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今天來說說番木瓜的根和莖的生長特徵,根:番木瓜的根係為肉質根,分布淺,不耐水浸亦不耐旱。其根系屬直根系,主根明顯而發達,特別是幼苗期主根連接莖部而直升。主根兩邊有側根,側根上生長許多鬚根。成年番木瓜的根按其粗細與機能,可分為「固定根」和「吸收根」。固定根連接在莖的基部,向下生長,起著支撐地上部貯藏營養和擴大根系的作用。
一年生以上的番木瓜其固定根有4~6條左右,有些固定根直徑粗達4~10釐米,固定根的四周密布直徑為0.5毫米左右的鬚根,鬚根上方又著生極細的根毛,這些鬚根和根毛起著吸收營養的作用,稱為吸收根。根系的發生、生長與分布隨植株生長、土壤結構、水位高低不同而有差異。其根系要求好氣性的土壤環境,土壤疏鬆,土層深厚,其吸收根發生特別多,在這個土壤環境中吸收根系分布在15~30釐米深處,如果地下水位較低時,根系生長深達80~100釐米。
根的發生和生長需要一定的土壤溫度和溼度。特別是土溫度對其生長發育有著直接影響。在廣州地區番木瓜根系的生長隨氣溫的變化而有快慢。每年三月份開始發新根,隨著氣候變暖,土溫逐漸升高時,根系的發生亦逐新加快。土溫在15℃以上,每年5至10月為木瓜根系生長盛期,11月後氣溫下降,土溫亦隨之而降低時,根系的生長亦逐漸緩慢。在廣州地區冬季播種(陽曆10月至11月上旬)時,用薄膜袋做營養缽,地上部用薄膜搭覆蓋,其營養缽內土溫能保持15℃以上則根系發生較快。
這段時間地下部根系生長比地上部基葉生長快,當苗高達7釐米時,根系長度可達22釐米,是苗高的三倍。大田栽培的番木瓜在12月至2月期間根系生長緩慢。番木瓜的根系生長除受溫度直接影響外,土壤溼度的影響也很大。番木瓜的吸收根多分布在表土層,根系淺生,而且是肉質根。要求土壤溼度不能過幹過溼,更不耐水浸。若果園畦地不平,在吸收根分布的土面積水,或降大雨畦面被水浸達5小時以上,其根系將受影響。
受浸的植株葉片出現下垂,還漸變黃脫落,一周內葉片脫落達5~10片,根系腐爛,落花落果,嚴重者植株死亡。在廣州地區出現旱情時也會影響根系。如七月上中旬,連續15天以上沒有降兩而且高溫幹早,番木瓜屈地面上沒有覆蓋保溼措施,同時沒有人工淋水,則番木瓜葉片會很快凋萎黃化,逐漸脫落。在栽培上遇上天旱時,可在畦面覆蓋稻草,再覆蓋一層塑料薄膜以達到保溼保肥,調節土溫的作用,使根系能正常生長。莖:番木瓜的莖直立生長,成年基有纖維硬質,而苗期莖組織嫩弱,莖為軟肉質支撐,其直立主要靠莖細胞的滲透壓起作用。
如果幼苗移植失水時間過長過多時,莖頂芽會枯萎下垂,而難以恢復直立;只有水分吸收充足,並除去部分頂葉減少負重的情況下,才可恢復。隨著植株生長發育,莖也逐漸增粗老熟,但並未木質化,皮層逐漸纖維化,莖中呈現節節空心。每個葉子著生部位待葉子脫落後自成一格,兩隔之間中空。一年生後的植株,除莖基部的35釐米高處仍有分隔外,其餘分隔均會消失,形成莖中間全空結構。番木瓜莖的高矮及生長速度,因不同品種、不同地區氣候、不同栽培管理條件,而有明顯區別。
秋季定植後,前期生長速度慢,因為定植後不久,是本地區氣溫下降期,不利於莖的增長,但有使植株矮化、坐果部位低的優點。過去廣州地區農民多利用這一氣溫反差作為番木瓜矮化栽培的技術措施之一。而在夏季定植,氣溫較高,有利於莖的營養生長,其增高速度較快,這便會出現營養生長比生殖生長快很多,植株出現高生、坐果部位高、不利於防風及管理的缺點。
在冬季栽植該地區冬季氣溫不利於木瓜生長,所以莖的增長緩慢,甚至被凍死。如果冬季保溫措施好,定植後的番木瓜在來春氣溫變暖時,則生長加速,莖增長加快。在廣州一般的栽培條件下,莖生長速度最快是春植當年的5至8月,每月平均增長39~42釐米,9至10月為1417釐米,11至12月平均增長為2~3釐米。1至4月為1.5~3釐米之間。一年生長的番木瓜基高達2~2.5米。而在葉門種植的番木瓜生長四年後,莖高達10米。在這個地區日夜溫差大、日照長,莖於增長仍然出現兩個峰期。番木瓜的根和莖的生長特徵我們今天就說到這裡了,謝謝大家的觀看!