮下來,莫莎老師覺得釘釘功能比較全,能打卡、統計觀看直播人數、自動錄製回放、布置作業等,並有專門的教學圈。「用著非常方便,感覺我所有的教學活動都可以在釘釘完成。」
  • 所有的遇見,都是一種緣分
    誰都不知道我們這一生中會遇到一些什麼人,會遇到一些什麼樣的事情。但我深信不疑的是,無論你遇到什麼人,或者是什麼事,那都是人生中註定要遇到的。該見到的人總會見到,該遇到的事情也會遇到。或許那是在一個平平無奇的日子裡,也或許是在一個靜謐悠然,無人問津的小店中。總之,該來到的總會來的,這就是緣分。關於緣分一事,我們有很多種說法。
  • 楊曉君 · 北京 心樂土武志紅心理諮詢師
    碩士研究生,已婚已育國家註冊二級心理諮詢師  證書編號:0901000008200845、薩提亞家庭模式治療師、精神分析取向心理諮詢師、曼陀羅藝術性表達心理治療師、箱庭療法治療師、青少年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師「我曉君心·心靈空間」創始合伙人心樂土武志紅心理工作室創始合伙人
  • 世上所有的關係,都是由緣分決定的
    也是小秋,給了身患重病的王瀝川愛和希望,讓他一次一次從死神身邊逃離。王瀝川遇見小秋,才看到了這世界的曼妙風景,才找到了和病痛抗爭下去的力量。這世間,所有的遇見,都帶著使命:錢鍾書遇見楊絳,所以有了相濡以沫的婚姻;李白遇見杜甫,所以有了相見恨晚的友情;陳念遇到小北,所以有了身在陰溝,也要仰望星空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