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如歌---秋思、冬韻
文/安頻
【導語】在我童年記憶中的故鄉,既不是溫暖如春的昆明,又不是酷烈如火的海口,而是四季分明的瀕河小鎮。造物主通過季節、溫度等等,影響著大人、小孩的性格、心情、價值觀等等。每個季節均有它獨特的密語,解讀它的方式便是靜下心來梳理記憶的星空……
真與假,實與虛,愛與恨,喜與愁,都化作了天際的一朵雲彩……
秋思
《太平御覽》云:「一葉落而知秋。」每年的習習秋風,總會送走了夏季的酷熱。秋季的色彩與夏季是迥然不同的。我喜歡在秋季的原野漫步,走在荷塘,走在田埂,走在河畔。悵寥廓,萬類霜天競自由。秋季的心胸是無垠的,既可以容納世間的善人君子,又可以包容人世的熱魑魅魍魎。看著不再認識的小孩子們,我的思緒又飄飛到了昔日……
我出生在網市鎮預備堤村,從農村走出來,我的第一份工作是當工人。那時我才十五歲。由於我從小勤奮自學,喜歡寫寫畫畫,並且搶著幹苦累活,擅長與各種人打交道,特別是演講起來不用打草稿,因此深得領導的賞識。後來因為機緣巧合,我進入政界工作,直到退休。在我幾十年的職業生涯中,無論我從事什麼樣的工作,我總是忘不了可親可愛的工人農民以及家鄉的父老鄉親。一九八零年我在某鄉政府當副鄉長,那個時候每個幹部都必須紮根村組、農戶,跟老百姓心連心,同吃同住同勞動。一九八二年還背被子下村吃住在老百姓家,負責指導這個村各項工作。我每到一地,蹲點的時候,幫老百姓播插秧、油菜、做營養缽、種玉米、扯棉花、弄地膜、收芝麻,幫助農民種植西瓜、黃豆等等。有時候是騎自行車,有時則是徒步。幾乎每天都在田埂裡穿行。倘使是夏季,便頂著烈日,戴著草帽。到了夜晚,蚊子又多,咬得渾身是癍。還記得插秧的時候,太陽大、水很熱,累得腰酸背疼,但還得堅持。通過與農民深層次地接觸,我才知道農民的不易。進城以後,與農民接觸少了。但這種鄉土情結一直沒忘。
我幾乎每年都會回老家轉下,每次去都去跟老百姓拉家常。有一次路過秦場,幾個年紀大一點的人,還是隔很遠就在瞄。有兩個人在我後面趕上來,說:「列嗆(這像)是安書記噠?隔好遠看見你的身影。」感謝他們還記得我,我聽他們說這些話感覺很親切。
他們感激地說:「你為我們還是做了一些好事,當官無一點架子,儘管很多年過去了,我們一直記得你」,他們的活聽起來很親切,也是對我的一種肯定。我「放任」我的鄉土情結在大腦裡奔跑,「醒來」之後,便有了下面的一些感受……
冷清而又淅瀝的秋雨,在一陣又一陣颯颯的風中,將大地的盛裝褪去那華美的顏色。小樹下那曾經黃豔豔的野菊花,亦凋零在了蕭瑟的草地上。冷漠的秋雨打落下樹上殘存的一片片葉子。這些葉子跳著最後曼妙的舞蹈,將餘生託付給了身邊的河水。在那平靜的河面上,飄落著殘秋的寂寞。不知道是誰遺落在岸邊的哀怨隨風蕩漾到了對岸的樹根下。
唐人劉禹錫《秋詞》韻:「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在秋天,不應該無端憂傷,而是應該保持激情。但有些人認為時間匆匆向前跑去,人的青春一點點流逝。歡樂與苦痛,一樣被埋進時間的沙漏裡。楓葉在孤獨的秋季,「燃燒」著自己,點亮最後的天空。人到中年、老年,早已沒有十幾歲時的幻想,更沒有壯年時侯的激情,嘗遍人間的酸甜苦辣,知道了生命的寶貴與魅力。林蔭小道上的黃葉,幾經秋雨,幾經寒露,最後送給人世最後的一個吻。
世間的許多故事,有時僅僅開了一個頭,然戛然結束,空餘一地明媚的憂傷。有些緣,不在乎擁有多久,而在於可以珍惜多久。讓自己遇見最美的自己。讓彼此的生命裡出現最好的風景。村頭的老樹枯藤,淡淡廝守,永不言棄。享受流年裡的清歡,等塵埃落定,心如止水。
秋天的收穫,往往在半夜開始。那時沒有農機,只能拿起鐮刀,用時間與體力與大地「耗」。儘管每個人累得直不起腰,然而他們的臉上寫滿了高興。看著糧食倒在了禾場上,那顆緊揪的心才算放下。我那時是小孩子,挑不了谷擔,只能去掰玉米,時間長了,掰到手酸。有時也扯豆莢,上面的毛扎得手疼。最快樂的還是挖紅薯。紅薯越大,心裡越高興。
禾場上攤開晾曬的玉米、花生、大豆等,先要收攏成堆,再用木鍁裝填入袋。我主要的任務是撐口袋,再就是用麻繩系住口袋。口袋都是舊蛇皮袋子,看到一些有破洞的舊袋子挑出來,放到另一邊。因為袋子要是破了,裝上糧食後往上一提,就會漏一地。
天黑了之後,雞上了窩,狗進了洞。只聽見草叢中還有野雞再咕咕低叫。仔細一聽,倒覺得更寧靜了。大人們在院子裡吃過晚飯,早早歇了。
夜更深了,除了風吹過樹梢的聲音,到處都是一片寂靜。冬季快要來了。
冬韻
我知道,在河北地區過冬天的人,總喜歡架起火鍋,吃涮羊肉或者魚片。喜歡喝酒的人,還會剝一些花生米下酒。在過去有地爐、暖炕,現在有暖氣。關上門,不管外面雪有多深,或風有多大,躲在屋裡過上兩三個月,是沒有問題的。農村的老年人,最喜歡在冬季蟄居。
至於在我的家鄉,可又有些不同;冬至過後,荒野裡的樹葉,幾乎脫盡了,剩下一些頑固的樹葉還在風中招搖。在大街上,陰雲低垂,一夜朔風勁吹,黃葉滿街。早上起來,那霜白得像糖粉。太陽有氣無力地爬上屋簷,一些討嫌的鳥雀便又在吱叫,水田裡的地皮已經龜裂。老漢們靠牆坐下,曬著太陽扯著閒篇。這樣的一種冬季生活,是不是充滿了世俗的煙火氣呢?
我們這兒的地潤澤而貧瘠,每年需要大量施肥才能長得了作物。至於構樹、狗尾巴草之類草木是很潑辣的,不需要很多的營養,肆意瘋長。在長江一帶,還有蘆花不肯放棄一身的素潔,在寒風中堅守。村子裡小河的兩岸還有榆錢樹,在枯葉落了,還有細長的紙條在搖擺,站在遠處用手機拍出來,非常柔美。喜歡吵鬧的孩子們,大人們早就為他們準備了蘿蔔、雅兒梨、麻花等閒食。但有些孩子是閒不住的。他們拉扯瓦屋簷下垂著的長冰柱,直接放進嘴裡吃。那個總是駝著背的牛爹,只要看見了便會說:「別凍壞了手啊。」當然,小孩子玩起來是感覺不到冷的。
古詩云:「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樹上掛滿了雪花。地面更是好像鋪上了白毯子。我還記得前幾年下雪,我帶孫子堆雪人、打雪仗,他們玩得很開心。身臨其境,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在我小的時候,我喜歡打雪仗、捏雪球,蹦啊跳啊,把衣服都搞溼。口乾了的時候還會吃雪。我們歡樂的笑聲似乎可以驅趕嚴酷的寒冷,根本不覺得耳根凍得疼。
家鄉的河汊港湖眾多,空氣很溼潤。在冬天,最討厭的是灰濛濛的時候,下著微雨。估計詩人們喜歡這微雨孤村裡的景象,因為那其中有一種空靈的味道。
雪是冬季必須的點綴品。在我的記憶裡,只有一個冬天是暖冬。其它冬季均下了雪。
雪花飛舞的時候,其實並不冷。最冷的時候是雪化的時候。
雪花純白,像花兒一樣美麗。假如我是一朵雪花,我一定要在半空中瀟灑。雪花似乎比空氣還輕。它又像是一種有生命的小動物,忙忙碌碌,飛上飛下,時快時慢,有時候纏著人,有時候鑽入窗縫裡。然而它們不會說話。我們只能看著雪花,想像它的聲音。
夜晚的雪花是陰沉的,帶來了嚴寒。讓人鬧不懂的是,多變的雪花還會在我們沉睡的時候,在玻璃窗上描繪形態各異的花朵和樹木。還有彎曲的小河,飄動的白雲……
我從早晨的雪花中,看見了和藹的老師,調皮的小孩,綻開的花朵……雪花沒有味道,可是在它親吻我們的時候,我們似乎嗅到了大自然純正鮮潔的氣息。
老家的雪,覺得比別處更加潔白。厚厚的雪壓著村子家家戶戶的屋頂,像白白胖胖的卡通小屋,可愛極了。積雪壓彎了樹枝被,偶有震動,「啪」地墜落,瞬間輕盈。
將冬天的韻味折成一支筆,疊一片雪成箋,靜心去寫詩、寫思念,傳遞那份溫婉。
作者系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湖北省音樂學會會員、湖北省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黨支部副書記、《監利人》雜誌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